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在腫瘤靜脈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280例行腫瘤靜脈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4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予以延續護理干預+循證護理,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希望水平[希望水平測評量表(HHI)]、癌因性疲乏程度[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HH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CF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局部滲血、導管脫落與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腫瘤靜脈化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減輕其癌因性疲乏程度,且可降低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發生風險。
關鍵詞:腫瘤靜脈化療;延續護理干預;循證護理;不良事件;癌因性疲乏
靜脈給藥是腫瘤化療重要給藥途徑,因化療周期較長,多次反復穿刺易增加血管損傷風險,同時導致護理難度上升。建立靜脈通道是一種安全、理想的治療方案,可有效滿足長期靜脈化療需求[1]。腫瘤靜療患者臨床護理需求主要體現在生理及心理需求兩方面,因長期留置輸液導管,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要求較高。常規院內護理受制于時間、空間,難以為患者提供長期、不間斷的護理指導[2~3]。延續護理將傳統院內優質護理延伸至患者家庭,充分滿足患者長期治療的需求;考慮靜療為侵入性醫療操作,不良反應較多,根據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基于循證醫學開展護理指導,保障靜療安全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4~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在腫瘤靜脈化療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醫院收治的280例行腫瘤靜脈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40例。對照組男79例,女61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8.29±4.90)歲,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年限(9.16±0.84)年,體質量指數(BMI)18~27 kg/m2,平均BMI(22.71±0.59) kg/m2;化療療程1~8個,平均療程(3.47±0.29)個。觀察組男75例,女65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8.50±4.72)歲;受教育年限7~16 年,平均年限(9.33±0.79)年;BMI 18~29.5 kg/m2,平均BMI(22.83±0.71) kg/m2;
化療療程1~8個,平均療程(3.49±0.33)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靜療指征[6];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合并急危重癥;合并抑郁;缺乏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不全;參與其他研究項目。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
向患者講解靜療流程、注意事項、常見不良事件、早期反應等相關知識;引導患者自查靜脈通道留置情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遵醫囑開展飲食及康復護理。持續干預3個月。
1.2.2 觀察組予以延續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干預
(1)循證階段。綜合分析患者臨床資料,依據靜療時長,結合患者個人信息預估靜療風險制定針對性預防策略,調查腫瘤靜療患者的護理需求,包括認知行為宣教、心理支持、安全護理指導等。
(2)護理實施。
認知行為教育。對患者科普腫瘤靜療優勢、注意事項及常見風險,結合臨床最新研究數據增強患者化療信心;一對一解答靜療疑問,告知患者靜脈通道留置肢體擺放技巧,避免肢體受壓、過度活動;加強肢體保暖,建議患者穿著棉質寬松衣物,規范敷料及藥物的應用流程,降低外部感染風險;建議患者每日自查皮膚表現,糾正不良行為習慣。
心理支持。通過面對面溝通了解患者的疾病觀點及靜療態度,及時發現患者可能存在的負性情緒,如恐懼、焦慮等并指導其正確疏泄負面情緒的方式。
安全護理。對患者講解靜療過程常見不良事件,普及常見預防措施,樹立安全護理意識。
延續護理。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電話隨訪,了解靜療患者居家護理情況,對其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建立以微信平臺為主的線上管理系統,指導患者進行患肢適當活動及抗感染措施,若出現藥物外滲,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持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干預前后,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評估,量表總計
1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4分),總分范圍10~4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2)比較兩組希望水平:干預前后,采用希望水平測評量表(HHI)[8]評估,量表總計12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1~4分),總分范圍12~48分,分數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3)比較兩組癌因性疲乏程度:護理前后,采取癌因性疲乏量表(CFS)[9]評估,共計15個條目,Likert 5級評分法(0~4分),總分范圍0~60分,分數越高表示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重。(4)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如局部滲血、導管脫落、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及化療藥物外滲等。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
兩組干預前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希望水平比較
兩組干預前HH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HH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較
兩組干預前CF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CF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局部滲血、導管脫落與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腫瘤患者受原發疾病及靜療方案雙重影響,護理依賴性較高,且護理開展質量與化療效果密切相關,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10]。靜療患者居家護理周期長,患者需長期往返于醫院與家庭之間,這不僅加重機體負擔,導致癌因性疲乏,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與治療信心。通用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既可改善治療體驗,又有助于減輕醫療負擔[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護理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腫瘤靜脈化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護理能力。延續護理聯合循證護理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積極開展認知行為宣教,確保患者了解靜療開展流程及自護需求,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協助靜脈通道護理,有效減輕醫療負擔,同時開展電話隨訪及微信平臺線上管理渠道,減輕靜療奔波。本研究結果另顯示,觀察組干預后HH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腫瘤靜脈化療,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分析原因為,該種護理模式通過持續、不間斷的護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心理及生理護理需求,解決患者護理問題,給予腫瘤患者醫療關懷,樹立治療信心,促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觀察組干預后CF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癌因性疲乏程度。延續護理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通力協作,共同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與治療負擔,全程跟蹤患者護理反饋,調整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全面醫療幫助。兩組局部滲血、導管脫落與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可降低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的發生風險,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循證護理應用于腫瘤靜脈化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減輕其癌因性疲乏程度,且可降低靜脈炎、周圍皮膚過敏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黃菊,邵群.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與治療進
展[J].中華醫學雜志,2024,104(2):152-157.
[2]樂正紅,董燕.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PICC在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4,11(14):102-104.
[3]趙檬,王歡,白華.FMEA聯合PDCA循環對骨腫瘤化療患者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并發癥的干預效果[J].中國醫刊,2024,59(8):923-927.
[4]李芊芊,陳循睿,張文穎,等.晚期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對社區衛生服務需求的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3,26(33):4173-4180,4186.
[5]熊麗云,黃育晶,張海芹.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2,12(1):104-108.
[6]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外周血管疾病委員會中心靜脈通路專家組.靜脈輸液港植入與管理多學科專家共識(2023版)[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3,32(6):799-814.
[7]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8]王艷華.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癥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20-21.
[9]張鳳玲,丁玥,韓麗沙.癌癥疲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11):810-813.
[10]陳錦嬌,李丹,程潔茵,等.循證理念指導下的個性化護理對免疫聯合靶向治療腫瘤患者遵醫行為及心理狀態的干預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4,21(7):1001-1007.
[11]沈麗紅,溫曉宇,胡文磊.基于思維導圖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續護理對化療間歇期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與導管維護質量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3,9(5):92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