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5)09—143—03
鋼琴演奏既展示個人風采,又傳遞思想情感;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修身養性;既可行云流水,又可高亢激昂。但是要想做到人琴合一,塑造良好的音樂形象,不僅需要演奏者個人基本功扎實,更需要敏銳的感悟力來提升鋼琴演奏的感染力。真正敏銳的感悟力做起來是受多方因素影響的。鋼琴演奏者一旦具備良好的感悟力,所呈現出來的鋼琴曲就將音樂作品轉化為了音樂語言,傳遞情感,詮釋音樂,感染觀眾。
一、鋼琴演奏中感悟力的影響因素
(一)鋼琴演奏者的基本功
(1)手指技巧、手指力度、協調性、靈活性很關鍵。每個手指的弱點不同,但每個手指都一樣重要,十個手指是各自獨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既要靈活也要配合。啟蒙時期的高拾指、貼鍵練習等都是為手指技巧方面的獨立性打基礎;在后期練習過程中,力度追求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呈現出來的力量感,這在快速作品中是最受考驗的。
(2)彈奏的準確度。在前期練習,必須要有耐心地慢練,慢工出細活,在慢練過程中提高音符準確度,在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后再進行提速,才能有效地減少錯音,降低錯誤率。而且要極度熟悉鋼琴鍵盤的每一個鍵,在快速彈奏中,是不可能一個一個地低頭看鍵的,全憑感覺了。
(3)速度控制,節奏均勻。速度控制是需要長期鍛煉積累的一種音樂素養,須內心不急不躁,邊彈邊聽,用心去感受,控制速度。節奏的均勻穩定起初通常要借助節拍器來規范,認真體會每一拍的間隔長短。讓節拍器的穩定感印在心里,脫離節拍器后才能對節奏敏感,從而均勻且穩定。
(4)手部協調能力。隨著作品難度的提升,會出現左右手多對多的情況,如二對三,四對六等。這時候手部協調就至關重要,有條不紊的彈奏才能讓音樂作品流暢地表達出來。
(5)音樂理論知識。鋼琴演奏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也相當豐富。作品結構、調式、調性、曲式、和弦、小切分等要分析清楚,才能明白識譜。根據不同音域,選擇縮指法、擴指法、順指法、穿指法、越指法、同音換指法等方法演奏。這些基本功正常發揮,才能保證感悟力順利表現,進而出神入化地提升現場演奏水平。
(二)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
(1)對音樂敏銳的感知能力,相當于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了解創作背景及文化底蘊更有利于共情作者的情緒,演奏時喚醒共鳴;尊重樂譜的表達,身臨其境地演奏,展示作者的初衷。沒有一首古詩是沒有感情的空洞之詞,鋼琴作品更是如此,創作者創作曲子的過程也是其抒發個人感情思想的過程[1]。
(2)協調技巧與音樂的融合,利于流暢地演奏,避免不和諧不自然的效果。在音樂素養和理論知識的支撐下,及時理解術語符號,適當地加入感悟到的意境表達。如彈奏中遇到行進趨勢基本統一的部分,要有方向感,音的位置往高做漸強,往低則做漸弱。加人方向感后音樂就會變得豐富起來,從而就有了律動。深度理解作品,有助于完美表達鋼琴作品的情感,自然地演繹作品。
(3)情感的傳遞。音樂是一種無語言的交流方式,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演奏者在演奏時與聽眾之間建立起一種默契和共鳴,彼此分享情感。
(三)天賦
(1)高分辨力的聽覺,也稱絕對音感。“聽”在演奏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指在88個琴鍵上飛快穿梭的時候,靈敏的聽力可直接反饋給大腦哪一部分演奏達到效果,哪一部分不滿意,進而及時調整。每個演奏者的聽覺分辨力是不同的,高分辨力的聽覺可以讓感悟力快速在手上展現出來。
(2)意會創作者的情感。語言文字上意會創作者的情感和實際表達到鋼琴演奏中的創作者情感是兩種境界。同樣語言文字上的意會,每個人都可以見到,但實際鋼琴演奏中能表達出來意會到的情感是極個別人才能做到的。
(3)觸鍵力度、速度的掌控。同樣的樂譜,有的人表達不出理想的音效,導致對個人能力產生懷疑。有的人能夠合理控制觸鍵的力度、速度,就能呈現出心里所預期的效果。
(4)手指的靈活度。每個鋼琴演奏者都是經過長期苦練過來的,均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但是碰到相同的情況,同樣大腦向手指發出的指令,不同的人反饋出來的動作有遲緩、有迅速,體現出來的音樂給人感覺也就各有千秋了。天賦不同,對音樂的感悟力也不同,所以同樣是苦練之后,演奏出來的感染力也各不相同。
(四)心理素質
(1)上臺經驗少。一上臺緊張的情緒充斥大腦,一片空白,原有的演奏技巧和感悟力無法像平時自己練習時的狀態一樣發揮出來,只憑肌肉記憶演奏,讓自己所呈現出的音樂效果大打折扣。
(2)總擔心出錯。在臺下練習得很好,當登上舞臺,在緊張氣氛或恐懼競爭時,越想演奏好,手指和手腕越僵,不能靈活地展現原有的感悟力。
(3)面對不同觀眾時心境起伏較大。當觀眾改變時注意力集中在觀眾身上,而讓自己分神。尤其老師、前輩出現時,太在意他們的態度、評價、反饋時會導致發揮失常。
(4)略有干擾就亂了陣腳。如舞臺燈光、現場氣氛、表演時鋼琴觸鍵感覺不同等演奏者無法自主控制的情況出現,會加重恐懼,不能使感悟力恰當發揮。
(5)過于激動。雖然熟練掌握鋼琴彈奏技巧,由于激動,無法自主保持穩定。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保持鎮定,會直接影響鋼琴演奏感悟力的呈現。
二、鋼琴演奏中感悟力提升感染力的實例分析
(1)著名的貝多芬奏鳴曲《熱情》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古典作品,但是一百個演奏者就會出現一百個《熱情》。每個人的感受和理解不同,處理就不同,感染力更不同。不同的學生演奏會呈現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老師也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大師演奏的意境也會不同。甚至是同一人演奏,時期不同,心境不同演奏出來的《熱情》也不是完全一樣的“熱情”。在演奏時,演奏家需要運用音樂感知能力,適時調整演奏的速度、力度、音色等,以表達出音樂作品所要表現的情感和意境[2]。彈奏中呼吸上面微妙的變化也會影響音樂的表達。有人能做到讓觀眾情緒激動,更有人能使觀眾由內而外的感到震撼。每一次的演奏相當于對作品的再次創作。隨著感悟力的不斷提升,鋼琴演奏的感染力也會明顯提高。經過反復的推敲與練習,會逐步領略到創作者的意圖,從而深刻感悟到創作者的情感,再加入自己的理解力演奏出來,就將樂譜變為了生動的音樂。
(2)合唱團伴奏。合唱往往在大型音樂廳,空間較大,演奏者激情澎湃地演奏,觸鍵力度會大大增強,可以展現出氣勢恢宏的感覺。一次富有感染力的伴奏可以點燃合唱團的激情,展現出音樂與美的高端結合,將藝術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鋼琴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呼吸,也要給合唱團留好氣口,與演唱者們默契的配合。爐火純青的合唱團伴奏是一場音樂盛宴,會令人陶醉。所以給合唱團伴奏不是簡單的識譜彈奏就行,而是要富有感悟力地激情演奏,心、腦、手、腳、耳完美配合,感染力會大大提高。
(3)教學。在現實中或平臺上給學生教學時,要把感悟力講授出來,但是學生們不一定能理解。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慢慢沉淀。首先,讓學生鍛煉手指獨立性,使每個手指都能獨自運動,不受其他手指干擾,并且在鍵盤上準確找到各自的位置。再去體會快速彈奏和慢速彈奏對手指協調性的要求。然后控制手指的觸鍵力度,及時轉換手指,以能夠迅速將手指從一個位置準確移到另一個位置,并且在不折指的同時不要用指甲觸鍵,要用指尖,慢慢感受不同彈奏方法帶來的不同音效。日積月累地鍛煉,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多參加鋼琴技能大賽、鋼琴音樂會等,就會感悟到清晰、豐富的音效,提升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樂感,樹立自信心。再了解創作者的創作背景,漸漸就能體會到彈奏時會有音樂情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直至能把自己的感悟體現在演奏中。
三、感悟力提升鋼琴演奏感染力的技巧
(一)彈奏技術的千錘百煉
不論從哪個方面說,彈奏技術必須要經常練習,不斷提升,這是鋼琴演奏亙古不變的必經之路。對復雜的音符和和弦要精準掌握,確保每個琴鍵都落到實處,保證音符的正確性。尤其在快速彈奏時,可能要求手指在鍵盤上進行大跨度的跳躍,這就要求演奏者對鍵盤了如指掌,確保彈奏時不會錯音、樂句斷開或不流暢。再能在觸鍵力度上巧妙掌控,就會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融匯自己的感悟力進行創新和個性化演繹,演奏出來的曲目更具深度和獨特性。
(二)音樂的詮釋
在鋼琴演奏中,音樂的詮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演奏者通過靈活的手指運動,敏感地掌控觸鍵力度,利用對音樂曲目的感悟,將創作者的創作意圖轉化為美妙的音樂,賦予音樂以生命力。一個好的鋼琴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也是其存在的價值,鋼琴演奏者應具備賦予鋼琴作品生命力的能力,鋼琴演奏者要有完整的、綜合的知識,并在音樂作品內容表達過程中發揮豐富想象力,還要能夠二度創作鋼琴樂曲。[3]
(三)情感傳遞
鋼琴演奏者通過音符的彈奏、觸鍵強度的掌握、節奏的把握來傳遞情感;演奏者的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也可以增強觀眾對音樂所傳遞情感的理解。在演奏中,情感與技巧需要達到平衡。有時,過于追求技術的完美反而會削弱情感的表達。因此,演奏者需要找到技術與情感之間的和諧點。演奏過程中不僅要控制演奏的快慢,還要連接好音符之間的過渡。音色和力度的調節也是營造音樂動態變化和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根據作品想象其所包含的故事情節,用跳躍的音符開啟人們內心情感的大門,根據作者的描述和表達,想象自己仿佛在跟作者促膝長談,甚至能聆聽作者內心或狂熱或激動的吶喊,要能夠想象自己跟作者一同經歷了音樂作品里的故事情節,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4。不同的感悟力會表現出演奏者的獨特音樂個性。
(四)心理素質的調控
首先強化演奏能力,在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和理解了音樂的基本結構后熟能生巧可以提升自信心。其次,鋼琴演奏者不僅要掌握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演奏能力,還要對每場鋼琴演出活動都給予高度重視,通過不斷的實踐促進個人演奏水平的提升,在多次演出過程中積極培養個人的心理素質[5]。即使出現問題也要及時總結,客觀評價,分析原因所在,重點培養相關能力,逐步增強信心,減少緊張恐懼。心態平和,心情放松,感悟力更容易被發揮出來,演奏時的感染力就會更強。
(五)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這種理解不僅僅限于音符本身,還包括音樂的情感表達和文化意義。通過對音樂的分析,演奏者能夠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體風格和細節,從而提升演奏的表現力。多練多聽,多欣賞名家名作,體會聲音的延伸。自己演奏期間適當調整手腕及手臂、背部的肌肉力量,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探索。適時調整狀態,恰當使用踏板,反復練習,反復玲聽琢磨,深刻體會每個音符的演奏效果。長此以往,就會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力度觸鍵,加什么樣的踏板會出來什么樣的音效等。較高的音樂鑒賞能力直接影響音樂感悟力,增強實時演奏的感染力。
四、結語
總之,在鋼琴演奏中,擁有感染力是演奏者追求的重要目標。影響感染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感悟力是鋼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提升鋼琴演奏感染力畫龍點晴的一筆。鋼琴演奏的感染力和演奏者的感悟力是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感悟力為提升演奏感染力提供實現的途徑和手段,演奏感染力為演奏者感悟力提供表現方式,二者完美結合,會創造出真正震撼人心的鋼琴曲。必
參考文獻:
[1]張楊茜.鋼琴教學背景下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J].戲劇之家,2023(22).
[2]陳晨.鋼琴演奏中音樂性與技巧性的關系研究[J].文學藝術周刊,2023(7).
[3]王靖丹.鋼琴表演中心理素質的培養策略探析[J].戲劇之家,2023(22).
[4]楊玉.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和訓練初探[J].戲劇之家,2023(22).
[5]葉佳慧.淺析心理素質對鋼琴表演的影響[J].黃河之聲,2021(03).
作者簡介:孫奕璇(2004-),女,漢族,內蒙古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