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7-0015-03
Practical ExplorationofDigit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TeenageBasketballPlayers
SONG Miaomia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Qingdao Experimental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266ooo China [Abstract] With the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sports projects are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raining efectivenes.Digital physical trainng employs wearables devices,smarttraining equipment,anddataanalysis platforms toaccuratelycollect athletes'physiological dataandathletic performance,achievereal-time monitoringand dynamicadjustment,efectivelyavoidovertraining,andreduce theriskof ijury.This paper proposes thefollowing strategies: It controls digital endurancetriing intensity; Itadjusts digitalstrengthtrainngload,optimizs digitalspeed traininghthm, and digitalflexibilitytraininglevel.Atthesametime,aninnovativestrategysystem from data colectiontotrainingfedback has been constructed,achieving precision and personaliz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for young basketballplayers. Kevwordel Rackethall teachino·Dhveical fitnece trinino:Dinital: Training method
隨著籃球競技水平的持續提升,體能訓練在運動員整體表現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數字化體能訓練在籃球運動中展現出獨特優勢,不僅能對投籃、突破等專項動作進行精準分析,還可模擬比賽對抗強度開展針對性訓練。數字化體能訓練借助先進科技手段,實現對訓練負荷和強度的精確把控。通過可穿戴設備、智能訓練器材以及數據分析平臺,數字化體能訓練能夠精準追蹤運動員的體能狀態,實時調整訓練方案,進而優化訓練效果并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基于此,該文探討了如何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
1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內容
1.1 耐力素質訓練
耐力訓練是指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運動員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穩定運動表現的能力。籃球耐力訓練涵蓋模擬比賽折返跑和全場運球耐力練習。模擬比賽折返跑通過 28m 往返沖刺,模擬防守轉進攻的實戰場景,提升運動員在快攻與回防轉換中的爆發力及體能恢復能力。全場運球耐力練習要求球員在高強度運動中完成變向、交叉步運球等控球動作,同時保持 75%~85% 最大心率運動 15~20min ,以適應實戰中高對抗下的持續作戰需求。
1.2 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訓練是指借助特定的運動方式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從而幫助運動員提高爆發力、抗疲勞能力以及預防受傷的能力[1]。籃球力量訓練主要包括上肢投籃力量訓練和下肢跳躍力量訓練。上肢投籃力量訓練采用 3~5kg 啞鈴進行三分線外投籃模擬動作和推胸臥推訓練,重點強化三角肌、肽三頭肌等投籃核心肌群,提升中遠距離投籃的穩定性和準確率。下肢跳躍力量訓練通過 40%~60% 體重負重深蹲和 45~60cm 跳箱訓練,著重發展股四頭肌、腓腸肌等爆發力肌群,使球員在快速起跳補籃和高位防守時具備更強的彈跳持續性和對抗能力。
1.3 速度素質訓練
速度素質訓練是指通過專項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反應速度和運動效率,進而直接提升專項運動成績[2]。籃球速度素質訓練包括籃球場地反應沖刺、快速運球突破訓練。球員需在聽到教練口哨或燈光信號后 0.3s 內啟動,完成 0~5m 短距離爆發性加速和 45° 急停變向,模擬快攻中擺脫防守的實戰場景。快速運球突破訓練則要求球員以每秒3\~4次的頻率完成體前變向運球,同時保持 9m/s 的沖刺速度突破防守,培養球員在高壓防守下快速識別防守重心并完成背后運球突破的能力。
1.4 柔韌素質訓練
柔韌素質訓練是指借助系統的拉伸和活動范圍訓練,提高運動員身體各部位的柔韌性和關節活動度。籃球柔韌素質訓練包括籃球專項關節拉伸和比賽動作拉伸。籃球專項關節拉伸重點強化投籃手腕 90° 后仰、持球臂肩關節外展 120° 和防守姿勢下踝關節背屈 45° 的柔韌性,通過15\~20s定點拉伸提升投籃出手點和橫向移動防守的靈活度。比賽動作拉伸則模擬歐洲步時關節開合、急停跳投中膝關節緩沖和轉身后仰時軀干扭轉等實戰動作,每組拉伸維持30s,以確保球員在高強度比賽中保持動作的協調性和流暢性。
2數字化體能訓練方法的構成元素
2.1可穿戴傳感器數據采集
可穿戴傳感器數據采集是指借助佩戴在運動員身上的傳感器,實時收集與運動相關的生理數據。常見設備包括智能手表和運動手環。智能手表通常配備心率監測、GPS定位和加速度傳感器,能夠實時記錄運動員的運動狀態和地理位置,有助于分析訓練強度和效果。運動手環則主要通過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監測步態、步頻等數據,為體能訓練提供精準參考。依托智能手表的心率與定位數據,結合運動手環的運動參數進行協同采集,構建了從個體生理狀態到整體運動表現的多維數據采集框架。
2.2場地內監測系統搭建
場地內監測系統的搭建是指在運動訓練場地內安裝一系列設備,實時監控運動員的訓練數據和環境信息。常見設備包括視頻監控系統、地面傳感器。視頻監控系統在籃球場四角和籃板后方配置高速攝像頭,采用120幀/s的采樣率實時捕捉運動員的投籃弧線和對抗動作,分析投籃出手點、命中率及防守站位的合理性。地面傳感器則在罰球線、三分線和籃下重點區域布設高精度壓力傳感器,采集球員起跳力度、落地緩沖和橫向移動時的足底壓力分布。基于視頻監控系統的動作捕捉數據,配合地面傳感器的壓力分布信息進行協同分析,構建了從球場空間到地面反饋的立體監測網絡[3]。
2.3訓練設備智能化調控
訓練設備智能化調控是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使訓練設備根據運動員的實時數據進行調節,實現個性化和精準化的訓練控制。常見設備包括智能跑步機、智能力量訓練器。智能跑步機根據運動員的心率、速度和運動強度自動調整坡度和速度,確保運動員始終處于最佳訓練狀態。智能力量訓練器通過內置傳感器監測動作軌跡和力量表現,自動調整重量和運動角度,確保力量訓練達到預期效果。采用智能跑步機的有氧訓練數據,配合智能力量訓練器的力量表現參數進行實時互通,構建了從心肺功能到肌肉力量的全維度訓練策略,實現了訓練負荷的智能規劃。
2.4數據分析軟件的運用
數據分析軟件的運用是借助先進的軟件工具對運動數據進行深度剖析,提供訓練效果評估、運動員體能狀況預測等服務。常見設備涵蓋運動數據分析平臺和運動生理監測軟件。運動數據分析平臺通過整合心率、速度、步伐等數據,利用大數據和算法分析訓練負荷與疲勞程度。運動生理監測軟件側重分析運動員的生理狀態,監測心率變異性、乳酸水平等指標,評估恢復狀況。基于運動數據分析平臺的訓練表現指標與運動生理監測軟件的機能狀態參數深度融合,構建了從即時訓練反饋到長期發展預測的數據分析策略。
3籃球體能訓練各環節的數字化實踐
3.1把控數字化耐力訓練的強度
在模擬比賽折返跑訓練中,智能手表自動記錄每次往返時間,并實時顯示心率波動曲線。當心率指標超過170次 /min 時,系統將發出預警信號,建議運動員降低運動速度或進行 3~5min 間歇性休息。針對全場運球耐力練習,智能手表重點采集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 (50~55mL?kg-1?min-1) 和無氧閾85%~90% 最大心率)。運動手環則基于內置加速度傳感器與運動算法,精確采集運動員全場運球練習中的步態參數(步頻120\~140步 /min )加速度 (3~5m/s2) 及轉彎速度( ,為教練制訂訓練節奏與強度調控方案提供數據支持。在模擬比賽折返跑環節,運動手環專注測定運動員的爆發力指標,記錄加速與減速過程參數,實時輸出運動負荷數據,制訂科學的訓練負荷管理方案。智能手表與運動手環的功能優勢相互補充,為教練員提供全方位的訓練強度監控數據,確保運動員在各訓練階段科學提升耐力素質,有效降低運動損傷風險[4]。
3.2 調節數字化力量訓練的負荷
在進行上肢投籃力量訓練時,視頻監控系統可精確監測運動員的投籃動作軌跡與力量輸出,測定投籃時肘部屈伸角度、肩部上抬角度及手腕跟進角度。教練可依據視頻反饋判斷投籃動作是否規范,是否達到預定的力量訓練要求。當運動員的動作不夠標準時,系統將自動標記并提供調整建議。在下肢跳躍力量訓練中,視頻監控系統能精準測定 40~50cm 跳躍高度及起跳瞬間的力量發力點。配合地面傳感器,視頻監控系統可實時測量運動員起跳與著地時2.5\~3.5倍體重的足底壓力變化,以及 0.8~1.2m/s 的跳躍反彈速度。地面傳感器的加速度監測系統可分析每次跳躍的 9.8~ 12m/s2 加速度與12\~15次 /min 的頻率,使教練準確掌握運動員的力量輸出情況。當運動員在跳躍過程中力量輸出低于 40% 的體重標準時,地面傳感器將即時提示不足項目,供教練據此調整訓練負荷。兩套設備相互配合,精確調控力量訓練的負荷參數,確保每次訓練均在合理強度范圍內進行,有效規避過度訓練或訓練不足的風險,提升訓練的科學性和安全性[5]。
3.3優化數字化速度訓練的節奏
在籃球場地反應沖刺訓練中,智能跑步機可精確調控跑步速度( 和坡度 (0~15° ),助力運動員在各階段沖刺中達到最佳訓練效果。教練員設定反應信號后,智能跑步機隨運動員反應速度 (0.2~0.3s) 0與心率變化(170\~185次
自動調節沖刺間隔時間(45\~60s)和最大心率強度( 85%~90% ),使運動員維持最佳訓練狀態。針對快速運球突破訓練,智能力量訓練器結合運動員力量輸出(2.5\~3.0倍體重)和速度要求(8~10m/s) ),制訂專項訓練方案。在突破訓練環節,智能力量訓練器利用傳感器測定運動員的爆發力( 4.5~5.5m/s2 )和運動時間(0.8\~1.2s),實時調整訓練阻力( 20%~30% 體重),確保運動員在適當阻力下保持突破節奏(每秒3\~4次)。
3.4監測數字化柔韌訓練的程度
在籃球專項關節拉伸時,運動數據分析平臺可精確記錄運動員的關節活動范圍和拉伸角速度,測評各關節柔韌性狀況。教練員設定目標拉伸參數,如手腕90°±5° 、肩關節 120°±10° 、踝關節 45°±3° ,配合15\~20s定點拉伸時長,平臺依據數據指標評估拉伸的有效性。當運動員未達預定角度或持續時間要求時,平臺即時預警并自動調整最大拉伸強度( 40%~60% 或延長拉伸時長(5\~8s),確保訓練效果。針對比賽動作拉伸,運動生理監測軟件實時采集運動員肌肉緊張度中 50%~70% 和乳酸水平 (2~4mmol/L 等生理指標。該軟件基于肌肉疲勞程度( 65%~85% )評估數據,預防運動員因過度拉伸導致肌肉損傷。系統將根據監測結果制訂恢復時間和最大拉伸強度方案,引導運動員在科學負荷下提升肌肉柔韌性。
4結語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數字化體能訓練依托精確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助力運動員科學提升體能素質,降低過度訓練與受傷風險,提升訓練效率。實踐表明,數字化訓練在提升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韌等體能素質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高昂的設備成本和專業人員培訓要求制約了其推廣應用。當前階段,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使用門檻:實現實時數據反饋與動態調整,確保訓練強度和負荷始終維持在合理范圍;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依據不同運動員的體能特點量身定制專屬計劃,促進其全面發展;開展持續監測與效果評估,結合數據的跟蹤和分析,及時調整訓練方案,最大化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佳昕.功能性動作篩查在陜西省延安體育運動學校體能訓練中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4.
[2]曲良草.廣東省普通高校丙組男子籃球隊速度耐力訓練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21.
[3]熊優,黃謙,荀陽,等.數字化賦能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價值、困境與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3(8):73-79.
[4]董國民,賈志強,賈必成.我國校園籃球發展機遇、困境及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11):97-103.
[5]蔣亞斌,張恩利,王孟,等.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中我國體育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機理、難點與突破[J].體育科學,2023,43(11):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