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閑置低效用地,既是“穩增長”的有效抓手,又是“防風險”的具體舉措,更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路徑。近年來,濮陽市以盤活閑置低效用地為切入口,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使“沉睡資源”變成“發展活水”,持續提升全市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主要做法
統籌謀劃高位推進。濮陽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城鎮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提供政策支撐。全市積極探索土地混合開發、空間復合利用等差異化激勵政策,充分結合城市發展階段、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實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上、地下分層設立、分層供應、分層登記,推進建設用地“一變二”立體開發利用。
研究細化方案措施。編制城區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實施方案,明確政府收儲、自行開發、市場主體改造等再開發模式。同時,在逐宗分析街邊低效閑置土地形成原因基礎上,依據供地政策,利用市場化手段與土地權利人結合,制定針對性的盤活措施。
推動油地融合發展。濮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原油田簽訂《協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融合發展合作協議》,針對油田區域用地零散低效、業務形態轉變、國有資產盤活等實際,通過土地收儲激勵政策引導,做好存量土地盤活、低效土地再利用大文章,共同推動空間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國有資產利用效益,實現互利共贏。
完善土地收儲機制。建立“統一規劃、統一儲備、統一開發、統一配套、統一供應”的土地儲備管理體系,探索將難以獨立開發的零星低效用地與相鄰地塊一并出具規劃條件,實施分步盤活、整體供應。2024年,濮陽市城區收回國有存量低效建設用地5宗、面積135.75畝。
探索收益激勵政策。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前提下,對原劃撥性質的住宅、商服用地(含租賃人出資征用并取得租賃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入股的土地)及原工礦倉儲、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調整為經營性住宅、商服用地的,收儲時除給予合理補償外,按照土地凈收益的 25% 獎勵原土地使用權人,調動各方參與低效用地再開發的積極性。
2024年,濮陽市累計盤活閑置低效用地3388畝,占全市供地總量的 35% 同比增長 58% 。其中,市本級盤活閑置低效用地704畝,同比增長 277% 。
意見建議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必須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促進城市發展用地從增量依賴向存量挖潛轉變。但存量挖潛中普遍存在產權關系復雜、資金投入量大、收益分配難以協調、政府收支難以平衡、盤活周期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
搶抓政策機遇,強化批供銜接。自然資源部《關于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通知》,為盤活閑置低效用地迎來新機遇。應充分把握政策窗口期,依法依規收回收購閑置低效用地,納入政府土地儲備庫,進行統一整理與規劃再開發。同時,要堅持土地利用效率導向,緊密聯動批地與供地環節,建立“以用定供、以供控批、全程聯動、閉環管理”機制,從源頭減少批而未供土地的產生,形成以存量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科學精準施策,提升利用效能。分類處置各類閑置低效土地。針對因公共服務和交通設施不完善造成的閑置土地,積極做優土地利用空間;針對因不可抗力造成的閑置土地,依法調整開竣工時間;針對涉法涉訴的閑置土地,構建多方協調機制,一案一策,全力化解糾紛,推動閑置土地資源有效盤活與高效利用。加快發展建設用地二級市場,規范交易流程,推進交易信息公開,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完善相關稅費政策。
強化政策激勵,自主挖潛增效。出臺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通過自主招商、合作開發、轉型升級等方式引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項目。加強對入駐企業的服務與監管,確保其按照約定的產業方向和建設標準進行開發建設。對于因企業自身原因造成閑置的產業用地,政府通過減免部分稅費、給予產業扶持資金等,引導企業圍繞城市規劃合理調整土地利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作者單位: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