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有資產處置作為國有資產全流程管理的重要內容,不僅需遵守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章制度的規定,還涉及其他行業部門的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該項業務一方面受到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督,另一方面其處置過程也受到環保、衛生、公安等部門監督。在公共資源交易法治化、規范化、透明化的背景下,國有資產處置項目公開交易時往往容易出現諸多問題,影響處置工作進展和效率,如何在具體執行層面把控交易環節,降低合規風險,避免交易糾紛,提高國有資產處置精細化水平成為國有資產處置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詞:資產管理;資產處置公開交易;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中圖分類號:F8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10-0097-04
自 2021 年 4 月 1 日《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各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如財政部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等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具體管理、使用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國有資產處置是該工作的重要環節,其執行過程中不僅涉及國有資產管理相關規定執行,還涉及其他行業部門的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從政策制度規定、公開交易體系、監督管理現狀出發,分析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面臨的部分問題及成因,并針對問題結合實踐經驗,提出解決辦法,旨在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工作精細化水平提供參考。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現狀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相關政策制度不斷完善,公開交易規則逐漸細化,后續監督管理力度也隨之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作為項目具體實施單位,其工作要求也越發嚴格。
(一)政策制度規定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對其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轉讓或者注銷產權的行為。處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讓、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以及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1]。本文主要對較為常見的國有資產報廢處置方法進行探討。行政事業單位無法維修、無維修價值、已超過使用年限且無法滿足現有工作需要的資產,各部門及其所屬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2]。國有資產處置工作已納入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并由財政、審計、機關事務管理等部門進行監督。
(二)公開交易體系
2015 年,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法治化、規范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各地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整合共享資源、統一制度規則、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逐步構建起全面系統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和做法予以清理廢除,其中包括資質認定、業務許可、跨區域經營、提供相關證明等[3]諸多事項。
(三)監督管理情況
行政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對本領域、本行業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省級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分行業制定各領域統一的交易細則,明確進入平臺層級、交易流程、資格要求、評審辦法、合同簽訂、履約驗收及信息公開等交易規則[4]。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受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另一方面,因涉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可回收物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還受到環保、衛生和公
安等部門的監督。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流程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流程包括注冊登錄、項目登記、公告發布、網絡競價、項目履約等。
(一)注冊登錄
首次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應進行注冊或登錄。注冊時需仔細閱讀平臺使用協議、辦事指南及操作手冊等各項規則、規范。在注冊界面,應核實賬戶類型、單位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關鍵信息是否正確無誤,并確認用戶角色類型。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事業單位應確保注冊資料和項目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合法、有效,如有變動應及時更新;應妥善保管賬號、密碼及數字證書載體,不能擅自將賬號和數字證書違規借予他人使用;對于在平臺發表或儲存的內容,應不定期進行備份。
(二)項目登記
登錄交易平臺后,行政事業單位可在用戶操作界面進行項目登記。項目登記需要填報項目基本信息、標的物信息并上傳附件資料。項目基本信息包括項目名稱、項目類別、資產類別、出讓方式、所屬區域等,標的物信息包括名稱、起始價、增加幅度、競買保證金、報價方式、數量、起始總價、競買主體、競買條件、注冊資本要求、成立時間要求等,上傳的附件資料包括國有資產處置請示和批復文件、處置清單等。
(三)公告發布
項目登記完成后,行政事業單位應在交易平臺上發布公告,在公告中明確報名時間、報價時間、成交價款付款方式要求、繳款賬號、標的物交付方式、公告期限及對外公示的其他資料如交易方案、交易相關文件等。公告期間,標的物信息若發生變化,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原公告發布渠道及時發布變更公告。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易方案和交易文件中應避免設置具有排他性、限制性條款。
(四)網絡競價
網絡競價開始后,競買人在公告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平臺進行報價和競價。報價通常以增價的方式進行,競買人的首次報價不應低于起始價,每次加價應為公告中規定的加價幅度或者其整數倍。競價結束后,交易平臺對競價結果進行公示,行政事業單位可在交易平臺競價模塊實時查看公開報價情況。
(五)項目履約
交易結果公示期滿后,如未收到異議,經行政事業單位核實確認,方可與競得人簽訂處置合同,按交易公告及合同約定的付款方式要求和繳款賬號結清成交價款,提取標的物資。如結果公示期間有異議,經行政事業單位或有關部門查實后,中止或終止項目交易的,可重新啟動項目交易。待款項繳納到賬,標的物提取完畢并由競得人正常履約后,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約定退還競買保證金。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常見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常見問題包括資產類別劃分、交易文書擬制、競買資質確認、后續環節監督等。
(一)資產類別劃分
網絡競價開始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廢應按規定進行分類處置,需明確分類處置資質要求。常見報廢資產包括辦公設備、醫療設備、實驗室儀器設備、電子產品、廢舊家具等,根據環保行業相關制度及要求,上述報廢資產可能涉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通常不具備環保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固體廢物分類標準理解不深入準確,在缺乏政策指導的情況下,分類難度較大。
(二)交易文書擬制
在國有資產處置項目登記完成后,行政事業單位需發布交易公告、處置合同等公開文書。目前,上述文書材料缺乏通用模板,通常由行政事業單位按照現行規定,咨詢相關部門,再結合前期經驗自行擬制。在上述交易文書公開發布后,若文書內容和條款存在漏洞或不合理之處,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法律合規風險。
(三)競買資質確認
在公開交易前期,行政事業單位需陪同意向競買人進行實地踏勘,為其提供交易咨詢。在此環節,意向競買人的資質確認尤為重要,但在實際執行時較難把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處置的國有資產類別及性質相同或相似,提出的競買資質要求卻差異較大,這容易使競買人質疑交易合理性和公平性,進而導致交易糾紛。
(四)后續環節監督
在資產移交環節,一方面,可能存在違法運輸風險,競得人提取報廢資產的往返途中,裝卸運輸安全責任難以落實;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違規處置風險,競得人處理報廢資產時,其拆解、利用、處置或其他行為難以監督。如競得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操作不當,造成安全事故、環境污染或其他不良后果,作為廢棄物產生源頭的行政事業單位可能因此承擔風險和責任。
四、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常見問題成因分析
在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項目開展過程中,上述問題具有普遍性,其成因涉及人員配置、制度規定、資質審核、履約監督等多個方面。
(一)人員配置方面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多由財務、后勤人員專職或兼職開展,其專業知識并未覆蓋環保、衛生和公安等相關領域,對相關行業法律法規理解不深,掌握不足,甚至完全不懂,資產處置項目經驗積累不足,潛在交易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導致個人或組織面臨多種法律風險和安全隱患。
(二)制度規定方面
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相關規定,內容重點在于文件報送和流程審批,較少涉及審批通過后的具體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涉及環保、衛生和公安等不同部門,其行業領域內的標準要求、資質要求、技術要求較為復雜,工作規則及相關解釋口徑難以統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缺乏權威指導,容易產生理解偏差。
(三)資質審核方面
部分地區的網絡競價并未明確劃分資質審核的職責,具體是由行政事業單位自行審核,還是由交易平臺統一審核,審核的尺度如何,目前尚無確切定論。若由行政事業單位自行審核,為規避交易風險,行政事業單位更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在現有流程基礎上提高資質門檻和驗證手續,且不同單位采取的策略也會存在差異,網絡競價參與主體的參與成本和難度均會提高,不利于打造良好的公開交易環境。
(四)履約監督方面
報廢資產由競得人提取并轉運后,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受限于自身職能,在缺乏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指導協助的情況下,不具備實時跟蹤或監督的條件,難以獲取運輸車輛、路線、人員、轉運地點等關鍵信息,無法有效把控對競得人的履約情況和處置過程,后續履約監督較為乏力。
五、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精細化水平提升策略
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精細
化水平,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從全面了解政策制度、完善公開交易信息、完善處置合同條款、加強履約情況監督、加強制度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政策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項目之前,事先需要學習并了解環保、衛生、公安等部門相關規定,明確報廢資產分類處置要點,盡可能規避處置風險。例如,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中的 14類電子廢物時,競得人需要具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5]。處理《目錄》外電子廢物的,其應被列入電子廢物拆解利用處置單位名錄,或臨時名錄并具備相應經營范圍;處置其他固體廢物如醫療設備的,競得人應提供拆解醫療設備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并通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設施驗收;處置項目競得人為外省的處置單位時,應按照法律法規辦理完善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審批備案手續等[6];涉及特種行業如舊貨交易、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的,應在公安部門備案;涉及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的,應由公安機關列入名錄并向社會公布[7]。各省市行政事業單位在具體執行國有資產處置過程中可能還涉及其他政策規定,行政事業單位應就相關事宜進行多方咨詢和了解后再開展此項工作。
(二)完善公開交易信息
行政事業單位在擬制交易公告時,為避免部分企業借他人名義、資質參與競買,應在公告期間明確禁止上述行為,防止因競買人冒名參與交易而導致后續出現違法違規處置的情況。為避免競得人因報廢資產現狀不滿足其要求而違約,行政事業單位可在公告中明確競得人應當參與實地踏勘,且交易標的物按實際現狀進行網絡競價,督促意向競買人充分了解擬處置資產現狀、損毀程度、數量及市場價值等實際情況,并做出科學合理的競買決定。為避免交易雙方因競買保證金產生糾紛,應當明確競買保證金退還條件,例如,因自然災害、社會異常事件、政策調整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競得人無法履約時,競買保證金可以退還;如因競得人主觀或客觀原因導致無法履約時,競買保證金不予退還等。
(三)完善處置合同條款
行政事業單位在擬制合同時,除了應當對報廢資產概況、交易款項支付、交付驗收、裝卸運輸等內容予以約定,還應當明確交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例如,行政事業單位有權要求競得人提供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備案文件及相關行政許可等,競得人就其向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的全部資料、文件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擔責任,如競得人未按合同約定按時完成處置活動,行政事業單位有權解除合同。競得人需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確保出場運輸車輛合法裝載,采取科學環保的貯存方式和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防護措施,嚴禁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報廢資產;確保自身及參與處置的人員均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經驗及法定資質;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對標的物以環境無害化方式拆解、利用或處置,禁止將應當報廢的物資進行維修、翻新或作為舊貨再次使用等。
(四)加強履約情況監督
行政事業單位與競得人簽署合同后,雙方作為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均有權利監督對方的履約情況。如行政事業單位需對競得人處置行為和結果進行監督,可要求競得人提供與報廢處置事項相關的處置計劃、應急預案、人員信息、工作臺賬及影像資料等,可要求競得人定期反饋履約進度,并有權對競得人履約情況進行確認,防止競得人不按照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開展活動,從而造成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人身或財產損失、環境污染或其他不良后果。
(五)加強制度體系建設
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充分借助財政、國資、環保等部門專家意見建議,完善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打破“重配置、輕處置”的固有思維。資產體量較大的行政事業單位可設置資產崗,由專人專職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有助于形成系統穩定的工作流程和體系,避免因人員頻繁變動導致資產管理前后銜接出現問題。可根據實際情況成立由財務、后勤、紀檢、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的國有資產工作小組,加強單位內部協作,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應積極參與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相關學習培訓及交流,強化法律意識及合規意識,必要時可引入第三方機構對項目進行定期審查或自評,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確保國有資產處置所涉環節執行到位。
六、結束語
如果將國有資產全流程管理比喻為一次長跑,國有資產處置就位于長跑的終點賽段,不僅要充分發揮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保障支持作用,還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全方位協同跨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為“長跑”的最后一程增添動力,提供助力,直至“完賽”。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交易規則和交易流程,明確市場主體準入資格資質要求和審核責任,制訂履約驗收和處置過程監督標準,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工作提供政策制度依據和參考。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制度規定開展國有資產處置工作,規范國有資產處置行為,加強內部監督與管理,尤其要重視法律法規學習及業務技能培訓,加強履約驗收和處置過程監督等,確保處置過程合法合規可追溯。國有資產管理人員應當不斷加深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學習與認識,定期總結并梳理國有資產處置經驗,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業務溝通與交流。通過多方合力共同參與,加強資產資源統籌、盤活及交易效率,促進資產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從而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公開交易精細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關于修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EB/OL].(2019-03-29)[2024-10-20].https://zcgls.mof.gov.cn/zhuantilanmu/fgzd/202410/t20241010_3945214.htm.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EB/OL].(2021-02-01)[2024-10-20].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3YjYzYjg5NTAxN2I3YmQyNzdmNDAwMjQ.
[3]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意見[EB/OL].(2022-03-25)[2025-02-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4/10/content_5684385.htm.
[4]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EB/OL].(2020-12-18)[2024-10-20].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0/12/18/a6f91e07744543158b132fb556d85662.shtml.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EB/OL].(2019-03-02)[2024-10-20].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2ZjNlOTc4NDAxNmY0MjRmMWI0YTA0ZDk%3D.
[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EB/OL].(2020-04-29)[2024-10-20].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3MjljNjVkODAxNzI5ZDQ1NWZhZDA0YmU%3D.
[7]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江蘇省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EB/OL].(2021-09-29)[2024-10-20].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3Y2JhZTJiMjAxN2NjYjJmNzJlNzViZmU%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