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25-08-15 00:00:00王桂林胡學剛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4期
關鍵詞:工科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5)04-0068-09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電子芯片等信息技術領域的變化,以及“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卓越工程師2.0”\"教育現代化2035\"等政策的推進,工程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一方面,國家工程領域人才培養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高質量工科人才供需失衡;另一方面,現有工科教育及人才培養還不能很好地滿足國家和行業需求。當前,國家積極進行新工科教育研究與實踐探索,與近年來推行的工程教育認證有相通之處。為此,基于工程教育認證推進新工科教育,有助于改進和提升高校新工科教育實踐和水平,提升新工科教育整體環境和效果。

一、新工科與工程教育認證的辯證關系

新工科是在工程教育基礎上進行的深人化、精細化研究,是伴隨著國際國內產業行業升級、信息化專業化發展、經濟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是工程教育在達到一定階段后的新形態。研究新工科

需要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范疇,從內涵構成、發展演變、實施效果、區別聯系等方面明確二者的關系,以更好地推進新工科建設與實踐。

(一)新工科與工程教育認證之間的區別

1.工程教育認證具有普適性和綜合性

工程教育認證是一種比較通行的國際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由第三方機構按照標準對高校工程類專業建設進行評估,從培養理念、畢業達成度、培養條件等方面確保畢業生所掌握的知識、具備的能力與產業需求匹配。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由于各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存在普遍差異,使得各個國家在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上存在很大差異。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帶來的弊端,1989年,由美國、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六個英語國家的專業組織團體簽訂了《華盛頓協議》,它是一項國際互認協議,承認簽約國家或地區所認證的工程專業(主要是4年制本科)培養方案具有實質等效性,認為經任何締約方認證的工程專業畢業生均達到了從事工程師職業的基本質量標準。《華盛頓協議》的核心目標是實現各國工程教育領域認證專業的國際互認。在認證過程中,通過實質等效旨在解決工程專業質量的國際互認問題。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深入把握了其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基本要求。2016年,我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會員國,標志著國內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本科專業所授學位與其他《華盛頓協議》成員所授的學位\"實質等效”,達到了國際工程界對工科畢業生和工程師職業能力公認的權威要求,促進了工程師跨國執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工程技術人才的國際化流動日益頻繁,走華盛頓協議之路成為了所有工業化國家工程教育的必然選擇。由此可見,工程教育認證順應了經濟發展全球化的趨勢,具有國際通用性,側重對接國際工程師標準,具有普適性和綜合性。

2.新工科教育具有本土性和針對性

新工科建設是滿足新經濟下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而進行的教育革命。近年來,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 ”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蓬勃發展及向傳統工業領域的深度滲透,工程教育的變革變得無比迫切。為適應工程教育新理念、學科專業新結構、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2,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概念。新工科是在傳統工科建設基礎上的政策主導型理念創新,其本質是工科建設在新環境下的進一步轉型與優化。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作為\"新工科\"建設“三部曲”,從思想和行動上為\"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3]。新工科建設和發展以新經濟、新產業為背景,需要樹立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構建新興工科和傳統工科相結合的學科專業“新結構”,探索并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教育“新質量”,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國特色工程教育的工程教育“新體系”,以實現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向工程教育強國轉變。新工科是結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需求、國際競爭新形勢和立德樹人新要求對我國工程教育提出的改革新方向,是新時期全面推動我國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等教育系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膽探索和實踐。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沒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是不可能辦成功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國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工程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國家新戰略是新工科建設的基本服務面向和根本發力點,工科新人才是新工科建設的基本任務和根本使命。由此可見,新工科是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的高校人才培養導向,具有本土性,側重對接我國產業界的轉型需求,具有針對性和持續性。

(二)新工科與工程教育認證之間的聯系

1.工程教育認證是新工科教育的積淀和保障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和持續改進為三大基本理念,與新工科的創新人才、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是一致的。4\"工程教育認證本質上是一種合格性評估,它并非旨在進行等級優劣的排序,而是依據第三方評價標準,對教育項目是否滿足最低要求進行客觀的合格性評價。評價主要體現為合格和不合格,可以多次參評,具有一定的認證期限,不具有永久性,所以工程教育認證是一種動態的評價體系,通過認證只能說明該專業達到了認證的最低標準。當然,通過認證也說明該專業在新工科的專業屬性中具備了一定的認可度,處于同類高校專業中的前列,具備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發布的通告,“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321所普通高等學校2385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涉及24個工科專業類。5]”工程教育認證的開展客觀上提升了新工科建設的專業基礎和建設起點。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開展,各高校不斷修訂完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專業建設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得到較大程度的認同,為新工科的開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且經過前期準備,工程教育認證可以更容易地做到與新工科教育自然銜接。

2.新工科教育是工程教育認證的延伸和拓展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理念轉變、范圍擴展與學科融合的必然趨勢。工程教育認證為新工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伴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與推廣,適應了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需求,在教育教學方法、培養目標、標準、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實踐。這一過程不僅立足于工程教育本身,更是對其進行了拓展和提升。一是基于新理念的工程教育改革。新工科教育需要總結我國工程教育發展歷史、借鑒發達國家工程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深人分析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經濟形態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將“成果導向\"融人“新工科”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交叉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凝練并形成“新工科\"建設的思路。二是基于新結構的學科專業改造。新工科教育是在工程教育基礎上對現有工科教育進行重新排列組合與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傳統工程教育歷史積淀占據較大的比重,老牌工科名校在學科資源、師資隊伍、經費支持、校企合作等方面優勢明顯。然而,“新工科建設是占全國高校數量 90% 以上的地方高校累積辦學特色的重要歷史機遇,\"這為大部分普通地方高校提供了彎道超車與重新追趕的機會。這部分高校扎根基層,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及時引進地方企業、政府、行業等多方參與,拓展合作空間,對于實現新工科建設的落地生根與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是基于新質量的保障體系建設。《華盛頓協議》倡導“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建設,要求所有締約成員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質量的最低標準,形成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的機制。新工科建設旨在塑造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新質量標準,實現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質量標準的對接。專業認證的開展有利于“新工科\"新質量的構建,為新工科的質量建設提供明確方向。

二、當前新工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以新工科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創新變革,探索建立新工科建設的新理念、新標準、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與新文化。在新工科建設浪潮中,涌現了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哈工大新工科“ π 型”方案、華南理工“F計劃\"“成電方案”新工科“重大經驗”\"廣東方案”“北大規劃\"等一批改革成果。一種嶄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形態已然呈現。但新工科教育在差異化、交融性、跨越性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

(一)差異化不足:新工科教育模式差異化不明顯,優勢不集中不突出

中國的工程教育與建設大致經歷技術范式(1949年至20世紀80年代)科學范式(20世紀90年代至2010年)、工程范式(2010年以來)等發展階段[7]。后來,中國高等教育參照蘇聯模式,建設了大量工科類專業學校。改革開放后,更多地參考歐美教育模式,推行學分制,推廣通識教育。但中國大學的工科教育模式同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異,歐美國家在大學期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中國的大學教育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近年來,參照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和新工科實踐需求,國內高校逐漸注重創新意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工程實踐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但差異化不明顯,多是在原有工科教育基礎之上的改進,是量的積累與轉變,未能達到質的飛越與提升。工程教育所提出的12個方面畢業要求,雖然較為全面地覆蓋了工科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但與新工科教育,尤其是工業產業化升級換代和質量提升方面,仍存在脫節現象。目前,新工科教育主要集中于理念改進與措施匹配,在實施過程中更多表現為表面上的契合,尚未實現深層次的跨越式升級。對于工程教育的內核理解與認知,仍有進一步提升和拓展的空間。部分工科專業之間名稱類似,培養目標與開設課程接近,無特別大的區別,不易區分,這也造成人才培養的差異性不明顯,有必要進行合并或撤銷,以提高專業的集中度與整體建設水平。一些高校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時,直接復制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這可能導致將工程教育認證的最低要求誤認為是專業建設的終極目標。這種做法無疑會降低專業建設的標準,為專業發展設定了上限,從而使得專業建設缺乏獨特性。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育方法、內容與培養目標之間存在脫節現象。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依據個人理解或課程安排進行授課,未能將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緊密聯系。教育投入與產出之間未能實現合理配置,導致教育過程與預期教育成果呈現負相關。

(二)交融性不強:新工科交叉融合不夠深入,學科延伸拓展有待提升

我國現有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主要借鑒《華盛頓協議》的內容,但到底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參考借鑒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德國在2003年加人了《華盛頓協議》,但其并未完全照搬采納《華盛頓協議》的內容,而是根據本國工業化的實際保留了自身特色,后來由于協議內容與德國“工業4.0\"部分相沖突,其于2013年退出了《華盛頓協議》,這也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啟示。我國應該在參照協議標準的基礎上更多地考慮自身工科教育的現狀與實際,實現特色化的發展與學科交叉融合。當前,新工科跨界融合思維仍然不夠,缺乏對新工科全流程、全周期、寬口徑、廣范圍的整體性考慮,對學科之間、專業之間、行業之間的跨界融合考慮不夠,缺乏共同的利益共同體,在管理制度、參與主體、合作育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建設真空。如今,學科間的界限已日漸模糊,尤其是作為學科體系中最為復雜且龐大的工科體系,各專業之間共享相似或相近的學科基礎。新工科建設的核心目標在于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改革部署,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2020年設置了交叉學科門類。現階段的新工科建設還未從根本上實現工科專業的質性改變與轉型,學科專業群的建設仍然滯后,學科交叉融合仍然不強。

(三)跨越性不大:新工科轉型升級常規化,缺乏跨越性與突破性舉措

新工科同傳統工科教育模式相比,在培養標準的精細化設置、培養方案的改進升級、培養目標的定位定性、課程體系的完善優化等方面作出了改進,但在突破現有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教學理念等方面仍受到諸多限制。新工科教育根植于我國現有工科教育基礎之上,立足于工業現代化建設的需求,以社會、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具有廣域、交叉和嵌套性特征。它需要能夠畢業后直接無縫銜接的人才,然而,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這一目標。這不僅與我國傳統的以理論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和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方式方法有關,還與教育配套制度的延伸及實踐缺位有關。工程教育認證主導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通過結果導向來指導過程教育,使工科教育按照既定的目標實現過程化的教育與管理,而現有的工程教育方式基本延續以過程為主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過程化的融合、融入和推進達到教育效果。這與工程教育及新工科教育實踐的初衷相違背,與新工科主張的實踐教育理念產生錯位。現階段,高校工程教育雖然意識到企業實踐的重要性,但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思維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仍占主導地位,新工科轉型升級缺乏宏觀性戰略思維,對其面臨的復雜國際形勢、國家戰略發展轉型的深層次原因考慮還不到位,很多高校更傾向于從專業認證及發展的顯性角度思考問題,而未對專業長遠發展及行業趨勢進行思考。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創新性與前瞻性,是評判新工科建設成效的重關鍵指標。然而,由于高校師資大都缺乏企業實踐經歷,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因此,增加對高校教師深入企業交流實踐的投人,以及對新工科教育改革制度理念的培訓,是高校未來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工作。目前,新工科的轉型升級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在更大程度上突破工程教育認證的思維限制,以實現改革創新的進一步提升。

三、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新工科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回答未來的新工科人才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素養,進而明確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內核和維度8。關于如何進行新工科建設,學術界與高校進行了廣泛的探索與實踐,高校作為新工科實踐與創新的主體,發揮著排頭兵與領頭羊的作用。目前,新工科教育應在現有工程教育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改革與創新,特別是在增強體系性、提升契合度、強化過程性等方面,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一)注重特色化:明確以成果為導向的培養目標機制

新工科教育既應該鼓勵共性的發展,又應該保持特色,工科范疇內專業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工科教育方式不應該“一刀切”,要根據專業之間的差異實現個性化發展,在保留專業既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建設,尤其是要與供給側改革、經濟轉型、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等國家需要、行業需求相契合,使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同步,減少教育滯后于社會需求的痼疾。

一是立足分類自主發展,打造立體多樣的工程教育體系。工程教育認證以成果為導向的反向邏輯為新工科教育培養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培養目標,使各專業在培養過程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各專業可參照工程認證教育的標準與規定進行目標達成度的制定。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不是工程教育的唯一目標,也不是新工科建設的最終取向,現階段全國新工科專業建設存在地域、門類發展不均衡狀況,各校的實際情況也存在著千差萬別,不應該以統一標準作為所有工科類專業的評判依據,應該根據學校發展狀況進行分級分類建設與規定。基礎較好的行業前列高校要積極進行工程教育認證,把認證標準當作新工科建設的基本要求,爭取盡早通過,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大突破,在新工科建設中發揮排頭兵與試驗田的作用;辦學實力與水平處于中上游的高校,應該把工程教育認證當作基本奮斗目標,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方式;工科教育實力水平處于起步階段的地方高校,要把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作為學校新工科建設的規范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高校要結合自己的學科優勢與學校發展特色,有計劃地發展本校的工科專業,實現基礎扎實、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成果豐碩的教育效果。新工科建設要重視跨學科交叉融合,加大投入,既需要工科大類之間的配合,也需要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配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規定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占總學分的比重不低于 15% ,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也提出了要求,這些都需要學生具有更加廣闊的知識儲備。要加強類似學院、專業之間的整合,對部分區分度不大的學科、專業進行合并撤銷,打造應用型學院與專業集群,集中師資力量與科研精力,培養跨學科交叉型人才。

二是以學生發展理論為參考,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新工科建設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其人才培養是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需要參考人才培養的達成度情況。經過多年的發展,OBE理念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特別是三個原則——反向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為中國工程教育專業改革的三個基本問題——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樣指明了方向[9]。學生發展理論是美國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采用的一種理論,它對當前新工科建設中的學生教育、管理與培養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該理論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與OBE理念中的以學生為中心原則較為類似,能夠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實現高等教育個性化培養目標的達成。大學階段是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是學生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成熟的重要階段,學生在校期間的受教育狀況及創新意識能力培養將對其今后幾十年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教育的重要方向。創新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驅動力,也是行業進步的關鍵突破口。在教育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新工科的“新\"也體現了創新的一面。為了在工程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新工科教育實踐中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需要在共性教育的基礎上,更好地激發其創新的思維和活力。教師在新工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新工科教育的成敗。因此,要積極發揮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前線作用,從黨委統攬、校院聯動、合作共贏、目標導向等四個方面構建教師跨界發展的工作機制[10]。應當配備更多的專業課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和引導方式,通過實驗室合作、實踐競賽、科研項目、企業實踐等多種途徑,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釋放。自2019年起,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該計劃通過全球范圍內的選拔,發掘行業內的少年精英,獲得了積極的反響。它為高校的個性化教育和人才創新培養提供了有力的宣傳案例。通過榜樣的力量,旨在更好地引導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并通過理想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專業認知和能力水平。

(二)增強融合性:構建全面一體的體系標準與制度方案

一是促進跨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新工科建設過程中的一條主線。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靈魂”,是《華盛頓協議》的核心理念[]。經濟全球化不僅促進了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也促進了學科專業與科學研究之間的交叉融合,作為學科門類最龐大的工科體系,專業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何更好地發揮各自優勢,合理地進行共享與合作,是新工科成效發揮與建設效果的重要評判標準。要抓住學科融合的大趨勢,積極促進工科大類專業之間的融合,同時增加工科同其他學科之間的合作,做到內外兼修,擴大專業合作的范圍與內容。

二是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基礎構建和完善新工科培育制度。制度建設是新工科頂層設計的核心。新工科在傳統工科專業建設的基礎上,借鑒工程教育認證的經驗,可以進一步深化研究和拓展。在制度建設方面,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制度規劃與要求,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層高校建設制度與方案。必須將新工科教育置于統一的大環境中進行規劃,并加強配套制度體系的建設,確保新工科建設有制可依、有據可循。通過在教育系統內介紹、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更好地服務于工業現代化的轉型,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升級。同時,應增加高校的辦學自主權,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行專業頂層設計,提高辦學理念的起點,以高標準增強建設的自主性,擺脫過多的體制機制束縛,使專業調整和建設更加貼合學校發展和社會需求,從而提升新工科教育的活力。此外,還需加強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和畢業要求達成度的建設,使新工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與評判過程更加透明化。

三是以現有培養框架為基礎構建互動性的協同育人體系。課程體系是新工科建設的實施關鍵,應該在現有工程教育認證框架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改進,與時俱進。要提升育人體系的超前性,避免工程教育滯后于企業需求,做到一體化、同步化。當前世界已經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更多的是利用信息化促進產業變革,是立足于“工業3.0”的信息化基礎上實現信息技術轉型升級的智能化體現。自2019年起,中美兩國在貿易領域展開了多輪較量,這不僅考驗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新工科核心技術的培養,同時也對高校的憂患意識和前瞻性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戰。高等教育必須站在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前瞻性規劃,居安思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高校應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提前預判新工科各專業的發展趨勢,并作出相應的布局。在各個行業瞄準技術前沿進行部署,確保課程體系既符合當前需求又避免平庸,培養學生憂患意識、家國情懷和行業認知,持續推動自我提升。此外,高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鼓勵校企合作,深人了解企業需求。邀請企業負責人到高校舉辦講座、授課、擔任合作導師,并積極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交流。根據新工科建設的實際需求,與企業合作建立基地班、定向培養班,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適時修訂培養方案,確保教育與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三)注重關鍵性突破:從考核評價、工程實踐兩方面入手

新工科教育要在現有工科教育的基礎上,實現跨越性發展,應該在考核評價、工程實踐兩個方面實現關鍵性突破。

一是以考核評價為牽引,強化新工科持續改進與反饋提升。探索構建科學的新工科教育考核評價體系,重點考核新工科建設對行業、企業的科技貢獻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情況及社會應用效果,使高等教育與社會更加密切銜接。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督反饋機制,通過考評監測進行實施效果評估,及時查漏補缺、改進提升,完善教育過程中的不足,提升工程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當前教育領域正在推進\"放管服\"工作,實施教育辦學與評價的\"管辦評分離\"政策,這使得高校教育評價的責任轉移到了第三方評價機構。新工科教育考核評價既包含內部評價也包含外部評價,內部評價可參考國內各類大學排行及學科排行榜,QS世界大學排名與泰晤士(Times)、美國新聞(USNews)、上海交大(ARWU)構成了國際‘四大'大學排行榜,在每年發布各榜單時均會吸引我國社會大量的關注[12]。要辯證對待各種排名,既要重視排名評價標準的各項內容,及時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建設,做到對標對表,同國際接軌,彌補學校辦學差距和不足,又不能盲目照搬排名結果,讓排名牽制學校發展。要做到以教育教學系統改進為主的內循環和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適時改進認證與評估標準的外循環相結合[13],做到協調統一。當前高教領域更多的是注重內循環,而對外循環領域的關注相對較少,要在新工科建設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國際環境和行業發展趨勢,做到與時俱進,理念超前。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機制是檢驗和判斷專業人才培養的‘出口質量'是否達到預期質量標準(即畢業要求)的重要保障機制,也是專業‘持續改進'的基本前提[14]。新工科建設之所以需要持續改進,一方面說明在認證過程中存在不足,需要及時進行補充完善,另一方面也說明認證標準及專業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變化可能會落伍,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生培養本身就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定時對已畢業不同年限學生的培養達成情況進行跟蹤調查,收集反饋意見并進行改進,同時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培養狀況、工作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價,征求意見和建議,通過循環反饋的方式促進新工科教育教學的提升。

二是以工程實踐為推手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構建一種適于工程教育的綜合模式。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是《華盛頓協議》對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工程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關鍵所在。實踐是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提升的重要渠道。新工科的“新”一方面體現在理念方面,另一方面體現在實踐方面。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對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在學分設置中的比重做了限定,要求至少達到總學分的 20% ,對實驗項目、實習、實訓等有明確要求,由此可見工程實踐在工科教育培養中的重要性。檢驗新工科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動手能力。現階段,工程學科領域已經邁人從滿足數量需求到進行質量提升的關鍵階段,如何培養高精尖的頂端工科人才將是制約我國能否實現經濟轉型,能否把握核心技術優勢,能否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轉變的關鍵。工程實踐既需要滿足以企業和社會需求為中心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又不能放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需要將企業需求和學生興趣結合,改進實習實踐方式,通過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要積極打造實習實踐平臺,把新工科教育搬下講臺,搬進企業,搬上平臺。要加強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工程實踐平臺與產學研實踐培訓基地。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增加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立專門的實踐課程,并為其配置實踐課程學分。加強對實踐課程的監督,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確保實踐課程的廣泛性和授課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情景教學、企業實操等手段,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要通過科技競賽、學術會議、社團活動等第二課堂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學術交流與創新,通過挑戰杯、“互聯網 + ”等綜合性及專業性競賽,將不同專業、學科的師生組織起來,進行專業實踐。特別是作為新工科建設主體的廣大地方高校,要把新工科專業建設同地方規劃與發展戰略結合起來,主動服務地方,做好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人才庫、智庫、孵化器、中轉站等作用。

四、結語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以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加速演進,正在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新版圖,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重要一極,為高等工程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快速和根本性變革工程教育將是支撐以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新業態、新產業、新經濟的重要舉措。筆者緊緊圍繞“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聚焦差異化、特色化、交融性和跨越性,探索了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策略,以期為新時代的新工科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伴隨著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高校應基于自身定位和學校的特色優勢,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工科專業結構,秉持大工程觀教育,注重多學科交叉、多元協同育人,構建產教科教合作命運共同體,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力圖培養能解決工程科技實踐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方崢.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國際化之路——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175.

[2]吳愛華,侯永峰,楊秋波,等.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3]談玲華,賈旭,徐旭冉.近十年國內工程教育科學文獻新動態與新趨勢——基于CiteSpace的圖譜量化研究[J].教育探索,2019(5):55-62.

[4]付華,任書霞,于剛,等.工程教育認證理念下的新工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20(16):275.

[5]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關于發布已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名單的公告[EB/OL].(2023-06-30)[2024-03-16].htp://www.ceeaa.org.cn/gcjyzyrzxh/xwdt/tzgg56/620629/index.html.[6」王武東,李小文,夏建國.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和新工科建設的若干問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53.

[7]劉劍平,尹向東.“新工科\"跨界融合研究:必要性、困境及發展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2):88.

[8]王世斌,顧雨竹,郄海霞.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養結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54.

[9]李志義.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最后一公里\"[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0(3):2.

[10]龔勝意,應衛平,馮軍.“新工科”專業建設的發展理路與未來走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28.

[11]李志義.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最后一公里\"[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0(3):1.

[12]王銘,黃瑤,黃珊.新時代我國工程教育認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5):4.

[13]宋新泉,張偉杰.“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推進思路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19):83.

[14]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秘書處.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解讀及使用指南(2020版,試行)[Z].2020.

Exploration of a 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WANG Guilin, HU Xuega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Ooo65,P. R. China)

Abstract: As a revolution of education quality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new engineering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difference of education mode is not obvious,the advantages are not concentrated and not prominent, the cross integration is not deep enough,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discipline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transformation andupgrading are conventional,and there is a lack of cross cutting and breakthrough measure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ystem from the follwing aspects:to emphasize the characteristics,to make clear the outcome-based training targe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standard and system scheme; to break through the keys from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so as to make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tch the needs of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new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quality

(責任編輯 梁遠華)

猜你喜歡
工科工程專業
高校工科專業基于國家戰略需求的就業供需協同機制研究
留聲機
中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
文化產業(2025年17期)2025-08-21 00:00:00
“三全育人”視域下工科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
文教資料(2025年13期)2025-08-21 00:00:00
面向新工科領域的創新型人才思政教學路徑探索與實踐
高教學刊(2025年20期)2025-08-03 00:00:00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農業高職院校專業布局優化的策略探討
工業4.0數智時代高等工科教育模式的構建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工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18在线| 色婷婷视频在线| 她的性爱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在线国产三级|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成人国产小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久久综合干|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伊人| 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亚洲一区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性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无码高清专区|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女人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欧美精品啪啪|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欧美啪啪一区|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成人夜色91|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av色爱 天堂网|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9cao视频精品|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91色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精品理论片|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