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寫作課是以學生的寫作為中心的。學生要樂于寫作,首先取決于對寫作意義(價值)的認識,這無疑是教學目標的重中之重。但局限于此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有信心寫好,就必須授之以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供相應的并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總體策略和具體方法。所謂具體方法就是接近于如何去寫。筆者以六年級下冊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為例,從習作意義、策略和操作三個層面確定本次習作的目標:
1.明確習作要求,選擇情感體驗深刻的一件事來表達情感。2.運用“情感放大鏡\"的習作支架,理清事情線索,追蹤情感變化,放大細節描寫3.運用借景抒情和內心獨白直接抒情等方法,讓情感自然流露。
【教學過程】
本次教學過程首先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聯動資源,擬為以下五個環節:一是“事件\"資源,找到觸動真情的那一件事。二是\"情感\"資源,在回憶中豐滿真情實感。三是“借鑒\"資源,這里最好的方法是交流。交流可以立體地豐富情感,因為物質的交流不能增值,而思想的交流(包括情感)可以成倍增值。四是“輻射\"資源,交流促發聯想,聯想又經“輻射\"增量增值。五是“同伴\"資源,學生的習作是最好的互學資源。基于以上思考,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觀察表情,關注細節 “事件\"資源
1.觀察細節:這是網絡中的老虎組圖(出示),請你用詞語形容老虎的內心情感,說說你是通過什么感受到的。(預設:生氣、沮喪、震驚、欣喜)

2.尋找啟示:藝術都是相通的,從畫家創作的老虎中得到哪些寫作的啟示?
預設一:要畫出老虎的感情就要抓住細 膩的表情、動作,寫作時也要關注人物的細節。
預設二:畫家畫老虎把很多表情、動作夸張化了,寫作時也可以多運用夸張、比喻,把一些細微的動作神情寫具體。
3.小結引導:內心細膩的情感都藏在微小的細節中。(板書:細節藏情)
【設計意圖:從萌萌的老虎圖導入,用夸張生動的老虎形象激起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欲望。畫家將老虎的動作、神態進行了細致刻畫,從而表達出它們的內心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從畫家創作的老虎中尋找關于寫作的啟示,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情感表達與細節描寫聯結在一起,從而有意識地在寫作中運用起來。】
二、回憶情感,關注事件 “情感\"資源
1.解讀教材:出示教材中的14種感情,自由地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
預設:上面一部分“暢快、欣喜若狂、激動、欣慰、感動、歸心似箭、盼望\"是比較正面的感受,下面一部分“懼怕、憤怒、沮喪、愧疚、難過、忐忑不安、追悔莫及”是消極負面的感受
2.初步交流:說說你當下的心情。
3.觀看視頻:播放小視頻。(視頻中有孩子的喜悅、痛苦、不舍、惆帳,有親人之間、伙伴之間真摯的情感瞬間,是一段濃縮的人生經歷。)
4.組織交流:你的哪些感受被視頻中定格的畫面喚醒了?聊聊那些難忘的瞬間。
【設計意圖:圍繞心情寫事情時,學生的選擇可能隨意,選材也不夠聚焦、新穎,大多數會寫關于學習生活的。思路沒打開,文章就容易流于俗套。教師需要在寫作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感訊息,用這些訊息撥動他們的情感觸角,打開他們的情感閥門,讓那些躲在記憶角落里獨特、珍貴的情感浮現在腦海中。】

三、運用“情感放大鏡”,理清寫作思路—“借鑒\"資源
1.明確要求:(出示習作具體內容)說說本次習作要求。2.回顧課文:回憶本單元課文中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3.提供支架:出示“情感放大鏡”,教師口述下水文。
預設:“情感放大鏡\"有三個任務:理清事件,追蹤情感,放大細節。(出示)

教師借助“情感放大鏡”支架,示范講述《變身“鐵拐胡\"》。
變身“鐵拐胡”
上個月,我騎自行車把腳扭了,真是滿心懊惱,鉆心的疼痛讓我的五官都糾結在了一起。我立馬蹲下,兩只手像猿猴一樣往上牢牢地抓住車把手,另一只腳使勁地往地上扎,才沒讓自己四仰八叉狼犯地倒在地上。我的小白鞋已經磨得面目全非。在確診骨裂的那一刻,我魂飛魄散,這是要瘸多久才能恢復?我上課怎么辦呢?我再三向做CT的醫生確認,向門診的醫生確認。我想象自己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樣子,真是欲哭無淚。當知道已經不能改變拄拐杖的事實后,我思慮再三,反而心平氣和了。我挑選了一根輕便的拐杖,還用紗布打了個蝴蝶結。我想,在困境中尋找美好是人生必須修煉的智慧啊。
4.交流預學:交流課前學習單,先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師生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從事件有沒有理清、有沒有追蹤挖掘那一刻的情感、有沒有放大細節三方面去評價。
【設計意圖:“情感放大鏡”放大的是事件的主要脈絡,放大的是每一次情感變化的軌跡,放大的是一處又一處支撐著情感末梢的細節表現。只有在寫作前明白自己要寫什么,要怎樣去寫,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搭建一個情感表達的支架,努力用文字將其支撐,使情感如蔓延的藤蘿,自然地長出枝葉,飽滿豐美。】
四、微課引路,試寫片段 “輻射\"資源
1.微課導學: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單的情況,用微課回顧本單元學過的另外兩種抒情方法。
男:清悅,第三單元要寫抒情類的作文,我特別犯愁。情感看不見也摸不著,怎樣才能寫得細膩生動呢?
女:別擔心,其實你仔細想想,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已經學習了好幾種表達情感的方法。瞧,在《那個星期天》中作者用環境的變化來抒發不同的情感。陽光明媚表現的是小男孩心中的興奮和期待。當他的希望落空,光線漸漸地暗下去,黃昏也顯得孤獨而惆帳,直到最后光線消逝,小男孩的失落和沮喪也蘊含在景色中。比如寫我們熟悉的教室,不同的情感就可以用不同的寫法。
男:同樣的教室,卻能在不同作者的描寫中感受到快樂和悲傷。
女:對,這叫借景抒情,我們還可以用內心獨白直接抒情。在《別了,語文課》中作者就用了這種方法。
男:果然有很大的差別,像這樣的肺腑之言才有感人的力量。我也要試著在我的文章中運用借景抒情和內心獨白直接抒情。
2.小結梳理:從微課中,我們學過了哪兩種表達情感的方法?3.當堂練筆:把你在整件事中情感體驗最深的那一幕寫下來。(15~20分鐘)
【設計意圖:從課前導學單的反饋中,發現學生的習作起點是能努力尋找情感的顯性細節,而忽略更具表達張力的蘊情之景、含情之語。為此,重點挖掘本單元課文中運用借景抒情和內心獨白直接抒情的寫作方法,用微課導學,用兩個學習伙伴交流學習的形式,簡明高效地點出方法,破解難點。】
五、交流習作,學生點評 -同伴資源
運用技術實時投屏學生習作,生交流點評,師小結習作要求,布置作業,完成習作。
【設計意圖:學生相互點評是習作練筆后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學生相互學習內化方法的一個過程。既然這次習作的主題是“讓真情自然流露”,那讀者能否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正是評價本次習作的重要標準。這既是讓學生在相互點評的過程中加深對習作要求的理解,也是在提醒學生,寫作者要有讀者意識,要注意表達情感的立場和方式,真正為習作教學賦能。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柯巖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