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中,精彩的故事總能迅速抓住我們的注意力。長輩口中過去的傳奇經歷,或是伙伴分享的有趣冒險,都能讓我們沉浸其中。寫敘事作文,本質上也是在講故事。要讓敘事作文真正出彩,就需要靈活地運用敘事技巧。這就如同厲害的畫家熟知如何用色彩和線條創作好看的畫作。同學們若想把故事講好,也要掌握各類敘事技巧,才能讓自己筆下的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一、敘事技巧的基礎
說起敘事技巧,我們先聊聊敘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六個要素就像搭建房子的材料,缺一不可,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故事的框架。時間是故事發生的大背景,如同一條長線,串聯起故事里大大小小的情節;地點是故事上演的舞臺,舞臺的布置決定了故事的氛圍與情境;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們的行為和選擇直接推動故事發展;起因是故事的開端,讓我們明白故事為何發生;經過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詳細展現事情的發展變化;結果是故事的結尾,交代事情的最終走向及其產生的影響。在搭建故事框架時,我們需要將這些要素巧妙融合。其中,時間、地點和人物是基礎,為故事提供基本信息和背景;起因、經過和結果則是故事的靈魂,通過人物的行為和選擇,推動故事走向高潮,揭示故事的深層意義。寫作時,要仔細斟酌這些要素,確保它們邏輯清晰,這樣讀者閱讀時就能順著故事脈絡,感受故事的魅力。
如果想讓故事更生動、更真實,還要學會巧妙選擇敘事視角。敘事視角,就是講故事的人看故事的角度和方式,它決定了讀者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最常用的敘事視角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第一人稱,就是用“我”的□氣來講故事。這種敘事方式的優勢在于,能讓讀者走進“我”的內心世界,真切感受“我”的情感和心理變化。同時,用第一人稱講故事,讀者會有很強的代入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中,與主人公共同經歷各種事情。不過,第一人稱也有缺點,由于只能講述“我”經歷、看到、聽到的內容,很難展現其他人物的想法和行動,這會限制故事的廣度和深度。相比之下,第三人稱視角就顯得靈活多變。它不受某一個人物的限制,能自由展現故事里每個人物的想法和行動,從而全面揭示故事的真相和內涵,讓讀者更深入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沖突。并且,用第三人稱能更好地把控故事的節奏和氛圍,讓故事更緊湊、更吸引人。但是,第三人稱也有不足,因為要同時關注眾多人物和情節線索,容易讓讀者產生困惑。所以寫作時,需要綜合考慮這兩種視角的優缺點,選擇最適合自己故事的敘事視角。
除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還有其他敘事視角。比如第二人稱,用“你”的口氣來講故事,它能拉近讀者和故事的距離,讓讀者感覺自己也參與到故事中。不過,用第二人稱講故事很難保證故事的連貫性和客觀性,所以在實際寫作中不太常用。另外,還有混合視角、多重視角這些比較復雜的敘事方式,運用得當能創造出復雜多變的故事結構和敘事效果。但這些敘事方式對寫作技巧要求很高,還需要對故事有深刻的理解,否則很難駕馭。
二、如何巧用敘事技巧
想寫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人的情節必不可少,它是故事的骨架,支撐著整個故事的走向和發展。那如何設計出好的情節呢?其實很簡單,生活中那些打動人心、讓人感同身受的事情,都能成為故事的素材。這些事情可以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說、看到的,只要真實有趣,就有可能寫成一篇好故事。當確定好故事的題材后,就需要認真構思故事的起承轉合。“起”是故事的開頭,不僅要巧妙,還應合理,既要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又要與故事主題緊密相關;“承”是故事的發展部分,要詳細講述主人公遇到困難或挑戰時的行動與選擇,將這部分寫得生動,讀者就能清晰看到主人公的成長和改變;“轉”即故事的高潮,一般是主人公遇到最大的難題或挑戰的時刻,也是故事情感最濃烈、最緊張的部分,這里要寫得精彩、有張力,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主人公共同經歷驚險刺激的情節;“合”是故事的結局,需要交代清楚主人公的命運和故事的最終走向。一個好的結局,既要圓滿,又要有深意,讓讀者讀完后不僅有所感觸,還能思考故事背后傳達的道理。在設計故事情節時,還應注意節奏。好故事要有張有弛,既有緊張刺激的情節,又有輕松舒緩的片段,讓讀者閱讀時情緒有起伏,更覺有趣。
故事里的人物也很重要,他們承載著故事的情感和主題。想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就要從外貌、動作、語言和心理等方面入手。外貌描寫是展現人物形象的第一步。通過描述人物的長相、穿著等外貌特點,我們可以初步推測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比如,一個高高大大、表情嚴肅的人,可能是個勇敢的戰士;而一個瘦瘦小小、臉色不佳的人,或許是個飽經滄桑的流浪者。外貌描寫雖簡單,卻能給讀者提供直觀印象,幫助他們快速認識和理解人物。不過,僅有外貌描寫還不夠,若想真正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還需要借助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能體現人物的行為習慣,進而反映其性格和價值觀。例如,做事急急忙忙、不顧后果的人,性格可能比較沖動、缺乏耐心;做事沉穩、考慮周全的人,往往比較冷靜、有智慧。語言描寫同樣關鍵,通過人物的對話和內心獨白,我們能了解他們的性格、想法和當時的情緒。心理描寫則是深入展現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將人物內心的想法、情感變化呈現出來,我們就能更透徹地了解他們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比如,總是擔心失敗、缺乏自信的人,性格可能比較內向、自卑;敢于迎接挑戰、勇往直前的人,通常勇敢且自信。
最后,語言是寫故事的工具,作者的想法和情感都靠它來表達。若想把故事寫得生動,就要學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是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能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形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如“他的笑容像陽光一樣溫暖”,把抽象的“笑容”比作具體的“陽光”,讓讀者能直觀感受到主人公的溫暖。擬人則是把非人的事物當作人來寫,使文章更有趣味性。例如“雨滴在屋頂上歡快地跳舞”,賦予雨滴“跳舞”這一人的行為,讓普通的下雨場景變得鮮活,讀者仿佛能看到雨滴俏皮靈動的模樣。除了修辭手法,我們還需注重細節描寫。比如描寫一處美麗的風景時,可以仔細描繪花朵的顏色、香味和形狀,讓讀者仿佛置身花海;描寫緊張場景時,多刻畫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聲音,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這些細節雖小,卻能讓文章更加生動、真實。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寫作時要融入感情,這樣文章才有感染力。融入感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表達,另一種是間接暗示。以悲傷場景為例,直接表達可以寫人物流淚、帶著哭腔說話、滿臉痛苦,讓讀者直接體會到他們的難過;間接暗示則可以寫風吹過空蕩蕩的房間,窗簾無力擺動,桌上未動幾口早已冷掉的飯菜,周圍安靜得能聽見墻上鐘表的滴答聲,無須直白描述悲傷情緒,卻能讓讀者從這些場景中感受到彌漫的哀傷氛圍。
等到故事寫完了,我們還可以在結尾寫下自己的感想。這個感想可以是對整個故事的總結和評價,也可以是從故事中獲得的人生思考。將這些感想寫出來,讀者讀完故事,還能了解作者的想法,感受作者的情感。這不僅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價值,還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啟發和感悟。
三、結語
同學們,學習和練習敘事技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注定是一段漫長且充滿挑戰的歷程。請相信自己,不要害怕失敗,也不要逃避困難,因為正是這些磨礪,讓我們不斷成長。同時,大家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身邊的老師、同學學習,吸收好的寫作方法和新奇的靈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寫作之路上越走越遠,創作出一篇又一篇優秀的作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