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lthy fitness status quo of migrant elderly from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UNFengying',BAI Yunfei’,GUO Feifei2,ZANGHuanna',GUO Hongli',MENG Xiaoqing',ZHANGWenjingl 1.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250o12 China;2.Central China Branch of 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Disease;3.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Huihe Subdistrict Ofice,Jiyang District,Jinan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Wenjing,E-mail: zhangwenjing@qiluhospital.com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healthyfitesstatusquoofigrantelderlyfromruralareasinShandongprovinceandtoaalyeits influencingfactosMethos:Atotalof258migrantelderlyfromuralareasiSandongprovincewereselectedbyulistagestatifid clustersampling methodfromAugust2O23 toJanuary2O25.Datawerecolectedusingageneralinformationquestionnaireand Healthy Fitness Measurement Scale.Results:The total healthy fitnessscoreofthe2 658 migrant elderly from rural areas Was 58.34±7.72.F hysical fitness scores was 46.57±6.31 Psychological fitness scores was 52.68± 8.21.And social fitnessscoreswas 61.26±9.43.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thatmigrantelderlyfromruralareas whowitholderage,lowermonthlyhouseholdincomepercapita,ongermigration duration and more types of chronic diseases had poorer health fitness( ΔPlt;0.05Δ ).And migrant elderly from rural areaswho relocated for retirementorfilyeasosucharingfoderloden)liveditheidenndilingttegateiththlocalulai had better health fitness( Plt;0.05 ).Conclusions:The healthy fitness level among migrant elderly from rural a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 remainswaslo.egeothlyuseoldicomepaiagratiouratioigratioeasostyeofsideceilngtteate with the local population,and types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althy fitness.
Keywordsrural areas;migrant population;elderly; healthy fitness;influencing factors
流動人口指一定行政區域范圍(通常為鄉、縣、鎮或街道)內非本地戶籍、在現住地居住或離開戶口登記地達一定時長(通常為半年或1年)以上的人口[1]。流動老年人指年齡超過60歲的流動人口[2]。隨著時間推移,流動老年人數量逐漸增加,《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00年流動老年人為503萬人,2015年增長為1304萬人[3。流動老年人具有年老和流動雙重屬性4,相較于其他年齡段人群,流動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環境適應能力較弱,慢性病患病率和發病率較高[5]。我國地方公共服務對象以本地戶籍人口為主[67],流動老年人社會實際融人程度偏低[8],公共衛生服務了解和利用率為 41% ,健康檔案建立比例為30.71%[10] 。為提高流動人口健康水平,縮小流動人口健康差異,我國《流動人口健康教育和促進行動計劃(2016一2021年)》提出了“精準開展流動人口健康教育\"]。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完善體質健康監測體系\"12]。健康適能作為體質的重要內容,反映了個體健康素質和適應能力[13]。農村來源的流動老年人往往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城市化適應不良[14-15]。山東省流動人口人數較多,截至2020年,流動人口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農村來源的流動老年人占比逐年上升[16]。本研究以山東省農村來源的流動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對其健康適能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建立健全健康適能監測系統、開展流動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實踐支撐。
1 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于2023年8月一2025年1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山東省農村來源的2658名流動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具體抽樣方法:先從山東省東、中、西部經濟區域分別抽取1個市[魯東(青島市)、魯中(濟南市)、魯南(菏澤市)],然后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從每個市各抽取2個區縣,從每個區縣隨機抽取2個街道,從每個街道隨機抽取2個居委會,最后從每個居委會便利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流動老年人。納人標準: ≥60 歲;來自農村;能夠正常交流;自愿參加本研究。所有流動老年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KYLL—202403-042—1)。
1.2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人、受教育程度、老年人流動時長及流動原因等。2)健康適能評定量表:由邱恒等[1編制,包括生理適能、心理適能、社會適能3個子量表,分為8個維度,共38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健康適能狀況越好。本研究采用公式將量表評分進行百分制轉換,轉化分 = (原始分一理論最低分)/(理論最高分一理論最低分) ×100 。量表在老年人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2[18] ,信效度良好。
1.3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后向其發放紙質版或電子版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能夠獨立填寫問卷者自行填寫問卷,不能獨立填寫問卷者由調查人員協助填寫。問卷收集后由研究者核查,保證問卷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共發放問卷2913份,回收有效問卷265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91.2% 。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雙人錄人,采用SPSS27.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定性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 (%) 表示。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狀況
2658名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的健康適能總分為( 58.34±7.72) 分,生理適能維度得分為 (46.57±6.31) 分,心理適能維度得分為 (52.68±8.21) 分,社會適能維度得分為 (61.26±9.43) 分。
2.2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見表1)



2.3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健康適能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lt;0.05) 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分析,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2。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家庭人均月收人、老年人流動時長、老年人流動原因、居住類型、愿意融人本地人中、慢性病種類是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的影響因素( Plt; 0.05),見表3。


3討論
3.1 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狀況處于較低水平
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得分較低,低于全國常模[19],其中社會適能得分最高,其次為心理適能,生理適能得分最低,與廣州市相關研究結果20不一致,可能與研究對象地區來源不同有關。廣州市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較為完善,社會文化環境相對開放,老年人心理適能水平普遍較高。而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受傳統家庭觀念影響較深,與子女等家庭成員保持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同時,該群體對鄰里關系的重視程度較高,在進入新環境后往往會通過社區活動與鄰里建立良好互動關系,這種基于地緣關系的社交網絡為其提供了較強的社會支持[21],因此,社會適能水平較高。
3.2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影響因素本研究探討了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狀況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年齡較大、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流動時間較長及慢性病種類較多的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較低,流動原因中異地養老或家屬隨遷(照顧老年人或小孩)、居住類型中與子女同住和愿意融入本地人中的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較高 (Plt;0.05 。1)年齡:隨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組織等自然衰老,肌肉力量下降、骨密度降低等退行性病變發生22],可導致生理適能削弱。2)家庭人均月收入:經濟狀況不佳會使老年人無法做到定期體檢、不易獲得優質醫療服務,患病后難以及時發現和有效治療[23],且經濟壓力也可導致心理負擔增重,影響心理適能[24-25]。3)老年人流動時長:流動時間較長的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較低[26-27]。武玉[28]研究結果顯示,流動時長每增加1年,農村流動老年人的主觀自評健康狀況下降 2.1% ,慢性病患病率提升1.02倍。根據健康移民效應[29]和流行病學悖論[30],初始流動群體雖然具有健康選擇優勢,但隨著流動時間延長,生活方式改變、醫療資源獲取困難、社會網絡斷裂等問題會導致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健康狀況較差的個體比例逐漸上升,健康優勢逐漸被損耗,導致整體健康適能水平下降。4慢性病種類:慢性病種類越多,健康適能得分越低,與既往研究結果[31相似。慢病種類越多,機體受損越廣泛,增加老年人多重用藥、失能風險,降低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進而影響健康適能[32]。5)流動原因:家屬隨遷(照顧老年人或小孩)的老年流動人群通常會獲得更好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減輕身心壓力,促進規律作息與健康行為,從而健康適能得分更高。6)居住類型:與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醫療問題上能夠獲得子女的健康信息支持和經濟支持,從而做出更合理的醫療決策。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強調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已有研究表明,農業戶口老年人選擇與子女同住的概率是非農業戶口老年人的1.58倍[33],說明農村老年人對孝道文化的認同感更強,對子女的依賴程度也更深,更傾向于與子女同住。高齡老年人與子女同住可增強其主觀福祉水平[34]。7)愿意融入本地人中: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愿意融入本地人群能獲得更強的社會支持、減少孤獨感,并通過交流獲取健康信息與資源,從而改善心理狀態和健康行為,提升健康適能。
3.3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提升策略
健康適能反映了個體在應對內外環境變化時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的綜合表現,直接影響生活質量[20]。因此,提升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至關重要。年齡雖無法逆轉,但可通過優化膳食營養結構、適度鍛煉等外因增強健康適能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家庭成員應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探望頻率,鼓勵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發揮代際養老保障功能;社區要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深人宣傳家庭文化,通過廣播、宣傳欄、組織志愿活動等途徑普及慢性病預防與管理知識、老年流動人口生活知識、免費體檢政策和居民健康檔案建立流程,向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提供居民健康知識;國家應積極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及社區健康網格化管理,發揮社區健康管理功能,重點關注農村來源的流動老年人,建立跨區域流動老年人電子健康管理檔案,完善流人地與流出地醫療資源共享機制,優化異地就醫流程35,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利用率。通過多方協作,全面提升農村流動老年人的健康適能水平。
4小結
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適能狀況處于較低水平,且受多因素影響。可從多角度精準施策,重點解決山東省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身體健康不良、情感歸屬薄弱、社會適應欠佳等問題,構建合理、有效的農村來源流動老年人健康促進方案,改善其健康適能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未納入醫學檢驗指標,建議未來通過大數據采集方式進一步豐富指標,獲取更全面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朱宇,林李月,李亭亭,等.中國流動人口概念和數據的有效性與國際可比性[J].地理學報,2022,77(12):2991-3005.
[2]黃春元,王冉冉.人口老齡化、人口流動與地方政府債務[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2(6):14-29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12月22日新聞發布會散發材料之八:《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內容摘要[EB/OL].(2018-12-22)[2025-03-04].http://www.nhc.gov.cn/wjw/xwdt/201812/a32a43b225a740c4bff8f2168b0e9688.shtml.
[4]楊菊華.流動時代中的流動世代:老年流動人口的多維特征分析[J].人口學刊,2018,40(4):43-58.
[5]薛新東,葛凱嘯.社會經濟地位對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影響 一基于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調查的實證分析[J].人口與發展,2017,23(2):61-69.
[6]甘行瓊,劉大帥,胡朋飛.流動人口公共服務供給中的地方政府財政激勵實證研究[J].財貿經濟,2015,36(10):87-101.
[7]江依妮,張光.財政資源錯配:戶籍區隔下的地方公共服務供給[J].經濟體制改革,2016(4):5-11.
[8]李雨潼.中國老年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學刊,2022,44(1):99-112.
[9]霍添琪,閆曉,郭峻,等.我國老年流動人口常見病癥患病及就診情況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2):2785-2792.
[10]張勃,謝婭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老年流動人口健康的影響——基于CMDS數據的頭證分析[J].河南社會科字,ZUZ3,31(6):117-124.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計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流動人口健康教育和促進行動計劃(2016-2021年)》[EB/OL].(2016-06-14)[2025-03-04].http://www.nhc.gov.cn/zwgkzt/index.shtml.
[1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2016年10月25日新聞發布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內容摘要[EB/OL].(2016-10-25)[2025-03-04].http://www.nhc.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13]VANCAMPFORTD,HAGEMANNN,WYCKAERTS,etal.Higher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mental and physical qualityof life in peoplewithbipolardisorder:acontrolled pilotstudy[J].PsychiatryResearch,20l7,256:219-224.
[14]廖智柳,王德文.老年流動人口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22,38(7):922-927.
[15]盛克慶,葉利琴.積極老齡化視角下體育參與對流動老年人口社會融合的影響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2):100-109.
[16]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六號)[EB/OL].(2021-05-01)[2025-03-04].http://tj.shandong.gov.cn/art/2021/5/21/art_156112_10287522.html.
[17]邱恒,黃晨,劉倩,等.健康體適能評定量表的編制及在老年人群中應用的信效度[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1(2):173-179.
[18]伍成凱.廣州市老年人口健康適能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廣東:南方醫科大學,2021.
[19]黃晨,劉倩,邱恒,等.健康適能評定量表的常模構建:基于對中國5782名城市老年人調查[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21,41(2):223-229.
[20]伍成凱,許軍,黃晨,等.廣州市老年人健康適能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2021,28(17):6-10.
[21]孫可,孫超,袁瑩,等.居住地類別與社會支持及其交互作用對老年人軀體功能受損風險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3,42(12):1472-1478.
[22]秦姝姝,朱文娟,楊丹鋒.老年人社會隔離與健康關系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3,37(2):284-288.
[23]OGBAJE O S,GOMMENT T I,OGUCHE G G. Spatial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income on healthcare facilities patronageinKogi-EastSenatorial District,KogiState,Nigeria[J].Journal ofAdvanced Research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2O24,4(3):1-22.
[24]HUHW,HUXY,XUY.Caring loadand familycaregivers'burdenin China: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exclusion[J].FrontPublicHealth,2023,11:1194774.
[25]魏嘉祎,錢倍穎,蘇思曼,等.獨居與非獨居老年人不確定心理壓力比較[J].護理研究,2024,38(9):1524-1532.
[26]潘延達.老年流動人口健康狀況的空間分布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3.
[27]GIMENO-FELIULA,MAGALLON-BOTAYAR,MACIPE-COSTARM,et al.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primary care servicesbetween Spanish national and immigrant patients[J].J ImmigrMinor Health,2013,15(3):584-590.
[28]武玉.中國老年流動人口健康的城鄉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0(1):56-65.
[29]HUANG G G,GUO F,CHENG ZM,et al.Nativity in the healthymigrant effect:evidence from Australia[J].SSM Popul Health,2023,23:101457.
[30]OH H,GOEHRING J,JACOB L,et al.Revisiting the immigrantepidemiological paradox: findings from the American Panel of Life2019[J].IntJEnviron ResPublic Health,2021,18(9):4619.
[31]何路生,張婷,張麗,等.瀘州市城鎮老年群體健康適能現狀及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23,39(8):1021-1025.
[32]唐天嬌,曹立,董碧蓉,等.老年人多病共存名詞和定義專家共識(2022)[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2,41(9):1028-1031.
[33]胡巧玉.孝順期待對于老年人養老居住方式選擇偏好的影響-基于2018年CLASS數據的實證分析[J].運籌與模糊學,2023,13(4):3156-3163.
[34]陳炫亦.代際居住方式對老年人主觀福祉的影響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22.
[35]謝燕,喻秀麗,鄧慶,等.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評價中國專家共識(2023)[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4,43(5):553-559.(收稿日期:2025-03-07;修回日期: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