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ary therapy needs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l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YANGLiu',WUXinlei',LI Xiaomei2,SHENGXia',LINRujia',LINGuijiaol,WANGYajiao',LIUShihua’ 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jian 350122 China;2.Fujian Cancer Hospital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Liu,E-mail: 94493607@qq.com
AbstractObjective:Toevelop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tarytherapyeedsscaleforpatientswithcancrandtotestitsreliability andvalityMethods: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detaryterapynedscaleforpatientswithcanerwasconstructedthrouhiterature revieweiudesdeliaotalfisdpaitro HospitalweresurveedfroDecember2ltoJauary2 totestthereliabiltandvalidityofthesaleResuts:TetraditionalCinse mediciedietarytherapyneedsscaleforpatientswithcancerincluded35items.2roundsofexpertconsultationwereconducted,with (204號 100% effectiveresponserate in both rounds.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wereO.845 for both rounds.Kendal's W was 0.216(Plt; 0.001) in the first round and 0.324( Plt;0.001 )in the second round.The scale-content validity index was O.98l,while the 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 ranged from0.979 to O.983.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8 factors with eigenvalues gt;1 ,accounting for 72.981% of thecumulativevarane.Theresultofonfimatoryfactranalsisshowedtatallodelidicatorsetthegoodnsof-fitiae Cronbach'saefientofales.926,italfellitfalesO6,ndtstreesrelilitofaleaO.9.Co: 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edetaryterapyndsscaleforpatientswithcancerexibited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Itoldsere as a reliable tool for asses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ary therapy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Keywordsmalignanttumo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etary therapy;needs;reliability; validity;Delphi method
隨著醫學進步,惡性腫瘤病人生存率逐年提高,病人在治療或康復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中醫護理措施在惡性腫瘤領域不斷推廣使用,中醫食療在改善腫瘤病人不良反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證實,且其安全、口感好,易于被病人接受[1-2]。目前,已有研究者制定了針對血液透析3、糖尿病45等病人的飲食療法相關態度量表,有利于為制訂恰當的飲食方案、穩定病情提供科學的評估工具。但對于中醫食療領域的研究存在不足,現有研究主要為針對慢性病病人或社區居民的中醫知識或養生相關食療內容調查[6-7],全面性、科學性不佳,且針對惡性腫瘤病人的評估工具缺乏,直接影響了中醫食療在腫瘤病人中的應用。本研究編制了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并進行了信效度檢驗,以期為腫瘤病人的中醫食療實踐提供科學、可行的評估工具。
1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組
研究小組由9名成員組成,包括中醫護理教授2人、腫瘤護理??聘敝魅巫o師2人、腫瘤營養專科主管護師2人以及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3人。其中,中醫護理教授主要負責量表內容及整體研究的質量把控,確定研究對象及函詢專家的納入及排除標準;腫瘤護理專科副主任護師與腫瘤營養??浦鞴茏o師主要負責量表的初步擬訂;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負責文獻整理與分析,病人訪談、轉錄及信息提取,專家咨詢問卷的編制、發放與回收以及結果的整理、分析。
1.2 理論框架
以美國組織行為學專家Alderfer提出的ERG理論為指導構建量表,包括生存(existence)需求、相互關系(relatedness)需求和成長發展(growth)需求。ERG理論認為,需求是激發動機的原始驅動力,人類個體的需求引起動機,動機導致行為,行為又必然指向相應的目標從而產生相應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個體在人類社會中的行為都是在需求的引導下產生的,是一種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個體的需求是促使行為產生的內在精神動力。惡性腫瘤病人在生存期間為減少由腫瘤本身或相關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風險,產生對中醫食療需求的想法與態度;惡性腫瘤病人想要緩解不適,產生對中醫食療知識的求索;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獲取中醫食療活動,形成了需求的途徑;通過社會關系網絡得到他人在食療方面的幫助和支援,被認為是需求的支持系統?;诖?,本研究擬定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的主要內容,即需求的態度(認知有用性、情感接受性、行為意向性)需求的知識(辨識癥狀、食療知識)需求的途徑獲?。ㄡt療機構、社會媒介)需求的支持系統(家庭朋友支持、社會支持)。
1.3文獻檢索
以“惡性腫瘤\"“中醫食療\"\"藥膳”\"需求\"為中文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醫脈通;以“malignant”\"tumour\"\"Chinese medicine diettherapy\"\"TCMnursing'“need\"為英文關鍵詞檢索PubMed、Webof Science、EMbase數據庫。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1年1月12日,研究小組對文獻內容進行逐一討論、提煉后選取有代表性的結果構成量表條目池。
1.4半結構化訪談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福建省腫瘤醫院15例惡性腫瘤住院病人進行訪談,依據ERG理論設計訪談大綱:1)您認為中醫食療對您能發揮什么作用?2)您覺得哪些因素促使您使用中醫食療?請舉例說明。3)您在使用中醫食療時有何不便之處?請舉例說明。4)關于中醫食療的使用,您對當前醫療環境或社會環境有什么好的建議?采用內容分析法分析,補充量表條目,形成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初稿。
1.5專家函詢
1.5.1 遴選函詢專家
采用目的抽樣法遴選專家進行函詢。專家納人標準:1)本科及以上學歷;2)副高級及以上職稱;3)從事相關領域(腫瘤治療與護理、中醫食療、量表研制等)研究,有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4)有全程參與函詢意愿。
1.5.2 編制函詢問卷
函詢問卷分為3個部分。1課題背景介紹:包括研究目的、意義等。2)專家對量表維度及條目的重要性評分和建議表: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量表維度及條目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從“很不重要\"到“很重要”依次計1~5分;設專家建議欄,專家可根據實際需要填寫建議。3)專家情況調查表:包括專家基本信息、對本研究內容的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
1.5.3 進行專家函詢
通過電話或現場交流的方式獲得專家知情同意,通過郵件或紙質形式發放專家函詢問卷。收集并分析專家函詢的專家意見,對條目進行修改、補充、刪除。條目篩選標準:保留變異系數(CV) lt;0.25 、重要性均分 gt;3.50 分、滿分比 gt;20% 的條目。經過2輪專家函詢,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結束函詢。
1.6 預調查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1年10月一11月在福建省腫瘤醫院住院或門診就診的150例病人進行預調查。納入標準:1)年齡 ?18 歲;2)確診為惡性腫瘤;3)合并不良反應,如疲乏等癥狀;4)了解自身所患疾?。?)能夠進行一般的溝通;6)經解釋說明,愿意參與調查。排除標準:病情危重或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剔除標準:因治療或其他原因中斷問卷填寫。
1.7 正式調查
1.7.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在福建省腫瘤醫院住院或門診就診的病人進行正式調查。納入及排除標準同預調查。樣本量按照條目數的5~10 倍計算,考慮 10% 的無效問卷,計算應納人樣本193~385 例。
1.7.2 資料收集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引導語、一般資料、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其中,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采用Likert5級評分方法進行評分,全部條自均為正向計分,從“完全不需要”到“非常需要\"依次計1~5分。研究者采用統一指導語向惡性腫瘤病人說明研究目的、意義及填寫要求等,獲得病人同意后再進行調查,為了避免研究者的主觀判斷,對于難以自行填寫問卷的病人,由研究者或家屬逐條說明后根據病人回答如實代為填寫。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檢查所填項目是否完整,如有漏項及時補填。
1.7.3 項目分析
1)臨界比值法:計算各條目的臨界比值比(CR),以 CR?3.000 且 Plt;0.05 作為條目納入標準。2)相關系數法:將子量表各條目得分與總分進行相關性分析,以相關系數為 0.40~1.00 作為條目納人標準;3)離散程度法:計算各條目的CV,以 CV?0.15 作為條目納人標準。
1.7.4 效度檢驗
1)內容效度分析:根據專家函詢的重要性評分結果計算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和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2)結構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以特征值 ?1 、累計方差貢獻率 gt;60% 且所含條目數 ?3 個作為因子提取標準,剔除因子載荷值 ? 0.4、在2個及以上因子中的載荷值 ?0.4 的條目。采用AMOS23.0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計算擬合指數判斷模型擬合程度,其中卡方自由度比 (χ2/df) 為 1~3 表示量表適配度良好;擬合優度指數 (GFI)?0.9 表示適配度良好, ?0.8 表示適配度可接受;比較擬合指數(CFI)、增量擬合指數 (IFI)gt;0.9 表示適配度良好;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 lt;0.05 表示適配度較好。
1.7.5 信度檢驗
1)內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數檢驗問 卷的內部信度;2)分半信度:采用Spearman-Brown系數計算分半信度;3)重測信度:從正式調查的病人中便利抽取30例病人,間隔4周再次進行調查,計算重測信度。
1.8 統計學方法
將資料進行編號,經雙人核對后錄入Excel軟件,采用SPSS20.0軟件和AMOS23.0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
表示,定性資料以頻數表示。采用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積極程度;采用專家權威系數(Cr)表示專家權威程度;采用肯德爾和諧系數(Kendall'sW值)表示專家意見協調程度;采用臨界比值法、相關系數法、離散程度法進行項目分析;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進行效度分析;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測信度進行信度分析。以 Plt;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專家函詢結果
2.1.1專家基本情況
來自5所高校、3所三級甲等醫院的15名專家完成2輪專家函詢,年齡 36~59(46.8±7.5) 歲;腫瘤臨床護理專家5人,腫瘤營養護理專家2人,中醫護理專家5人,中醫學專家2人,量表研發專家1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4人,本科9人;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級職稱9人;工作時間為 11~41(24.9±9.6) 年。
2.1.2專家積極程度
2輪專家函詢均發放問卷15份,回收有效問卷1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 100% 。第1輪專家函詢12名專家提出建議,建議提出率為 80% ;第2輪專家函詢3名專家提出建議,建議提出率為 20% 。
2.1.3專家權威程度
2輪專家函詢專家Cr均為0.845。
2.1.4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第1論專家函詢KendallsW值為O.216( Plt; 0.001),第2論專家函詢Kendall'sW值為 0.324(Plt; 0.001)。
2.1.5 條目修改
第1輪專家函詢后刪除3個條目,增加4個條目,修改部分條目表述。第2輪專家函詢刪除2個條目,修改3處語言表述。
2.2 預調查結果
預調查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87.33% 。預調查后刪除5個條目,未修改條目表述。
2.3 正式調查結果
2.3.1 病人一般資料
正式調查共發放問卷370份,回收有效問卷32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87.84% 。病人一般資料見表1。

2.3.2 項目分析
1)臨界比值法:各條目的 t 值為 5.663~14.712 (均Plt;0.05) 。2)相關系數法:將子量表各條目得分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 0.507~0.733(Plt;0.05) 。3)離散程度法:各條目的CV為 0.284~0.388 。綜合項目分析結果,未刪除問卷條目。
2.3.3 效度
2.3.3.1 內容效度
根據專家函詢結果計算得出S-CVI為0.981,I-CVI為 0.979~0.983 。
2.3.3.2 結構效度
1)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0.911,Bartlett's球形檢驗結果顯示, χ2=7215.196
( Plt;0.05) ,表明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提取8個特征值 gt;1 的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72.981% ,各條目因子載荷均 gt;0.5 。最終形成包括35個條目的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見表2。2)驗證性因子分析:運用極大似然法對量表的因子分析結果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 χ2/df=1.141,GFI=0.904,CFI=0.989,IFI= 0.989,RMSEA .=0.021 ,均達到適配標準。通過標準因子載荷計算各維度的平均方差提取值(averagevarianceextracted,AVE)和組合信度,所有維度的 AVEgt;0.5 組合信度 gt;0.7 ,表明量表同一維度下不同條目間的相關程度較好,具有良好的聚斂效度。

2.3.4 信度
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926,分半信度為0.961,重測信度為0.903。
3討論
3.1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的構建具有科學性
本研究基于Alderfer的ERG理論確立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概念,界定其內涵,結合文獻分析與質性訪談結果構建量表初稿,確保條目具有較高代表性、準確性和適應性,并邀請腫瘤治療與護理、中醫食療、量表研制等領域專家進行函詢,對量表進行修訂和完善。2輪專家函詢的專家積極系數均為 100% ,說明專家較積極;專家權威系數為0.845,說明專家權威性較高,所得結果較可靠8。第2論專家函詢Kendall'sW值為0.324( Plt;0.001 ),高于第1輪專家函詢,說明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較高。
3.2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2.1 量表效度
本研究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評價量表效度,在內容效度中,S-CVI為0.981,說明條目與測量的主體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8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72.981% ,且單一因子載荷均 gt;0.5 ,驗證性因子結果顯示指標均達到適配標準,表明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9]。
3.2.2 量表信度
信度可以反映量表穩定性和可靠性,信度越好,測量隨機誤差越小。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數、分半信度、重測信度進行信度檢驗。通常認為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 gt;0.8 為較好, gt;0.9 為理想[10]。本研究量表Cronbach'sα為0.926,表明量表的內部一致性達到較高水平。本研究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961( gt; 0.7),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本研究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903,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跨時間穩定性。
3.3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具有可行性
中醫食療是重要的補益措施。近年來,國家支持與鼓勵中醫護理在臨床應用與發展,中醫特色??谱o理進一步發展[7]。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先后明確了110種藥食同源物質,擴大了中醫食療在營養支持方面的應用。惡性腫瘤幸存者的飲食營養管理需求較高,在臨床尚未得到滿足[2。國內外尚未檢索到系統、全面的中醫食療需求評估工具。本研究編制的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內容易于理解與回答,條目數量適中,填寫時間較為合理,適用于能夠進行一般溝通的惡性腫瘤病人,有利于醫護人員正確理解、掌握惡性腫瘤病人對中醫食療的真實需求,應用科學評估工具實施評測,推動臨床中醫食療的有效應用,促進惡性腫瘤病人康復。
4小結
本研究遵守量表編制原則構建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量表,量表研制的各個環節均嚴格進行質量把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作為評價惡性腫瘤病人中醫食療需求的有效工具。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僅選取1所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調查,樣本來源較單一。未來研究將繼續完善量表,增加樣本來源,擴大樣本量,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對量表的適用性和可推廣性進行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金慧莉,陳娟.個體化飲食調護對腸癌化療患者營養及康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2,29(3):364-368
[2]李冰雪,劉杰,林洪生,等.惡性淋巴瘤患者中西醫結合飲食營養管理[J].中醫雜志,2019,60(24):2150-2153.
[3]ONBE H,KANDA K.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AttitudeScale for the dietary therapy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J].JpnJNursSci,2018,15(1):39-49.
[4]KITAGAWAM,INAGAKI M,OKUWA M,etal.Developmentof a family support scale for diet therapy for male workers with type2 diabetes[J].JpnJNursSci,2022,19(1):e12444.
[5]SATOE,SUZUKAMOY,MIYASHITAM,etal.Developmentofadiabetes diet-related quality-of-life scale[J].Diabetes Care,2004,27(6):1271-1275.
[6] 田衛衛.社區居民對傳統中醫營養學認知、態度及行為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7] 安宜沛.慢性心衰患者膳食現況調查及中醫藥膳調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8] 李月儀,陳偉菊.德爾菲法在護理管理學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8,32(21):3339-3341.
[9]MCSWEENEYLB,KOCHEI,SAULESKK,et al.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 of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5th edition,criteria for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J].JNervMentDis,2016,204(1):9-14.
[10]郭慶科.心理測驗的原理與應用[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25-132.
[11]蕭浩輝.決策科學辭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74(收稿日期:2024-05-13;修回日期:2025-04-27)
(本文編輯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