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推進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2017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通知,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制定發布師范專業認證的國家標準[]。根據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相關文件精神要求,各師范專業都必須通過師范認證才能繼續辦學。師范專業認證強調“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這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部分,是為實現大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而開設的通識必修課,是幫助師范生走出就業和職業發展困境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的溝通橋梁。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下,亟須一場符合專業認證畢業要求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課程改革,提升師范生的職業勝任力和師德素質。
一、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存在問題
(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2021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通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研究制定大學生學業與職業發展指南,指導高校深化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改革,對高校相關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就業引導提供指導和服務[2]。近年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被列入高校公共課教學計劃,面向全體大學生講授,不少于38學時。目前全國 91.9% 的高校已將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設為必修課,但是該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還處于邊緣化,由于課程實踐的不足,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和興趣不足,自我規劃的意識薄弱,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3]。
(二)課程目標缺乏針對性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全校執行統一標準,沒有按照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特點進行分類優化,沒有將踐行師德納入課程培養目標,而具備師德規范和教育情懷是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的精神內核,無法真正支撐師范專業學生畢業要求。
(三)授課內容針對性不足
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沒有針對不同學歷層次、學段年級、學科專業,開展分梯度、貫通式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內容沒有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分類引導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能很好滿足專業認證“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的理念要求,每個專業大類的特點不同,對學生的素養能力要求不同,授課內容需進一步細化以適應各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授課模式單一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已列為必修課,目前主要采用大班額的集中授課方式,以傳統的講授方式為主,缺乏多樣化的參與式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不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會課程的現實價值[4。不符合學生中心的理念,課堂效果不
理想。
(五)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服務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課后缺乏對學生的個性化和精準化服務與指導。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興趣、特長和發展需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不能很好地對接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缺乏實效性。
二、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方式
(一)優化課程培養目標
按照師范專業認證要求將知識、能力、素養、思政目標有機融合,突出師范生師德師風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在提升就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價值引領,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就業觀。使師范生意識到自己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從而更加敬業勤勉,樹立在自己崗位實現個人價值,為中國夢的實現不懈奮斗的正確價值觀。
(二)改進課程設置,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在師范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改變以往授課模式單一的問題,針對各專業特點設計科學素養、團隊精神、適應能力培養和專業特色等課程模塊,與第二課堂緊密結合,分項指標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拓展,推進素質教育,力求個性化培養。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素養培養為先”,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需求,采用必修加選修的方式,將傳統大班教學和小班互動體驗式教學相結合,采用勝任力驅動的課程模式:理論課程 + 系列講座工作坊 + 生涯團體輔導活動形式,開展生涯教育和提升就業能力主題活動,將師范生生涯發展等內容納人授課模塊。
按照師范專業認證要求,結合專業類別優化課程內容,實施分類教學,分為理科類、文科類和藝體類三大類來開展研究,在課程內容上做到激發職業興趣,培養專業素養和提升職業勝任力,力求與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如圖1所示。
按照學生發展特點,分年級分專業類別開展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專業素質培養。對于大一學生注重專業啟蒙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專業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所需的綜合技能和綜合素養,以終為始確立更加明確的學業目標。大二階段,可以邀請已畢業的學長學姐到學校開展講座和職業生涯訪談,促進學生進一步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樹立榜樣作用,激發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樹立終身從教的教育情懷。進入大三學年,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就業形勢和政策,掌握求職方法,開展實習實踐,提升求職技能和專業技能。大四學年,培養職業勝任能力,促進求職行動。
(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利用校本案例,一案多用,一案到底,通過真實可信、親和生動的學長學姐案例引發思考和行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實踐教學,組織低年級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收集求職信息,觀摩招聘面試過程,了解企業和社會需求,將所學和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和動力,引發學生反思,進而促進專業實踐行動,提升專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運用體驗式技術,把理論知識轉化為體驗情境,使學生在團體中通過體驗、互動和分享把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運用生涯教練技術、生涯敘事手段引導學生充分體驗、感悟、反思和成長[5。例如,模擬不同類型企業的就業招聘場景,讓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深入體驗職場氛圍,全面認識自我,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積累寶貴的求職經驗,提升生涯規劃能力和求職面試技巧,為未來的高質量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將課堂變成一個充滿探索和互動的場所。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習目標,個性化地設計教學內容和任務,分組開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我心中的圖畫、興趣島探索、價值觀拍賣、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研討、簡歷鑒賞分析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自我認知,專業認知,提升職業規劃與求職就業能力。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微課程,將碎片化的理論知識通過微課程來呈現,課堂注重體驗和分享,通過雨課堂小程序加強同學之間的實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評價環節,注重過程考核,重點考核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形成競學競賽氛圍,促進學生開展生涯行動。
(四)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加大教學實踐環節改革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拓展第二課堂建設,研發系列化、專題式生涯教育活動。舉辦生涯體驗周、生涯訓練營、職業規劃大賽和求職模擬大賽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將實踐效果反饋教學,形成教學閉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交流,將其請進來,將學生帶出去。依托實習基地將生涯教育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實習基地和合作單位開展就業實習見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具有專業特色的學科競賽,以賽促學,加強學生的專業認知和職業體驗,聚焦職業目標,促進生涯行動。讓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習就業融為一體,促進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和素養,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將生涯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挖掘優秀校友資源,以身邊榜樣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與活力,開展GYB創業意識培訓和 SYB 創辦你的企業培訓,舉辦創業沙龍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涵養創新思維、創新文化。
(五)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
分專業類別構建校本案例數據庫。師范專業認證大背景下對于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標準以及學時等都有明確的要求,以專業為核心,同時結合案例教學,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對比。根據課程的目標要求,做好選題、撰寫、更新以及修改工作,結合不同專業類別特點,構建案例資源數據庫。在選擇案例過程中力求案例貼合實際情況,充分反映實際教學內容,其次,注重案例的吸引力和難度,讓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案例結合學生專業,充分理解本學科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豐富教育引導形式,提供個性化、系統化的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服務
結合專業特點,加強課外輔導,建立本科生導師制,由專業教師擔任本科生的學業指導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師德引領、學業規劃、素質提升和專業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個性化、系統化指導,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有效解決學生的生涯困惑和求職就業問題。通過導師制學習小組,開展朋輩互助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三、結語
在全球經濟與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職業形態多元且充滿不確定性,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空前凸顯,生涯規劃有就業,就業指導有規劃,只有具備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能力,才能滿足當下復雜環境中安身立命與實現平衡發展的需求,實現生涯育人和就業育人。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迫在眉睫,不僅要重視優化課程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設置,改革教學方法,更要注重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建立校本教學資源庫,提供個性化、系統化的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服務。通過學習拓展生涯理論與模式,創新教學理念,關注每位學生自己的生涯思考,相信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引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致力于基層教育事業;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活動中反思和成長,從生涯榜樣中獲得激勵和啟發,進而促進生涯行動,有效提升職業能力和職業水平,促進師范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專業水平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促進師范生提高求職就業能力,實現更高質量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 [EB/0L].(2017-10-26)[2025-03-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的通知[EB/0L]. (2021-01-13)[2025-03-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101/t20210122_510681.html.
[3]曲希強,黃迎富,張麗娜.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優化及創新策略研究].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4(06):24-28.
[4]薛詩雯.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以“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為例·大學,2024(12):128-131.
[5]羅陳娟,韓.職業生涯規劃團體活動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3.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2022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立項項目“師范專業認證大背景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研究”(J20221008)。
(作者單位:山西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