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重構:以協同共治激活辦學動能
遂川縣泉江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作為縣域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排頭兵”,秉承\"心蓄陽光泉澤生命\"的辦學理念,創新構建“管理賦能、教研賦能、人文賦能、活動賦能”四維驅動體系,在縣域集團化辦學實踐中探索出“泉小模式”。集團現有4個校區,通過系統實施強信心、聚人心、筑同心的惠師工程,構建起師生共成長的教育新生態。
集團化辦學后呈現的大規模、大體量,給管理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也是擺在集團化辦學推進過程中的新問題。
一是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效能。集團創新構建“一部六中心\"治理架構,實行“雙軌制\"管理模式。縱向建立“集團一校區一年級組”三級管理體系,橫向設置督導部與黨政、德育等六大中心,推行項目負責制與矩陣式管理。實行“段長工作制”,在各年級設立若干“段長”,分工對接學校各處室,負責傳達學校工作安排、組織年級活動、協調教師工作等,有效緩解教師跨部門協調壓力。通過優化管理架構,教師行政事務負擔明顯減輕。
建優秀教師示范、展示平臺,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廣闊舞臺和可持續發展通道;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名師榜樣引領作用,帶動其他教師攜手并進、實現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集團先后出臺政策,組建12個學科領航工作室。這12個工作室涵蓋了小學各學科及班主任工作管理,帶動教師參與教育教研,也成為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平臺。
二是培訓與激勵雙線引領打造管理團隊。為進一步提升集團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擔當意識,集團已開展中層及以上行政干部培訓8場次。為營造敢闖敢干、善作善成的工作氛圍,集團進一步完善管理人員考核與激勵機制,集團行政管理隊伍工作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秋季學期專項問卷調查顯示,教師對行政管理的滿意度超 85% 。
持\"方向 + 層級”基本工作思路,以目標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帶領全體教師不斷錘煉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綜合素養。教師在名師、名班主任、名管理人員三個發展方向中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向,學校參照相關指標為教師確定新崗型、達標型、骨干型、品牌型等發展層級并配備導師。在教師發展共同體工程驅動下,教師專業成長有方向、業務提升有方法、疑難困惑有人教,形成了老中青互促共進、教學相長的良性發展生態,成效明顯。集團現有縣級名師工作室7個,中小學高級教師43人,江西省特級教師1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18人,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107人。
二、教研聯動:以專業成長賦能教育生命
集團積極推動黨建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著力搭建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道,極大地激活教師內驅力。
三是機制革新構建“大教研”生態圈,教科研成效量質齊升。集團認真分析學校教研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積極構建大教研機制。一方面,創新開展“一月一主題\"深度大研討。目前已累計開展“一月一主題\"深度大研討11場次。為促進音體美課程提質增效,學期伊始就為音體美老師提供系統性教學支持方案,集團還在八角樓校區開展了音體美教學研討活動。另一方面,創新活動開展形式。集團在所有教研活動中引入“盲盒\"理念,通過隨機分配教研任務,改變傳統教研\"旁聽式、淺表化\"的方式,積極構建“卷入式、深度型\"教研新樣態,讓
一是精準分層推進教師發展共同體工程,師資力量再邁新臺階。針對部分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專業發展路徑模糊等困境,集團發揮優質資源共享優勢,將已在泉江小學探索實踐近6年的教師發展共同體工程經驗在全集團推廣。
二是多維聯動實施學科領航工作室項目,輻射引領更顯效能。集團雖擁有一批優秀教師,但輻射帶動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集團黨委會研究決定,全力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建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德藝雙馨、專業化程度較高、充滿活力和愛心的領航教師團隊。一方面,搭教師發展共同體工程堅場,教師參與率超 85% 。
每位教師都成為教研主體,全過程沉浸式參與。在“大教研\"機制下,教師教科研熱情高漲,互動參與率達到 100% 。
三、文化共建:以組織認同培育情感歸屬
二是集體儀式凝聚情感認同,“校區人”變“集團人”。集團以“教工之家\"建設為抓手,在以往各校簡單慰問的基礎上,精心舉辦各類集體活動,讓全體教職工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三八\"婦女節,統一策劃,4個校區同步慶祝;教師節,精心舉辦“教育者之夜”慶祝晚會,集團600余名教職工共聚一堂,共同見證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表彰。集體儀式的創新性植入,促進了“校區人\"向“集團人\"的身份重構進程。
集團1.16萬名學生的成長背后,始終站立著609名心懷陽光的教育工作者。集團將教師視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精心打造“教工之家”,傾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環境。
二是普及筑基與拔尖培優分層遞進,學生參與有“點”有“面”。集團搭建\"班級全員展演一年級分層競技一集團精英選拔”三級進階平臺,基礎層通過班隊活動實現 100% 參與率,提升層依托校級聯賽培育特長群體,精英層通過集團層面展演競技組建專業集訓隊角逐省市賽事。近兩年,學生獲市級以上素質教育成果獎項100余項,各校區獲獎人數較集團化辦學前增長 25% 。
四、活動共舉,以融合育人滋養生命氣象
集團系統構建“雙軌并進”素質教育實施體系,通過全域化活動設計與分層化培養路徑,全面護航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是文體活動打破物理空間,教師參與率提升至 85% 。“教工之家\"以服務集團教職工為宗旨,以身心雙健為目標,打破校區物理邊界,統籌安排各項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教工之家\"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為教職工量身定制了羽毛球、乒乓球等九大協會,教職工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自由選擇加入。各協會定期開展活動。活動為廣大教職工提供了鍛煉身體、發展愛好、放松心情的機會,搭建了各校區教師間溝通和交流的平臺,集團凝聚力得到大幅提升。2024年,九大協會累計開展活動50余
集團化辦學實施以來,“泉小模式”正努力破解縣域集團化辦學“形聚神散”的共性難題,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從“簡單疊加\"到“有機融合\"的質變升級。如今的泉江小學教育集團,正以“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發展姿態,在探索縣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為遂川教育綜合改革貢獻著鮮活的“泉小智慧”。 300÷8=100(cm)
一是序列推進與特色融合雙軌并進,素質教育活動由“有\"邁向\"優”。通過調研精準掌握各校區素質教育實施現狀,整合優化形成\"六星·六節·六禮”序列課程以及“大閱讀 + 體藝\"特色課程,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融合,構建覆蓋全學段的育人閉環。現已成功舉辦兩屆集團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現場書畫賽等活動,參與學生超2.1萬人次。
(作者單位:遂川縣泉江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