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眾多研究者對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然而,針對五年一貫制思政課程一體化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學段學生群體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研究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銜接,必將對該階段學生的成長成才有所啟示。
一、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的時代價值
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銜接的研究可以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尋職業院校學生價值觀塑造的特殊性,提高該階段思政課育人的適配性,最終形成人才協同培養的價值共識。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有其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價值性,這種引領性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全方位、全階段的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五年一貫制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思政課同樣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換言之,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研究以該學段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為研究出發點,以國家事業的全局出發,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實現教育強國戰略目標。
(二)職業院校學生價值觀塑造的特殊性
因材施教的核心關注點在于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五年一貫制學生的群體差異可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文化基礎相對薄弱。五年一貫制學生是初中畢業就入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中考成績不是很理想,其文化基礎相對薄弱;(2)職業規劃不夠清晰。五年一貫制大部分學生由于未能考入普通高中,因而在父母的建議下被動選擇了中高職院校,而非出于對所學專業的真正熱愛,導致他們對未來缺乏明確的目標;(3)缺乏自信心。五年一貫制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中考的失利就證明自己比考上高中的同學差。因此,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心。
(三)形成人才協同培養的價值共識
人才培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參與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而人才協同培養價值觀念的統一,可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五年一貫制通常采用 3+2? ”的培養模式,即中職階段學習3年、高職階段學習2年。這種培養模式需要中職與高職兩個階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達成協同育人的價值共識,以此保障育人過程的連續性與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在不同階段,思政課教師應堅守其職責,精心培育其責任領域。盡管教師們普遍履行了這一職責,但仍有部分教師在堅守“一段渠”時,表現出既不前瞻也不顧后的態度。即中職階段的思政課和高職階段的思政課無論從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上都尚未形成統一的價值共識,通過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銜接探析,可以有效形成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思政課協同培養的價值共識。
二、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的現實困境
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還面臨諸多困難,比如,教學目標縱向銜接不暢、課程內容碎片化、缺乏整體性設計、教學方式單一,缺乏不同教學方式之間的協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
(一)教學目標縱向銜接不暢
五年一貫制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存在縱向銜接不暢,各自為陣的現象。五年一貫制思政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段制定。一般意義上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核心素養。當前,針對五年一貫制思政課程的教學,往往缺乏將整個五年課程連貫起來制定教學目標的做法,通常采取的是分別制定教學目標。這一問題直接導致同一教學內容的學習深度難以科學把控,某一項能力的培養程度缺乏遞進式規劃,核心素養培育的維度與層次也難以形成系統性架構。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具體實施的依據,而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的教學目標缺乏整體性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的質量,進而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課程內容設計碎片化
“思想政治課教材是思政課課程內容的主體,其主要反映在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向”[。而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存在重復、跳躍性大、連貫性不強等現象。五年一貫制中職階段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律》,高職階段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思想道德與法治》。從中高職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來看,有些內容是重復的,如道德和法律的相關內容,在中職和高職階段都有所涉及。同時,有些內容的跳躍性較大,連貫性不強,如哲學,中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哲學方面知識內容的設計較淺,存在跳躍性較大、連貫性不強的現象,中職階段的哲學知識基礎對于理解高職階段的相關理論面臨一定困難。
(三)教學方式協同缺位
“教學方式通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的不同特點,采取的不同教學行為和活動方式的結合”[2]。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然而,在中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單向灌輸為主,存在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協同缺位的現象。在具體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忽視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思政課知識向專業課知識之間的遷移。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具體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面臨一個困惑:如何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當然,思政課的學習和專業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差異,但是我們要在重視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的同時,需要對學生思維方式、問題解決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關注,進而提高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獲得感。
(四)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方式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素養的現象。五年一貫制學生在校時間長,年齡跨度大且關鍵,思政課的課程考核方式會影響學生培養的連貫性和整體性。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大部分是采用“平時成績 + 期末成績”的方式進行,平時成績一般是由課堂表現、小組合作、個人作業等維度構成,期末成績主要是以閉卷的方式進行考核,整體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粗糙,沒有完全地體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差異性。
三、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銜接的實踐路徑
面對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遇到的現實困境,可以從構建整體、遞進式教學自標體系、打造螺旋式上升的課程維度、創新“雙主體協同”教學模式、創新“多元”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破解。
(一)構建整體、遞進式教學目標體系
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的整體、遞進式設計可以使課堂教學循序漸進,保證人才培養的連貫性。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設計主要指的是針對某一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需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核心素養3個維度。教學目標的遞進式設計主要指的是針對同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的學段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之間是一種遞進式關系。
無論是對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某一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設計還是不同學段教學目標之間的遞進式設計,都要遵循“八個統一”。同時,教學目標整體性設計和遞進式設計需要考慮教學對象的特點。比如,前文提到的五年一貫制學生存在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職業規劃不夠清晰、缺乏自信心等特點。此外,教學目標整體性設計和遞進式設計還需要考慮五年一貫制學生不同的學段。比如,中職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其明理;高職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求道。但無論是中職階段還是高職階段,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制定教學目標。
(二)打造螺旋式上升的課程內容
認識過程有兩次飛躍,分別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這就要求五年一貫制思政課內容的設計要遵循認識的規律,同時要結合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來重構教學內容。比如,前文講到的教學目標,中職階段在于明理,高職階段在于求道。即中職階段重點在于給學生講道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知其然,這其實就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理論只要徹底就能夠說服人。因此,高職階段需要給學生把道理背后的學理、哲理講清楚,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讓所學的理論可以指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疑點,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比如,中高職階段都會講到法治,而在中職階段需要講清楚如何遵紀守法,當好國家公民。在高職階段需要講清楚法律的本質、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和資本主義國家法律的本質區別。讓學生從內心真正地尊重我國法律,從而達到尊法、學法、守法的教學目標。
(三)創新“雙主體協同”教學模式
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去落實。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創新“雙主體協同”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讓五年一貫制的培養模式真正發揮優勢。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即需要把握好年齡跨度較大且關鍵的中高職學生成長規律,同時把握好不同學段的教書育人規律。如何把握好這兩個規律,保證兩個學段的有效銜接和育人的整體性,就需要創新“雙主體協同”的教學模式,即,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思政課教師協同努力,共同把握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規律與教書育人規律,推動兩個學段思政教學的有機銜接。這種銜接不僅僅是形式上的遞進,更是學識、思想、價值觀的遞進和升華。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建立中高職“雙主體協同”工作委員會,將這種協同形成一定的機制,進而發揮五年一貫制的育人優勢。這種協同表現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對教學對象的了解等方面。比如,對教學對象的了解。中職思政課教師不太了解學生在高職階段的群體性特點,高職思政課教師不太了解學生在中職階段的群體性特點,這時就需要“雙主體協同”,在具體的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3]。
(四)創新“多元”課程考核方式
針對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方式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素養的現象,需要對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多元”課程考核方式。課程的考核主要圍繞學生通過某一門思政課的學習,他們在知識、技能和核心素養方面的收獲,而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收獲上。因此,對于五年一貫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考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注重過程性考核。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需要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比如,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可以圍繞知識、技能和核心素養3個方面進行設計,不斷關注學生在每個階段的成長,成長檔案袋可以包含中職和高職全學段。通過檔案袋讓學生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2)激勵性考核。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激勵式教育,而非打擊、打壓、懲罰。通過激勵性考核,讓學生好學、善學、樂學;(3)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考核。當前,整個人類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若要緊跟時代,就需要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因此,五年一貫制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考核[4-5]。
結語
總之,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五年一貫制教育模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關注該培養模式與思政課一體化的發展。因此,關于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的研究需要不斷地深入。
本文系2023年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科研基金資助成果《五年一貫制思政課一體化銜接探析》(項目編號:SLB20230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寶娟,張婷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問題與對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02):4-8.
[2]張輝蓉,賈瑜.教育環境對教師教學方式選擇與運用影響程度的實證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8):32-37.
[3]王景云,楊晨光.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有序推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5,(01):112-121.
[4]譚移民,謝莉花.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基本策略與未來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35):26-31.
[5]王君,韓菊琴.五年一貫制班級文化建設與班主任管理效能研究[J].公關世界,2024,(19):76-78.
(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