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中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質樸勝過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如果文采勝過質樸,就會顯得虛浮。只有當質樸和文采比例適當,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孔子在這里強調了內外修養的和諧統一。
在文學上,“文質兼美”是指一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既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又有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講究文采,讓文章更生動
(一)語言詞匯豐富,句式結構講究
運用有感染力的詞匯,進行充分表達。“春天開出的小花”用豐富的表達可以是這樣——“在春天明麗的陽光下,小小的、鵝黃色的小花散落在草地上,星星點點”。一連串生動豐富的詞語,寫形、寫色、寫精神,展現了花的形象。
使用恰當的修辭,做到錦上添花。“像無腳鳥一樣生活”,寫出了小店老板在異鄉落腳、打拼的生活,這比簡單寫“小店老板努力生活”來得更生動。
選取合適的句式,增添節奏美感,讓情感流露也更充分。《白楊禮贊》里四個的“難道”通過反問與排比的疊加,由外向內、層層深入地揭示了白楊樹象征的北方農民的精神和意志,將情緒推到高處,贊美之情無以復加。
(二)注重細節刻畫,讓文字充滿畫面感
魯迅寫祥林嫂“眼珠間或一輪”,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通過描寫眼睛就讓祥林嫂的形象躍然紙上,仿佛此人近在眼前一般。
如果在描寫學生埋頭書本中專注讀書時,只是簡單的概述,就不如寫“一頁、兩頁、三頁……,他飛速地翻著書,全然進入了忘我之境,醉心于書中的世界。”通過細節刻畫,能使敘述更具畫面感。同理,寫學生們都已經坐好等待上課,此時忽然又走進來一名學生,不能簡單地寫他“小心翼翼地走進教室”,可以寫“教室門輕輕開了一條縫,他探進頭來,眼珠左右轉動張望,臉有些微微漲紅,貓著腰擠進門來,踮著不可聞聲的碎步,趕緊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適度渲染環境,讓敘寫更有感染力
《故鄉》里魯迅在開頭寫到故鄉蕭條、破敗的景象,為作品增加了感染力。又如《童年的朋友》中寫外祖母梳頭時用的“稀疏的木梳齒兒”梳子,可見生活儉省。寫庭院屋舍久無人居,可以寫墻頭的草、垂掛的蜘蛛網。寫終于得到心心念念的自行車,可以寫清脆的車鈴聲、亮閃閃的車輪,還有特意配上的夜行電筒……在寫作中有些話自不必說,通過適度的渲染,讀者更能了解當時的情形,也讓文章更有感染力。
(四)有創意的表達,可以讓讀者眼前一亮
歐·亨利創作時使用“女巫的面包”可謂別出心裁,再配上結尾意料之外的設計,讓人讀來久久回味,真是巧妙至極。
在作品樣式上,可以借用戲劇、日記、演講稿、新聞訪談等形式;表現手法上,可以運用恰當的象征、想象、襯托、對照等;在結構上,雙線并行、設置懸念,都不失為有創意的表達。
二、注重主題情感,讓文章更有深度
(一)內容真實,貼近生活
以教材中的經典文學作品為例:父親為“我”買橘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在百草園玩耍、聽傳說、到三味書屋后尋蟬蛻、課上畫繡像等,無不寫得入木三分,與每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相似。越是真實、貼近生活的內容素材,越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因為這能夠讓讀者加強代入感,會覺得文章更加真切動人。
不妨讓學生試著寫一些自己生活中接觸過的事物:小時候挖過的沙子,蹚過的水坑;跟好朋友分享過的烤腸和雪糕;爺爺給自己買過的紅薯,不舍得吃的糖;媽媽接送自己上下學時發生的事;老師嚴厲又不失關心的催促……學生們的生活有些相似,卻又不盡相同。只有貼近生活、挖掘生活、熱愛生活,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二)觀察細微,發現不經意之處
史鐵生的母親怕他看到落葉心里難過,擋在窗前;朱自清的父親再三躊躇,最后決定送已是青年的“我”去車站,又是揀定座位,又是講價錢……這些都是作者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將不經意間的發現寫在文章里,才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文章主題和情感也由此自然呈現。
寫灑水車經過,如果只寫“灑水車經過”,不如寫“唱著《蘭花草》《祝你生日快樂》……總是那幾首固定的旋律”。生活中有闖紅燈現象,寫“一群人只顧著埋頭走路,不看紅綠燈”,不如寫“紅燈睜著圓眼看著:布鞋,皮鞋,高跟鞋,運動鞋……匆匆的腳步卻沒有絲毫的遲疑”。寫作不僅要注重整體,還要關注到細節,通過對細微處的刻畫,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情感動人,思想深刻是寫作的要義
《誰是最可愛的人》謳歌了可愛的志愿者,他們頑強樂觀、崇高奉獻的精神值得傳頌;《秋天的懷念》難忘堅韌、愛子的母親,她面對現實的艱難仍不放棄生活的希望。
在習作中也應該不斷挖掘深刻的思想主題。看到擔子:有人想到壓力,有人想到責任,有人想到責任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有人想到勇于擔當肩負使命。看到團結協作:有人想到互相幫助,有人想到群體的力量,有人想到眾志成城,還有人想到成人成己。無論如何,要在主題思想和情感表達上反復琢磨。深刻的主題和情感,讀來能讓人沉浸其中,讀完以后還能讓人沉思回味。
總之,“文章文質兼美”是對一篇文章極高的評價,需要作者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下足功夫,才能創作出既具有深刻思想又具有藝術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