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中的作用,是增強民主黨派自身活力和深化政協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需要。民主黨派參與政協協商需要新聞媒體進行有效報道,推動政協協商更好面向全社會傳播共識。
【關鍵詞】民主黨派;政協協商;新聞報道;凝聚共識
【基金項目】2024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省人民政協理論研究特別委托項目《政協協商提升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的實現路徑研究》(編號:FJ2024TWZX00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機制,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人民政協是民主黨派作用發揮的重要平臺。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協商民主中的作用,既是鞏固和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需要,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要措施。這既能增強民主黨派活力,也能深化政協的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和廣泛凝聚共識。
但民主黨派不是公共決策的制定者,也不是政策的直接執行主體,而是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1]民主黨派通過人民政協提供的協商民主渠道,搜集和反映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助力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決策更加科學化。在實現協商成果轉化為公共決策的過程中,具有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特色的新聞報道尤其重要。新時代,應進一步克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新聞報道的短板,如社會傳播媒介單一、社會影響力不足等,優化民主黨派參與政協協商的新聞報道路徑,推動政協協商更好面向全社會凝聚共識。
一、對反映社情民意的新聞報道——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為切入點,反映意見充分表達的現實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一項日常性基礎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載體,為民主黨派普通成員參與民主協商提供了便捷的平臺。通過民主黨派成員匯集、分析社會生活的基本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意見愿望,向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反映重要情況,提出建議,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形式,是民主黨派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有序地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的重要渠道,是廣泛集中民智、了解民意,密切黨和政府同廣大人民群眾聯系的途徑。[2]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拓寬民主協商渠道、豐富黨派履行職能實踐,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了積極貢獻。因此,可以一條有價值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為切入點,在新聞中側重報道“小信息”對“大民生”的作用。比如,福建省政協官方網站報道,2021年7月31日,省民建撰寫、省政協辦公廳遴選、編輯、報送了題為《打造我省黨史學習教育電子地圖 獻禮建黨100周年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議有關部門將福建省100個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制作成紅色電子地圖,在“七一”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上線,受眾可通過電腦或手機訪問網上展館,全方位瀏覽每個展區,通過沉浸式、漫游式的觀展體驗,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建議很快得到省委領導批示,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推動落實,并邀請該社情民意信息撰寫者進一步提出意見建議。這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成果直接推動了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共同打造的福建省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電子地圖正式上線,各界紛紛點贊。
二、對大會發言、提交集體提案等的新聞報道——以生動事例為切入點,反映廣泛凝聚共識的現實
每年政協大會期間,民主黨派登臺作大會發言并提交集體提案是民主協商的固定動作和“重頭戲”。大會發言制度已成為人民政協履職建言、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是民主黨派履行職責、行使權利的民主形式和展示協商水平的一個窗口,也是黨和政府迅速聽取民主黨派意見和建議的暢通渠道。[3]提案是民主黨派參與人民政協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對大會發言和重要提案的報道是政協新聞報道中的重要內容,比如,每年福建省兩會期間,《福建日報》《政協天地》都會專版刊發以民主黨派委員為主體的省政協委員的大會發言內容,并配發發言現場照片,給予委員莫大的激勵。而重要提案背后的故事則長期出現在主流媒體的報道中,比如,《政協天地》長期開辟“提案故事”專欄,讓政協委員撰寫提案背后動人的故事;省兩會開幕前,對年度重點提案的報道也是“重頭戲”,《福建日報》及其客戶端就以《更多“金點子”“金果子”持續派送中……》為題,生動表述“我們可以把提案工作想象成種果樹,從育種開始,省政協就力求培育最優質的種苗,也就是金點子。而金點子要想結出金果子,離不開在栽種果樹時培土、施肥,適時澆水、剪枝,在提案立案后,由提案者、承辦單位、黨委政府督查部門與省政協四方共同努力,提升辦理質量,為提案保駕護航。最終能夠開花結果,收獲金果子則是讓提案的相關建議被省委、省政府采納,實現落地,進一步服務大局、推動中心工作”,收獲了較高的點擊量,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三、對參加專題協商會議的新聞報道——體現民主黨派與黨政部門深度協商互動的現實
專題協商會是政協拓展協商民主廣度和深度的重要協商活動,一般由政協牽頭組織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某一重大問題或重要決策,邀請黨政分管相關工作的領導同志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聽取意見,議題鮮明,研討集中,便于交流,是黨和政府迅速聽取民主黨派意見和建議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優勢。[4]圍繞指定的專題協商議題,各民主黨派前期召集黨派內相關專家組成課題組,進行大量的調研,形成詳實材料,在專題協商會上發言并與政府部門領導人直接互動交流,聚焦重點難點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推動政府決策過程中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這也是主流媒體報道的重點。一般新聞報道會闡述委員的發言、黨政部門的回應、領導的講話,以體現政協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如,《政協天地》在專門報道重點政協協商活動時都采取專版專欄形式,內含調研組負責人發言、民主黨派政協委員發言、黨政部門回應、領導講話內容。此外,宣傳部門和主要新聞媒體,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重要專題協商會成果及各地好的實踐經驗,以先進典型作引領示范,帶動推廣。
四、政協報道優化路徑:面向社會廣泛凝聚共識
現實中,由于宣傳不夠,相當一部分群眾對民主黨派在協商民主中的作用不夠了解,社會認可度不高。建議黨報黨刊、電視等新聞媒體,多報道民主黨派民主協商的優秀成果和做出突出成績的人物,擴大民主黨派的影響,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這是宣傳統一戰線工作的需要,是激勵民主黨派成員政治熱情的需要。[5]隨著對民主黨派在協商民主中影響力的廣泛宣傳,群眾對于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支持會隨之增強,群眾參與協商民主的積極性也會不斷提升。
(一)宣傳報道課題
民主黨派與政府職能部門在擬進行政協專題協商會的領域中就選題、實施調研、成果轉化相互溝通和配合,既有助于民主黨派有效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又與黨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實現雙向需求有效對接。在這方面,媒體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宣傳:一是在選題階段,媒體將每年的協商議題面向社會公開,由政府職能部門根據政協專題協商會主題和部門工作需要給各民主黨派出題,各民主黨派再立足自身條件、資源優勢進行認領;二是在調研實施階段,報道政府職能部門為民主黨派創造條件,如提供咨詢服務、幫助聯系調研考察對象、協助召集相關從業人員召開座談會、對建議的實際操作性進行把關等;三是在調研成果轉化階段,由于一般調研成果最終都會轉化為提案,[6]應多宣傳報道有影響力的提案,面向社會傳播共識。
(二)宣傳報道對口聯系
政協協商需要的基礎材料有賴外界的支持,其中對口聯系單位是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依靠的主要外部力量。對口聯系單位要組織召開有關專業性會議,邀請對口聯系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參加,主動向民主黨派通報政情,也可就某些專業性問題委托或聯合對口聯系的民主黨派、工商聯調查研究,如,建立政協委員“點題協商”制度,每年政協向各民主黨派發出征集專題協商發言材料的通知后,各有關部門可從履行職能和發揮民主黨派優勢的角度,與對口的民主黨派充分協商,選準課題,開展聯合調研。這些都值得細化為專題報道。
(三)宣傳報道成果反饋機制
對民主黨派的調研、會議發言、反映的社情民意,黨政有關部門對函件的接辦、處理的方法、領導的批示、辦復結果的反饋等,都可進行深度報道。比如,在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福建省官媒都推出系列報道《重點提案辦理回放》《各民主黨派履職亮點》等,更好宣傳政協協商成果,面向社會凝聚共識。
五、結論與建議
協商民主是指政治主體在信息公開透明的情況下,通過理性對話、平等協商的方式就公共事務達成一定的共識,實現有序的政治參與,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民主黨派主要通過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合作共事等四種方式參與,人民政協為各界人士共商國是、資政建言提供了舞臺。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人民政協理所當然成為民主黨派參與協商民主的重要平臺。[7]
發揮民主黨派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對于鞏固和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民主黨派通過人民政協建言資政,積極圍繞黨的重大決策和國家及地方的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選準課題,充分論證,提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和政府提供參考依據,在提升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方面取得了新成效。這些都是政協新聞報道的重要素材。
在報道民主黨派參與政協協商履職時,我們認為,第一,要緊扣國計民生、人民關切,報道民主黨派身份政協委員廣采民意、廣集良策,通過協商聚合各方意見,促進決策優化,充分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匯聚人心和力量的先進做法,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形成思想合力。第二,要秉持求同存異廣泛團結的理念。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是一致性與多樣性的統一體,參加單位各方構成及其思想多元、訴求多樣,因此,可報道委員之家、委員活動日、界別聯誼、學習座談、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等。比如,從2022年3月份起,福建省莆田市政協將每月21日確定為“委員履職活動日”,聚焦全市工作重點、民生熱點難點,確定活動主題,一月一主題、一題一特色,在選題方面堅持“黨委點題、政協領題、委員議題、部門答題”原則,引領委員高質量履職,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確保履職與黨政同心同向、合力合拍。僅2023年一年,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論述,以及木蘭溪綜合治理、產業發展等主題,共舉辦8場“委員履職活動日”活動,以現場訪談、專家連線的方式,通過電視現場直播的形式,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政協委員履職歷程,市委、市政府領導參加11人次,共有150位各級政協委員現場出鏡,32個共建部門到場協商回應,1000多位各級政協委員在場外云端互動,網絡直播點擊量超過300萬人次,發出政協好聲音,匯聚社會正能量。第三,要積極搭建凝聚共識平臺載體。新聞報道就是其中重要的載體。通過報道委員講堂、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等活動,展現民主黨派政協委員講好政治協商故事、委員參政故事、民主監督故事,擴大和加強與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深度合作,凸顯政協職能,形成政協宣傳風格,用群眾聽得懂的平實語言生動闡釋黨的主張和國家大政方針。第四,要形成常態化周期性宣傳報道路徑。探索在每年各季度某個時間點,在當地主要媒體公開政協協商的議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所提的主要意見建議,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采納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讓政協協商制度家喻戶曉,讓協商成果惠及社會各界及老百姓,體現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
注釋:
[1]柴松霞,邱國強.民主黨派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監督優勢[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02):42-45.
[2]林薇.寫好民主黨派集體提案發揮政協提案“壓艙石”作用[J].政協天地,2023(01):48-49.
[3]李書省.國家治理現代化語境下協商民主制度體系構建[J].南方論刊,2017(12):11-13.
[4]光雅芹.黨的十八大以來民主黨派集體提案的實踐與探索——以J省政協民主黨派集體提案為例[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4):15-23.
[5]唐定.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路徑探析[J].文史博覽(理論),2015(03):12-16.
[6]王俊華.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發揮整體性作用的調查與分析[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01):57-65.
[7]張文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運行機制問題研究——基于“國家—社會—政黨”的分析視角[J].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01):41-48.
(作者:博士,福建農林大學副教授)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