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是指發生在橈骨靠近腕關節的部分的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2]。跌倒時手部先著地橈骨遠端骨折是最常見的原因,尤其是在伸手支撐跌倒時,腕關節受到沖擊力,導致橈骨遠端受損,如車禍或運動損傷等導致手腕部位直接受到外力撞擊,也可能引發橈骨遠端骨折。因為骨質疏松會降低骨骼的強度,使得骨骼更易在輕微的外力下發生骨折,所以老年群體發生橈骨遠端骨折概率非常高3-4。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選擇取決于骨折的類型、移位程度、患者的年齡、活動水平以及骨折的復雜性。手術治療通常適用于復雜的橈骨遠端骨折,特別是有明顯移位、關節內骨折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通過手術可達到精確復位、恢復關節功能,但多數患者術后如何開展鍛煉等方面認知度不高。臨床為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也為促進患者機體盡早康復,可予以其早期康復治療方案5。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骨折的嚴重程度,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可以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提高治療效果。從被動運動逐步過渡到主動運動,再到抗阻訓練,避免過度訓練導致的二次損傷,通過合理、規律早期康復治療可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減少因并發癥或功能障礙而導致的再入院風險。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予以其不同治療措施,重點分析早期康復治療方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臨川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傳統組和綜合組,各30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可進行比較,見表1。
納入標準:依據CT檢查、X射線檢查等,確診股骨骨折;單側骨折,依據病情狀況需開展手術治療,且符合指征;告知此次護理流程與目的等,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骨折;存在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有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予以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術后予以患者康復治療措施。
1.2.1 傳統組康復方法
傳統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措施。術后初期指導患者開展手指與肩肘部運動,隨著機體好轉開展力量訓練。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狀況,在機體允許的狀況下逐步延長運動時間,增加運動量。
1.2.2綜合組康復方法
綜合組實施早期康復治療方案。
初期康復訓練 (術后0~2周)。(1)冰敷。使用冰敷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腫脹, 20min/ 次,每天數次。(2)肢體抬高。保持手臂高于心臟水平,用三角巾將前壁屈曲 90° 懸吊在胸前。(3)手指和肩關節的活動。在保護固定的前提下,進行手指抓握和伸展運動以及肩關節的簡單活動。(4)疼痛管理。對于輕度疼痛患者,指導患者深呼吸、開展音樂療法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針對中重度疼痛、無法忍受的患者,合理應用鎮痛藥物。
中期階段 (術后2\~6周)。(1)逐步增加的關節活動訓練。逐步增加手腕的活動范圍,開始進行輕度的屈伸、旋前、旋后練習,從被動活動(幫助患者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活動(患者自行運動),包括手腕的屈伸、前臂的旋轉運動。(2)輕度抗阻訓練。可以使用彈力帶或輕度負重進行抗阻訓練,主要針對前臂肌肉的力量恢復。
后期階段 (術后6周以后)。(1)逐步恢復全范圍的關節活動,包括手腕的背屈、掌屈、尺偏和橈偏運動。增加抗阻訓練的強度,使用彈力帶、啞鈴或其他器械,針對前臂、手腕和手部肌肉進行全面的力量訓練。(2)功能性訓練。握力訓練(使用柔軟的握力球或海綿球進行輕度的手指握力練習)、精細動作訓練(如撿小物件、寫字、旋轉瓶蓋等)。(3)協調性訓練。通過練習捏合、抓握和撿拾小物體等動作,恢復手部的精細運動能力和協調性。以上訓練方式每日開展,每日訓練時間不可低于 60min 。
健康教育與心理支持。在患者情緒穩定狀況下,向其講解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日常生活所需注意事項,并告知其開展早期康復治療目的與意義,幫助患者了解早期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和合理的運動方式。向患者解釋保持傷口清潔干燥的重要性,提醒患者不要擅自拆除敷料或用力揉搓傷口部位,并遵從醫囑進行換藥。教育患者如何正確使用固定裝置,確保固定裝置不松動,防止骨折移位。告知患者在洗澡或進行日常活動時如何保護固定裝置。強調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建議多攝入富含鈣、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與患者討論術后常見的心理反應,如焦慮和抑郁,鼓勵患者表達情緒,并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或推薦心理咨詢,通過解釋康復過程和預期結果,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康復態度,增強信心。鼓勵患者的家人參與康復過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幫助。
1.3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與生活能力。記錄2組患者骨折愈合及在院治療時間。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對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2)腕關節活動程度。對腕關節屈曲、背伸、旋前、旋后活動度情況進行檢測與記錄。(3)疼痛評分與腕關節功能。采用視覺疼痛評分量表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10分,評分與腕關節疼痛程度呈負相關。采用腕關節量表對腕關節功能進行評估,總分100分,評分與腕關節功能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術期指標與生活能力
綜合組骨折愈合時間、在院治療時間短于傳統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傳統組 (Plt;0.05) ,見表2。
2.2 腕關節活動程度
綜合組腕關節屈曲、背伸、旋前、旋后活動程度優于傳統組 (Plt;0.05) ,見表3。
2.3疼痛評分與腕關節功能
干預前,2組患者疼痛評分與腕關節功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綜合組疼痛評分低于傳統組,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傳統組( (Plt;0.05) ,見表4。
3討論
疼痛、腫脹和瘀斑、腕關節變形及腕關節活動受限為橈骨遠端骨折典型癥狀表現。橈骨遠端骨折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引起多種并發癥,比如未正確愈合的橈骨遠端骨折可能導致腕關節功能障礙,如活動受限、握力減弱或手腕疼痛長期存在,而且骨折后的固定或不動,可能出現腕關節僵硬,尤其在康復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關節活動受限。骨折部位若發生錯位或未能正確愈合,可能在愈合后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長期引起關節疼痛和活動困難[-8]。此外,如果骨折未能有效治療或患者未遵醫囑康復,可能會增加再次骨折的風險,特別是在老年人或骨質疏松患者。
手術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首選方案。手術可直接看到骨折部位,精確地將骨折斷端復位,恢復骨骼的正常解剖結構,這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并減少畸形愈合的風險,降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最大程度地恢復腕關節的功能9-1o]。手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橈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治療伴有感染、出血、麻醉反應等手術風險。手術后需要嚴格遵循康復計劃,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以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11-12]。
常規康復措施在橈骨遠端骨折術后康復中雖然廣泛應用,但存在一些弊端和局限性[3]。常規康復計劃通常是標準化的,缺乏個體化調整,可能無法充分考慮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恢復速度和功能需求,從而導致康復進展緩慢或效果不理想。同時,常規康復可能未能有效監控患者的運動量和強度。如果患者在不合適的階段進行過度活動或使用錯誤的訓練方式,可能會導致二次損傷或其他并發癥,如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折再移位等。
為保障患者術后機體康復,選擇一種高效、規范、可行性高的康復治療措施非常有必要,比如早期康復治療較為適宜。早期康復治療在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和優勢性。通過促進骨折愈合、恢復關節功能、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早期康復能夠幫助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可以預防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如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降低患者術后康復的風險,能夠減輕關節內的壓力,促進關節液的循環,從而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概率,減少長期治療成本,從而實現良好的臨床和社會效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綜合組骨折愈合時間、在院治療時間短于傳統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傳統組 (Plt;0.05) ,說明早期康復訓練通過適當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環境,從而加快骨折的愈合過程,進而減少住院時間。同時,早期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在術后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干預前,2組患者疼痛評分與腕關節功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干預后,綜合組疼痛評分低于傳統組,腕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傳統組 (Plt;0.05) 。這表明早期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更舒適的度過康復期,更好地恢復腕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綜合組腕關節屈曲、背伸、旋前、旋后活動程度優于傳統組( Plt; 0.05),提示早期康復訓練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恢復更廣泛的活動能力,不僅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還可能縮短康復周期。
綜上所述,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改善患者腕關節功能的同時提高活動程度,減輕痛感,促進骨折愈合,可行性頗高。
參考文獻
[1]彭貽龍.掌側入路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效果及對腕關節活動度的影響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4):502-503.
[2]顏文娟,羅旺林,杜國君,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功能影響的 Meta 分析[J].海南醫學,2022,33(17):2288-2294.
[3]吳源旻,王韜,俞志興,等.手功能康復治療儀治療老年患者橈骨遠端骨折后掌指關節僵硬的臨床觀察[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3,29(4):798-801.
[4]曹亮,趙志根,洪顧麒,等.橈骨遠端骨折石膏固定后早期康復鍛煉對 PRWE 評分腫脹評分及腕關節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1,27(1):41-45.
[5]王雅囡,張靖媛,牟芷惠,等.標準化康復方案對老年女性橈骨遠端骨折術后的療效評估[J].醫學研究生學報,2022,35(6):630-634.
[6]李靜,徐一杰,江麗.早期功能鍛煉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手法復位后動態小夾板固定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4,30(3):338-342.
[7]金濤,林鵬,汪輝.自擬消腫活血方配合手法復位治療對A3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肢體腫脹疼痛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23,50(10):100-103.
[8]郜研,陳曉磊.MSCT定量技術在體操運動員橈骨遠端骨折康復效果中的評估價值及與骨代謝的相關性[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2,40(6):1519-1523.
[9]李靜,溫慧敏,張燕,等.玄胡傷痛片聯合塞來昔布促進橈骨遠端骨折術后快速康復效果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23,57(9):58-62.
[10]彭雪洲,劉瑩,孔得宇,等.史賽克單邊外固定架聯合綜合康復療法在橈骨遠端骨折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醫藥,2024,46(10) :1544-1547.
[11]張杰,陳錦棠,王夢威,等.骨科外洗方對橈骨遠端骨折術后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6):1291-1295.
[12]繆曉初.骨傷復原湯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2,3(17):13-16.
[13]吳海洋,吳軍豪,聞國偉,等.石氏益氣補腎通絡方聯合關節粘連松解術在橈骨遠端骨折后期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22,24(9):866-869.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