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地位日益提升。作為一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法治觀念和道德品質為主的學科,道德與法治對教學方法的使用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法卻可以通過真實、典型的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不僅貼近時代,還能夠有效激活學生思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本文旨在探討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具體策略。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商學院,是一種通過分析和討論具體案例來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綜合能力的方法。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國內外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深入研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金榮君指出,案例教學法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掌握。周興國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感,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章影影強調,案例教學法能夠凸顯核心素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地位。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效果。
案例教學法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建構知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真實、典型、貼近時代特征的案例,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去自主探究、小組分工合作交流,從而建構知識、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和能力。
通過在教學實踐中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及效果,現提出以求共勉:
首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對道法知識的理解掌握。
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真實、典型的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分析、討論案例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解集體的概念時,僅僅因為人們聚集在一起,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構成了一個“集體”。比如,公交車上的乘客,他們只是因為乘坐同一輛車而暫時處在同一空間。大街上的人群也同樣,他們可能各自有著不同的目的和行動方向。而犯罪團伙,雖然他們之間有某種聯系和組織,但這種組織是基于錯誤的目標而建立的,違背了社會的法律和道德準則,因此也不能被視為真正的集體。學生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分析懂得簡單地聚合在一起的群體,不是集體。為了錯誤目標組織起來的團伙,也不是集體。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集體呢?一個集體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愿景,成員之間應該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組織結構,并通過共同的努力來實現集體的目標。比如,我們的班級,大家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相互幫助、相互激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集體。再比如,排球隊隊員們為了贏得比賽而團結協作、共同拼搏,這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凝聚力的集體。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理解并掌握了教材知識。
其次,培養學生社會參與感,增強初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參與到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來,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解集體生活有助于培養我們的責任感時,運用巴黎奧運會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賽的案例。29歲的徐嘉余年紀不算小,體力恢復沒那么快,為了能全身心地準備男子4×100混合泳接力賽,擔起第一棒的重任,他自己決定不參加200米仰泳比賽了。教練跟他說:“你要是在第1棒把墨菲比下去,中國隊這金牌就沒啥問題了。”徐嘉余前75米緊緊跟著墨菲,到最后25米猛地提速,游出了52秒37的不錯成績,比墨菲快了0.07秒,最先完成交棒。孫佳俊是第三棒,蝶泳長期以來都是中國游泳的短板。孫佳俊本不是這一棒次上的最優選擇,但原定人選王長浩因病無法參賽,他臨危受命。孫佳俊明白,在三位世界頂級隊友的身邊,自己的表現對于團隊的重要性。最后10米的關鍵沖刺階段,他采取了不換氣的策略,加速完成自己的賽程,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為下一棒的隊友潘展樂爭取時間。蝶泳個人最好成績51秒52的孫佳俊,在這一晚游出了51秒19的分段成績,傾盡全力。徐嘉余為備戰4×100米混合泳接力賽,放棄個人比賽,孫佳俊最后10米不換氣只想為隊友爭取時間,他們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理解了責任感的擔當精神,懂得了集體生活有助于培養我們的責任感,在集體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職責,我們在認真做事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體驗責任感,做有擔當的人。
最后,促進學生思維有效發展,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合作討論案例,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消費者權益保護時,教師可以引入消費者維權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哪些侵害以及如何進行維權。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僅掌握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知識、樹立了法治意識,還能提升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選擇符合時代要求的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總結,一方面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名教師應繼續探索和實踐案例教學法,不斷優化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作者單位:曲沃縣樂昌鎮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