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s Analysisof Medical InnovationofChinafrom2020 to2024/HEYuqin,LANGXuying,LI Jiankang.//Medical InnovationofChina,2025,22(20):187-1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ation.Method: Using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and checking the registration year byyear,the number of articles,the number of citations,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paper,the languageof citation, the type of citation,theself-citationrate and thePriceindex from 2O2O to 2O24 were statisticallyanalyzed,and Excel was used toorganize and analyze thedata.Inaddition,the general database of academic journals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sreviewed toselectthe nameof the journal,input \"Medical Innovationof China\" inthe name ofthejournal,andrecordthe citationof articles published ineach year.Result:Theaverage numberof citations per paper was more than 2O,and increased year byyear,with an average of21.73.The average self-citation rate was 1.52% . The average rate of cited articles was 78.64% . The types of citations of the proportion of journals was the highest,all above 95 % . The proportion of book citat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five years,and the average proportion was 1.05% .The citation ratio of dissertations did not change much in five years,withan average of 0.90% Theproportion of electronic literatur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with an average of 2.37% .Thenumberof citations inrecent five years were higherinthe middle three years,and the numberof articles cited inthecurrent year was the lowest,and the Price index was above 70% each year. Chinese is the main language of citation, with an average proportion of 74.89% .Conclusion: The journal quality of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Keywords] Medical Innovation ofChinaCitations Self-citation rate Price index First-author'saddress:Editorial Department,Medical Innovationof China,Beijing1ooo5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20.043
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與發展,期刊的引文指標已經成為評估一個國家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標準之一I。引文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引文對于學術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科技文獻的引用和被引用,是科技知識和信息內容的一種繼承和發展,是科學不斷發展的標志之一[2]。《中國醫學創新》于2008年創刊,由中國保健協會主管,是國家一類醫學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旬刊。
本刊秉承“創新、跨越、引領、發展”的辦刊方針;以“支持創新研究、促進成果轉化、倡導百家爭鳴、推動交流合作”為辦刊宗旨。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收錄。本次研究選取2020—2024年刊載的論文,對載文量、引文量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揭示期刊的引文現狀,以期為期刊的進一步發展及學術影響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20—2024年《中國醫學創新》刊載的180期的文章為研究樣本。包括論著、臨床研究、護理管理、經驗交流、醫學綜合、調查研究、綜述等欄目。
1.2方法
收集2020—2024年發表的180期文章,使用InDesign軟件整合出各年PDF文檔,采用搜索及逐年查閱登記的方法,對載文量、引文量、篇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 Σ=Σ 引文條數/載文篇數)、引文語種、引文類型、自引率(自引率 Σ=Σ 自引條數/引文條數 ×100% )及普賴斯指數(普賴斯指數 Σ=Σ 近5年被引用的文獻數量/被引用的文獻總量 ×100% )進行統計,并利用Excel表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另外登陸CNKI進入學術期刊總庫,選擇期刊名稱搜索,在期刊名稱輸入“中國醫學創新”,時間分別選取2020、2021、2022、2023、2024年,記錄各年被引文章篇數、最高被引頻次,計算被引文章率,被引文章率 Σ=Σ 被引文章篇數/載文篇數 ×100% 。
2結果
2.1 載文、引文、自引、被引
2020—2024年總載文量7775篇,2021年載文量最多,2024年最少;總引文量168934條,每年單篇最多引文量分別為57、55、87、71、73條,均為綜述類文章;篇均引文量均在20條以上,且逐年增加,平均21.73條。自引率平均 1.52% 。被引文章率2020年最高,2020—2023年均在 80% 以上,2024年最低,平均 78.64% 。見表1。
2.2 引文類型
2020—2024年引文類型均以期刊類文獻比例最高,均在 95% 以上;圖書引用比例在5年內呈增長趨勢,平均比例 1.05% ;學位論文5年內引用比例變化不大,平均 0.90% ;電子文獻比例先升高后下降,平均 2.37% 。見表2。
2.3 普賴斯指數
2020—2024年的近5年引文量均表現為中間3年的文章引用數量較多,引用當年的文章最少,每年普賴斯指數均在 70% 以上,但是有下降趨勢,見表3。


2.4 引文語種
2020—2024年引文語種均以中文語種為主,平均比例 74.89% ,見表4。

3討論
《中國醫學創新》雜志的載文量2022—2024年逐年下降,這3年雜志的版面沒有變化,說明文章篇幅在增大,文章可能包含了更多的細節、例證和論證,對于面對基層醫院的普刊,是一個好的態勢。
引文是在學術研究和學術寫作中引用他人研究的原始文獻、信息或觀點。引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實文章內容,佐證自己的觀點、論證、研究,增添理論色彩,同時認可他人的貢獻,確保知識的傳播。按照期刊出刊質量評估量化指標,學術類平均引文數 ≥15 條屬于I檔,本刊篇均引文量均在20條以上,且逐年增加,平均21.73條,說明本刊作者在寫作中重視文獻的引用。但是與文獻[3]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2022年版)統計的《中華精神雜志》的平均引文數33.5條比較,還有很大差距,因此仍需要關注引文情況。后期可對引文作者及引文內容深入分析,以提高期刊學術質量。
被引文章率2020年最高,2020—2023年均有80% 以上的文章被引至少1次及以上,說明本雜志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質量。根據本刊統計的2020一2024年各年引用的文獻數量,文章發表當年被引頻率極低,本刊2024年被引文章率僅 36.95% 。文章在發表初期獲得引用是學界對新知識的快速反饋,能夠反映知識的早期擴散情況[4。許多研究表明,論文的早期引文擴散特征對后續擴散強度存在顯著的影響[5-。今后應刊登更多醫學的新知識,以提高文章發表當年的引用率。本刊自引率從2020年的 2.51% 下降到2023年的 1.12% ,2024年為 1.20% ,略有回升,平均 1.52%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國防癆雜志》《臨床肺科雜志》《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國際呼吸雜志》《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20年發表的全部文獻自引率分別為 3.3% ! 8.5% 、 1.7% 、 1.2% 、 1.0% 、 3.4%[7] L與之比較,本刊處于居中水平。
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內容新、傳播快的優點,本次研究發現,各年引文均以期刊為主,符合期刊特點。圖書各年引用比例有增加趨勢,本刊屬于醫學綜合性期刊,各種疾病的診斷標準需要參考各種醫學類圖書,引用圖書比例增加,說明論文質量可靠性逐年增加。
本刊引用語種以中文為主,與2020年的中英文比3.559比較,2024年中英文比為2.958,英文語種有增加趨勢,但是與文獻[2]《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年的1.14比較,仍處于較高水平,后期審稿時需要提醒作者重視外文文獻,關注國外的醫學動態。
普賴斯根據《科學引文索引》(SCI)的分析,發現科技領域前沿的那些文獻的平均年齡,普賴斯指數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期刊所載論文(引文)的新穎性和使用壽命[8]。它的數值范圍大概是這樣劃分:22%~39% 為檔案性文獻區間, 75%~80% 為有現時性作用的文獻區間。本研究普賴斯指數與文獻[9]相比,較高,說明引文信息比較新穎,可能與本文是醫學期刊,醫學知識更新較快有關。
綜上,《中國醫學創新》雜志期刊質量在逐年提高,但是還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改進,加強管理,提高期刊質量及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方紅玲,黃錕,常烜赫.中國ESCI收錄期刊主要引文指標國際對比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4,35(10):1468-1473.
[2]畢偉.《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2023年引文統計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5,44(1):117-120.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自然科學卷(2022年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2.
[4]馮小東,羅簡凡.早期引文擴散深廣度對論文后期擴散強度的影響——基于個體引文網絡的實證研究[J].現代情報,2025,45(5):126-138.
[5]李悅,馬亞雪,張宇,等.基于知識關聯度的科學論文擴散效果預測研究—早期施引文獻的作用[J].現代情報,2023,43(11):73-84.
[6]阮選敏.學術圖書被引外部影響因素及被引預測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20.
[7]郭萌,李敬文,薛愛華.期刊自引文獻量與引用合理性的相關性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2):245-247.
[8]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9]陳曉慧,鄭瑛,趙賢芳,等.《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020年引文統計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7(6):549-552.
(收稿日期:2025-05-22)(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