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從小深得母親周氏的教育影響,將自立、仁愛等品質融入成長歷程,成年后不僅在教育事業上成就斐然,更注重對子女的教育,為后世樹立了家庭教育的典范。
蔡母之教:自立、仁愛、慎言
蔡元培幼年時,寬厚的父親和嚴謹的母親是他家庭教育的老師。父親蔡寶煜是錢莊經理,在世時寬以待人;母親周氏沒有受過學堂教育,但本性純良慈愛,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子女。在蔡元培的心里,母親親善友愛樂于助人,對子女嚴慈相濟,這些美德對蔡元培的品格養成影響很大。
蔡寶煜病故后,蔡氏家族的幾個叔叔先后失業,家族開始迅速衰落,蔡元培一家生活非常艱辛。為了幫助蔡元培家,親友發起募捐。周氏認為,靠別人的捐助生活,無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會養成孩子懶惰、依賴的壞習慣。于是,周氏婉言謝絕了親友的好意,典當家中值錢的物品,憑借一己之力撫養子女。周氏也時常教育子女,要學會自立自強,凡事要靠自己。
子女做功課時,周氏總是在一旁陪伴。她常常鼓勵子女認真讀書,但并不主張熬夜學習。一次,蔡元培做功課到很晚,看到兒子困倦后,周氏就勒令他早點休息,“早點睡覺,養足精神,等明天再去做。”第二日起床之后,蔡元培精力恢復得很好,昨晚留下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此后,蔡元培養成了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習慣,并將此習慣貫穿一生。
周氏十分重視對孩子們品德的教育培養,她要求子女要“慎言”,做事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并且以身作則。周氏會見親朋好友時,總會事先考慮對方會怎么說,自己該怎么答。事后,她還會反思自己的言語是否合適,有沒有傷害到對方,把其中有益的故事說給子女聽,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培養子女“慎言”的品質。
周氏懂得孩子的心理和性情,從不當場指出子女的缺點和錯誤,因為這種做法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周氏總是會在事后選擇適當的教育時機,在孩子比較安靜的時候進行教育,這時候孩子更容易聽進去,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人生最初之學校”是家庭
蔡元培深知家庭教育對個人成長的深遠影響,并且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始終強調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然而,他也注意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蔡元培對當時的家庭教育狀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時,面臨著諸多挑戰——他們既缺乏系統的教育知識,也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孩子犯了錯誤,父母“瞎罵一陣,亂打幾拳”,這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有的父母不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一味地提出嚴格要求,要兒童去遵守,往往適得其反;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談成人之間的八卦玩笑,胡亂評價指責,甚至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這些不良言行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生惡劣影響,父母更談不上是孩子的好榜樣。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形成了不良習慣,進入學校就很難改變。
蔡元培認為,“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個人的品性“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具有形塑個人品性的作用,并且影響力遠大于朋友等家庭以外的因素。幼兒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及影響,往往伴隨一生,因此父母的言傳身教格外重要。蔡元培說,父母之道的關鍵是“慈”,絕不是不問對錯的一味的溺愛,而是以子女終身幸福為目標的愛。子女有疑問,父母必以真理回答,而不能以荒誕無稽之語敷衍了事。子女面對如何辨別是非的問題時,父母應當時時勸誡從善。父母不宜過于苛刻,或過于放縱,應當嚴寬適中。
培養完全人格:蔡元培的家庭教育實踐
蔡元培主張五育并舉,而德育尤其重要。他在對子女的教育實踐上也踐行了全人格教育思想。據蔡元培的女兒蔡睟盎晚年回憶,父親非常注重對子女的品德教育。有一次,蔡元培在南京開會,買了三本紀念冊送給子女,蔡元培在三本紀念冊上分別題詞: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這三句話,分別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孟子》《中庸》,表達了中國傳統君子的基本人格素養,蔡元培以此教育子女,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操守的君子。
還有一次兒童節,蔡元培寫了兩首《兒童節歌》,由夫人譜曲,送給子女。歌詞如是:
“好兒童,好兒童,未來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準備,將來落伍憾無窮。
好兒童,好兒童,而今國難正重重,后方多盡一分力,前方將士早成功。”
蔡元培還喜歡陪子女玩“國際聯盟”游戲,讓每個子女分別代表一個國家在聯盟大會發言,表達該國的時局態度。當時正是全面抗戰時期,蔡元培通過兒歌、游戲等不同形式,向子女傳達關注家國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個人努力學習奮斗的精神。
在培養孩子讀書方面,蔡元培很關注子女各自不同的興趣愛好,鼓勵子女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廣泛閱讀,并給予適合他們的教育。二子蔡無忌喜歡農村動植物,蔡元培就引導他學習農業獸醫專業,蔡無忌后來成為獸醫學專家,致力于畜牧獸醫領域;三子蔡柏齡喜歡磁學,蔡元培就鼓勵他改換磁學專業,蔡柏齡后來成為磁學專家,長期從事電磁研究;小兒子蔡英多喜歡繪畫,蔡元培就請來劉海粟大師親自指點,蔡英多讀到宋代詩人陸游的“細雨騎驢入劍門”,遂以此作畫一幅,蔡元培甚為欣賞。
蔡元培在培養子女方面,很注意美育的陶冶。蔡元培認為,美的作用總是超過實用的范疇,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陶冶。文學、書法、繪畫、舞蹈、音樂、游戲、雕塑、建筑,乃至美術館、博物館、音樂會、影劇院、園林等,都承載著美育的功能。比如,通過家庭吟誦詩詞、詩歌酬唱等方式,培養女子對美的感受。夫人不僅經常作畫,還引導子女進行繪畫創作和評論畫作。在家庭美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蔡家子女受到了很好的藝術陶冶和審美教育。
蔡元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實踐,為現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寶貴啟示。他倡導的家庭教育,從品德塑造到興趣培養,從言傳身教到美育熏陶,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任小燕: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編輯 喬可可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