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17.040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Strong Talent Country
XIE Huiling
(Loud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oudi, Hunan 417000)
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strategyofbuildingastrong talentcountry,itiscrucial tocultivatehigh-qualitytechicaland skilled talents.Exploringtecolaborativeducationmodelbetweenfamilis,shools,andommunitisisofgreatsigniicance forvocationalcoleges asakeybatlefieldfortalentcutivation.Thearticleanalyzesthepositionandroleofvocationalcolleges in the strategyofbuilding astrong talentcountry,elaborates onthe importance andurgencyofcolaborativeeducationbetween families,schools,andcommunities,andexplores thepracticalpathofcolaborativeeducationbtweenfamilies,shools,and communities in vocationalcolleges fromthe perspectiveofbuildingatrong talentcountry.The purpose ofthisstudyis toform an organic linkagecolaborative education patern,maximize the eficiencyof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ges;homeschool-communitycollaborative education
人才強國戰略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對各領域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已難以契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此情形下,探索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成為必然。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資源,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有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其能適應產業升級與社會發展,這也將推動教育與社會經濟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1高職院校在人才強國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
高職院校在人才強國戰略中占據關鍵地位,肩負著重要使命。作為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輸出方,高職院校作用無可替代。院校根據各領域、行業的需求,開展系統專業教學,輸送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憑借專業知識,投身各類產業一線,成為產業運轉的基礎力量[。他們保障產業流程順利推進,提升生產效率,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支撐。
在專業設置上,高職院校緊密跟蹤產業動態,主動調整專業布局,讓專業與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升級需求緊密對接,使培養出的人才能精準契合產業轉型的需求。高職院校還積極開展了技術研發與服務工作,憑借自身科研力量,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為企業創新注入活力。這些舉措有力推動產業從低端邁向高端,提升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高職院校立足本地,圍繞區域產業特色來培養人才。所培育的適配人才,既滿足了區域企業用人需求,促進企業發展;又帶動了當地就業創業氛圍。大量畢業生留在家鄉就業創業,為區域經濟注入新鮮血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活動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具有積極影響,通過人才培養引導,促使區域產業朝著更合理、更具活力的方向發展,進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2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2.1契合學生全面成長需求
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極為復雜,需多方面培育。學校雖能提供系統的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但學生品德塑造、情感養成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家庭給予學生的親情關懷和言傳身教,對其人格塑造意義重大。社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和多元的認知視角,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實施家校社協同育人,能為學生營造全方位的成長環境,從知識、品德、情感和社會適應等多維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其成長的多樣化需求。
2.2順應社會人才需求轉變
社會持續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對人才要求漸趨多元。如今,單一技能型人才已難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具備綜合素養、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更受青睞。高職院校若僅依賴自身教育資源與教學模式,很難全面培養出此類復合型人才。家庭在塑造學生品德修養、個性品質方面有著獨特作用社會則能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傳遞前沿行業信息。借助家校社協同育人,整合各方資源,可從多維度培育學生綜合素養。
2.3彌補教育資源固有短板
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與實踐場地等資源有限,難以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家庭擁有豐富的情感資源與獨特的教育經驗,家長可從情感上支持、鼓勵學生,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其個性化教育引導。社會則蘊含大量實踐資源、行業專家資源及豐富信息資源。通過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和社會資源能與學校資源互補。如社會實踐基地可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行業專家能走進校園開展講座、指導實踐教學。
3人才強國視域下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路徑
3.1深度剖析多元主體訴求,錨定精準協同方向
在人才強國戰略導向下,高職院校、家庭與社會的訴求各有特點。人才強國戰略著重高素質人才的支撐作用。高職院校處在人才培養的前沿,承擔著為產業輸送適配人才的重任。為契合這一戰略,高職院校要緊跟行業動態。一方面,持續優化專業設置,讓專業布局與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需求緊密對接。例如,加大對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相關專業的建設。另一方面,不斷革新高職院校課程體系,融入產業最新技術與實踐案例,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人才強國戰略背景下,家庭對學生的期望多元且長遠。家長既關注學生職業技能提升,期望學生在職場立足,又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品德修養影響學生社會交往與職業操守,心理健康關乎學生應對挑戰和壓力的能力,這些對人才成長意義重大。家庭希望學生成為既有扎實專業能力,又具備良好品德與健康心理的人才,以適應復雜社會需求。
從人才強國戰略的宏觀視角看,社會注重整體人才儲備對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社會發展需要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突破技術瓶頸,引領產業創新;需要有社會擔當的高素質人才,積極參與社會建設,解決各類社會問題。所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創新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培養上。
高職院校、家庭與社會三方應展開深度交流,通過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將各自訴求梳理整合,轉化為協同育人的具體目標。例如,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共同規劃個性化成長路徑;在專業技能進階方面,依據行業標準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在綜合素質拓展上,融入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確保育人方向精準對接各方期望,為后續協同實踐筑牢根基,助力培育符合人才強國戰略需求的優秀人才。
3.2創新協同合作模式,打造有機聯動格局
在人才強國戰略背景下,創新協同合作模式對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起著決定性作用。
推行“跨界導師團”機制。學校教師不再局限于單一專業教學,而是聯合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組成專業導師組,為學生提供跨學科融合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契合人才強國戰略對復合型人才知識多元性的要求。同時,家長依據自身職業、興趣特長等,與社會各界精英共同組成“成長顧問團”。他們不僅在職業規劃、品德修養方面給予指導,還通過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實踐社團,挖掘學生的潛在天賦,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人才強國戰略儲備各具特色的專業人才。
構建“校一企一社一家”生態合作圈。學校、企業、社會組織與家庭四方聯動。學校和企業聯合開展實踐項目,社會組織發揮資源整合與協調功能,引入公益項目、社會調研等,豐富實踐項目維度;家庭深度參與項目全流程,不僅監督反饋,還借助自身人脈與資源,為項目拓展提供支持。四方相互賦能,形成有機循環的生態系統,培養兼具專業技能、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與良好品德的全方位人
|科教導刊
才,以契合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的多元需求。
3.3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效能最大化
人才強國戰略的推進,對教育資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高職院校、企業與家庭要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結構,切實提升資源利用效能。
高職院校教學資源豐富,實驗室、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場所。在人才強國戰略導向下,這些資源應進一步向企業和家庭開放,不僅用于校內,還用于校企合作項目、家長體驗日等活動,支持企業員工技能提升,讓家長了解教育過程,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更新4。
企業是產業發展主體,掌握先進設備、真實工作場景和前沿技術案例。企業應將這些資源深度融入協同育人體系,與學校聯合開展實踐教學,為學生打造貼近行業實際的學習環境。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有利于培養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為產業升級儲備力量,契合人才強國戰略中人才與產業協同發展的要求。
家庭的生活實踐經驗和情感教育資源同樣重要,對塑造學生品德和價值觀起著關鍵作用。家庭可通過分享生活故事、組織家庭實踐活動等,將這些資源融入學生教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為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培育具備良好品德與健全人格的人才。
要實現資源精準分配,還需建立科學的資源調配協調機制,根據學生成長階段和學習需求合理安排資源。在學生提升專業技能的關鍵時期,重點調配企業實踐資源和學校專業教學資源,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品德塑造階段,充分發揮家庭情感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通過精準調配,確保各類資源充分發揮效能,避免閑置浪費,為協同育人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力推動人才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3.4培育共育文化,凝聚深層精神動力
人才強國戰略的達成,離不開人才精神動力的支撐,而培育家校社共育文化是激發這一動力的關鍵所在。
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應深度融入人才強國戰略內涵,將行業對人才的核心素養要求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并滲透至日常教學。如在專業課程講授中穿插行業楷模故事,展現職業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規范;校園活動圍繞新興產業發展、國家戰略需求展開,引導學生樹立遠大職業理想,使其明晰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緊密關聯,增強使命感5。
家庭的家風傳承與人才強國戰略對人才品德及意志的要求相契合。家長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從生活細節入手規范學生言行,助力其在未來職場與社會交往中贏得他人信任。如通過講述家族奮斗歷程、應對艱難處境的過往經歷,培育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讓學生面對挑戰時能堅定信念、毫不退縮。
社會應以人才強國戰略為導向,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開展公益項目,傳播創新精神與奉獻精神。例如,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組織公益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奉獻精神的內涵。這些活動能促使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相連,有效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三方互動方面,可開展“共育文化節”等主題活動。活動期間,高職院校展示人才培養成果,凸顯校園文化育人成效;家庭分享家風傳承故事,彰顯家庭育人特色;社會呈現優秀人才發展案例,展現時代精神引領作用。三方通過交流互動,增進彼此了解,凝聚成強大精神動力。在這種共育文化氛圍中,學生不斷汲取精神養分,成長為具備高尚品德、創新能力與社會擔當的高素質人才,為人才強國戰略的推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4結語
人才強國視域下,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實踐路徑的構建是一項系統且長期的工程。通過對多元主體訴求的精準把握、合作模式的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共育文化的培育,已初步形成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但隨著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仍需持續探索與完善。未來,應進一步深化三方合作,拓展協同育人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人才強國戰略的推進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助力國家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基金項目:2023年度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職教高地建設理論與實踐課題(LDZYZJGD202304);2024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JGB2024711)。
參考文獻
[1]王微.高職院校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下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9):224-226.
[2]余文偉.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背景下師生校協同育人機制創新[N].市場信息報,2024-12-20(05).
[3]胡捷,崔現強,吳冬.高職院校家校協同育人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6(6):24-28.
[4]王曉慶,張團輝.新時代高職院校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24(12):20-21.
[5]沈斌,蘭文巧,李濤.基于PDCA模式的高職院校\"家校社\"三方協同勞動教育實施路徑[J].廣西教育,2024(15):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