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4-0017-04
Abstract:Digitalintelligenceiseproductoftedevelopmentofdigitalizationtoartfialintellgence.Itcombinesedual characteristicsofdigitalizationandintellgenceandplaysakeyleadingrole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ofruralgovemance. Digitalintellgenceinruralgovernanceisanimportantfocusinpromotinghigh-qualityruraldevelopmentandanimportant startingpointforpromotingthemodemizationofruralgovernance.Withitshigh-tech,high-eficiencyandhigh-quality characteristics,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havebecomeanimportantengineforpromotingdigitalinteligenceinrural goverance.Inthenewstage,thedigitalizationofruralgovemancehasmadepositiveprogressbutitstillpresentsobvious shortcomingsifrsuceostioigialicylbotpabilindoeaneive.foo shouldbemadetopromotedigitalintellgenceinruralgovermancefromtheaspectsofinovatingtheallcationofuraldigital andintellgenceinfrasructure,cultivatinghig-qualitydigitalandinteligencetalents,improvinghedigitalandinteigene collaborationcapabilitiesofmutipleentities,andimprovingthedigitalandintellgencesupervisionandguaranteemechanism.
Keywords:new-qualityproductiveforces;digitalintellgenceinruralgoverance;governanceefectivenessblockingfactor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并在2024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做出系統闡述,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我國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
數智化是數字化發展到智能化時代更高階段的產物,數智化融合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雙重特征,是人類智慧和技術智慧的結合。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鄉村數智化治理是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舉措,是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新質生產力以科技與生產深度融合成為推動鄉村治理數智化的重要引擎。因此,如何利用新質生產力實現鄉村治理的數智化轉型,成為新階段鄉村治理的中心議題。本文在闡釋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價值意蘊,剖析其阻滯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優化進路,期望能為鄉村治理數智化和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相關對策建議。
1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價 值意蘊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國家治理現代化與鄉村治理現代化休戚相關。將云計算、人工智能、遙感技術等新質生產力技術運用于鄉村社會治理,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必然趨勢。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綠色高質量發展等鮮明特質,將其嵌人鄉村社會治理,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貫徹落實數字鄉村戰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
1.1 驅動鄉村治理效能躍升
鄉村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鄉村治理能力的高低是影響能否實現基層“善治、精治、共治\"的重要因素,是鄉村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直接影響基層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新質生產力技術嵌入鄉村治理,如衛星遙感、智能控制、數字孿生技術等,將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點提高村委會的決策能力、服務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高效釋放鄉村治理的活力、動力、潛力,提升鄉村治理的整體效能,實現傳統鄉村治理向鄉村治理數智化的轉變。鄉村數智化治理能力的躍遷是推動數字鄉村戰略貫徹落實的動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是提升數智治理能力的政策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鄉村治理數智化不僅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還是進一步推動數字鄉村戰略貫徹落實、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
1.2 助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鄉村是國家的最小細胞,沒有高效運行的無數細胞就沒有國家這個整體的高效運轉,沒有鄉村的興旺發達就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細胞,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重點在基層,難點在鄉村。隨著又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重大突破而來的數智時代,將數智技術等新質生產力運用于基層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已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如\"AI公務員”DeepSeek模型接人政務辦公系統就是最好的例證。鄉村數智治理資源不足是影響治理效能躍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鄉村治理可提升的空間廣,潛力大。新質生產力嵌入鄉村治理系統將大幅度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進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補齊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層短板。
2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阻滯因素
近年來,數字鄉村戰略持續推進并取得積極成效,推動了鄉村治理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優化了鄉村資源配置,中國鄉村治理數字化取得顯著進展。因全國的鄉村治理數智化建設正處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存在數智基礎薄弱、區域差異明顯、治理主體數字素養欠缺、多元主體協同能力有待加強、數字形式主義等阻塞因素,阻礙鄉村數智治理效能的釋放。
2.1鄉村數智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結構性短板
近年來,受區域經濟發展、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地區的數智基礎設施的供給力度不夠,數智技術規模性應用不足,鄉村數智化治理進展緩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11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419.1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 85.3% ;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 65.6% ,供給鄉鎮的網絡基礎設施較市域相比仍然差距較大,設備低端化、同質化嚴重,真正運用于推動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資源明顯不足。且部分地區為響應中央號召提升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顧鄉村實際引進大量的政務工作軟件,接人不同的智能終端,加重了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反成為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負累。同時,一些鄉鎮雖引進了不少數智基礎設備,但面對高昂的維護成本,建而不維、引而不用的現象較為常見。
2.2鄉村治理主體數字素養與技能有待提升
數字素養與技能是每個公民在學習工作生活應必備的數字獲取、制作、使用、交互和分享等一系列素質與能力的集合。但是,目前部分農村地區對數智化治理認識不夠、主體數字素養欠缺,導致涉農數據資源集成共享緩慢。據統計,全國只有一半以上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達到初級水平,且網民熟練掌握中高級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比例低于 30% 。具體到鄉村,情況更為嚴峻。由于教育背景的限制以及缺乏系統的數字技能的培訓與學習,村干部整體數字素養與技能水平較低,依舊存在治理理念落后、數智化治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實踐中表現為部分村十部未能深刻認識數據、數智治理的重要性及價值,難以熟練操作電腦和智能設備,不熟悉電子政務、在線辦公等線上服務業務。大部分村民由于知識結構的限制,相較于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他們更傾向于利用傳統的方式獲取信息、處理村務,對智能化設備甚至表現出排斥的傾向。且在鄉村治理、村務管理方面,大部分村民存在政治冷漠傾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的意愿不強。
2.3鄉村多元主體協同治理能力亟待增強
良好的協同治理能力有利于高效推進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為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合力。但目前,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還未實現良好耦合,鄉村多元高效共治的局面尚未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闡明了基層黨組織對于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作用。當前,基層黨組織正不斷健全完善,但仍存在黨組織引領能力不強、數智化治理能力薄弱等問題,具體表現在對于所轄鄉村的全面發展缺少短期目標指引和長期戰略規劃,以致鄉村發展方向不明,發展滯后。基層政府具有指導、支持和幫助村委會工作的職責和義務,事實上,基層政務工作人員對于下轄各村的調查研究不夠深人,因此對鄉村的指導、幫助和支持有限。基層社會組織團體缺少參與村務治理的積極性,同時在鄉村治理中缺乏激活其主動性積極性的具體實踐。此外,對于吸引數智人才支持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缺乏雄厚的資金支持與完善的政策支撐,鄉村數智化專業人才的缺失阻礙了數智化治理的進程。總的來說,缺乏各界力量的參與,鄉村難以建立多元協同共治的數智化治理機制。
2.4數字形式主義現象頻發
數智技術嵌入鄉村社會治理,在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效能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治理目標的偏移和治理效率低下等問題。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質生產力嵌入鄉村社會治理,在提高鄉村治理效率、推動鄉村治理智能化現代化的同時,也造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數字留痕”等數字形式主義問題,使得“數智賦能”成為了“數智負能”,進而阻滯了數智技術治理效能的釋放。以“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為例,它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智化時代的變種更新,是增加基層負擔的實際困境之一。部分APP被異化為考核基層干部工作的工具,為達標準,隨時隨地盯著手機看,每天忙著在各種政務APP上簽到打卡、拍照轉發;眼花繚亂的工作群、應接不暇的“收到請回復”。數字形式主義將基層干部禁錮在辦公室,使其無法充分深入群眾,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未能憂民之所憂、解民之所急。數字形式主義不僅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量,還增加了普通村民的負擔,偏離了數字政務的精簡流程和提高效率的初衷,阻礙了數智化治理效能的釋放。
3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進路
數智化治理轉型既包括治理主體理念的優化和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治理手段和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其本質是多元主體運用新質生產力實現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鄉村社會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希望立足于新質生產力提出的創新鄉村數智基礎設施配置、培育高質量數智人才、提升多元主體數智化協同能力、健全數智化監督保障機制等措施,能對破解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的阻滯因素有所助益。
3.1 創新鄉村數智基礎設施配置
《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明確指出,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實現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需將完善數智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第一要務。首先,加大數字鄉村建設專項財政預算。適當提高購買數智基礎設施的預算,建設高質量的鄉村治理設施。全面排查和檢修鄉村網絡基礎設施,補齊網絡基礎設施短板,確保村民能夠使用高速且穩定的互聯網。其次,利用網絡遙感和數智檢測系統等新質生產力對傳統的基礎設施進行數智化升級,優化傳統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再次,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搭建智能終端平臺,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終端、移動互聯網應用,并將政務服務平臺向鄉村地區下沉,完善“三農\"相關信息終端和服務供給。與此同時,在較為發達的鄉村搭建小型數據處理中心,負責本地區及鄰近鄉村的數據存儲、分析、處理以及鄉村政務服務平臺和數智化應用的維護。
3.2完善鄉村高素質人才培養供給機制
培養造就新質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長遠發展的大計。數智化治理人才的培養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首先,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治理數智化。根據《2024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制定基層黨員干部的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基本要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如何高效使用治理APP、AI大模型、云計算等數智化治理工具進行系統培訓,增強黨員干部運用數智化治理工具的本領。其次,提升村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基層政府要制定農民數字技能的常態化培訓機制,針對涉農應用、平臺和數智化“新農具”等的數字技能培訓,以提升村民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再次,制定聯合培養人才機制,聯合政府、高校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由政府牽頭、企業出資、高校出力共同培養數智化治理人才,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治理人才的需求。同時,完善鄉村數智化治理人才引進和人才激勵機制。適當提高鄉村人才引進的物質補貼和生活條件,優化配套保障機制;深入落實“三支一扶”大學生西部計劃、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戰略,為鄉村引進人才,為鄉村留住人才。最后,由政府主導,設立專項資金,引導各地區搭建專家智庫,聚合企業、高校和科研組織的各類專業人才,為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建言獻策。
3.3構建多元共治的數智化治理格局
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是系統復雜的漸進過程,單靠鄉村是完不成也干不好的,必須充分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首先,加強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數智化治理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完善村級黨組織建設,激發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數智化治理能力,加快鑄就以黨建引領鄉村數智化治理的良好格局。其次,提高治理主體的政治參與意識。村民的積極主動參與是實現鄉村數智化治理的關鍵。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和利用村民廣播,援引典型案例和有效數據,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數智化治理的效能,引導村民認識鄉村數智化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施村民參與數智化治理積分制,從而激發其參與鄉村政治生活和行使政治權利的主動性。完善鄉村數智化治理的領導責任制,培養和選拔具有領導魄力、協調能力的村干部,并定期對其進行考核監督,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制。再次,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制定互利性政策及有效的獎勵機制,激發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參與鄉村數智化治理的積極性。
3.4健全鄉村數智化治理監督保障機制
科學技術有時表現為異己的、敵對的和統治的權利,因此要以辯證的眼光、系統的思維看待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質生產力,建立健全監督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引領科技向善。如,數智技術用于鄉村治理所產生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背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嚴重阻礙了鄉村數智化治理效能的釋放。因此,對于數智技術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辯證看待數智技術,建立健全監督反饋機制,使治理主體能夠及時反饋數智化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防止數智賦能異化為數智負擔。首先,完善基層治理的相關政策法規。鄉村數智化治理是對傳統鄉村治理的創新,必然要求完善鄉村治理的上層建筑。明確各個治理主體參與鄉村數智化治理的范圍與界限、權利與責任,確保其參與行為的合法性,讓法治為自治保駕護航。其次,設立監督小組,定期評估鄉村數智化治理的實際效果及村民和村干部的滿意程度。同時,對鄉村數智化治理過程進行監督,把村干部從辦公室解放出來,深入鄉村,從源頭上防止形式主義的滋生。再次,完善匿名反饋渠道。政務服務平臺、政務APP設立匿名反饋渠道,拓寬村民反饋渠道的同時切實保護村民信息,消除村民內心擔憂,讓村民敢說話、說實話。最后,健全基層干部常態化學習機制。讓基層干部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結束語
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是推動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既包括治理主體理念的優化和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治理手段和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其本質是多元主體運用新質生產力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新質生產力是由革命性技術、新生產方式、創新產業和新質勞動者構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系統,與鄉村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為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賦予了新動力,為實現鄉村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指明了新方向。希望創新鄉村數智基礎設施配置、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供給機制、構建多元共治的數智化治理格局、健全鄉村數智化治理監督保障機制等措施,能對破解鄉村治理數智化轉型難題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J].求是,2024(11):1.
[2]編寫組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4]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EB/OL].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331677.htm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習近平.習近平關于人才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
[8]孫逸嘯.數智治理:內涵、風險及其法律調控[J].世界社會科學,2024(3):166-181,246.
[9]張小玲,姚玉秀.人民至上視域下的鄉村社會治理數智化:阻滯、驅動及推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65-74.
[10]肖龍,馬超峰.鄉村數智化治理的新質生產力邏輯、機制及進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1(4):97-105.
[11]張林,蒲清平.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6):137-148.
[12]張繼濤,范子軒.智慧社區時代城市基層治理轉型:路徑與趨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51(2):153-162,178.
[13]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和發展重點[N].人民日報,2024-0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