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企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日漸突出。國企需要在精細化分析內部經營管理環境、外部發展環境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這也是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文章將分析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內涵及其內在聯系,探討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意義、原則與策略,以此提升國企的發展質量。
關鍵詞: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3.047
1 引言
國企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了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國企需要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全球化、競爭化、信息化等多重挑戰,保持高效、穩定、快速發展的態勢[1]。同時,國企還應加大在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優化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2 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內涵
國企構建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旨在保證國企的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及財務報告真實完整,以便為國企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戰略發展目標提供支持。首先,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目的是實現戰略目標、運營目標、資產目標、報告目標與合規目標[2]。其次,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內容為營造良好的內部發展環境,做好財務風險評估與信息溝通工作及優化對財務工作、業務工作的監督效果。再次,國企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主體呈多元化特點,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全體員工都是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主體。最后,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是動態螺旋發展的,才能幫助國企化解更多發展風險,以及增強國企在新時期的核心競爭能力。
3 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內在聯系
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在國企的經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都貫穿于國企經營發展的全過程,是國有資產有效運用、有效增加的支持性因素。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相互促進[3]。首先,內部控制體系可以規范財務管理工作的運行情況,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督促財務管理人員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有效提升國企的發展水平。其次,國企領導層可以借助內部控制體系明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并建立常態化督導機制來提升內部控制質量。最后,國企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都以完成國企的戰略發展目標為目的。財務管理旨在管理國企的各種經濟行為,內部控制體系旨在約束工作人員的各項工作行為。二者發揮合力,可以大幅度提升國企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和降低國企各種管理問題的發生概率。
4 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意義
4.1 提高國企抵御風險的能力
新時期,國企身處的市場發展環境日益復雜,需要解決的風險問題也在不斷增多。國企應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這些風險問題,將對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有諸多積極的影響。一是國企積極健全內部審計體系可以精確識別、準確評估身邊潛在的市場經濟風險,二是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控制策略,可以為自身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能效益打好基礎。
4.2 優化國企資產保護的效果
資產是國企的生存基礎,也在國企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國企建立的有實效性的資產核算與管理制度,定期盤點資產與監控資產的使用情況,可以防止資產流失或者被濫用,能有效提升資產的利用率以及增強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4]。
4.3 提高國企經營管理的效率
國企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是增強自身適應市場變化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積極建立與自身發展實際相適應的成本控制、資源配置、績效評估等管理制度,國企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不斷優化內部管理流程,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4.4 提高財務報告的真實性
有效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可以規范國企的財務工作流程,確保財務工作合規化。財務人員的權力得到約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在真實、完整的財務報告的幫助下,國企領導層更能制定出科學、穩定、實用的經營發展戰略。
5 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原則
5.1 合法性原則
新時期,國企要牢固樹立“依法辦事”的觀念,要以相關法律的規定為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準繩,確保財務內控制度與國家的規章制度相適應,才能避免給國家造成損失和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與此同時,國企依據國家要求建立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提升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時代適應性,有助于將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5.2 整體性原則
國企在建立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時不能僅從財務單方面出發考慮問題,而要將財務、會計、業務工作的全方面納入財務內控體系中,使財務內控體系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相適應,且能為企業實現全面、長遠發展做出貢獻。制定有整體性特點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需要國企各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此,國企要在強化各部門人員的合作意識和優化內部組織流程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5.3 針對性原則
不同國企的發展情況不同。國企只有在準確把握自身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制定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使財務內控體系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存在的發展問題,才能避免出現財務管理混亂的現象,以及切實提升財務內控制度的應用價值。除此之外,國企要關注財務內控體系是否與外部發展環境相適應,即在認真分析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情況、自身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提升財務內控制度內容的針對性。
5.4 適用性原則
國企制定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內容要符合各個部門及職工實際運用的要求。財務內控體系的內容要具備操作性高、規范性強的特點,為各部門及職工深入理解制度內涵、認真落實制度要求創造條件。隨著時代的發展,國企要靈活調整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內容,使其與國企的高質量發展相適應。與此同時,國企要開通制度適用性反饋渠道,認真收集職工對財務內控制度提出的建議,為制度優化奠定基礎。
5.5 成本效益原則
獲取經濟效益是國企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國企推進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目的要與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相聯系。為此國企必須將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在推動自身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發揮出來。若違背成本效益原則,國企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6 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策略
6.1 轉變管理理念,提高重視程度
國企領導層的重視和支持是提升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實效性的關鍵。為此國企領導層要積極轉變管理理念,認識到良好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在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投資決策、重要人事任免、大額資金使用管理中的關鍵作用,進而在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等資源。與此同時,國企領導層要率先參與到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規劃、建設過程中,為其他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示范,從而在全企業營造良好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氛圍[5]。健全的內外部監督與審核機制是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合法、合規推進的支持因素。除了重視完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運行外,國企還要重視監督、評估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與運行過程與取得的成果。一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國企要做好內部審計、財務風險管理和合規性審查工作,提升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的合規性。二是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國企要重視審計機構、監管部門、社會公眾的監督主體地位,為其審核、監督自身的財務報告創造條件。國企還要重視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在企業財務報告中改進這些問題,以此提升財務內控質量。
6.2 培訓財務管理人員,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財務管理人員在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國企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否優秀,對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質量有著直接影響。為此,國企要注重用持續性、全方位的培訓來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取得優異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成績打下堅實基礎。首先,國企要適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選聘門檻,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情況、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發展情況等納入選聘考察范圍內,保證選聘的財務管理人員能為自身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做出較大貢獻。其次,國企應明確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目標。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目標要與國企的發展狀況相適應,以及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要求相匹配。例如,在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企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優秀的信息素養,國企便要將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作為重要培訓目標。再次,國企要豐富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方式,不斷優化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體驗。例如,培訓負責人可以將培訓內容推送到智慧平臺上,方便財務管理人員隨時隨地學習,以滿足財務管理人員的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最后,國企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人員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機制。對于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員,要及時為其頒發精神或物質獎勵。對于表現不理想的人員,要應用一定的懲罰措施來轉變其工作態度。
6.3 優化內控組織結構,提升運行效率
國企積極優化內控組織結構,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提升運行效率,是增強自身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前提。首先,國企要明確各組織層級的職責,提升內部決策效率。董事會主要負責決定財務管理及內控體系建設中的重大事項,并授權經理層完成具體決策事宜。監事會主要負責監督董事會及高級管理人員在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運行中的履職情況。經理層主要負責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在業務領域運行的具體事宜,并完成董事會布置的其他任務。各司其職是提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其次,國企要設立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工作組三級組織機構,構建職責明確、相互制衡、高效運行的內控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質量。再次,國企要結合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要求、法律規定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包括財務決策、資金運作、會計核算、財務報告等各項內容的實施規范,提升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的合理性、規范性。最后,國企要建立完善的內部審核與監督體系,以及時審核、檢查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的運行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發現的問題。
6.4 加快數字化轉型,優化財務管理效果
新時期,國企帶頭做好數字化轉型工作是提升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國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的必備要素。財務管理在國企工作體系中占據著首要位置,國企積極優化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效果尤為必要。首先,國企要明確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與方向,確保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與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相適應。其次,國企要立足整體規劃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各項事宜,包括該項目的推進時間表、需要的預算和資源配置情況等,為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完成打下堅實基礎。再次,國企要在打造高效、穩定的財務管理平臺方面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盡量選用可靠性、安全性高的技術平臺來開展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工作。與此同時,國企要定期安排人員維護財務管理平臺,確保財務管理平臺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最后,要想避免關鍵財務數據被黑客竊取或遭受病毒破壞,國企要建立完善的財務數據管理與安全保護制度,盡力維護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相關技術人員要做好數據備份及安全密鑰設置工作以保障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國企也要通過專項會議來增強財務管理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的數據保密意識。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在提升國企財務管理效率方面有積極影響。例如,國家電網財務部門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打造了以零基預算為主導的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實現了企業全面預算與業務的融合對接。這一變化有助于財務管理人員提升預算制定的適應性。
6.5 建立風險預警體系,防患于未然
國企要將防范經營風險作為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大幅度提升財務風險防范能力與治理質量。首先,國企領導層、管理層要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提供有效支持。通過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反映出來的問題,國企領導層、管理層可以明確國企在發展中潛在的風險,以此為前提完善經營管理方案,將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例如,國企要定期梳理業務活動、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對企業發展有不利影響的因素,并充分把握這些因素與財務風險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提升風險評估體系的建立實效性。其次,財務管理人員要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認真分析歷史財務數據,建立合理財務風險預警方案,為領導層的決策創造有利條件。此外,國企要注重組織財務管理人員與業務人員學習其他企業成功的風險防范案例,使其從中吸取可用經驗,為提升本企業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質量奠定有效基礎。再次,國企要注重挖掘信息技術在財務風險防控方面的應用價值。國企要利用現代化技術全方位監控供電工程的實施狀況,在信息化風險預警體系、風險評估程序的幫助下有效識別供電工程中潛在的風險,以及使管理層及時獲得相應風險信息,幫助其制定有效措施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與預防重大風險的發生。最后,國企要認識到構建、完善風險防控數據庫的必要性。通過收集、整合各類風險信息,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治模型,以便財務風險出現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使用應急方案。
7 結束語
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相互促進,在提高國企經營發展水平、增強國企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企積極優化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優化對國有資產的保護效果、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可靠性。國企要在合法性、整體性、針對性、適用性、成本效益等原則的引導下開展財務內控體系建設工作,全面提升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許瓊.新時期完善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策略研究[J].活力,2024,42(05):67-69.
[2]戚洪艷.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探討[J].財會學習,2024(07):158-160.
[3]魏敏春.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訊,2023(24):129-131.
[4]康健.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體系建設[J].中國集體經濟,2023(32):146-149.
[5]張然.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討[J].商業2.0,2023(26):60-61.
作者簡介:趙俐(1990-),女,漢族,甘肅秦安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