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作為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由作曲者王龍于2021年創作,其靈感源自唐代季商隱的同名詩作。本文首先闡述李商隱的生平及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特點,其次分析《錦瑟》的文學特征,包括詩詞內涵、詩詞韻律。最后,從氣息運用、咬字吐字、情感表達等方面對藝術歌曲《錦瑟》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演唱者的聲樂演唱提供參考與幫助。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創作背景
(一)古詩作者及作曲家介紹
《錦瑟》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約出生于公元813年。他擅長詩歌寫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其一生情感曲折多變,官場生涯波折。在詩歌創作方面,李商隱以七律詩為主,他的詩作構思巧妙,工整細膩,典故運用自如,寓意深遠,令人回味無窮。李商隱的詩歌題材廣泛,包括詠史詩、詠物詩等。其代表作有《錦瑟》《夜雨寄北》《安定城樓》等,這些作品都很好地展示了他的詩歌風格和藝術成就。
而藝術歌曲《錦瑟》,由才華橫溢的年輕作曲家王龍創作。王龍是鋼琴藝術指導,曾擔任我國多次高水平音樂會的藝術指導,其代表作品有《錦瑟》《月下獨酌》以及《花朵的溫度序曲》;在改編領域有《敕勒歌》《卷珠簾》和《葫蘆娃》等作品。2021年,這首由王龍作曲,馬小明演唱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一經發布,便掀起了一陣“錦瑟熱”。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特點
《錦瑟》以其簡約的編曲、悅耳動聽的旋律、易于吟唱且便于流傳的獨特風格著稱。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源自我國古典詩歌《錦瑟》,這首古詩本身具有十足的音樂性一“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句本身就像一首流淌的樂章。而現代作曲家通過音樂,將這種朦朧的袁愁、深沉的追憶具象化,使聽眾即使不深暗詩詞,也能被旋律中的情感打動。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藝術特征
《錦瑟》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全詩大量使用典故和比興手法,詩人運用聯系和想象,把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營造出朦朧之感。該詩借助視覺感受、豐富的意象,傳達了詩人真摯、濃烈、幽深的情感。而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是將古詩《錦瑟》與現代音樂結合,具有獨特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古詩詞藝術歌曲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錦瑟》寓意深遠且意蘊綿長,當其與音樂相融合則更能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在現代社會中,古詩詞與音樂作品的融合不僅回應了音樂創作的實際應用需求,亦象征著對傳統文學的崇敬與探索。此類創作借助音樂審美的力量,引領觀眾深入詩人的精神領域,彰顯了古典詩歌在傳承中的價值意義。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文學內涵
《錦瑟》堪稱流傳千古的文學瑰寶,其命名方式別具一格,詩篇起始提煉雙字作為標識,采納了“無題”式的創作手法,意圖突破傳統標題的框架限制,給予讀者廣闊的聯想天地。知名學者劉學錯在解析該詩時提出,盡管人的主觀意愿未必刻意營造,然而在創作關于愛情的篇章中,作者不自覺地把他那充盈的生活體驗融入了詩作的構造之中。季商隱的生活多處于悲劇氛圍的籠罩之下,其生存空間與感性細膩的心性共同鑄就了其作品在情感層面的深厚底蘊。
弦樂器之上,無端布滿五十根琴弦,每一根弦振動之際,皆牽動著一段青春的回憶,琴音悠揚,映襯著歲月的華章。首聯兩句詩中,作者看到了錦瑟,遂聯想至自身年近五旬之齡,每弦每柱都勾起了對逝去華年的思念。詩人獨具匠心,運用“思華年”這一比喻,透露出其對逝去時光的深切追憶,此舉不僅順承了前句之意,更以含蓄而曲折的筆觸,傳達了內心的感慨。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頷聯這兩句引用了兩處典故。典故一為“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表現出了一種超越極限平等看待一切的精神追求。典故二“杜宇化鵑”出自《華陽國志·蜀志》,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與對古代賢君的崇敬,通過“春心托杜鵑”的意象,寄托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哀婉之情。
海洋之浩瀚,映月之晶瑩,淚珠含蓄其中;田地之遼闊,承日之溫煦,玉石蒸騰其上。此聯以海之蒼茫對田之廣闊,月之明亮對日之暖和,珠之晶瑩對玉之溫潤,淚之幽深對煙之縹緲。寧靜與和諧的氛圍彌漫四周,然而卻不可避免地透露出一絲哀傷的氣息。
在時光的長河中,某些情感的珍貴價值將在回憶中得以顯現,然而,在那一刻,心靈卻深陷于迷茫之境。尾聯盡顯哀思,過往的回憶涌現于作者心頭,情緒交織成一片紛繁復雜的景象,強烈的表達欲望充斥胸臆,然而尋找表達的起點卻成為一道難題。詩人以遷回曲折的手法,傳達內心的郁悶與憂傷,此舉令讀者聆聽之后倍感哀戚。
在幻想的領域中,作者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形象化且歷久彌新的天體空間,借助深度的浸入式體驗,在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織體中,激發讀者對陽光柔和的溫暖、珍珠堅固的質感以及玉石柔和光澤的微妙感知。在理論維度上,該論述通過深邃的洞察力,對生活實質進行了揭示,同時借助精妙的哲學框架,對個體對生命真諦的深刻認識進行了詳盡的闡釋。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創作特征
在藝術歌曲的交融下,古詩詞融入了音樂文學的特質,其中,韻律作為音樂文學的必要元素,成為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李商隱創作的《錦瑟》,以深切的哀愁情感和嚴整的音韻布局,成為七言律詩的杰出代表。
《錦瑟》這一曲自展現出和諧而優雅的旋律特征,其韻律體系嚴格遵守古典詩歌的格律,句末統一采用相同的音節收尾,即以“an”韻作為終結,并在押韻上采納言前轍的技巧,使該詩篇在朗讀時更悅耳動聽。在四聯詩的末尾位置,第二、第四、第六及第八句的句尾字“年”“鵑”“煙”“然”,均遵循“ian”“uan”“an”“an”的韻腳規則,形成統一的押韻,十分契合七言律詩的文學特質。在七言律詩的構造準則中,嚴格規定頷聯與頸聯必須構成對仗結構,《錦瑟》中“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兩句呈現出精確的對仗格式,“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亦彰顯嚴密的對稱美學,得以激發讀者豐富的想象與意蘊聯想。
三、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的演唱處理
(一)氣息的運用
在聲樂演繹過程中,氣息的運用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想要唱好一首歌,不僅要明白該歌曲的文學內涵和旋律創作,還要掌握好氣息的運用。氣息的運用主要包括吸氣和呼氣,吸氣要吸得足夠深,足夠自然,在吸氣時兩肋的橫膈膜要擴張。《錦瑟》這首曲目雖無炫目的高音及綿延的長句,卻在對氣息的掌控方面對演唱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比如“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需要平穩連貫的樂句表達。演唱者采用腹式呼吸結合胸腹聯合呼吸,能夠確保氣息深、穩、勻。整首詩歌應采用低沉、含蓄的氣息表達方式,增強意境與情感表達效果。在處理旋律幅度顯著變化的段落時,演唱者須在前一個音符序列中預先進行充分的準備,待到演唱“弦”“年”“煙”等音高較低的字時,適宜運用低音區升調的技巧,將氣息的轉換作為演唱的核心軸線,引導旋律流暢、協調波動,增強歌曲的展現效果。
(二)咬字吐字
在音韻和諧性與韻腳精確性方面,古典詩歌的演唱呈現出嚴格的規范。各個字詞均承載深厚的意涵,宛若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輝。在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表現過程中,演唱者需要掌握精準、連貫且充滿感染力的字詞發音技巧并提高清晰度。
“錦瑟無端五十弦”這一句的首字“錦”作為一個閉口音具有特殊性,占據全曲開篇的重要地位。因此,演唱者在發音上要適度放松,起始清晰咬合“j”音,旋即迅速過渡至“jin”音。在進行聲樂訓練的過程中,務必關注軟腭的提升,以此構建后續演唱的穩固根基。在“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句,值得注意的是,“然”字作為開口音,其發音特性易于造成韻母發音過重,進而引發音準的偏誤。為確保發聲過程中共鳴腔體的恒定性與聲波流暢性的維系,在演唱時,需要“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抬高內口腔,打開牙關,字尾的力量要比字頭輕柔。
為追求更為生動的演唱表現力,演唱者可根據自身的獨特條件,恰當融入特定的修飾技巧。例如,通過裝飾音符的巧妙運用及語氣助詞的適當添加,對演唱實施精細的修飾與美化。此舉一方面能夠營造出自然且真摯的演唱效果,使觀眾切實體驗古詩詞藝術歌曲獨特的風格;另一方面,有助于演唱者塑造出具有辨識度的個性鮮明的演唱風格。
(三)情感表達
在歌唱表演中,情感扮演著核心角色,是唱歌的靈魂。一首優秀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離不開演唱者的二度創作,尤其是涉及表達主觀情感的古詩詞藝術曲目,聲音是否能夠承載情感,實現聲與情的和諧統一,成為評價演唱成功與否的關鍵準則。在演唱《錦瑟》這一曲目時,為了達到精湛的演唱效果,必須精準掌握歌曲的情感核心,對作品中的每個文字進行細致入微的解析,將音符深情地傳達至聽眾內心,激發聽眾的情感共振。在歌曲的末尾,一句深邃的表述一“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承載著全詩的核心要義。“此情可待”語氣要稍強,表達對往事的深深眷戀。“成追憶”要三字漸弱,帶一絲嘆息。“只是當時已惘然”則要輕緩悠長,尾音漸弱,表達看透世事的蒼涼感。若能將這一句演繹得淋漓盡致,則整首歌曲將實現意境的全面升華。因此在演唱聲樂作品過程中,演唱者不僅要對作品歌詞、旋律十分熟悉,還要對演唱作品傳達出的思想感情有深人探析,了解作品創作背景、人物心路歷程、作品劇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四、結語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音樂藝術蓬勃發展,尤其是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古代詩詞與當代文化交融的產物,在推進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古詩詞藝術歌曲《錦瑟》強調情感表露要內斂與婉轉,表達方式要簡練、清晰。作曲家在古詩詞中融入現代旋律,進行二次創作,能夠賦予古詩詞新的生命力,完美地展現我國古代詩歌和歌曲結合的藝術魅力。
新時代,眾多音樂人紛紛將創作視野轉向古詩詞領域,一系列卓越的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這表現了現代音樂創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希望聲樂學習者能夠繼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使古詩詞藝術歌曲實現更好的發展。
(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藝術歌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22ED200)。
通信作者:孟卓,郵箱:13446756833@163.c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