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科研育人作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十大育人體系之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三全育人”的重要組成,是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有機統一起來的重要橋梁[1-2]。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須構建科學的科研育人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3]。應用型本科院校指的是辦學為本科層次,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自標的高等學校,這類高校占比高、分布廣、所有學生數量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4。為滿足新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亟須向創新型人才培養轉型。因此,開展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育人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是一項具有深刻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的課題。
一、“科研育人”的科學內涵
高校科研育人是以科研活動為載體,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運用科學研究對學生開展科研能力培養、塑造科研品德、促進全面發展的全面教育過程,是高校培養新時代所需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實踐活動[5。科研育人同時具有育人理念、育人方式、育人過程三重屬性。
所謂“科研育人”理念,即注重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入科學研究過程,在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亦增強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所謂“科研育人”方式,即高校教師在開展科研工作時對學生進行有益幫助和積極的教育引導,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高尚品德的有效途徑;所謂“科研育人”過程,即高校依照“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依托有組織科研的各個環節,建立師生共“托舉”的良性學術共同體的過程[。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存在的困境
(一)科研條件有限
相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室面積小、實驗儀器設備數量少且更新換代慢、用于大學生開展開放實驗或者創新型實驗的經費非常有限或者沒有。這些不足難以支撐高質量的科研活動開展,既抑制了教師深度指導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也打壓了大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實踐的動力。
(二)科研項目欠缺
客觀上,研究型大學具備更好的科研條件,政府或者企業更傾向讓研究型大學來完成科研項目;主觀上,應用型本科高校更注重教學及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科研投入少、科研基礎弱、科研能力有限、科研項目的申報積極性不高。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項目數量少、級別低、經費極為有限,大學生的科研實踐參與度極低,這極大地限制了科研育人工作的開展及新時代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三)學術氛圍不濃
相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學校學術交流載體建設較弱,校內學術交流活動展開較少;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以本科生為主,學生校內學術交流需求不高,學生參加校外學術交流活動的機會幾乎為零。淡薄的學術氛圍中學生的科研興趣難以獲得薰陶、科研自覺性亦難以獲得激發,不利于大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
(四)學生科研實踐能力不足
(1)應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性決定科研條件有限,使學生獲得參與科研活動的機會有限,接受科研素質培養鍛煉不足;(2)大部分教師開展的科研項目有一定的難度,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他們參與教師科研工作會影響科研進程;(3)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的理論課程學習內容繁雜,而學生學習效率有限,導致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的時間有限,學校教師安排學生的科研任務層次較淺,使學生與教師在科研中的接觸交流時間不多,難以充分發揮科研育人效果[。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育人新模式
結合“科研育人”的科學內涵及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存在的困境,為了更好地推進科研育人工作,高效利用科研育人成果推動學校高質量創新型人才培養,懷化學院探索出“研一學一創”深度協同的科研育人模式,見圖1。
該模式在“以研促教”“以研促創”的理念下,通過將科研理論與課程思政及創新創業理論深度協同、科研項目與實踐課程內容及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深度協同、科研實踐與實踐課程實踐及創新創業大賽實踐深度協同、科研成果與教學案例及企業孵化項目深度協同,實現高質量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科研理論—課程思政—創新創業理論”深度協同
通過常態化建設《身邊的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及“科技活動周”“創新創業大講壇”“‘書山’科技論壇”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科研理論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科研意識及科研自信。科研理論教育與課程思政、創新創業理論教育深度協同,意味著科研理論教育課堂同時也是課程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理論教育的課堂,科研理論教育案例同樣也是課程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理論教育的案例。科研自信的培養過程,亦是文化自信與創新創業自信的培養過程。
(二)“科研項目—實踐課程內容—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深度協同
通過建立“三對接”校地合作長效機制及百名教授博士對接百家規模企業“雙百”工程,大幅提升區域聯合科研項目及校企合作開發項目的立項數量。結合專業實踐課程內容建設要求及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培育要求,將新立項的科研項自或其子項自建設成專業實踐項目及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因此,新建設專業實踐課程內容既具有新穎性又與當前新興產業實際緊密聯系,新培育的創新創業大賽項目也不再是“紙上談兵”,大學生課堂及參賽融入度大大增加的同時,自主創新的自覺性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科研實踐一實踐課程實踐—創新創業大賽實踐深度協同
科研實踐包含技術路線設計、實驗操作、樣品性能檢測、數據記錄分析、項目總結報告撰寫等環節;實踐課程實踐包含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樣品性能檢測)、數據記錄分析、實驗報告(畢業論文/設計)撰寫等環節;創新創業大賽實踐包含調研、創新項目遴選、項目實施方案設計、小試(中試)、樣品性能檢測、數據梳理、路演PPT(商業計劃書)撰寫等環節。科研實踐、實踐課程實踐及創新創業大賽實踐環節大同小異,將三者協同一體化,即科研技術路線設計與實踐課程實驗方案設計及創新創業大賽項目方案設計協同一體化、科研實驗與課程實驗及大賽實驗協同一體化、科研項目總結報告與實驗報告(畢業論文)及大賽路演PPT(商業計劃書)協同一體化,在減少師生重復性工作量的同時,使師生有更多時間深入到特定的項目研究工作中,大幅提升了科研育人的效率及質量。
(四)“科研成果—教學案例、成果一企業孵化、融資熟化項目”深度協同
通過科研實踐,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將研究獲得的新配方、新工藝、新技術、新設計、新產品申請專利保護或者以論文的形式進行發表。一方面,師生共同研究所產出的新配方、新工藝、新技術、新設計、新產品等成果與專業相關度非常高,將這些成果作為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案例代表性強,學生亦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同時這些成果的產生大學生的貢獻度非常大,因此也是重要的實踐教學成果;另一方面,師生可依托以上成果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器進行孵化,通過融資對技術成果進行進一步熟化,最終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將科研成果與教學案例、成果及企業孵化、融資熟化項目深度協同,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促進了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獲得大幅提升[8]。
四、實踐成果
建設高質量創新平臺:學校建成省(部)級科研平臺32個;建成省級科技服務平臺2個,即湖南省高校知識產權中心、湖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為了集中力量開展有組織科研,學校將校內所有市校級科研平臺整合為“一館兩院八中心”11個大型綜合科研平臺。
結語
科學研究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實施的橋梁,是高校五大職能之一,科研水平是評價高校辦學能力的重要指標,科研能力是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關鍵因素,科研育人的提出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懷化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科研育人工作的困境,通過學習借鑒兄弟院校的經驗,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提出“研一學一創”深度協同科研育人模式,倡導“以研促教”“以研促創”的理念,旨在為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科研育人工作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經驗。
本文系1.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育人新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2JP016);2.2022年懷化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本科高校材料類專業科研育人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05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志堂,廖雅琴,徐智勤,等,“三全育人”視域下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路徑研究[J].廣東科技,2025,34(01):78-82.
[2]姚建建.高校科研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析一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4,(02):104-108.
[3]苗婧,吳蕾,金巍.有組織科研視角下的高校科研育人探索[J].科教導刊,2023,(33):32-34.
[4]周尚儒,劉馳,張高峰,等.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的探索[J].才智,2024,(26):173-176.
[5]鐘軍,王雁,朱懷謙.新時代高校科研育人的運行機理及實現路徑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3):122-124.
[6]陳駒.基于科研育人的本科生教育質量提升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4,(09):160-163.
[7]汪亮巧.新時代背景下本科學校科研育人的現狀、困境與路徑探析[J].就業與保障,2024,(06):157-159.
[8]張陽,“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科研育人路徑探究[J].公關世界,2023,(22):99-101.
[9]王晶,韓婷婷,李梓源.科研育人視域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索[J].大學,2025,(09):51-54.
[10]戴中武.“三全育人”視角下的科研育人路徑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12):139-141.
[11]聞雪梅,孫瑜,馮楠楠,等.多方協同下的高校科研育人路徑的實踐探索—以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J].大學,2024,(32):193-196.
(作者單位:1.懷化學院2.懷化市錦溪小學)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