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6-0104-04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英語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掌握這一關鍵語言的平臺,更是為他們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超過80% 的國際學術期刊和 90% 以上的國際會議使用英語作為交流語言。因此,高中英語教學對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能力至關重要。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英語課堂教學不斷推陳出新,課堂活動也是精彩紛呈。課堂設問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溝通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更能搭建起學生與知識的橋梁。因此合理高效的課堂設問能夠助力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使學生在英語知識的海洋中遨游。
一、設問的理論基礎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學習者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主動構建的。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框架下,設問成為高中英語課堂中促進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的設問策略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問題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語言現(xiàn)象的深人思考和探索。在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下,設問不僅是教學的工具,更是激發(fā)學生深層次思考和認知發(fā)展的催化劑。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從記憶層面深入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更高階的認知過程。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設問不僅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工具,更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設問,教師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加工過程,提高信息的內(nèi)化效率。例如,開放式問題能夠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自由表達,而封閉式問題則有助于檢驗學生對特定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知識的構建過程,設問正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解決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布魯姆的認知領域分類,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從記憶、理解到應用、分析、綜合乃至評價,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通過設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人探討英語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原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通過案例分析,教師可以展示設問如何在實際課堂中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通過角色扮演或辯論活動,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語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技能。
二、英語課堂中設問的應用誤區(qū)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設問是激發(fā)學生思考、促進知識內(nèi)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師在設問時常常會陷入一些誤區(qū),如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的提問、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以及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等。為了有效避免這些誤區(qū),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確保問題既能夠觸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例如,根據(jù)布魯姆的認知領域分類,教師可以設計從記憶到評價不同層次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從基礎理解到高階思維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有些教師在應用課堂設問時,問題設計過于封閉,這類問題往往只能得到“是\"或“否”的答案,不利于學生深入思考。針對這類問題,需要在課堂設問中避免設計過于封閉性的問題,適當增加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此外,課堂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靈活調(diào)整也是高中英語課堂設問的一大問題。有的時候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會比較難,這就使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進而影響課堂效果。這種問題的根源在于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課堂設問上一刀切,導致學生對課堂失去參與的興趣。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反應靈活調(diào)整問題的難度和深度,避免因問題過于簡單而使學生感到無聊,或因問題過于復雜而使學生感到挫敗。教師的設問應當成為點燃學生思維火焰的火種,而非簡單地灌輸知識。
三、合理設問的應用策略
(一)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的平衡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合理平衡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和促進深度學習至關重要。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探索和表達,它們通常沒有固定的答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你認為全球化對英語語言的普及有何影響?”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根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通過這種互動式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開放式問題正是這一過程中的催化劑。
然而,封閉式問題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通常用于檢驗學生對特定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答案通常是明確的,有助于鞏固記憶和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問“動詞的過去式是如何構成的?”來檢驗學生對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掌握。認知心理學視角表明,封閉式問題能夠迅速地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為教師提供及時反饋。
為了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靈活運用這兩種類型的問題。一個有效的策略是,教師可以先用封閉式問題來引導學生復習和鞏固基礎知識,然后通過開放式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邊界。例如,在學習了新詞匯后,教師可以先用封閉式問題檢查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隨后提出開放式問題,如:“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這些新詞匯?”這樣的問題能夠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語境中,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的平衡使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全面掌握,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技能。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則涵蓋了整個世界?!痹诟咧杏⒄Z教學中,教師應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既重視基礎知識又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的課堂環(huán)境。
(二)設問的層次性與遞進性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設問的層次性與遞進性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技能的關鍵。層次性設問意味著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從簡單到復雜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人思考。例如,初級問題可能關注單詞的定義和句型結構,中級問題可能涉及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而高級問題則可能要求學生進行批判性分析或創(chuàng)造性表達。遞進性設問則要求問題之間具有邏輯上的連貫性,每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深化或擴展,從而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研究表明,通過遞進性設問,學生能夠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例如,一項針對高中英語課堂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教師使用遞進性設問策略時,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平均提高了 20% 。此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知識是個體在與環(huán)境互動中構建的,而遞進性設問正是這一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xiàn),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建構知識,而非被動接受。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問題的層次性和遞進性,以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和語言技能的提升。
(三)設置設問問題的差異化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面對不同學生群體的設問策略調(diào)整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例如,針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更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問題,如:“你認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當代社會有何啟示?”這樣的問題旨在挑戰(zhàn)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而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則應更多地使用封閉式問題,如:“這個句子中哪個詞是動詞?”以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此外,根據(jù)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應設計略高于學生當前能力水平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例如,對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如何用英語描述你最喜歡的電影情節(jié)?”這樣的問題,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夠引導他們運用所學語言技能。通過這樣的策略調(diào)整,教師能夠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適合自己的挑戰(zhàn)和幫助,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四)提高設問的互動性與參與度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提高學生參與度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精心設計的設問技巧,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參與。例如,采用布魯姆認知領域分類法,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從記憶、理解到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一項研究顯示,當問題設計能夠觸及學生的高階思維時,學生的參與度可提高 30% 以上。此外,教師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真實或模擬的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比如,通過角色扮演或辯論,學生可以在模擬的商務會議或國際論壇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也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參與熱情。通過設問技巧,教師能夠?qū)⒄n堂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舞臺,使學習成為一種生活體驗,而非簡單的知識灌輸。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設問是激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師生互動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探討莎士比亞的戲劇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反映了哪些人性的弱點?”這樣的開放式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人思考文本,并鼓勵他們分享個人見解。通過分析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根據(jù)Vygo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學生在與教師和同伴的互動中,通過“更近的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幫助,能夠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設問策略,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在一次課堂互動中,教師通過提問:“如何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愛情觀應用到現(xiàn)代人際關系中?”激發(fā)了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學生不僅表達了各自的觀點,還通過傾聽和反駁,提高了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互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增強了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四、合理設問的應用途徑
(一)設問在語言技能提升過程中的應用
設問技巧的運用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人分析文本,從而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研究表明,當學生被要求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時,他們更傾向于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有助于提升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例如,通過詢問“作者為什么選擇這個特定的詞匯來描述場景?”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的關注,并促使他們思考詞匯選擇背后的含義。
在聽力訓練中,設問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教師可以設計預測性問題,讓學生在聽之前對即將聽到的內(nèi)容進行預測,從而提高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例如,在聽一段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演講之前,教師可以問:“根據(jù)你所知道的信息,演講者可能會提到哪些環(huán)境問題?”這樣的設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聽力材料。通過與同伴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
在寫作教學中,設問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啟發(fā)工具,幫助學生拓展思路。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你要寫一篇關于時間管理的文章,你會如何向讀者解釋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這樣的設問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寫出更有深度和邏輯性的文章。此外,通過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等互動形式,學生可以在實際應用中提升寫作技巧,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在口語表達方面,設問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討論一個話題時,教師可以問:“你認為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請給出你的理由。”這樣的問題能夠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表達,并在交流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模擬真實場景的對話練習,學生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提高口語流利度和準確性。
(二)設問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設問不僅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提升參與度的工具,更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關鍵手段。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促進英語思維的形成。例如,教師可以提出與文化背景相關的問題,促使學生在理解語言的同時,也能夠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和思維方式。研究表明,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qū)⒄Z言與文化背景相結合時,他們的語言習得效果會更加顯著。此外,通過案例分析,教師可以展示如何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思維模式。設問是點燃學生英語思維火焰的火花,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探索和思考,最終形成獨立的英語思維能力。此外,設問策略還可以結合案例分析來加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有關全球化的單元時,教師可以呈現(xiàn)一個具體案例,如某跨國公司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然后提出問題:“該公司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營是否總是符合道德標準?”學生需要通過批判性分析,結合所學的倫理理論和實際案例,來評估公司的行為。這種策略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幫助他們學會了如何在復雜情境中運用批判性思維。設問激發(fā)批判性思維的策略正是將教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如何思考和質(zhì)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公民。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設問不僅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工具,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鍵手段。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設計出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會如何改變故事的結局?”這樣的問題,鼓勵學生跳出文本框架,發(fā)揮想象力,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布魯姆的認知領域分類,創(chuàng)造性思維屬于高階思維能力,它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綜合、評價和創(chuàng)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布魯姆分類法來設計問題,確保問題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五、結論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設問不僅是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工具,更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因此,設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長遠意義在于,它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技能,還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認知基礎。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教學理念的更新,設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將更加精細化和個性化。未來,教師將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水平,從而設計出更加精準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通過分析學生在在線學習平臺上的互動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特定語法點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據(jù)此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人思考和掌握。此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借助智能教學助手,實時調(diào)整設問策略,確保問題的難度和深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設問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
參考文獻:
[1]江娜.加強課堂互動,深化高中英語教學效果策略探析[J].高考,2025(8):43-45.
[2]趙姣.外研教材展教學新貌師生課堂共奏華章—高中英語新教材的使用與教法探究[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5(3):9-10.
[3]李靜.“教學做合一”背景下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5(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