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互聯網+多學科聯合管理模式對妊娠糖尿病(GDM)孕婦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1~12月在醫院門診就診的92例妊娠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分析組和參比組,每組各46例。分析組采用門診產檢、互聯網+多學科聯合管理模式干預,參比組采用門診常規產檢模式干預,對比兩組管理效果。結果 分析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參比組(P<0.05);分析組血糖情況、孕期體質量增長達標情況均優于參比組(P<0.05);分析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參比組(P<0.05)。結論 互聯網+多學科管理模式可提高GDM孕婦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達標率,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孕婦;互聯網+;多學科管理;血糖
妊娠糖尿病(GDM)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指妊娠期首次發生的糖代謝異常,不僅與子癇前期、巨大兒、難產、新生兒低血糖等產科近期并發癥密切相關,還會增加母嬰遠期糖尿病、肥胖、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發生風險[1~2]。臨床針對GDM孕婦目前建議行“五駕馬車”管理,即健康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管理、藥物管理及血糖監測,需要產科、營養科、內分泌科等多學科專家合作,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科學、系統的診療方案。傳統管理模式存在孕婦依從性低、隨訪監測血糖困難等問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GDM孕婦干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討互聯網+多學科聯合管理模式對妊娠糖尿病(GDM)孕婦血糖控制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12月在醫院門診就診的92例妊娠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分析組和參比組,每組各4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文獻[3]中有關GDM的診斷標準;孕24~28周,單胎妊娠;具備溝通交流及手機上網的能力;意識認知均無障礙,能獨立完成或在研究者幫助下完成調查問卷。排除標準:既往有糖尿病;伴有心肝腎等功能障礙;未能全程參與本研究;伴有認知、精神或言語功能異常。
1.2 方法
1.2.1 參比組實施門診產檢模式
指導孕婦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并由門診醫師提供常規孕期健康教育和指導,了解胎兒一般情況。存在過度肥胖或血糖控制不佳者,建議到內分泌科門診進一步治療。
1.2.2 分析組實施門診產檢、互聯網+多學科聯合
管理模式
(1)組建多學科聯合管理團隊。由產科醫生、助產士、產科門診護士、內分泌科醫生、營養師組成團隊小組。產科醫生負責孕婦孕期產檢和病情評估;助產士負責運動指導;產科門診護士負責健康宣教和隨訪管理;營養師負責飲食指導;內分泌科醫生負責血糖評估與控制。
(2)確診GDM孕婦建立個人健康電子檔案。在常規門診產檢的基礎上,指導孕婦加入GDM多學科管理微信群,利用該群定期發送妊娠糖尿病診療相關知識,如運動指導、飲食建議、體重管理及血糖監測等,確保干預計劃落實到位。
(3)自我監測血糖。告知孕婦自行配備微量血糖儀,門診護士指導孕婦或家屬自我血糖監測方法。告知孕婦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進行不同頻次的監測,血糖控制穩定者每周至少監測1次全天血糖,新診斷者或控制不佳者需增加血糖監測頻率,將血糖數據上傳至微信平臺,護士進行統一管理。若孕婦血糖值偏高或偏低,門診護士及時聯系孕婦進行一對一監測指導。
(4)運動支持強化。要求孕婦每周進行3次、每次30~60 min的有氧運動,每周固定時間、使用固定體重秤測量體重,統一上傳體重數據、運動情況。
(5)多學科小組討論模式。每周開展1次線上討論會,重點圍繞孕婦居家管理效果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必要時將孕婦轉介至專科門診線下干預。
1.3 觀察指標
(1)孕婦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問卷(SMQGDM)評定[4],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共計26個條目,每個條目參照1~5級賦分,單項分值越高則孕婦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越佳。(2)孕期體重增長達標率:根據孕前體質量指數,孕期體質量增長值在對應范圍內為達標,即孕前BMI<18.5 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11.0~16.0 kg;孕前BMI 18.5~24 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8.0~14.0kg;孕前BMI 24.0~<28.0 kg/m2 者,孕期體質量增加7.0~11.0 kg;孕前BMI≥
28 kg/m2者,孕期體質量增加≤9 kg[5]。(3)孕期血糖達標率:產檢時測定連續2次空腹血糖為3.3~5.3mmol/L,餐后2 h血糖為4.4~6.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5.5%,均稱之為達標。(4)不良妊娠結局:隨訪孕婦至新生兒娩出,記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如子癇前期、胎膜早破、早產兒、巨大兒等。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兩組干預前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參比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血糖、孕期體質量增長達標情況比較
分析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孕期體質量增長達標情況均優于參比組
2.3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分析組子癇前期、胎膜早破、早產兒、巨大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均低于參比組(P<0.05)。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創新路徑[6~7],尤其在GDM群體中展現出顯著潛力,通過大數據平臺為患者、醫護人員高效獲取診療相關信息提供支持,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分析組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參比組(P<0.05)。本研究以微信為健康教育載體,借助該平臺定期向孕婦推送孕期健康教育相關內容,保持持續性健康教育,強化孕婦對疾病的認知,提升其對孕期健康管理知識的認知程度;此外,通過微信群定期上傳自我監測的血糖、體重、運動數據,可改善孕婦居家自我管理依從性,更有效地監測其健康狀況,并調整為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滿足孕期管理要求;多學科團隊通過微信平臺對孕婦飲食、運動給予個性化答疑指導,保持飲食、運動多樣化、日常化,便于孕期長期堅持,形成良好的孕期飲食、運動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
本研究證實,分析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孕期體質量增長達標情況均優于參比組(P<0.05)。大部分GDM孕婦監測過程中出現血糖異常是由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不足造成的,以孕婦為中心,在線針對性地給予其飲食運動指導,打破了人員、地點限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持續性健康教育,保證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中,分析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參比組(P<0.05)。
綜上所述,互聯網+多學科管理模式可提高GDM孕婦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達標率,改善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路然,王海寧,洪天配.提高妊娠期高血糖婦女血糖綜合管理水平:機遇與挑戰[J].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13(9):841-845.
[2]江志發,葉湘云,曹丹丹,等.代謝組學在妊娠糖尿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3,15(6):21-25.
[3]張溪竹,湛浩然,孫若寧,等.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J].中國糖尿病雜志,2023,31(7):555-560.
[4]祁夢君.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D].鄭州:鄭州大學,2018.
[5]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妊娠期高血糖診治指南(2022)[第一部分][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2,57(1):3-12.
[6]闕纖灃,魯菊英,高建林.基于互聯網+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40(6):545-547.
[7]張瑜,胡瑋琳,曾艷麗,等.基于互聯網技術手段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綜合評價[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18(4):112-116.
[8]陳正飛,張樂,金穎,等.信息技術支持下妊娠糖尿病患者運動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
2021,20(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