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國有企業集團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及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使其必然需要創新管理模式及組織架構,以全新的管理體制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運轉。審計工作是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模塊,與各項管理工作均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基于數字經濟背景優化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不但可以實現內部審計的規范化及標準化發展,還可以提升國有企業集團的綜合競爭力。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及工作實踐經驗,從多個角度分析并探討了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重要價值、組織架構中存在的問題、建設要點及優化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8.112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所需要面對的是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對于國有企業集團來說,內部審計屬于治理監督方面的工作,能對內部可能存在風險及內部控制的效果進行評估,并為整體管理工作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建議,這就使其在國有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盡管多數國有企業集團能意識到優化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的重要性,但是一些企業在實際的管理環節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者就需要深入分析內部的發展現狀,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確保內部審計組織架構能完全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市場環境。
1 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重要價值
1.1 持續優化審計過程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優化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能持續優化審計過程。數字經濟的時代環境使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集團能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如協同化辦公、云計算等,使內部的各個部門均能實現協同工作。同時,總公司及分公司也可以在第一時間交換對應的信息數據,為國有企業集團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審計工作方面,國有企業集團能打造專門的信息化系統平臺,使用統一化的平臺對各分公司的審計數據信息實施集中化的管理,且能配套實時監控設備及報告系統,以快捷、簡便的審計過程實現內部審計的敏態驅動[1]。
1.2 突破“信息孤島”的限制
立足于數字經濟時代做好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可以突破“信息孤島”的限制。在傳統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中,各子公司及部門是分別開展內部審計的,不能與本公司的其他部門及總公司的審計部門實施協同合作,這就極易造成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信息孤島”問題。以數字經濟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國有企業集團就能通過統一化的審計信息平臺要求全部下屬公司的參與,做到全過程監督內部審計的質量及抓取對應的數據。在這一過程中,原本獨立的模塊就能實現統合管理,且保障審計信息數據的準確傳遞及快速處理。
1.3 創新審計技術
基于數字經濟背景推動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創新性發展,還可以帶動審計技術的創新。舊有的國有企業集團審計架構不能為審計人員提供專門的信息數據處理平臺,使其僅能將數據信息記錄在單一的紙質表格及電子表格,這就加大了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更是造成其不能為數據信息的分析及處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數字經濟化內部審計工作中,國有企業集團的審計人員就能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挖掘數據,且將較為簡單的工作交由對應的信息數據處理設備。既可以準確分析數據,又能緩解工作壓力。
2 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中存在的問題
2.1 審計過程較為僵化
根據實際的工作狀況及調查發現,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存在審計過程僵化的問題,這直接阻礙了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工作的有序開展。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這部分國有企業集團仍采用傳統的審計架構,即多層級審計及多主體管理。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往往需要按照既定的層級關系提交審計數據信息及相關的整改意見,這雖然能確保各層級的管理者均能掌握審計數據,但是也使流程更為繁瑣。在這一狀況下,該類國有企業集團審計工作決策就會緩慢化,且不能有效應對數字經濟背景下多元化的審計需求及潛在的審計風險。
2.2 難以實現通暢的信息共享
從信息共享來看,一些國有企業集團難以實現通暢的信息共享,導致內部存在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在出現這一問題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不同分支企業的審計工作均是獨立開展的,在工作過程中不會交流大量的信息,極易致使數據信息不能在第一時間傳遞至對應的分支企業或部門。同時,審計人員在整理數據時僅能明確其所負責領域的信息,不能立足于全局化的角度分析及整理大量的審計數據,也有可能導致國有企業集團的審計工作存在極高的重復性。當出現審計風險時,其也不能快速開展應對工作,更是造成國有企業集團受到風險的沖擊,不得不蒙受大量的損失。
2.3 審計技術較為落后
部分國有企業集團雖然能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的要求建立內部審計組織架構,但是其未能采用先進的審計技術,這同樣會造成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相關工作受到負面影響。引發這一問題的因素在于這部分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者沒有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特點及新時期內部審計工作的要點內容建立專門的數據信息處理部門,且僅能通過紙質化辦公記錄數據,造成審計人員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在極為簡單的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時,管理者也不能投入大量的資源,無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經濟時代特有的科學技術手段,進一步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2]。
3 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設計的要點
3.1 常態化的人員培育機制
國有企業集團應建立常態化的人員培育機制,以此提升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相關管理工作的質量。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逐步出現了數字化的業務及工作場景,更是采用了全新的技術,這就需要審計人員盡快樹立數字化的思維,嚴格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熟練使用全新的審計專業知識及現代信息技術的工作手段。在全新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中,需要面向審計人員進行常態化的培訓,使這一群體能通過專業人士的指導而提升數字化素養及技術應用能力。另外,也需要構筑全新的考核內容及方式,持續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動力,更是能保障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組織架構體現出全新的文化形象。
3.2 采用扁平化總體架構設計
基于數字經濟背景,國有企業集團在開展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時應采用扁平化的總體架構設計,將其作為基礎的工作內容。由于國有企業集團屬于集團型企業,其有著諸多的分公司,因而需要采用扁平化的架構設計,使其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背景及當前的市場環境。這一環節的核心內容為持續簡化國有企業集團內部的組織層級,確保審計工作相關的決策、信息及流程能在傳遞過程中能通過更短的路徑到達指定的管理層,更是可以保障審計結果及相關決策可以滿足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出現的變化及發展需求。另外,此類架構設計也可以使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更具靈活性,并降低信息損耗對內部造成的影響[3]。
3.3 建立集中化的審計管理機構
國有企業集團也應建立集中化的審計管理機構,有效突破傳統審計組織對新時期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造成的局限。在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國有企業集團的審計組織多設立在不同的子公司內部,這就會浪費大量的審計資源,也不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趨勢。所以,國有企業集團就需要構建集中處理審計資源的方針,在總部公司設立專門的集中化審計管理機構,做到在快速收集審計數據信息的同時合理分配全部的審計資源,更可以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實施內部審計時,總公司就能制定專門的審計標準、審計規劃及審計方法,全面指導子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讓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更為標準化及制式化。
3.4 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審計工具的應用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了大量先進的技術手段及工具,因而要求其在開展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時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審計工具的應用。國有企業集團的審計人員應明確能提升內部審計效率的主要科學技術手段,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根據國有企業集團的發展需求及審計工作規劃選擇對應的數據手段。應用現代化的審計工具時,可以搭建專門的審計信息系統,使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各公司的數據能集中存儲至審計信息系統中。分析數據時,就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排查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潛在的風險及搭建數據模型。
3.5 打造多方協同體系
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內部審計資源具備了模態多元化及規模更大的特征,也使其擁有更為全面且復雜的專業知識體系,這就造成國有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無法通過單一的部門完成相關工作。對于這一現象,國有企業集團就需要打造多方協同工作的體系,使審計部門能與更多的部門進行協同合作,如技術部門、業務部門等,在內部審計工作中融入更多的專業知識及不同部門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增強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的專業性。為了保障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管理者也可以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委員會,從多部門選拔代表作為委員,做到在打破審計資源壁壘的同時建立跨部門協同的內部審計格局。
4 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的優化建議
4.1 強化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的監督
國有企業集團應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的監督,使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開展這一方面的工作時,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者需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審計工作,并明確經濟責任審計及財務收支審計的重要性,確保這一工作能成為內部審計的重要監督任務。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應涉及大型項目的投資、采購、資金管理、處理等,也需要結合投資決策工作,全方位評估被審計對象的實際狀況。開展重大事項的專項審計工作時,更是需要結合國有企業集團的發展特點審計高風險業務模塊,全面防范風險的交叉及傳遞。
4.2 高效管理數字資源
豐富的數字資源能為內部審計提供強有力的參考,進而提升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工作的效率。管理者應明確數字資源在內部審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將數字資源信息的保存及管理作為關鍵的切入點。根據相關政策法規及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的內部數據資源采集規范及信息收集流程,并針對不同的環節設置對應的責任人及時間節點,有效避免由于數據資源管理不當而導致錯漏問題。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專門的技術手段及設備,如數據庫、ERP、大數據、區塊鏈等,將關鍵的數字資源存儲在對應的平臺,且能直接豐富數據信息資源的維度[4]。
4.3 加強技術基礎建設
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應具備雄厚的技術基礎,以數字化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對內部審計的再賦能。首先,國有企業集團的管理者需要深入分析內部審計數字化發展的需求,明確信息系統平臺實際需求及建設目標,如內部審計的主要功能、核心流程、其他相關機能等,使這一平臺更為完善。其次,采用相應的建設技術及科學工具。可以采用的技術及工具有數據庫技術、數據分析設備、智能審計設備、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并與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其他部門的系統進行連接。最后,開展信息安全保護工作,定期升級系統版本及加裝防火墻,并設置分級訪問的機能。
4.4 構建高素質的審計人才隊伍
國有企業集團也需要構建高素質的審計人才隊伍,從而增強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工作的實效性。一方面,面向審計人員開展相關的崗位培訓工作,根據現有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制定對應的培訓規劃,使其能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如數字經濟背景的內涵價值、新時期的審計專業知識、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手段的原理及應用方式等,確保這一群體能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加強外部合作。與專業機構進行合作,如咨詢公司、高校、科研機構等,讓更多的專業人士能來到國有企業集團內部進行指導,使審計人員能擁有更高水平的專業勝任能力[5]。
4.5 完善審計工作機制
國有企業集團同樣需要完善審計工作機制,使數字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建設工作的質量更上一層樓。管理者應對當前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開展專項評估工作,將現有的管理機制條例與數字經濟背景的特點及新時期審計工作的政策要求進行對比,及時排除不完善或過時的部分,將新時期的理念及標準加入機制。全新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應明確不同參與主體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也需要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一旦內部審計出現問題,就能依據工作機制追究責任。此外,強化國有企業集團總部對各子公司內部審計的集中管理,構建“總部統領、統籌規劃”的內部審計格局。
4.6 合理運用審計整改結果
國有企業集團還需要合理運用審計整改結果,從根本上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第一,將審計整改相關的信息融入具體的改進工作。對于強典型性、高傾向性的內部審計問題,就需要從國有企業集團當前的管理機制入手,深入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主要的影響因素,確保全部的管理制度能更為規范。也需要立足于內部審計的建議創新內部控制思路,建立全新的國有企業集團經營管理體系。第二,全面落實審計整改的相關責任。將審計問題處理與國有企業集團各分公司的業績考核相銜接,以年度為單位開展考核工作。如存在整改不徹底的分公司或部門,應落實懲罰,全面防范一系列重大風險隱患。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構建全新的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組織架構,是提升國有企業集團綜合競爭力的必然舉措。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參與主體只有切實把握數字經濟時代的特點及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立足于當前的發展現狀及各時期的發展戰略建立科學的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在這一過程中,國有企業集團的全體職工就需要樹立業財融合的理念,增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管理者也需要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專業化的審計隊伍,持續創新內部審計的思路與方法,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國榮.國有企業深化內部審計成果運用的研究——以Y集團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09):17-19.
[2]顧朝暉.論加強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系統化全面管理[J].上海國資,2024(03):89-93.
[3]王曉釗.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標準化工作實例分析[J].審計觀察,2024(03):59-63.
[4]朱金萍.集團管控下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及對策探討——以某國企S集團為例[J].中國內部審計,2023(09):67-69.
[5]郭炳輝.地方國有企業集團內部審計探索與實踐[J].今日財富,2022(21):112-114.
作者簡介:姜培紅(1983-),女,漢族,山東黃縣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