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畫是在向應力作用下,通過顏料稀釋后的流動形成色彩和紋理不同的抽象畫體。我們以美術活動為載體,以流體畫為切入點,以游戲創作法和啟發探索法為主,讓幼兒在流體畫玩色活動中感受色彩、發現色彩的魅力,增強色彩的認知、感知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流體是指能流動的物質,是一種受任何微小剪切力的作用都會連續變形的物體。在本研究中,流體主要指根據一定比例調和的丙烯顏料。流體技法則是運用油水不合的原理通過澆注、噴灑或者其他動態的方式,將涂料施加在帆布、畫板等上,涂料在工具的運用下產生色彩、紋理不同畫面的技法。
1.顏料配比與技巧
要引導幼兒用適宜的方式將顏料慢慢流淌出來,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過反復的操作、調配、實驗,總結出丙烯顏料應用于流體畫十種技法的顏料濃度配比方法:地漏技法一丙烯顏料:水 τ=1:1 ;抽繩技法—丙烯顏料:水 =1:1.5 ;鋪色 + 吹的技法—丙烯顏料:水 =1:1.8 ;刮的技法—丙烯顏料:水 =1:1.4 ;綜合材料小錘、綜合材料拓印、混色扣杯、過程中的形態調整、大理石紋、年輪等幾種技法只要每一種顏色的配比一致在選擇操作時都易于成形。
同一幅作品創作中,顏料用法對作品效果是有影響的。因此,在創作前,要引導幼兒設想自己想要的作品效果,觀察成品的顏色配比,感知合理、適中的顏色搭配才能創作出美的作品。創作時,要提供滴管讓幼兒根據作品的需要有意識的取適宜的顏料。傾倒顏料時,
一、流體畫美術活動實踐的路徑
介于流體技法的特殊性,我們也探索出了一些保護作品呈現的方法:操作前,確定操作臺面的平整;操作時,所用的每一種顏料濃度要適宜;不提前鋪底色,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畫面變形的機率;選擇用平滑的材料,保證顏料的勻速流動。操作后,選擇拍照投影的方式進行分享評價,避免移動作品造成畫面變形,作品放置的空間要密閉,直到作品完全定型后再移動。
2.幾種創作法
在學習一實踐一反思一改進一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中,我們總結出了流體畫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幾種教學方法。
游戲創作法。在實施過程中創造條件讓幼兒在娛樂和玩耍中進行流體畫創作活動,使幼兒在自然、輕松、愉快的情緒中,依靠幼兒已有的繪畫知識經驗有興致的反復學習和操作,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了解流體畫玩色技法,激發幼兒操作的主動性和獨立探索的欲望,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感知欣賞法。在流體畫活動中,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欣賞流體畫的審美特征,幫助幼兒積累內在審美感受,教師從多角度引導幼兒感知流體畫的構圖、色彩搭配、畫面布局等審美屬性,讓幼兒用自已的語言描述表達出來,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評價能力。
兒歌創作法。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根據幼兒積累的創作經驗和不同的流體技法,創編簡短、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提高幼兒運用流體技法的能力。
情感體驗法。創作完成的欣賞評價環節,教師可有意識地從線條、形狀、構圖、色彩、操作技巧等方面引導幼兒對畫面內容進行想象,依據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見所聞,對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認識和見解。
二、流體畫美術活動實踐的目的
1.提升幼兒的自我探究能力
在探究過程中,流體畫極強的表現力,誘發了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小班從繪畫工具和材料,了解混色、倒扣、年輪三種技法,辨別簡單的基本色彩,欣賞藝術作品為主;中班逐步增加流體技法,色彩明暗關系、單一色彩和混合色彩、主題色和背景色的知識;大班在從色彩認知上對相近色和近似色、畫面主次關系、二次創作及幼兒的自主操作性方面引導。在多次的嘗試和操作中,引導幼兒從點、線、面、構圖、色塊、色彩等方面進行感受和欣賞,幼兒通過觀察、記憶、聯想、創作、欣賞的方式,從直觀欣賞物象到聯想獨創,克服了幼兒物象的概念化,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研究,幼兒對色彩的應用從單一的色彩到復合色彩,逐步過渡到嘗試綜合色彩的應用,并發現了有彩色和無彩色之間的色彩調配,切身感知了色彩的冷暖感,建立顏色與物象之間的聯系,培養了自主創作的能力。
2.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
因流體畫的特殊性,顏料、材料、工具在活動中都相對較多,在操作時需要小心謹慎,避免顏料的灑落和浪費,所以在培養孩子收整、取放顏料和工具的過程,是幼兒良好學習品質培養的機遇。而且流體畫顏料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學會保存作品尤為重要,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流體畫能夠體現和保留創作者自身的思考個性和審美特點。他們樂于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描繪和表達,因流體畫易操作、創作空間大,讓幼兒自主創作并動腦思考,完成的流體畫作品給孩子足夠的成就感與自信心,提升幼兒交往能力。
3.提升幼兒繪畫的藝術性
幼兒流體畫創作是一個感受、欣賞一表現、創造一感受、欣賞的循環上升過程。幼兒掌握一定的流體畫技法和技巧后,就可以借助它大膽表現自己眼中的世界。隨著對自然色彩和生活色彩的有意觀察,幼兒能夠逐漸形成并完善對色彩和圖案“美”的認識,逐漸對色彩圖案代表的含義與他人畫作的意蘊有新的欣賞與理解,培養了幼兒對周圍事物從無意觀察到有意觀察、從整體知覺到局部知覺、從籠統粗略到概括細致的視覺造型藝術性,進而提高了幼兒對畫面均衡、比例、點線面的構圖技巧。
幼兒的感受欣賞是在對物象創作的直接體驗中獲得的,幼兒自主決定用什么造型表現感知到的形象,用什么色彩表現自己感知到的情感,用什么構圖使畫面看上去和諧,這種幼兒對物象的感知覺與情感通過流體畫創作外顯出來的表達形式,再到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他人的作品,是幼兒內化與外化交互轉變的學習過程,提高了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提升了幼兒審美的眼光,激發了幼兒創作的熱情,其藝術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流體畫美術活動實踐的成效
1.突破了幼兒傳統的固態色彩創作方式
流體畫技法的流動性、色彩的變化性,讓本身較為局限的創作材料產生了無窮的色彩變幻,提供豐富多樣的創作材料,給幼兒充分的玩色空間和時間,允許天馬行空地呈獻出自己的作品,使幼兒創作中色彩表現的色調美、層次美得到了提高。
2.增加了幼兒審美感受的寬度與深度
流體畫作為一種探索性游戲課程,其信息技術的與幼兒藝術教育的不斷融合,同伴間的交流、分享、觀察學習、模仿學習成為進一步創造表現的重要前提,而教師提供有時間跨度和空間廣度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提升了幼兒的審美經驗和對物象的理解。
4.提升了教師的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流體畫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以追求激發幼兒感受、體驗、操作、學習的內驅力,重視對幼兒美術的學習興趣,強調幼兒的生活感受、體驗經驗為主進行探索創作活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又符合當下課程游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