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7.026
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遠的影響力,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中職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不僅是知識的源泉,更是德育的瑰寶。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往往被忽視或未能充分挖掘。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德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成為當前中職歷史課堂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歷史人物故事與德育要素的對應關系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以其豐富的故事、深刻的哲理和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如愛國主義精神、高尚品德、勤勞節儉、責任意識等,與中職歷史課堂德育實踐教學的目標緊密相連。例如,古代先賢的忠貞不渝、為國捐軀,展現了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情懷正是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的重要源泉。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典故,如“岳母刺字”,體現了對家庭、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深遠意義。傳統文化故事中的德育要素還體現在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真理的勇敢探索上。如“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僅是對個人毅力的贊美,更是對時代進步中堅持不解精神的深刻體現。這種精神,對于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創造力,培養他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韌不拔,具有極大的啟示作用。此外,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品德也是中職歷史課堂德育實踐教學的重要資源。“孔融讓梨”展現了謙讓之美德,“程門立雪”則體現了尊師重道之傳統。這些傳統文化中的高尚品德,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中職生的道德風貌,激勵著他們不斷提升自我修養,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二、當前中職歷史課堂德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的挖掘不充分
傳統文化中的故事、哲理、藝術形式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資源往往被忽視或未能充分挖掘。教師更傾向于按照教學大綱傳授歷史知識,而忽視了傳統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深刻道德內涵和教育意義。這導致傳統文化在德育教學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學生無法從中汲取到足夠的道德滋養。一方面,教材中對傳統文化的描述往往過于簡略,缺乏對其道德品質的深入剖析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也往往缺乏對傳統文化中德育元素的深人挖掘和整合,使得這些寶貴的資源在教學中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二)德育教學方法單一
在當前的中職歷史課堂中,德育教學方法往往較為單一,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確保知識的傳遞,但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無法使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元素生動呈現。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無法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力量。此外,傳統文化在德育教學中的呈現方式也缺乏創新。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陳述傳統文化的故事或典故,而缺乏對道德品質的深入解讀和引申。這種呈現方式不僅無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還可能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誤解或片面的認識。
(三)德育教學資源整合不足
在中職教育中,歷史課堂往往與其他學科相互獨立,缺乏跨學科的資源整合。這使得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無法得到充分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道德觀念等往往與哲學、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系。然而,在當前的中職歷史課堂中,這些學科之間的融合度較低,導致傳統文化的德育空間受到限制。此外,德育教學資源的整合還涉及校內外資源的合理利用。然而,在當前的中職教育中,校內外德育資源的整合程度較低,傳統文化的德育教學往往局限于課堂之內,缺乏與校外資源的有效銜接和互動。這使得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拓展。
(四)德育教學缺乏實踐體驗
德育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熏陶和行為的引導。然而,在當前的中職歷史課堂中,德育教學實踐體驗往往缺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德育知識,而缺乏親身實踐和體驗的機會。這使得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力量難以深人學生的內心,無法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簡單地陳述傳統文化的故事或道德觀念,而缺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感悟和體驗這些道德品質。這種缺乏實踐體驗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使學生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道德內涵,還可能導致學生對德育教學產生抵觸情緒或厭倦感。
三、利用歷史人物創新中職歷史課堂德育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精選傳統文化元素,構建德育教學主題
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多樣,各具特色,選擇適合中職歷史課堂德育教學的傳統文化元素是首要任務。在精選傳統文化元素時,應遵循以下流程:
1.確定選擇標準
在精選傳統文化元素時,應明確選擇標準,確保所選元素具有代表性、正面性和貼近性。代表性意味著所選元素能夠在特定歷史時期或文化領域中具有典型意義,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價值觀念;正面性要求所選元素蘊含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風貌,能夠對學生產生正面的激勵和引導作用;貼近性則強調所選元素應與中職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相貼近,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2.構建教學主題
根據精選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構建一系列德育教學主題。例如,以儒家文化中的“仁愛”思想為核心,構建“仁愛之道與人際交往”的教學主題;以傳統詩詞中的愛國情感為基礎,構建“詩詞歌賦中的愛國情懷”的教學主題;以四大發明等科技成就為典范,構建“科技創新與傳統文化傳承”的教學主題。這些教學主題既體現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德育價值,又符合中職生的德育需求。
3.拓展教學主題內涵
為了豐富教學主題的內涵,可以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層含義、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例如,在“仁愛之道與人際交往”的教學主題中,可以深入介紹儒家文化中的“仁愛”思想,分析其歷史淵源和現代意義,探討其在當代人際交往中的應用。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傳統文化元素,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主題。
4.結合專業特點
在構建德育教學主題時,還應結合中職生的專業特點和職業發展需求。例如,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傳統繪畫、書法等文化元素作為教學主題,強調審美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對于旅游服務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傳統節慶、民俗等文化元素作為教學主題,強調文化傳承和服務意識的重要性。這種結合專業特點的德育教學主題設計,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和精神動力。
(二)設計教學活動,激活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元素
傳統文化中德育元素的活化是中職歷史課堂德育教學的關鍵環節。為了將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元素生動地呈現出來,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1.角色扮演活動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中的生活場景和人物情感。例如,在學習儒家文化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孔子及其弟子,模擬孔子講學的場景;在學習傳統節日文化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節日的習俗和氛圍。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道德觀念,從而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
2.舉辦傳統文化故事講述比賽
組織傳統文化故事講述比賽,讓學生以傳統文化元素為主題進行故事創作和講述。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比賽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參與度,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述和表演,將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傳遞給更多的同學。
3.傳統文化評析活動
開展傳統文化評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和分析。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文獻,讓學生自主查閱和研究,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在評析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社會價值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評價,避免片面性和主觀性。通過傳統文化評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中德育元素的理解和認識。
4.傳統文化主題班會
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組織班會活動,將德育教學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班會可以圍繞傳統文化的內涵、道德觀念、人文精神等方面展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和學生需求,設計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如“傳承儒家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等。通過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活動,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和綜合素質。
(三)整合教學資源,拓展德育空間
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拓展德育空間的重要手段。為了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教師需要積極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為德育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1.校內資源的整合
校內資源是德育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檔案館等,搜集和整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文獻、圖片等資料,為德育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依據。同時,也可以結合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特色優勢,挖掘校內的傳統文化資源,如校史中的文化名人、學校傳承的傳統文化項目等,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德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2.校外資源的整合
校外資源是拓展德育空間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積極與當地博物館、文化館、歷史遺跡等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文化傳承人等人士走進校園,開展文化講座和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知識和啟示。
3.跨學科資源的整合
跨學科資源整合是拓展德育空間的有效方式。傳統文化不僅屬于歷史學科的研究范疇,也涉及文學、藝術、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特點,將傳統文化融人跨學科的教學中,如結合語文課文中的傳統文化故事進行德育教學,結合美術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形象進行審美教育等。通過跨學科資源整合,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強化實踐體驗,深化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影響
實踐體驗是深化德育的重要環節。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將德育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1.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文化遺跡、博物館、文化館等場所,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可以結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要求,設計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和任務,如撰寫實踐報告、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等,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和實踐能力。
2.志愿服務活動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文化志愿服務、文化傳承公益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傳統文化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3.校園文化活動
利用校園文化活動這一載體,將傳統文化的德育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可以舉辦傳統文化節、文化知識競賽、傳統文化藝術展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的特點和優勢,設計相關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實踐項目,如“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傳統文化與當代青年”實踐項目等。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這一平臺,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和綜合素質。
4.勞動教育活動
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勤勞節儉、自立自強等優良品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風貌,設計相關的勞動教育活動和實踐項目。例如,在學習農耕文化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農田耕作、農作物種植等勞動實踐活動;在學習傳統手工藝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手工制作、工藝創作等勞動教育活動。通過勞動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勤勞品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實踐能力。
總之,傳統文化在中職歷史課堂德育實踐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精選傳統文化元素、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整合校內外資源以及強化實踐體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云華《人文教育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分析與闡述》,《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年第14期。
[2]鄧子杰《中職學校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對家庭道德建設的積極意義》,《家庭生活指南》202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