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基于新時代黨建理念,聚焦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思政育人品牌建設,深入探討“火車頭”品牌的打造與實踐路徑。通過明確品牌定位,構建包含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校企合作等多維度的建設方案,并開展一系列具體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與專業技能,為軌道交通行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研究表明,“火車頭”品牌的建設顯著增強了專業思政育人效果,為同類專業思政育人品牌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新時代黨建理念 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 “火車頭”品牌 實踐路徑
1 緒論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隨著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局限于專業技能,更注重其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牽引動力學院教學第一支部作為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將黨建理念融入專業教育,打造特色思政育人品牌,成為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人才的關鍵。支部以新時代黨建理念為引領,立足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特色,創新性提出鍛造“理想之光、動力之源、鋼鐵之軀、運行之軌、引領之范”的新時代“火車頭”品牌。“火車頭”品牌的打造,旨在通過創新思政育人模式,將黨建與專業深度融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同頻共振,為軌道交通行業輸送政治過硬、技術精湛的高素質人才。
2 “火車頭”品牌定位
“火車頭”品牌以新時代黨建理念為引領,立足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特色,鍛造“理想之光、動力之源、鋼鐵之軀、運行之軌、引領之范”的新時代“火車頭”品牌的建設思路及建設方案。品牌定位以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國情懷、精湛專業技能的軌道交通行業先鋒人才為目標,通過將黨建元素與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等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行業特色和示范效應的思政育人品牌,使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軌道交通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3 “火車頭”品牌內涵解析
3.1 理想之光:筑牢信仰之基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政治生活館研學等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和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師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3.2 動力之源:激發奮斗之志
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開展“三強三力”(強核心提升領導力、強堡壘提升凝聚力、強個人提升戰斗力)建設,激發支部的內生動力。引導黨員教師在教學科研中亮身份、踐承諾、立標桿,培養“四有”好老師;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勇于擔當時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3.3 鋼鐵之軀:錘煉過硬本領
堅持德技并修、工學結合,構建“黨建+專業”的育人模式。通過“三對接兩融合”(對接企業支部、學生支部、專業建設,融合政治學習與專業學習、現場實踐)工作機制,將黨建工作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技能競賽等各個環節。成立黨員突擊組,承擔課程建設、技能競賽指導、科研攻關等重難點任務,培養師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師生隊伍。
3.4 運行之軌:嚴守紀律規矩
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通過開展“四抓四主”(抓穩黨支部主心骨、抓新思政教育主渠道、抓牢黨員隊伍主力軍、抓實意識形態主陣地)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建立黨員教師個人誠信檔案,加強對“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的輿情監控,引導師生嚴守紀律底線,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學術規范。
3.5 引領之范:彰顯先鋒作用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服務鐵路行業、西部區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通過開展“四講四比”(支部講政治比創建、黨員講黨性比奉獻、職工講改革比貢獻、學生講創新比實踐)活動,激發支部黨員和師生的拼搏進取精神。發揮支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在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社會培訓等方面樹立標桿,為同類院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4 “火車頭”品牌建設方案
4.1 深化課程思政:構建“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育人格局
4.1.1 挖掘思政元素,完善課程體系
支部組織黨員教師深入挖掘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庫”,收錄鐵路行業典型案例、紅色故事、工匠精神等內容,并制定《鐵道機車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清單》,明確《機車總體與走行部》《機車檢修》《機車運用與規章》等12門核心課程的思政融合點。在《機車總體與走行部》課程中,介紹我國機車發展的歷史脈絡和自主創新成果,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創新精神;在《機車檢修》課程中,融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責任意識。
4.1.2 打造“雙導師”團隊,增強育人實效
支部組建了由黨員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組成的“雙導師”課程思政團隊,共同開發課程思政案例庫和教學資源。邀請西安機務段“鋼人鐵馬”先進黨員、“大國工匠”等走進課堂,分享他們在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和感人故事,用真實案例感染學生、教育學生。通過“雙導師”協同育人,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增強了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1.3 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參與度
支部積極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和思政教育。在“機車故障診斷與排除”課程中,設置模擬故障場景,讓學生分組進行故障排查和修復,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鐵路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課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安全事故背后的原因和教訓,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4.2 強化實踐育人:搭建“黨建+實踐”的育人平臺
4.2.1 建立實踐基地,開展沉浸式教育
支部與西安機務段、寶雞機車檢修廠、延安革命紀念館、交大西遷博物館等6家企業和紅色教育基地共建“黨建+實踐”基地,建立“黨員示范崗”和“黨員技術攻關崗”,將思政教育貫穿實習實訓全過程。在機車檢修實習中,由黨員教師與企業黨員骨干帶隊,指導學生完成檢修任務,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紅色軌道行”主題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赴延安、交大西遷博物館、巴山精神教育基地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大思政課”研學活動,通過實地考察、現場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4.2.2 開展志愿服務,強化社會責任
支部組織黨員和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春運、暑運等鐵路運輸高峰期,組織學生到火車站、地鐵站等場所開展志愿服務,為旅客提供引導咨詢、行李搬運等服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在社區服務中,組織學生開展義務維修、科普宣傳等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幫助和服務,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4.2.3 舉辦技能競賽,培養創新能力
支部高度重視學生技能競賽工作,成立學生技能競賽指導黨員突擊組,由黨員教師擔任指導教師,負責學生技能競賽的選拔、培訓和指導工作。近年來,學生在“‘一帶一路’暨金磚大賽之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賽項”“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省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數量顯著增加,其中2024年獲得國家級一、二、三等獎各1項,省級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1項,省級銀獎1項。通過技能競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4.3 推進校企協同:構建“雙導師制”的育人機制
4.3.1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質人才
支部與西安機務段、國能集團包神鐵路公司等軌道交通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建立“雙導師制”,邀請企業黨員技術骨干擔任校外思政導師和專業導師,參與畢業生論文指導、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等工作。在“2+1”校企聯合培養中,企業導師授課占比達30%,他們將企業的最新技術、管理經驗和行業標準帶入課堂,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需求。同時,支部組織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術需求,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4.3.2 共建黨建陣地,實現資源共享
支部與企業黨組織共建“火車頭”黨建品牌,共同開展黨建活動和技術交流。通過參觀企業黨建展廳、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實現校企黨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例如,與西安機務段聯合開展“黨建+技術攻關”活動,共同解決機車檢修中的技術難題,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與國能集團包神鐵路公司聯合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為企業職工提供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增強了企業職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4.3.3 服務企業發展,拓展社會培訓
支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社會培訓服務。近年來,完成了蘭州局40名優秀兼職教師培訓任務、國家能源集團包神鐵路公司機務分公司84名職工培訓任務等。通過社會培訓,不僅提高了企業職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也為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學校、企業和社會的三方共贏。
5 “火車頭”品牌具體實踐活動
5.1 “紅色軌道行”主題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開展“紅色軌道行”主題實踐活動,沿著紅色革命路線,探尋軌道交通在革命歷史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實踐教學基地,新增“鋼人鐵馬”展覽館、鐵馬書院學生社區等校內思政陣地,組織學生開展“沉浸式”黨史學習。組織學生赴延安、交大西遷博物館、巴山精神教育基地、陜西鐵路陳列館、寶成精神陳列館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大思政課”研學活動,通過實地考察,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和家國情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5.2 “軌道工匠進校園”系列講座
邀請軌道交通行業的“大國工匠”“最美鐵路人”“西鐵楷模”和優秀黨員技術骨干走進校園,開展“軌道工匠進校園”系列講座。工匠們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講述在機車運用、檢修等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故事,分享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時,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答學生在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方面的困惑,有效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對工匠精神的追求。
5.3 “模擬列車黨支部”實踐項目
在實踐教學中開展“模擬列車黨支部”實踐項目,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模擬列車黨支部的運行模式。每個小組設立黨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職務,負責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活動和志愿服務等。通過模擬黨支部的各項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政治素養。
6 實踐成效與數據支撐
6.1 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升
通過“火車頭”品牌建設的各項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得到顯著提升。通過“黨員積分制”管理,學生黨員平均志愿服務時長從每年20小時提升至35小時;在2025年思想政治狀況調查中,98%的學生表示對鐵路行業認同感顯著增強,在學校組織的“優秀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先進個人”評選中,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學生獲獎比例較品牌建設前提高了30%。
6.2 專業技能與就業質量提高
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有效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學生獲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項從品牌建設前年均5項增至12項;在就業方面,學生的就業質量明顯提高,與軌道交通行業企業的簽約率從70%提升至85%,企業對學生職業道德滿意度達92%,其中黨員學生就業率達100%。
6.3 品牌影響力擴大
“火車頭”品牌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吸引了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同時,該品牌建設經驗在省內外多所高職院校進行交流推廣,共有所院校前來參觀學習,有效提升了專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7 結論與展望
“火車頭”品牌的打造與實踐,是新時代黨建理念與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專業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以“火車頭”精神(理想之光、動力之源、鋼鐵之軀、運行之軌、引領之范)為引領,創新“三對接兩融合”工作模式,實現黨建與專業建設同頻共振。
然而,在品牌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有待加強,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長效性需要進一步探索等。未來,將繼續深化“黨建+產業學院”模式,聯合西安鐵路局等企業共建“軌道交通產業學院黨支部”,探索“雙元育人”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羅夢飛.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新內涵與新路徑[J].甘肅教育研究,2025(04):85-87.
[2]彭璐,王彬.新時代高校跆拳道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意蘊、困境審視與路徑選擇[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5,33(03):169-172.
[3]穆禹汗.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黨建+課程思政”雙融合雙促進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05):76-80.
[4]蒯金娜.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與紅色社團協同育人創新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5(11):224-226.
[5]羅勇波,徐家亮.全鏈式產業學院集群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5(13):97-100.
[6]王波.協同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J].石材,2025(0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