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對社會經濟的繁榮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且顯著的推動作用。然而,盡管我國在強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例如頒布了相關的管理法規、健全了管理體制、提升了國有資產的利用效果等,但是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領域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比如資產管理觀念的淡薄、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完備、資產管理技術的滯后等,這些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國有資產的運用效率與效益。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已然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路徑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6.127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指由各級地方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及各個單位所擁有、使用及管理的各類資產,這類資產因其非經營性、非營利性的特性,成為維系和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近些年,我國事業單位的持續發展壯大,國有資產的規模亦隨之逐步擴大,這無疑表明我國對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然而,部分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的管理過程中仍存在著一定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到事業單位的工作效能,也會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產生負面影響。
1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概述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維持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及推動社會繁榮進步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而在其中資產配置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首要步驟,其宗旨在于合理分配并利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資源,以期提升資產運用效能。使用環節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核心所在,其目標在于確保事業單位能妥善運用、管理及維護國有資產,從而避免國有資產的無謂流失。處置環節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關鍵環節,其任務在于規范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處置行為,以防國有資產的不當流失。收益管理同樣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責在于規范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的管理行為,以防國有資產收益的不必要損失[1]。
2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積極意義
2.1 有利于保障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
若想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唯有實施全方位的資產管理策略,方能科學、合理地配置并充分利用事業單位所掌握的資源,使事業單位在各類復雜環境中均能順利開展各項業務,從而提升業務質量及服務水準,增強事業單位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進而推動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資產管理涵蓋了資產購置、使用、維護、損耗、報廢及處置等多個環節,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與流程,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科技手段,強化資產的日常管理與監管力度,以確保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最終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與效益最大化。
2.2 有利于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在如今的經濟背景下,事業單位應實施行之有效的資產管理策略,制定明確的資產管理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履行管理職責、構建全面的資產信息系統及提升管理團隊成員技能,從而保證資產管理過程的公開透明度及整體工作的協調性與一致性。為了進一步強化國有資產的管理力度,提高資產的運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單位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期實現國有資產的最大化價值,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持。在此過程中,國有資產的管理者需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控管理,建立健全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國有資產的使用者也應當積極參與到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中來,努力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避免資產的浪費和閑置[2]。
2.3 有利于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優化不僅關乎國有資產使用效率的提升,使之能在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其潛在價值,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更對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此外,優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亦有助于強化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發展驅動力,進一步提升其服務于社會的綜合實力和服務質量,以便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對國有資產配置優化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持續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效益。除此之外,優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還將有助于加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更大的貢獻。
3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資產配置不合理
在部分事業單位中資產配置的不合理現象時常出現,一些事業單位擁有過剩的資產而另一些事業單位則面臨資產緊缺的窘境。以資產過剩為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還可能導致資源使用效率的低下,無法將這些資產轉化為有效的生產力,對那些資產緊缺的事業單位來說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其正常運作,其不得不面臨難以執行既定任務和實現發展目標的困境,這些問題共同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消耗,也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從而損害了這些事業單位的聲譽。從制度的角度來看,當前部分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流程尚未達到完善的狀態,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問題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沒有充分考慮到各類資產的風險與回報特性的不同,而這種疏忽通常會導致資產配置的實際效果不如預期,無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在資產配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事業單位執行和監管力度的不足常常導致隨意性和盲目性,這種情況進一步削弱了資產配置的最終效果。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諸如市場利率的波動和市場價格的變動等復雜因素給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增加了額外的挑戰,這些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事業單位在資產配置時更加靈活并具備預見性,以便及時調整策略應對市場的變化。
3.2 資產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事業單位運營過程中的資產管理機制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之一是現有管理機制在滿足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方面顯得滯后,這種滯后性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難以與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相匹配,從而制約了其發展,在執行和監管階段的疏漏使資產管理變得混亂,部分事業單位甚至出現了資產流失、重復購置等問題。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開始積極建設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管理機制并未得到切實落實,導致資產管理制度的構建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提升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備性并加強監管力度,以確保各項制度能真正落地實施。此外,事業單位還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通過借助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力量,共同推動資產管理制度的持續建設與完善,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從而幫助事業單位更好地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并提升其整體運營能力。
3.3 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在一些事業單位中,不乏存在著部分資產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這導致了資產的浪費及使用效率的降低,進而直接影響了相關單位的經濟效益。資產管理部門并未實施全面且深入的資產統計與管理,尤其是在資產領用和外借等關鍵環節上,缺乏有效的記錄機制,使資產的追蹤和管理工作難以順利開展。除此之外,管理部門也未能及時獲取到用戶反饋的問題及關于改進和升級的寶貴建議,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資產管理的復雜性,甚至有可能引發資產遺失或者損毀的風險。由于資產領用和外借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記錄,資產管理部門無法實時掌握資產的實際狀況,更談不上進行高效的資產統計與管理。為了確保資產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體系,強化對資產的管理和監控力度,以保證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和持續發展。
3.4 資產處置和收益管理不規范
當前,部分事業單位在資產處置與收益管理環節中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規范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可能給資產的所有權方、投資者及債權人帶來重大的權益損失,更有可能對事業單位整體利益產生深遠且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此類不規范現象,應當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對資產處置和收益管理過程的監督管理,推動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優化路徑
4.1 完善資產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應充分考慮現行國有資產管理的實踐經驗和基礎,結合各地、各行各業的具體特點,對自身資產管理制度進行設計與完善,在此過程中密切與各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也需要關注內部組織結構、決策層級及員工團隊等多方面的協同配合,以便形成各部門間的強大合力,從而構建并完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確保國有資產的穩健發展。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和核心內容,提升制度的規范化和約束力,提高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執行效力,保證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通過實施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有望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讓國有資產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通過強化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規范相關行為,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2 優化資產配置
從目前實際業務需求的角度而言,對國有資產進行合理化配置是至關重要的,這有助于有效規避國有資產的無謂閑置及資源浪費,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的運用效率。在優化國有資產配置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從事業單位內部的視角出發,深入分析現有資產的使用狀況及其效率,也需要全面考慮資產流轉的具體情況,深刻認識到國有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和探討資產流轉的各種途徑與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將資產的潛在效能發揮至極致,從而增強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競爭實力,提升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此外,還需要適時進行設備的報廢及更新工作,確保資產得到高效利用,并為新一輪的業務活動提供堅實可靠的支撐,從而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優化國有資產配置不僅有助于強化資產的管理力度,還有助于降低資產管理成本,更為關鍵的是能顯著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各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繁榮進步[4]。
4.3 加強資產使用和維護
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事業單位有責任充分利用其獨特的資源優勢,積極主動地盤活現有存量資產,還需要加強資產的結構性調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優化,從而顯著提升資產的使用效能,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這一過程中,務必要從管理層面著手,深入挖掘并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的使用價值,例如通過實施定期盤點的策略,使資產的使用狀況更為明晰,進而促使資產的投資回報達到最大化,為事業單位的繁榮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除此之外,對資產進行持續性的保養與維修,確保其安全性及正常運轉,對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優質的資產維護能有效延長資產的使用年限,提升資產的可用性與利用率,確保其安全正常運行,從而降低維修與更換的頻次及成本,提高事業單位的生產效率,增強事業單位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助力事業單位實現可持續且穩健的發展。因此,對事業單位來說,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資產的維護水準,保障資產的安全性,不僅是事業單位穩定運營的基石,更是事業單位穩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4.4 規范資產處置和收益管理
為了在資產處置過程中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免受損失,事業單位需要制定清晰的資產處置程序,并且強化對資產收益的精細化管理與控制。資產處置部門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細致的審查,關注資產是否處于閑置狀態或者存在遭受損害或老化等問題,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依據科學嚴謹的資產管理方式予以妥善處置,以保障資產處置的公正性、公開性、透明度,使合法性和合規性得到充分體現。在執行資產處置時,務必充分考慮資產的實際價值及市場需求狀況,從而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資產處置部門還應對資產收益實施更為嚴格的管理措施,確保資產收益的合理分配及高效利用,進而提升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首先,應當建立健全的資產收益管理體系和操作規范,明確各個部門及其崗位的職責和權限,確保資產收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保障。其次,應當加強對資產收益的精確核算和深入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進一步提升資產收益的質量和效益[5]。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在維系社會和諧穩定、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推進經濟社會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領域,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事業單位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堅實后盾,更是我國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構成部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進步和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事業單位的職能和角色亦在不斷拓寬和深化。因此,強化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對確保事業單位的正常運作、提升國有資產利用效益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海云.關于事業單位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活力,2024(09):88-90.
[2]楊幸芳.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現代企業,2024(05):18-20.
[3]崔蓉賢.規范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商訊,2024(09):135-138.
[4]丁惠英.基于內部控制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中國產經,2024(08):155-157.
[5]江蕓.公立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4(04):191-193.
作者簡介:董燕芳(1978-),女,漢族,浙江衢州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