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運動,樹立規則意識
本學期,市教育局下發通知,將每天的大課間時長從30分鐘延長至1小時,分設上午、下午兩個時段;課間也從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學校要求,所有學生課間都要走出教室,到室外放松身心、緩解視疲勞。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最后一節活動課要到操場進行體育運動。這些改革舉措,讓體育真正回歸孩子的生活。
起初,師生對這些變化不太適應。在探索階段,我通過網絡收集課間游戲資料,希望借助游戲幫助學生釋放學習壓力,引導他們積極運動。我們班先后組織了踢犍子、跳大繩、丟手絹、丟沙包、老鷹抓小雞等傳統游戲,幾乎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蹦跳玩耍中舒展身體,享受運動的快樂。
然而,游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丟沙包為例,起初我和同學們一同玩耍,參與者從最初的幾人逐漸增加到十幾甚至二十幾人。隨著躲沙包的人數增多,一些不擅長躲避的同學很快被淘汰,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同學玩,自己玩得不盡興。另一方面,丟沙包角色僅需兩人,且沒有被淘汰的風險,這使得不少同學都渴望成為丟沙包的一方,甚至出現了爭搶、推揉、辱罵等不文明行為。這反映出部分學生缺乏文明禮貌、互相尊重的體育品格,尚未樹立正確的勝負觀。
針對這些問題,我組織班會引導學生討論。經過頭腦風暴,學生提出了改進方案:為了讓更多同學體驗丟沙包的樂趣,全班可分成多個小組,每組再分為丟沙包和躲沙包兩個戰隊。丟沙包戰隊的成員可以一起丟、輪流丟,或者分組站在不同位置,根據沙包的位置決定由誰丟;躲沙包的同學中,前期被淘汰者可通過后續同學接住沙包復活,延長游戲參與時間。當躲沙包的同學全部被淘汰后,兩個戰隊互換角色。同時,我強調,游戲需秉持“友誼第一\"的原則,全體成員應文明禮貌、互相尊重,無論勝負均不得嘲笑對方。通過這次班會,同學們對規則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體育運動中遵守人際交往規則和社會道德準則。
體能訓練,錘煉堅強意志
起初,大課間活動只有一兩名同學請假,后來大課間的班級特色活動從游戲改為統一的繩操和體能訓練,請假人數陡然增加。面對有強度的體能訓練或體質測試,部分體質較弱的學生很容易放棄,甚至為了逃避運動而裝病。學期初的家長會上,我提出“請假必須由家長打電話或發語音”的要求,也沒能有效執行。
我班學生體質本就偏弱,還有不少“小胖墩”,如果再不加強體育鍛煉,體質只會越來越糟糕。而且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就想逃避,意志力會越來越薄弱,學習上也會缺乏自信和上進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我先向學生闡述了運動的益處和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體育是提升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著,我列舉了毛澤東為了鍛煉身體和意志,在雨天奔跑、堅持做引體向上、65歲仍冬泳。同時,我仔細甄別學生的真實身體狀況,重新制訂請假規則:若身體不適,需出示家長手寫假條或醫院診斷證明。新規則實施后,那些常請假的學生不再輕易找借口,“小胖墩”們也開始參與訓練。我及時表揚堅持訓練的學生,鼓勵他們挑戰自我。
在最近一次大課間運動中,孩子們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盡管有的孩子臉漲得通紅、汗流浹背,卻依然咬牙堅持,這無疑是他們在體育運動中錘煉意志的成果。
團隊活動,培養合作精神
針對班上人心不齊、不夠團結的情況,在下午的體育活動課上,我特意安排了多個需要合作的游戲。游戲前,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斗志,我承諾獲勝隊伍可以免寫日記。這一獎勵讓孩子們興奮不已,玩得格外投入。然而,由于部分同學失誤,團隊成員開始相互指責,不同團隊之間也因參與人數和隊員身高有差異,質疑比賽的公平性。盡管我多次調整隊伍以確保公平,仍有學生抱怨甚至說喪氣話,嚴重打擊了團隊士氣。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調整了策略,不再單純以輸贏為獲獎依據,而是重點考量團隊合作表現。這樣一來,兩個團隊有可能同時獲勝,全班同學都有機會免寫日記。這一改變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團隊協作,不再一味追求輸贏。后來,我再次優化規則,取消免寫日記的獎勵,轉而引導學生關注游戲過程一要求勝利的團隊總結經驗,失敗的團隊反思教訓。調整后,孩子們不再過度在意輸贏,而是更享受游戲的樂趣,寫日記時也有了更多豐富的素材。
生命在于運動,擁有強健的體魄是發揮其他優勢的基礎。然而,學生年齡尚小,往往意識不到體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班主任發揮引導作用,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青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