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提出“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根據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等要求,肯定了口語交際在語文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倡教師精心設計各類口語交際活動,為學生的口頭互動提供平臺。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編排了大量的口語交際內容,如“學習提示”中的引導性問題、單元學習任務中的課堂討論任務等,這些內容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將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等語文學習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口語互動的過程中深化學習體驗,實現語言、思維、審美等多方面同步發展的目標。
一、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兩大要點
1.□語交際要有情境性
課標中多次提及“情境”一詞,這足以證明“情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場景中學習交際技巧,并在情境的驅動下產生交際興趣,主動參與各類口語交際活動,從而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結合“加強實踐性”和“注重時代性,構建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等課程理念,將富有時代性和實踐性的素材融入情境中[1]。
2.□語交際要有常態性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必修上下冊,安排了文本朗誦、課堂交流以及小組分享等口語交際內容,將口語交際作為一種常態化的教學模塊,穿插在教材的各個部分。在實施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應將口語交際視為常態化的教學模塊,將其融入閱讀和寫作等常規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誦讀文本、課堂討論、演講辯論等活動中掌握交際技巧。
二、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策略
上文中提到,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應以情境性和常態性為兩大要點,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場景及常態化的訓練中產生交際興趣,并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基于此,在《燭之武退秦師》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燭之武卓越的辯才閱讀文本,感受燭之武的勸說才能。下文將按照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進度,從設置目標、巧妙導入、搭建支架等角度,探究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策略。
1.依據核心素養,設置目標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教學要“以核心素養為本”,提倡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實踐過程中。基于課標的相關要求,教師應圍繞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設置口語交際的目標,將口語交際教學實踐作業作為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載體。
以《燭之武退秦師》勸說藝術的口語交際教學為例。依據口語交際教學的需求,教師可以依據語言建構與運用等四項核心素養要素,設置下列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并了解燭之武所用的勸說藝術,能夠在現實生活中主動地研究和運用勸說藝術。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抓住矛盾”“態度誠懇”等交際藝術,從外交的角度,解讀燭之武的勸說技巧,并明確燭之武最終取得成功的實際原因。
【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誦讀課文,了解人物語言的特點,能夠重點分析勸說詞,感受燭之武勸說藝術的魅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結合課文的創作背景及歷史信息,感受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以自身的雄辯才華拯救國家的壯舉,體會其舍身為國的愛國精神。
上述目標融合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體現了□語交際與閱讀教學的有機結合。從四組目標中不難看出,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強化他們的文化自信心與民族認同感。在核心素養目標的引領下,學生即可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實現多方位發展的目標。
2.利用熱點素材,巧妙導入
口語交際教學依托于活躍的課堂氛圍,只有課堂教學的氛圍足夠活躍,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口語互動,并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導入環節作為語文課堂的首個環節,是課堂的開頭,要想“開好頭”,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導入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熱點素材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巧妙地導入課題,讓學生明確口語交際活動的主要內容和重點任務。
熱點素材的選用應與課題相關,且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保障課堂教學的穩步推進。以《燭之武退秦師》勸說藝術的口語交際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時事熱點素材導入“勸和”的概念,幫助學生明確中華民族歷來的文化傳統。
2024年6月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向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提問:“中方已公開表示擬不出席瑞士舉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有人認為不參加瑞士和平峰會就是不支持和平…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價?”針對記者的提問,毛寧迅速做出應答,以“在勸和促談上,中方是最堅定、最積極的”回應記者,如此擲地有聲的答案,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理念。
問題一:以上對話體現了中方怎樣的做法?
問題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還存在許多“勸和”的例子,請舉例說明。
在上述情境中,學生通過了解時事熱點新聞,能感知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理解中華兒女崇尚和平的夙愿,并結合自身的歷史學習和文學閱讀的經驗,尋找中華兒女崇尚和平的案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基于此,教師可以這樣導入課堂:“自古以來,‘勸和’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同回到春秋戰國時期,領略一位老者的勸說藝術,看看他采用了怎樣的勸和技巧吧!”如此導入,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主動投入到口語交際活動中,進而于交際的過程中領略燭之武的勸說藝術和雄辯才華。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利用熱點素材,以情境化的方式導人課堂,既能增強語文課堂的活躍度,又能為學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橋梁,讓他們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尋找口語交際的素材。
3.關注文本內容,搭建支架
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板塊,它與閱讀、寫作等教學板塊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口語交際與閱讀等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讓他們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探尋口語交際的技巧。展開來說,教師可以搭建語言支架,以語言支架為載體,幫助學生總結和分析口語交際技巧,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運用技巧[2]。
以《燭之武退秦師》勸說藝術的口語交際教學為例。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讓他們通過圈畫重點語句的方式,了解不同人物的勸說方式,體會燭之武的勸說藝術,明確其憑借一己之力挽救國家困局的偉大成就。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教師可搭建表1所示的語言支架。
表1《燭之武退秦師》勸說藝術的口語交際教學語言支架
在課堂上,學生需要根據表1中給出的提示語閱讀文本,明確佚之狐、鄭伯、燭之武三人的語言特點、態度以及結果,初步了解三人所采用的勸說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搭建支架,引領學生深層次地探究勸說技巧中的語言規律和心理活動。
(1)佚之狐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勸說鄭伯啟用燭之武,是因為他運用了 的勸說技巧,使鄭伯 。
(2)鄭伯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勸說燭之武入秦,是因為他運用了 的勸說技巧,使燭之武 。
(3)燭之武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勸說秦穆公撤軍,是因為他運用了 的勸說技巧,使秦穆公 。
借助以上支架,學生深度閱讀文本,理清三人所用的勸說技巧及其優勢,并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明確了課文中人物的勸說藝術,還能理順課文的邏輯線索,為后續的口語交際活動提供思路。
4.借助思辨話題,合作探究
通過閱讀文本和課堂交流,學生初步了解了文本中的口語交際技巧,也掌握了一定的交際技能,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交際場景,提供口語互動平臺,讓他們將所學知識和技巧付諸實踐。教師可以借助思辨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他們圍繞話題進行思辨討論,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以《燭之武退秦師》勸說藝術的口語交際教學為例,在學生了解燭之武成功勸退秦軍所采用的勸說技巧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出示“春秋列國形勢簡圖(圖略)”,并提出思辨話題:“如果你是燭之武,面對春秋列國的緊張局勢,你會如何勸說秦穆公?你認為燭之武的勸說藝術足夠完美嗎?”在圖示的輔助及話題的推動下,學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課下注釋以及課外的歷史材料,在認清社會局勢的基礎上,梳理勸說技巧,并與小組內的其他同學共同設計勸說文案,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活動,將交際技巧運用于實踐。通過以上訓練,學生既能在思辨話題的引領下形成辯證思考的意識,也能在口語訓練活動中掌握交際技巧,并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以情境性和常態性作為教學的兩大要點,通過設置目標、巧妙導入、搭建支架和合作探究等手段,為學生提供了口語交際的素材和平臺,引導他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在口語互動中進一步理解了文學形象,明確了文學語言的特點,也掌握了語言表達的技巧,提升了語言運用、審美鑒賞以及辯證思維等能力,促進了核心素養目標的有效落實。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改進與實踐研究”(GS【2024】GHB014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滲透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3(46).
[2]何喜燕,高中語文口語交際課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路徑研究[JJ.教育界,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