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4-0059-04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大單元教學通過整合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分析能力,符合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文章,探討基于新課標要求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
一、大單元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一)大單元教學的概念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單一課時為單位的知識傳授方式,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在邏輯和結構上的內在聯系將相關知識點重新組合,形成相對獨立且完整的教學單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強調內容的組織結構化,還注重內容的呈現情景化,旨在通過循環改進的動態教學設計,凸顯教學單元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不再僅僅關注單個知識點的教學,而是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模式通常以重要的數學概念或核心知識為主線,也可以以數學思想方法或數學核心素養為主線,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實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大單元教學的特點
1.整體性
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強調將分散在不同單元和課時中的知識點關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2013華師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為例,該課程以“測量”作為引入點,逐步深入“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銳角三角函數”的基礎理論講解,最終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綜合應用階段。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點,還促進了他們對數學概念的深層次理解。這種整體性不僅體現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上,還體現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之間的緊密聯系上。通過整體性的教學設計,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系統的數學認知結構。
2.關聯性
大單元教學強調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通過梳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理解。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他們構建知識網絡,提高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這種關聯性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學習“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點,還關聯了八年級的勾股定理及九年級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及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掌握當前學習的內容,還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解決新的問題中,從而培養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景化
大單元教學注重內容呈現的情景化,通過創設實際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中“測量”的部分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操作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這種情景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大單元教學的意義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促進知識遷移與深度理解
在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將學生的舊知與新知巧妙融合,這一做法如同在學生腦海中搭建了一座橋梁,有助于他們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順利地將已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新領域。大單元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零散的數學知識點,更強調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促使學生通過邏輯思考和深入分析,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這一過程不僅強化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分析能力,還有助于他們在反復應用和實踐中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從而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二)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精準定位教學目標與導向
大單元教學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深人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的核心內容和要求,還要具備高度的資源整合能力,將單元內的知識點進行有效串聯,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教師還需要通過學情分析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水平,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活動能夠精準對接學生的實際需求,這種教學模式確保了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教學方向的準確性,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學習路徑,有效提升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聚焦數學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傳統數學教學往往側重于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大單元教學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數學教學,通過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了一系列具有探究性和梯度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邏輯分析問題;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有助于他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迅速抽絲剝繭,找到解決方案。大單元教學真正實現了從“教書”到“育人”的轉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整合知識點,系統構建知識體系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扮演著知識整合者的關鍵角色,他們需要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以2013華師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為例,這一章節的內容涵蓋了多個核心知識點,包括“測量”“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銳角三角函數”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教師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首先需要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深人剖析和理解,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其次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圖等將這些知識點整合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這個過程中“測量”部分可以作為引人,通過實際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直角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則為基礎理論,為后續的三角函數學習和解直角三角形提供理論支撐;“銳角三角函數”是核心難點,需要教師通過豐富的例題和練習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數的計算方法和應用技巧;“解直角三角形”則是知識體系的綜合運用,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檢驗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再面對孤立的知識點,而是能夠在一個更加廣闊的知識體系中理解和記憶這些內容,他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還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數,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這種整合知識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測量”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際問題引入,如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通過測量影子長度來計算旗桿的高度。這一問題不僅復習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還為后續學習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打下了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未知一條邊長的情況下,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和角度?”這一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
(二)設計富有啟發性的探究性問題,深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與思維活力
在大單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以教學“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為例,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奧秘,在初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和基本性質后,教師可以拋出以下引人深思的問題:“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與斜邊之間是否存在某種特殊的關系?”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直角三角形的核心性質,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畫圖、測量、推理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學生可以自行繪制直角三角形并標出斜邊及其上的中線,然后通過測量或計算來驗證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設計實驗、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如何得出結論,這些技能不僅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更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利用計算器輔助學習,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大單元教學中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器輔助學習,通過實際操作計算銳角三角函數值,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數值結果,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技巧,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入理解三角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進行實踐探索,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例如,在講解“用計算器求銳角三角函數值”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銳角三角函數的基本定義和性質,然后示范使用計算器來求解給定銳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方法,如對 30° 的銳角,學生可以通過計算器迅速得到其正弦值為0.5,余弦值為0.866(或 的近似值),正切值為0.577(或
的近似值)。這種直觀的計算過程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科技的結合,還增強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計算不同銳角的三角函數值,通過對比和分析進一步理解三角函數在不同角度下的變化規律。
(四)設計梯度練習題,系統提升解題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具有梯度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循序漸進地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這些練習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解題能力,從基礎到復雜,逐步深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上得到提升。以“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邊長度(一條直角邊和斜邊或兩條直角邊),要求學生求解第三邊的長度或某個銳角的度數,這類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直角三角形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以及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函數(正弦、余弦、正切)求解直角三角形元素的方法。隨著學生解題能力的增強,教師可以逐漸提高題目的難度。如設計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邊長度和一個銳角的度數,要求學生求解其他元素(包括另一邊長度、另一個銳角的度數或斜邊的長度)的題目,這類題目則更多地依賴于學生對正弦、余弦、正切函數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在講授完方向角、仰角俯角、坡角坡度等概念后,把求解直角三角形元素的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中,題目通常以綜合實踐的形式出現。這類題目不僅提高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要求,還鼓勵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在引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方法的總結和歸納,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練習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回顧和討論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強調正弦、余弦、正切函數在解決直角三角形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三角函數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學會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函數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效果
(一)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大單元教學通過深度整合相關知識點精心構建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體系,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生動直觀的學習材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通過設計梯度分明的練習題,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又讓他們在挑戰中獲得了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積極發表個人見解,還樂于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顯著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大單元教學尤為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設計一系列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創新思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學會了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此外,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分析,還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
(三)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
大單元教學通過設計梯度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等復雜數學問題的方法,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解題技巧,還增強了他們的應用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數解決直角三角形問題,并能夠將這些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如測量、繪圖等領域,從而提高了數學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結論
基于新課標要求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導。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繼續探索和完善大單元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路潔,吳建華.基于情境教學理論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3,19(10):24-26.
[2]王新園.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的開展和實踐研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3):71-73.
[3]劉紅瑤.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J].貴州教育,2024(11):54-56.
[4]余秋蘭.抓整體,重落實—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實踐[J].文淵(中學版),2024(7) :622-624.
[5]王春莉.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J].環球慈善,2022(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