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媒體平臺的興起,2016年,“抖音”一經問世便迅速趕超一眾對手,目前已成為當下用戶活躍量最大的短視頻APP。據Quest-Mobile《2024年新媒體生態盤點》顯示,截至2024年10月,抖音、快手、小紅書、嘩哩嘩哩、微博五大新媒體平臺全網去重活躍用戶規模達到10.71億。其中,抖音月平均活躍用戶規模達7.86億,遠超其他平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在抖音風靡的當下,高校充分挖掘抖音平臺的育人優勢,使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賦能,是“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可行性:抖音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條件優勢
抖音以其差異化戰略和專注年輕用戶群體的經營理念,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抖音平臺的明確用戶定位、先進運營理念以及優質的平臺生態等條件優勢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場域。
(一)抖音用戶畫像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互通
首先,群體構成具有交叉性。據抖音官方發布的 ??2020 抖音大學生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國近80% 的在校大學生使用抖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是 400 后”這一群體。因此,可以看出抖音用戶群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構成上有很大的重合。
其次,群體需求高度契合。抖音用戶群體中24歲及以下年齡段占比最高,他們是典型的“Z世代”群體。從心理特征上看,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追求平等交流與個性表達,渴望通過互聯網社交積攢人氣,獲得朋輩之間的情感認同[1。抖音用戶的這一心理特征與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高度相似。大學校園中的學生正經歷著從學術環境向職業社會過渡的關鍵時期,他們內心既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又伴隨著不確定性和焦慮。在面對日益增長的就業競爭和升學挑戰時,他們迫切地尋求在同齡人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與支持。
(二)抖音運營理念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共融
首先,抖音致力于打造專注于年輕人的具有高用戶黏性且流量穩定的短視頻APP。抖音運用智能算法技術,對用戶過往的搜索記錄、在不同類型內容上的停留時長以及與社交圈內好友的互動行為等多元化媒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構建出個性化的用戶興趣數據庫。基于此,平臺能夠持續地向用戶推送與其興趣偏好緊密相關的視頻內容,旨在有效提升用戶黏性與參與度[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的當下,借助智能算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精準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目標與進路。抖音的這一運營理念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供了有效參考。
其次,抖音致力于打造年輕人共同參與、平等互動的社交平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具有社交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抖音當中,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就自己感興趣的視頻作品或社會熱點話題參與評論,表達觀點。這種“去中心化”“去身份化”的社交場景極大拓展了用戶的社交空間,滿足了青年用戶群體自由、自主的社交需求[3]。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在平等溝通、民主討論、互動交流中進行思想引導”。當前學界普遍認為,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由“單向灌輸”向平等互動的教育模式轉變,旨在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抖音的這一運營理念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轉變的倡導相耦合。
(三)抖音積極打造娛樂與教育并行的短視頻平臺 (二)平臺協同性薄弱
首先,抖音不斷挖掘平臺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引導功能,積極構建青年人的學習園地。現已有大量主流媒體入駐抖音,如“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觀察者網”等,以公眾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時代主旋律,獲得了大量的點贊和轉發。也吸引了大批高校在抖音平臺開設官方賬號,據《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據報告》顯示,抖音已覆蓋全國1259所高校,抖音線上公開課場次達12580次,觀看人數7392萬。各大高校的入駐,使知識的傳播與學習不限于書本,在抖音人人都能上名校。這些官方賬號的成功為高校借助抖音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范式。
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不變的,但是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傳播形式所帶來的實效性也將是不同的。高校借助抖音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受教育者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傳播核心的思想價值觀念,通過提高內容與形式的吸引力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還有部分高校跟風當下網絡熱點,制作一些導向不明確,缺乏價值引領的視頻作品。此外,還有部分高校抖音賬號的內容大多是招生宣傳類、校園活動類、日常生活類,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匱乏。
其次,抖音積極構建清澈文明的網絡生態,打造健康向上的自媒體平臺。當下互聯網已然成為“去中心化”的開放輿論場。用戶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好壞雜陳,泥沙俱下。抖音自2016年誕生至今,不斷提高作品上傳的審核標準,開展凈網行動,刪除違法違規,甚至與主流價值相背離的視頻作品,封禁發布違法信息的賬號,構建了健康向上的平臺生態,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提供了清新的環境。
二、挑戰性:抖音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當前已有很多高校開始注冊抖音官方賬號,以開設抖音直播課等形式進行了“抖音 + 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探索,但大多收效甚微。為進一步實現抖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賦能,必須對實踐探索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科學審視。
(一)內容同質化嚴重
抖音作為一款主打娛樂社交起家的開放性短視頻軟件,其內容涉及面極為廣泛,美食、旅行、寵物、電影等以娛樂為主的短視頻內容已經在抖音平臺上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流量和關注度,同時平臺會優先對類別關注度較高的視頻進行推送。在此背景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高校抖音賬號如果未能凸顯“創新”這一特質,必將湮沒于海量的泛娛樂化短視頻當中,甚至被智能算法邊緣化。
目前,眾多高校的視頻發布存在“照搬書本”“跟風模仿”“重宣傳輕教育”的現象。部分高校只是將抖音平臺作為政治說教、理論灌輸、官方代言的新載體,或僅將抖音用于線下活動的線上宣傳,缺乏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抖音平臺使用率低,尚未與傳統育人模式有機融合;未能與其他平臺形成合力,降低了抖音思政的影響力。
目前,大多數學校已認識到抖音平臺的強大傳播力,希望搭乘抖音的流量順風車增強自身的傳播影響力。然而,大多數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關注度、點贊及評論量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有些高校抖音賬號長期以來只有不到一萬的粉絲量。一方面,高校并未能真正挖掘出抖音的育人功能,傳統思政教育始終未能與抖音平臺建立聯系,導致高校抖音思政教育實際上處于停滯狀態;另一方面,很多學校已經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比較成熟的平臺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抖音思政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將其他平臺的人員、資金和管理模式引入抖音,尚未構建出一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矩陣,限制了抖音育人功能的發揮。如何對各平臺進行通盤籌劃,使各平臺之間優勢互補,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面,已成為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隊伍建設有待提高
高校以抖音賬號為陣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不斷提高內容的吸引力和平臺的影響力,更需要加強隊伍建設,為抖音思政提供人才保障。
“抖音 + 思想政治教育”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高校借助抖音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具備網絡思維,把握抖音平臺的運營規律,結合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和價值引導。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抖音運營團隊中缺少兼顧平臺應用技術和思想政治理論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相關的網絡技術培訓,用網能力有待提高,未能將抖音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聲筒”;另一方面,平臺管理的技術人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的基礎,“思政敏感度”不足,無法保證其制作和發布的視頻作品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性。
三、實踐性:抖音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
抖音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和滲透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高校要深入挖掘抖音平臺的育人潛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掌握抖音平臺運營的規律,提升抖音思政影響力。健全網絡思政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度,為抖音新陣地的建設提供保障。
(一)內容為王,提升抖音思政吸引力
很多高校已經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多數為單向灌輸、簡單說教的形式,育人效果并不理想。抖音作為新媒體平臺,在大學生群體當中的滲透力前所未有。要以學生為本,創作兼具思想性、親和力、趣味性的短視頻作品,提高抖音思政的吸引力。
首先,內容設置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結合校園特色文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思政類視頻更具思想性;其次,要貼近大學生群體的生活實際,關注當下大學生群體所面對的困難和需求,從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對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解讀,提出建議。深入校園生活的日常,透過校園生活的點滴小事,講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道理,讓抖音思政類視頻更具親和力;再次,在視頻的制作中要抓住大學生興趣點,插入愛國題材影視作品或網絡視頻,結合議題進行二次呈現。也可以使用抖音特有的“網紅”拍攝手法,錄制各類課程視頻,以此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使思政類視頻更具趣味性。
(二)一橫一縱,增強抖音思政影響力
打造校園融媒體協同育人模式,是“大思政”格局構建的必然要求。高校應該對各平臺進行通盤籌劃,對思政平臺矩陣建設進行系統設計。從橫向矩陣建設和縱向矩陣建設兩個方面進行思考,打造矩陣式傳播新格局,進而提升抖音思政影響力。
首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媒體橫向矩陣建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媒體覆蓋。一方面,加強抖音平臺與高?,F有的其他媒體平臺的交流合作,將其他平臺的人才隊伍、資金投入和管理模式引入抖音,加快高校抖音平臺發展進度;另一方面,可基于不同的類型和功能推出多個平行賬號,在平臺內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橫向矩陣,形成一種信息傳播新模式,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傳播力,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抖音思政的影響力。
其次,持續強化縱向矩陣建設,全面推進抖音思政向縱深發展。以高校官方抖音賬號為核心主導,學校各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發布學校和學院相關信息及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類內容,思政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等立足個人抖音賬號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分享和傳播。以此為基礎打造全方位多層次抖音思政矩陣,全校上下聯動,協同推進思政平臺系統性建設,真正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三)專兼結合,夯實抖音思政隊伍建設
隊伍建設和人才保障是高校能否筑牢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關鍵所在。因此,抖音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多下功夫,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抖音平臺思政人才隊伍[5-]。
首先,匯集人才,組建專門的網絡思政團隊。高校要不斷優化運營團隊結構,加快組建一支專兼結合、專職為主、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網絡育人力量。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與網絡運營隊伍相結合,既要選拔一批精通抖音平臺應用技術的專業人員為視頻的制作和發布提供專業的技術性支持,又要由思政教師負責議題擬定、文案編寫和內容審查等工作,保證發布的作品無意識形態偏差,價值導向清晰。
其次,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思政教師用網能力。高校要建立系統的網絡技能培訓機制,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和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實現網絡技能培訓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持續化。并將優秀的網絡文化成果納入科研成果統計,作為職務晉升和評獎評優的參考標準之一,激發抖音思政隊伍的內生動力。
結語
“抖音”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踐行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的必要之舉。高校要筑牢抖音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注重內容與形式創新,提高抖音思政吸引力。加強網絡思政平臺矩陣建設,提高抖音思政平臺影響力。打造專兼結合的思政人才隊伍,夯實抖音思政隊伍建設。從而更好地塑造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本文系2022年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就業創業管理專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就業教育研究》(項自編號:JJKH20200863JY)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馬靜音,曹銀忠.二次元文化社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轉向—以“B站”為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20,22(01):107-112.
[2]王夢云.發揮抖音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9,(10):86-91.
[3]趙國惠.抖音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24.
[4]楊亞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使師生共同成長[J].人民論壇,2017,(31):216-217.
[5]郝立新.切實提高專職教師整體素質,建設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人才體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4-6.
[6]馬艷華.抖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措施探究[J]公關世界,2022,(02):72-73.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