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實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數字賦能教育教學改革、教師發展模式數字轉型、教師發展數字資源供給、教師發展數字治理、數字教育教師國際合作等六大行動,試圖破解數字教育時代教師的發展問題。
《通知》將“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置于首要位置,明確了“教師數字素養”在整個行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著力構建標準引領、培訓賦能、測評驅動三位一體的素養發展體系。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需要依靠數字賦能教師發展的兩大路徑。第一條路徑是實踐驅動的路徑,即通過深化教師數字教育實踐來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第二條則指向機制賦能的路徑,即通過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制度要素來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前者要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研發基于大模型的教師智能助手,全流程支撐教研備課、作業管理、學情分析、學生評價等工作,并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讓教師在真實場景中開展數字化實踐創新,通過實踐與應用來深化對技術的理解和駕馭能力。后者則要求完善師范院校改革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師培訓數字化改革,要通過建立教師終身學習積分制度、建立跨區域教師發展協作體、強化名師引領和協同共享等促進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
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需要體現在行動成效上,要推動標準引領、機制賦能、實踐創新的相互統一。具體而言,需要關注三類成果的總結。第一,構建完善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體系。通過制定教師智能素養標準、校長數字能力標準、高校教師數字能力框架,并修訂教師專業標準、師范生能力標準嵌入數字素養核心要求,形成覆蓋不同角色、不同階段,科學分層分類的能力標準體系。第二,形成可推廣的教師專業發展數字賦能模型。要通過全國上下的集體探索與實踐,總結提煉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論和運行框架,包括但不限于精準研訓模型、自主學習模型、協同發展模型、數據驅動治理模型等。第三,培育豐富的數字教育創新實踐。要通過賦能行動,在一線催生大量具有推廣價值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的鮮活案例。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以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重塑近1900萬教師隊伍的能力與結構是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重任。站在歷史新起點,我們必須自覺扛起使命擔當,充分把握數字環境帶來的賦能機遇,持續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創新路徑,為建設教育強國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且能引領未來的卓越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