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老師姓張。這個“張\"字很有意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邊說邊演示“弓”\"長”組合成“張\")最早的\"張\"字表示一個站立的人用力拉弓,讓弓弦張開、張滿。你們看,這個字不但由兩個字組成,連意思也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有趣的漢字王國。
一、漢字是一幅圖畫
師:這學期我們認識了許多有趣的漢字,它們就像一幅幅圖畫,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日\"\"月”的甲骨文,略。)
生:我在幼兒園就認識了,這是甲骨文,圓圓的表示太陽,是“日”字,彎彎的表示月亮,是“月\"字。
生:這是象形字。
師:我們聰明的祖先根據事物的樣子造出了許多漢字,用這種方法創造的字叫象形字。古人把“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明\"字。今天我們要學的兒歌《日月明》里就有這個字。
(師指名讀課題,提醒\"明\"字是后鼻音。)
二、漢字是一首兒歌
師:擺好指讀姿勢跟老師讀兒歌:左手壓書,右手點字,字字過目,聲音響亮。
(生跟讀兩遍)
師:接著我們合作讀,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擺好朗讀姿勢:身坐正,腳放平,雙手拿書向外傾。(引導學生讀出節奏)讀著讀著,你們發現這首兒歌藏著哪些有趣的秘密了嗎?
生:我發現兒歌中許多字都是由前面兩個字組成的,比如“日月明”。
師:是呀,前四句都像兒歌題目一樣,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成一個新字。
三、漢字是一組拼圖
師:兒歌中還有像“明”一樣組合起來的漢字,把它們圈出來。(出示教材)這些字為什么是這樣組合的?古人最初造這個字時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猜古人可能想“日”就是太陽,太陽很亮,“月”就是月亮,晚上月亮也很亮,“日\"和“月”合在一起就表示明亮了。
生:我覺得“日\"和“月\"都會發光,那么它們組合起來就更明亮了。
師:你們的猜測都有根有據,真會思考?!懊鱘"字就像一幅有趣的拼圖,把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月亮組合在一起,表示光明、光亮。其他的字呢,誰來分析分析?
生:“田\"和\"力\"組合起來是“男\"字。古時候男人有力氣。
師:“男\"字像一個拼圖,是由兩部分組成的,那么“田”呢?
生:我猜田里男子用力氣干活,所以“田\"“力\"組合成“男”。
師:“力”在古代真的表示力氣大嗎?“力\"字最初表示一種農具“耒”,(出示“耒\"的圖片)使用時需要很大的力氣,男子漢力氣大,拿著農具去種田,就組成了“男”。
(生講解其他漢字,師適時引導、補充。)
生: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師:上面小小的,下面大大的,
這樣的東西就是“尖”。生活中哪
些東西是尖尖的?生:鉛筆尖尖的,月亮兩頭尖
師:鉛筆尖尖的部分叫筆尖,筍芽尖尖的叫筍尖。咱們身體上也有很多尖尖的部位,鼻子下面大、上面小,叫作鼻尖,摸摸你的鼻尖;腳掌后面寬大、前面小小的部位叫腳尖,踞踞你的腳尖。
(師邊說邊出示詞語卡片。生讀詞語,做動作。)生:兩個人一起就是“從”師:請一組同桌上講臺表演。(生上臺后左右站立)師:兩個人怎樣才叫“從\"呢?生:要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師:是的,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就是“跟從”。生:三個人組合起來就是“眾”。師:只有三個人才是“眾\"嗎?(師邀請三個學生上臺)師:再上來三個,這樣是“眾”嗎?我們全班同學一起,是“眾”嗎?(生自由作答)師:對。古人一般以“三\"表示眾多。電影院里很多很多觀看電影的人叫觀眾,大劇院里很多很多聽音樂的人叫聽眾。
(生合作拼圖,完成后同桌交流。)生:水從眼睛里流出來,就是“淚”。
師:今天我們學的漢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的,一看就能明白、領會它們的意思,用這樣的方法造出的字叫作會意字。試著編幾句會意字兒歌。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塵。( ) )淚,( ) )休。( ) ) ),( ) ))。幾個字,合一起,
表意思,真有趣!
(師生拍手讀兒歌)
師:像這樣有趣的漢字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要成為小倉頡,體驗一回古人造字的過程。同桌合作玩一玩漢字拼圖,(出示)拼完后講一講漢字意思,猜一猜漢字讀音。
四、漢字是一幅作品
師:書寫工整美觀的漢字就是一幅作品,認真觀察兩組漢字有什么變化。出示甲骨文“日”“月”和楷體字\"力\"\"男”)
生:古時候的漢字像一幅圖畫,現在的漢字不像了。
師:最初的漢字是畫出來的,后來逐漸演變成方方正正的漢字,所以也有人把我們的中國字稱為方塊字。我們書寫漢字時要做到橫平豎直。跟著老師一起書寫“力”。寫“力\"字時要注意橫折鉤的折段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出示)“男\"字中的\"力”,有什么變化?
生:“男\"字中的“力”要扁一些。
師:是的,“田”下面的\"力\"要寫扁一些,撇畫對著“田\"下方豎中線起筆。
(生練寫,師提醒握筆姿勢:一寸距,二指圓,三指齊。)
師:我們一起為這個小朋友的\"力\"字評一評:橫稍短往上揚得一顆星,折要長往里斜得一顆星,鉤頓筆寫出鋒得一顆星,撇與橫折鉤一樣斜得一顆星。根據標準同桌互評,完成后在下方落款。大家可以推薦或自薦書寫作品展示到教室的\"漢字王國\"欄目中。
(師播放歌曲《中國娃》,生互相品評漢字作品。)
師:有時候,漢字是一幅圖畫;有時候,它們又組成一首兒歌;有時候,漢字像一幅拼圖;有時候,它們成了我們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寫下的作品。同學們,就像歌中唱的那樣,“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希望我們每一個中國娃從現在起,練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學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評析】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在其家中住著人?!瘪R林諾夫斯基說:“語言是文化整體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個工具的體系,而是一套發音的風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敝蹪h字充滿形象、趣味、審美的特性,從文化的高度立意,從崇美立人的追求出發,特級教師張幼琴老師教學《日月明》,注意引導學生回到文字產生的歷史場景,還原思考過程,在溯源中觸摸祖先的靈魂,汲取民族的智慧,獲得審美的愉悅。
一、觀其形,在演變歷程中品賞漢字的形體美
本課出現的“明”“男”“尖”“眾”“林”“森”等會意字,由“日”“月”“大”“小”“人”“木”等象形字組合而成。針對造字特點、教材編排意圖和一年級兒童的認知心理,張老師藝術地以“漢字是一幅圖畫”“漢字是一組拼圖”“漢字是一幅作品”的教學比方,帶領學生聚焦漢字形體的演變歷程、關鍵節點,由觀賞到實踐,發現漢字的形體之美,并努力在書寫中體現漢字的工整美。
教學伊始,張老師出示“日”“月”二字的甲骨文,這一方面是為了引出本課的新字“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然揭示象形字形象、美觀的外形特質。接著,學習由“日”“月”組合而成的“明”字,學習“男”“尖”“眾”“林”等字,學生發現,由象形字構成的會意字,就像一幅拼圖,雖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但字的形體仍然具備圖像的美感。等到發展為今天練習書寫的楷體,字形變得方方正正。
學習書寫方塊漢字,必須有完成作品的虔誠,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筆一畫,像歌曲《中國娃》中唱的“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由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到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教學已經由對漢字外形美的欣賞升華到對漢字精神美的體悟。
二、會其意,在思維還原中認識漢字的意蘊美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會意字、發現會意字聯合表意的構字特點。張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兒歌、圈畫出相關漢字的基礎上,借助“還原思維,說說會意字”“同桌合作,探究會意字”“拼字游戲,猜猜會意字”“創編兒歌,拓展會意字”四個教學步驟,啟發學生成為小倉頡,體驗古人造字的思考過程;同桌合作,探究會意字的由來。由于穿越時空,來到會意字產生的歷史情境,直接與古人進行思想對話、與同學展開探索交流,學生也有很多發現:上小下大是“尖”,兩人一前一后跟隨是“從”,雙木是“林”,三人成“眾”。
循著漢字表現性的因素,學生迅速進入漢字提示的文化語境,在意象的訴求、境界的融合中獲得心靈的領會、情感的震蕩、智慧的啟迪、思維方式的體認,不但領悟了相關生字的意思,發現了會意字的構字規律,還認識了漢字的意蘊之美,從而縮短與先人的距離,產生民族認同感。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責任編輯 田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