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新型政黨制度的復合結構與綜合功能

2025-08-09 00:00:00葉子鵬杜曉童
統一戰線學研究 2025年4期
關鍵詞:民主黨派政黨協商

中圖分類號:D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378(2025)04-0014-13

一、問題的提出

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實現形式。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的民主都會在自身的成長中形成相應的制度表達,并通過合適的制度載體來維護特定的民主形式,進而促進民主政治的發展。聚焦到一個具體國家政黨制度的內容或形式,其必然深刻蘊含著這個國家對于民主價值的理解與民主理念的追求。2021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就明確了中國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正是我國的“民主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1]。“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僅成為學術研究中的核心理論議題,同時也成為具有明確致用指向的重要實踐議題。新時代新征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總體理論視野中,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取得矚目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實效的系統工程中,優化和提升新型政黨制度這一重要制度載體的結構和功能,打通中國政治場景里政黨制度與民主政治之間的理論溝壑,是充分闡釋黨的全面領導引領政黨制度建設與民主政治發展的本土邏輯、本土架構與本土優勢的題中之義。

目前,學界對于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互動關系已開展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探討。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特征方面。有研究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僅需要程序過程的全覆蓋,更需要內容與形式上的實質性保障”[2],強調民主不僅在于形式合規,更在于實質有效。全過程人民民主被視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3],其制度優勢體現于“過程民主和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4]。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了傳統民主的制度邊界,注重在治理各環節中強化參與和監督,主張“將政治合法性擴展至選舉之外的環節和領域”[5],推動實現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二是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優勢與運轉機制方面。這類研究認為,新型政黨制度區別于西方的政黨競爭模式,更具持續性、代表性、協商性等中國特色,凸顯了本土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其“一核多元”的組織結構“實現了民主與高效的有機統一”[6]。新型政黨制度內嵌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之中,通過“力量凝聚、政策優化、政治參與、增進共識的制度機制”[7]提升了政治表達的有效性。在制度運轉上,新型政黨制度強調政治穩定與科學決策的統一,兼顧廣泛參與和高效治理,已逐步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獨特的制度結構和運行機理”[8]。三是兩者的互動邏輯與制度耦合方面。學界普遍認為,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構成相互嵌套、互為支撐的制度體系。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新型政黨制度的運轉“提供了實踐規范”[4],而政黨關系則在運轉中呈現出“精誠團結又互相監督”[9]的制度特征。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較為充分地揭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新型政黨制度在制度邏輯上的融合趨勢,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積累。但既有研究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缺乏從結構維度深入揭示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扮演的多層角色;二是較少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政黨結構內部互動關系進行系統分析;三是尚未形成關于政黨制度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協同實現”“共同嵌套”的理論范式。因此,本研究結合新時代政治制度建設實際,聚焦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的新型政黨制度,嘗試構建“結構—功能”雙維分析路徑,深入揭示其在中國政治制度體系中的獨特功能定位與制度支撐作用。

二、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雙向塑造的互構統合

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高度的互構性,二者在邏輯理念、歷史發展和制度建構層面相互嵌套、共同演進,構成了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耦合體。正是在這一互動中,新型政黨制度不斷支撐和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而全過程人民民主又為新型政黨制度賦予了運轉動能與價值導向。

(一)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耦合應然

中國的政治發展是一個不斷演進和調適的過程,政黨制度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逐步生成并不斷完善。在此過程中,政黨制度的發展與人民民主的演化雙向塑造、邏輯呼應,共同推動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與進步。

從整體結構來看,政黨邏輯與民主邏輯存在互構性。就政治主體而言,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領導的一元性。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共同創造的偉大政治成果,共同承擔“公意”代表功能和“眾意”表達功能,通過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的方式推動黨的決策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建的新型政治文明形態,在多層面、多維度、多領域為人民提供依法參與國家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的制度平臺,以提升政黨與人民之間的聚合效力,增強政黨對社會的動員能力。就政治架構而言,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發展的共促性。在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領導一合作”“執政一參政”的親密團結、合作共事的關系,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各民主黨派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等基本職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堅持的政治理念,亦是新型政黨制度中執政黨和參政黨一致的政治目標和政治責任。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新型政黨制度的推進中成為人民民主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捍衛者”[10]。就政治價值而言,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本質的相通性。新型政黨制度重視各階層的不同利益和多樣需求,重視協調全國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個階層具體利益,能夠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僅僅代表少數人或少數利益群體的問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以全過程的程序和形式保障和實現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最廣泛的民主,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個環節的貫通保障人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及監督權,從而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維護人民利益上的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

從制度邏輯來看,政黨邏輯與民主邏輯存在統合性。首先,政黨邏輯與民主邏輯都離不開廣泛性和真實性相統一的利益表達邏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黨派則是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具體利益的代表,是“先鋒隊和廣大群眾之間的結合部”[],在新型政黨制度框架內多維度反映民意、發揚民主。作為葉子鵬,杜曉童.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新型政黨制度的復合結構與綜合功能

中國本土政治場景中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新型政黨制度彰顯出區別于他國政黨制度的人民屬性,“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12]。通過協調不同利益訴求,新型政黨制度增強了政黨利益表達功能的廣泛性與真實性。其次,政黨邏輯與民主邏輯都離不開有序性和有效性相統一的政治參與邏輯。新型政黨制度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保證各民主黨派發揮基本功能的基礎上,以人民政協為依托落實協商民主,強調有序協商和有效合作。同時,新型政黨制度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對黨和國家重大事項建言獻策,為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提供了重要渠道。此外,黨和國家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不斷提升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效能,人民政協制度的協商民主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選舉民主相配套,使人民意志得以直接、完整、真實地表達,確保政治參與有序有效。最后,政黨邏輯與民主邏輯都離不開人民性和政黨性相統一的民主監督邏輯。各民主黨派在“政黨-政權”關系框架下開展的民主監督,有別于西方政黨競爭中的對抗性監督模式,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產生的共同政治功能。各民主黨派“能夠對于我們黨提供一種單靠黨員所不容易提供的監督”[13],可有效克服官僚主義,防止決策價值偏離與政治效能低下,“實際上是擴大民主”[14]。綜合人民性和政黨性的民主監督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能夠“長期共存”的重要制度保障,更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直接體現。

(二)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耦合實然

新型政黨制度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逐步成型,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發展。可以說,一部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史也是一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史。唯有將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與發展置于歷時性的演進邏輯與共時性的比較邏輯中,尤其是中國的民主場域中,才能在合理的政治解釋路徑中闡發其有效驅動和支撐黨領導的人民民主的中國探索及歷史貢獻。

首先,新型政黨制度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權及其組織形式進行了長期探索。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制度和農民協會制度是黨帶領人民在政權建設方面的早期嘗試;工農兵代表會議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和議行合一原則,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雛形時期的第一種形態;敵后抗日根據地普遍實行參議會制度,全國解放前后相繼實行了各界代表會議與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毛澤東指出,“各黨派互相監督的事實早已存在,就是各黨派互相提意見,作批評”[15]。黨的十二大根據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將“八字方針”擴展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更好反映了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之間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關系。1989 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一參加三參與”正式將各民主黨派的履職形式固定下來。2000 年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決定》,明確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2015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將這兩項職能發展為三項基本職能,即“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同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將“政治協商”細化為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和社會組織協商等七個方面;2017年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意見》將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規定為會議監督、視察監督、提案監督、專項監督和其他形式監督等五種形式。2022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

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在“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的基礎上增寫了“民主協商”,由此形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鏈條。可見,新型政黨制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政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也同時推動其內容持續發展、制度持續完善。

其次,新型政黨制度擴大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參與主體。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將黨的正確主張變成廣泛共識,拓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體基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曾因時代條件限制而拒絕同其他階級和政黨結成統一戰線,主張“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16]。黨的二大正式確立了國共合作的方針,改變了這一主張,鮮明提出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并于黨的三大將其作為基本政策予以落實。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先后與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2 年成立)、中華民族革命同盟(1935年成立)、“民聯”、“民促”、“民革”等組織都建立了穩定關系,強化了統一戰線的廣泛性建設。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參與了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國民參政會,并與第三黨、救國會、鄉村建設派、中華職教社等中間黨派共同抗戰。1940年,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中首次提出“三三制”原則,成為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進行團結合作制度實踐的里程碑。皖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明確加強與民主黨派合作,為建立更廣泛的統一戰線奠定基礎。1948年,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呼吁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17]。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紛紛響應,自愿接受黨的政治領導并展開積極合作。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也標志著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正式確立。新中國成立后,民革、民聯、民促統一組成新的民革,中國人民救國會自行宣布解散,民主黨派經過重新調整形成了現在8個民主黨派的格局。可以說,“統一戰線作為一種政治聯盟,其所包含的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屬于人民的范疇”[18],有增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廣泛性的價值,而新型政黨制度不斷成熟的制度形態,持續拓展和夯實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

最后,新型政黨制度完善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形式。“協商是新型政黨制度中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運行機制。”[19]相比于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我國實行的民主不僅是社會主義選舉民主,更通過不斷完善的協商形式將其貫穿于民主實踐全過程。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治國理政的民主政治方式。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必要的時候召開最高國務會議”的規定,我國開始設立最高國務會議。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后,為更好領導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通過“座談會”機制積極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代表的建議意見。黨的十三大建立了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強調“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20]。1991年,江澤民提出要在選舉投票前同人民進行充分協商,首次從社會主義民主形式的高度闡釋協商的意義。2007年,《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首次明確使用“協商民主”的概念。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1],標志著協商民主從傳統的協商合作理念向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這一更加系統、全面的概念轉變[2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對協商民主的內涵進行了詮釋,更明確了協商民主的發展方向。此后,中共中央相繼頒布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于加葉子鵬,杜曉童.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新型政黨制度的復合結構與綜合功能。

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從制度建設層面落實協商民主機制,拓寬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為新時代協商民主建設奠定制度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協商民主”視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2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對全面發展協商民主作出戰略部署。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日益成熟,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和政治協商形式不斷豐富,協商民主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型政黨制度作為協商民主在政黨政治中的重要體現,也不斷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形式逐漸豐富。

(三)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耦合必然

新型政黨制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其巨大優勢和強大效能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提供制度供給和制度動能;同時,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為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和功能定型提供價值導引和評價依據,并進一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新型政黨制度本身所賦予的民主主體的全員性、民主內容的全域性、民主形式的全面性、民主程序的全合性能夠不斷增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體性、廣泛性、真實性。

一方面,新型政黨制度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依據和制度動能。新型政黨制度與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相互貫通,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價值理念的制度表達和組織建構。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政黨制度由中國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決定。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構建起了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相適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體制度三層次制度體系。新型政黨制度作為基本政治制度,融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為一體。從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看,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無黨派人士成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24],新型政黨制度已經形成良性和諧的政黨關系并不斷成熟穩定。從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轉看,新型政黨制度作為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以保障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為宗旨,多個具有參政議政功能的社會主義政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關注到各自所聯系群體的利益訴求,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群體的政治參與需求。此外,以協商民主為特點的新型政黨制度,在政黨關系層面強化了其民主功能的政治基礎,在國家政權層面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辟了政黨制度途徑,在社會基礎層面保障了中國多種社會政治力量的團結合作。可以說,新型政黨制度創立了一種嶄新的民主體現形式,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運轉有賴于這一制度體系的健全;新型政黨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提供制度依據和制度動能。

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為新型政黨制度提供價值導引和評價依據。“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25],“以人民為中心”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本質特征的高度概括。“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社會發展的效率性和社會發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的有機統一。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論斷并大力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政治價值上更加強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新型政黨制度不僅為新時代“眾星拱月”的協同治理體制構建提供了制度化的合作載體,還為復雜社會下建立制度化的“政黨一政府—社會”治理協同機制[2]提供了組織依托。這就為新型政黨制度賦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與使命宗旨,為新型政黨制度發揮民主功

能提供了價值指引。此外,新型政黨制度“是一個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27],“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10]18。協商民主作為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制度保障體系能夠發揮協同作用。新型政黨制度內嵌于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通過“眾星拱月”的政黨架構、協商合作的政黨關系、“同心同德”的政黨思維及開放包容的政黨體制將民主制度優勢落地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效能。新型政黨制度體現了民主制度優勢,而全過程人民民主代表了這種優勢的發揮狀況,同時為這種優勢提供了客觀、真實的評價依據。

三、黨的領導、多黨合作、政治協商“三維”結構相復合

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的新型政黨制度體現為黨的領導、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三維”復合結構形態。這一形態不僅展現了制度設計上的層級配合與邏輯耦合,也強化了執政黨與參政黨的制度聯動。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新型政黨制度的“三維”復合結構有利于保持政黨在政權中的政治張力,提升政黨與人民的聚合效力,增強政黨對社會的動員能力,激發執政黨與參政黨之間的互動活力。

(一)黨的領導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的“頂層結構\"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的根本保證。新型政黨制度是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多元主體利益整合、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民主形式和手段。中國共產黨既是新型政黨制度的設計者、領導者和推動者,也為新型政黨制度提供了鮮明的價值底色、堅強的政治保障。2007年發布的《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新型政黨制度中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客觀必然和現實需要,具有正當性、必然性和合法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28]。黨的領導制度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更是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民主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新型政黨制度具備“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29],這正是黨的領導制度作為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頂層結構”發揮關鍵作用的重要體現。

(二)多黨合作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交互結構”

多黨合作是新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展現了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民主政治實現形式[21]。通過有機合作和多元互動,各民主黨派能夠在新型政黨制度規范化的制度程序和健全的體制機制下參政議政,既有利于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又“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30]。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與作為參政黨的民主黨派合衷共濟、朋心合力,通過廣泛而深入的政治協商畫出最大同心圓,從而保證了多黨合作制度整合多元力量、促進民主監督、暢通利益表達、維護社會穩定等民主功能與獨特優勢的發揮,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規范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制度保證。多黨合作制度作為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的“交互結構”,能夠產生強大的引領示范效應與政治吸納功能,有效整合政治資源,凝聚多元政治主體最廣泛的價值共識和智慧力量。多黨合作制度充分調動了民主黨派及其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了全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率和意志,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辟了政黨制度道途。

(三)政治協商制度是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平臺結構”

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合作性的基本形式[31]。《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明確了政治協商有“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直接開展的協商”[32](即統一戰線意義上的政治協商)和“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開展的協商”[32](即人民政協職能方面的政治協商)兩種方式,這充分體現了加強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在不斷尋求更真實、更廣泛、更有效能的民主實踐過程中,通過政治協商將國家治理逐步納入獨特、獨有、獨到的民主化制度化軌道。這一過程不僅充分彰顯了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協商優勢,也提升了政黨協商實踐的治理效能。政治協商所內蘊的民主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和降解國家治理進程中可能出現的沖突和矛盾,“在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33]。政治協商是新型政黨制度轉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實效的良方,是基于平等原則進行利益表達以達成共識的過程,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四)“三維”復合的結構優勢

在政黨與政權的關系層面,“三維”復合的結構有利于保持政黨在政權中的政治張力。政黨是指一定階級、階層或集團的積極分子為維護本階級、階層或集團的利益,圍繞著奪取政權、鞏固政權,或者參與政權、影響政權而結合起來采取共同行動的政治組織[34]。中國共產黨作為最高政治力量負責全面領導國家的一切工作,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則是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行民主政治參與。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民主黨派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助手、好同事”[35]。與此相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競爭型政黨制度,通過政治傾軋、投票選舉、輪流執政和聯合執政等方式調整利益關系,經常出現政黨相互拆臺、社會分裂動蕩的局面。申言之,西方兩黨制或多黨制中的政黨以奪取政權、輪流執政或繼續執政為根本目的,其政權的獲得是通過國家的競爭性選舉制度實現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執政一參政”的制度化安排,助力民主黨派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執行,創造了憲法賦權下中國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權運行方式,有效保持了政黨在政權中的政治張力以及政黨與政黨之間的合理張力,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行使與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民主化科學化特征。

在政黨與人民的關系層面,“三維”復合的結構有利于提升政黨與人民的聚合效力。政黨作為政治組織,與人民群眾理應具有天然的聯系。“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6]作為無產階級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脫離人民背叛人民最終必然會走向失敗。各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代表各自聯系的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由于比例代表制、金錢政治、利益角逐等原因只能代表也只代表少數人和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雖然西方政黨制度為人類社會政治發展作出過一定貢獻,但其訴諸周期性選舉和議會內博弈所帶來的制度弊端伴隨歷史的發展越來越顯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在揚棄舊式政黨制度過程中產生的,在利益代表的廣泛性和治理效率的高效性等方面具有獨特制度優勢,在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基礎上最大限度凝聚各階層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政黨與人民的聚合效力。

在政黨與社會的關系層面,“三維”復合的結構有利于增強政黨對社會的動員能力。政黨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本質上屬于社會,而社會大眾的支持是一切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扎根于中國土壤,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人民民主,團結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社會力量,逐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通過代表各自所聯系的群眾的利益,反映各自所聯系的不同階層的訴求,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在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相互協商、團結合作,“政黨協商—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黨與社會關系的制度性規范超越了西方競爭型政黨制度“政黨競爭—社會分裂”的關系。這一制度設計有效避免了“選舉規則獎勵那些能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動員大眾選民的政黨”[37]所帶來的權力掣肘以及“假性”動員等問題,在政黨與社會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更好實現社會群體的廣泛參與和對社會訴求的有效回應”[38],進一步增強了政黨對社會的動員能力,激活了社會自身的運轉能力。

在政黨與政黨的關系層面,“三維”復合的結構有利于激發執政黨與參政黨之間的互動活力。政黨之間的關系是內嵌于政黨制度之中的重要政治關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合作、參與、協商為基本精神,以團結、民主、和諧為本質屬性。”[10]18 新型政黨制度的協商民主方式和合作性政黨關系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具有正向相關性,二者是友好合作、長期共存的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這種以協商合作為底色的新型政黨關系模式映現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治國理政實踐中利益代表和目標準則的非對抗性,突破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的傳統競爭型政黨關系范式。新型政黨制度以“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的民主政治形式代替“單一性選舉”,以“多黨合作”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代替“對抗博弈”,以“相增相長”為基本價值取向代替“相競相軋”,在承認差異性、包容多樣性的前提下通過制度化、規范化與程序化方式最大限度激發執政黨與參政黨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力,為打造休戚與共、通力合作的政黨關系格局和維護社會長期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四、“公意”代表與“眾意”表達“雙重”功能相綜合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旨在通過有序政治參與和權利保護程序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內含“公意”代表和“眾意”表達“雙重”功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長期執政以及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保證了人民利益(“公意”)最大化以及社會各界利益(“眾意”)最大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長期執政,保證了“公意”的持續實現;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保證了“眾意”的充分表達。

(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長期執政保證了“公意”代表功能

“公意”以全體成員的公共利益為基礎,強調全社會的共同意愿和共同利益要求。新型政黨制度以“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1]16,與舊式政黨制度僅僅只能代表少數人或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相區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39]中國共產黨執政為公、各民主黨派參政為民的政黨性質塑造了其利益代表功葉子鵬,杜曉童.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中新型政黨制度的復合結構與綜合功能的廣泛性。

作為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直將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民主黨派代表真實廣泛的多元社會群體利益,成為“先鋒隊和廣大群眾之間的結合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實質上代表著工人階級先鋒隊與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之間的政治聯盟。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最高利益的基礎上。通過黨際協商渠道,我國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黨派、各團體的代表能夠廣泛地實現利益代表功能,確保政黨代表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申言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了對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也就是對“公意”的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則保證了這種利益代表的持續不間斷。因此,新型政黨制度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過程中保證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能夠持久、恒定地得以實現。

(二)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體現了“眾意”表達功能

與“公意”相對,“眾意”以個人利益為基礎而集合成集體意志。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為不同利益代表提供了有效利益表達的平臺,具體表現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三個方面。

首先,各民主黨派通過“一參加三參與”履行參政議政職能,通過人大和政協表達合理訴求。新型政黨制度中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就是體現“參政黨”這一政治身份的合法存在。該制度的“眾意”表達功能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高層次體現,為代表和實現各階層利益的政治群體提供了持續、及時的政治參與渠道。其次,新型政黨制度的民主監督以非損耗性、非權力性和平等協作性[31]為特點,是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進程中進行的協商式監督[40]。這種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的監督模式能夠從決策、執行到反饋等環節促進中國共產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30],在民主監督中落實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責任。最后,政治協商作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優良政治傳統。中國共產黨通過人民政協及其他途徑與各民主黨派就國家大政方針在決策前和決策中進行協商,是凝聚智慧、增進共識、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顯然,新型政黨制度為各民主黨派提供了制度平臺和空間,保證了社會各界在現有政治體制之內的利益即“眾意”得以充分表達,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政治認同和社會整合,最大程度保證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三)“雙重”綜合的功能優勢

“眾星拱月”的政黨架構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創造了穩定政治秩序。新型政黨制度賦予先進政黨領導地位,為民主政治運作確立了“合法的公共秩序”的重要前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根植于中國土壤,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完善的新型政黨制度,其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居于核心領導地位的中國共產黨與具有重要地位的民主黨派形成“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多元”基礎上的“一核”,以指導思想一致、政治利益一致、政治目標一致,“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12],確證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41]。新型政黨制度通過“眾星拱月”的政黨架構,有效保障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高品質與高效能,為其平穩運轉創造了穩定政治秩序。

協商合作的政黨關系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夯實了科學決策根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以“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為基本方針,突破了西方將政黨定位于民主選舉工具的政黨制度評判標準,主張通過協商共識、政策糾偏等政治實踐來推動和優化國家治理,始終維護和實現制度過程的人民性,不斷提高多黨合作的正當性,不斷拓展政黨協商的內容和形式,并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輔相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20]35的政治制度架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協商合作理念體現“真民主”的巨大優勢,主張合作共治體現“真決策”的制度自信,有效減少執政黨決策失誤,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夯實了科學決策根基。

“同心同德”的政黨思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形塑了政治認同基礎。政治認同是“人們在與政治體系互動中所形成的對政治體系贊同、歸屬和趨近的情感”[42],人民群眾對執政黨及其所構建的政治體系的政治認同直接關系到民主質量和治理效能。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同心”的要求,強調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之間的團結合作,“促進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21]29。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夯實政治認同特別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強調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促進政黨關系和諧[43]。新型政黨制度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構建了“同心同德”的思想基礎,成為二者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價值紐帶。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理念一致、情感共鳴的強烈認同關系,制度上的“同心同德”鞏固和發展了長期和諧的政黨格局,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奠定了堅實認同基礎。

開放包容的政黨體制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構建了利益整合機制。由于階級或階層差異,不同社會主體所代表的不同利益常會引發利益矛盾和沖突。政黨作為整合的工具,“有助于把一些地方社團整合到一個國家之中,因而總被視作是進行動員的基本力量”[44],利益整合也因此成為政黨的一項重要功能。新型政黨制度以“眾星拱月”的政黨架構體現其開放包容的制度特性,既能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又能通過吸納新興社會階層、向各民主黨派開放政治決策過程等方式實現利益表達和整合,進而發揮不同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優勢。新型政黨制度堅持人民根本利益與各階層人民具體利益的統一,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協商精神。在新型政黨制度中,“合作、參與、協商”的基本精神,“團結、民主、和諧”的本質屬性,“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和維護穩定”的重要功能得以充分體現。新型政黨制度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轉的利益整合構建了良好機制,為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凝聚最大共識。

五、結語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與國情相適應的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二者呈現出雙向塑造的互構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12] 36通過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制度安排,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創新和拓展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管理的途徑和方式,使得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在民主實踐中得以深入人心。人民在民主實踐中所培養的民主素養和民主技能不僅提高了他們對國家事務和公共治理的理解程度和參與水平,而且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富經驗。

新型政黨制度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提出的“中國方案”,更是對當代世界政黨政治“亂象”做出的積極回應,是人民民主價值和理念的制度安排與具體實踐。新時代新征程,深入分析全過程人民民主中黨的領導制度、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三維”復合結構及“公意”代表、“眾意”表達的“雙重”綜合功能,有助于推動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優化和功能提升,進一步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品質,升華本土政治場景里政黨制度建設與民主政治發展的中國經驗、中國規律、中國智慧,為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2021年12月)[M].:人民出版社,2021:1.

[2] 李新廷.比較視野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世界意義[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5(2):44-57.

[3] 艾四林,宋則宸.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解讀[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5(1):5-14.

[4] 郭定平,蔣寒.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造政治文明新形態的基本路徑[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5(1):5-13.

[5] 章榮君.權力視角下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新型政黨制度的內在契合[J]:江蘇社會科學,2024(4):1-11+241.

[6] 韓慧,臧秀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契合互動[J].社會主義研究,2022(4):27-34.

[7] 張獻生.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J].黨建,2025(3): 24-26+34

[8] 陳旭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文化基因與文明特質[J].理論視野,2024(5):78-83.

[9] 王紅玉.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優勢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5):18-22.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2021年6月)[M].:人民出版社,2021:16.

[11] 費孝通文集:第11卷(1987—1989)[M].:群言出版社,1999:436.

[12] 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M].: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29.

[13] 鄧小平文選: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225.

[14]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M].:人民出版社,1984:351.

[15] 楊緒盟.民主黨派與依法治國[M].:人民出版社,2015:138.

[16] 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1921—1925)[G].: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9.

[17] 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解放戰爭時期統一戰線文件選編[G].:檔案出版社,1988:195.

[18] 林華山.新時代統一戰線的戰略定位與發展圖景——從“愛國統一戰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戰線”[J].

[19] 王新影,溫林森.新型政黨制度: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政治成果[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3(5):40-52.[2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人民出版社,1991:43.

[2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M].:人民出版社,2012:26.

[22] 張震.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的理論闡釋與制度進路[J].治理研究,2025(2): 83-96+159 [2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M].:人民出版社,2017:38.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政府白皮書匯編(2021年):上卷[G].:人民出版社,2022:232.

[25]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人民出版社,2022:37.

[26] 范如國.復雜網絡結構范型下的社會治理協同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2014(4): 98-120+206

[27] 尚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概論[M].:人民出版社,2021:149.

[28]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人民出版社,2014:49.

[29] 本書編寫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G].:人民出版社,2019:19-20.

[30]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強調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J].中國政協,2018(5):3-4.

[31] 王國龍.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三重屬性[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2):88-91.

[32] 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M].:人民出版社,2022:4.

[3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草案)(摘要)[N].人民日報,2018-03-09(2).

[34] 董樹彬.協商民主發展的中國智慧[M].:人民出版社,2022:44.

[35]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中國政黨制度研究報告2018[M].:人民出版社,2019:43.

[3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411.

[37] 艾倫·韋爾.政黨與政黨制度[M].謝峰,譯.:大學出版社,2011:232.

[38] 周樹春.新型政黨制度凸顯中國民主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N].光明日報,2018-09-08(7).

[3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292.

[40] 宋雄偉,談火生.政策執行視域下的協商式監督:認知、行動與支持[J].科學社會主義,2021(1):108-114.

[41] 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18-03-05(1).

[42] 李艷霞.傳統文化與現代認同:當代中國政治認同建構的歷史邏輯[J].政治學研究,2023(5):

[43]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9:12-13.

[44] 西摩·馬丁·李普塞特.一致與沖突[M].張華青,等譯.:人民出版社,1995:137.

猜你喜歡
民主黨派政黨協商
鄭州市政協-著力打造 “有事好商量·鄭協商” 平臺
協商論壇(2025年6期)2025-08-25 00:00:00
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 以協商之力賦能基層治理
協商論壇(2025年7期)2025-08-23 00:00:00
論新時代社會組織協商的生成邏輯
新時代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理論深化與實踐探索
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的全面領導研究
試論政協新聞報道的優化路徑
新聞世界(2025年7期)2025-07-23 00:00:00
新時代高校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探討
理論與當代(2025年2期)2025-07-20 00:00:00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久久网站|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色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色综合日本| 午夜视频日本|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1福利在线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久久女人网| 欧美成一级| 亚洲黄网在线|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91热爆在线| 欧美v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色综合天天操|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久久九九热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就去色综合| 美女毛片在线|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欧美无专区|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jizz国产在线|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欧美成人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精品久久777| 欧美在线一二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区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久久精品电影| 67194亚洲无码|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