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096-03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其存在著教學目標較為單一、教學內容缺乏層次、教學方法比較陳舊、教學評價不科學等問題,無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SOLO分類理論作為一種以學生學習結果為導向的評價理論,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對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SOLO分類理論的內涵與特征
(一)SOLO分類理論的內涵
“SOLO”是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Outcome的簡寫,意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是由澳大利亞的教育心理學家比格斯和科利斯在1982年提出的,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這項理論的核心是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分為五個層次:前結構水平,單點結構水平,多點結構水平,關聯結構水平,拓展抽象結構水平。
(二)SOLO分類理論的特征
通過研究這項理論,可以總結其主要特征:一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和認知水平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二是層次性與開放性,理論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分為五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明確的特征和標準,體現了層次性,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在不同層次之間進行轉化和提升,體現了開放性。
二、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的主要特點
五四制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方面獨具特色,其主要體現為:一是注重情境創設,教材中通常通過創設一個實際生活情境引入相關數學知識,比如四年級下冊的“簡易方程”,通過創設“走進動物園”實際情境導入知識;二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教材內容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四年級上冊先學小數乘法再學小數除法,這有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三是突出數學思想方法,教材中滲透了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如分類、歸納、演繹、類比等,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路徑
(一)教學目標設定的優化
在SOLO分類理論指導下,教師將教學目標分為若干層次,比如知識與技能目標分為前結構水平(了解基本概念)、單點結構水平(掌握單一知識點)多點結構水平(掌握多個知識點)、關聯結構水平(能夠將知識點進行整合)、拓展抽象結構水平(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能基于SOLO分類理論進行劃分。在確定層次目標后,再制訂具體的教學目標。
例如,根據青島版三年級上冊“圖形的周長”實施周長的教學,教師優化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前結構水平是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單點結構水平是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多點結構水平是掌握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異同;關聯結構水平是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抽象結構水平是探索不同圖形周長計算方法和實施推廣。
(二)教學內容組織的優化
結合教學目標層次,教師還要組織與編排教學內容。教師要求前結構水平的學生學習基礎教學內容,通過實物展示與圖形樣式的方式掌握基本概念。對單點結構水平的學生,教師基于單一知識點內容,通過講解例題與指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對多點結構水平的學生,教師引入綜合性內容,引領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與探究學習中。對關聯結構水平學生,教師組織數學建模、問題探究等活動。對拓展抽象結構水平學生,教師組織課題研究等活動,引領學生參與。
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與遞進性,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以逐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和學習效果。比如在青島版四年級上冊“認識多邊形”中,教師先讓學生熟悉圖形基本特征,再講授高的畫法,最后探究面積計算方法。
(三)教學方法選擇的優化
前結構水平的學生,采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實際操作來理解數學知識;單點結構水平的學生,運用講解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聽講與練習鞏固來掌握單一知識點;多點結構水平的學生,借助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掌握多個知識點;關聯結構水平的學生,采取問題解決法、數學建模法等,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與建立數學模型中整合知識點;拓展抽象結構水平的學生,創新教學法、課題研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在創新思維和課題研究中創新運用知識。
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比如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的“小數乘法”,教師先運用直觀教學法,通過展示實物與演示圖形讓學生認識小數乘法的意義。接著運用講解法,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來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技巧。最后借助問題解決法,讓學生運用小數乘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堂提問設計的優化
教師還要依據SOLO分類理論,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前結構水平的問題主要是一些簡單的、直觀的問題;單點結構水平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單一知識點問題;多點結構水平的問題主要是一些綜合性的問題;關聯結構水平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拓展性的問題;拓展抽象結構水平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創新性的問題。
教師要注重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與引導性,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在青島版五年級下冊的“圓的周長”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類似問題: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你能通過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嗎?這樣的問題具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探究。
(五)教學評價實施的優化
對教學評價的優化,教師要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指導,基于多個方面的評價內容,融合教學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實施相應評價。在評價中要做到及時、準確、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在青島版三年級上冊的“圖形的周長”教學中,教師要制訂這樣的評價標準: ① 前結構水平。能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但不能計算周長。 ② 單點結構水平。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但不能比較兩者的異同。③ 多點結構水平。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能比較兩者的異同,但不能運用周長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④ 關聯結構水平。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不能進行拓展和創新。 ⑤ 拓展抽象結構水平。能探索出不同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和參與推廣。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及時給予評價,指出其中優點與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引導學生優化學習。
四、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SOLO分類理論下的優化路徑。以此為基礎,結合青島版四年級上冊的“小數除法”課程,構建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模型。
(一)設定教學目標
基于SOLO分類理論,了解前、單點、多點、關聯、拓展抽象這五個結構水平。從知識與技能目標上分別是:認識小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掌握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異同;能用小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探索出小數除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并進行推廣。從過程和方法目標上看:基于教師指導,觀察小數除法運算過程;基于例題學習與練習鞏固掌握計算方法;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總結計算規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數學課堂研究中探索出創新計算方法。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看:對小數除法不感興趣;開始有興趣,愿意主動學習;喜歡上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體會其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增強應用意識;具有數學創新意識與探索精神,勇于挑戰數學難題。
(二)組織教學內容
教師確定這樣的組織內容:一是引入小數除法概念,基于購物和測量等實際問題引入,認識其意義;二是小數除以整數,用例題講解與練習鞏固讓學生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如 22.4÷4 ,先將22.4看作224個 0.1,224÷4=56,22.4÷4= 5.6;三是小數除以小數,通過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掌握計算方法,如 2.24÷0.4 ,學生通過探究明確可將除數0.4擴大10倍為4,被除數2.24也擴大10倍為 22.4,22.4÷4=5.6,2.24÷0.4=5.6 ;四是小數除法的運用,引領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小王買了5本筆記本花費12.5元,每本多少錢”;五是小數除法的拓展,引領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等。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要基于SOLO分類理論,根據不同分層階段,分別應用直觀教學法、講解法、探究法、問題解決法、項目式教學法。比如在問題解決法中,教師引入購物等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小數除法的知識和計算方法予以解決,以此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四)設計課堂提問
教師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水平,需要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如前結構水平問題:你見過小數除法嗎?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么不同?單點結構水平問題: 22.4÷4 怎么計算?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多點結構水平問題: 2.24÷0.4 怎么計算?和 22.4÷4 有什么聯系?小數除以小數計算方法是什么?與小數除以整數的區別是什么?關聯結構水平問題: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抽象結構水平問題:如何建立數學模型描述小數除法的運算規律?
五、結論
綜上所述,文章先引入主題,闡述SOLO分類理論及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特點。接著從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選擇、課堂提問設計等方面詳細論述基于該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路徑,以“小數除法”為例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強調該優化路徑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予以落實,能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吳存明.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數學表現性評價—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3(19):66-69.
[2]劉秀鳳.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評價實證研究——基于SOLO分類理論[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21(9):27-30.
[3]莫與談.“SOLO分類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的運用[J].師道(教研),2022(1):125.
[4]胡錦洪.SOLO分類理論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分數乘分數”一課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2(2) :15-17.
[5]郭文.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評價剖析——以“數的產生”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1,7(1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