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小銜接工作日益受到社會關注。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果幼兒能在幼小銜接階段通過繪本閱讀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將對其終身學習產生深遠影響。相較于純文本讀物,繪本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能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诖?,教師需科學利用優質繪本資源,系統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與理解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幼小銜接背景下繪本閱讀對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價值及實施策略,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一、幼小銜接背景下繪本閱讀在幼兒閱讀習慣培養中的意義
(一)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
在幼小銜接階段,由于幼兒的個人語言能力仍處于高速發展期,繪本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其豐富多彩的圖畫與簡潔有趣的文字能夠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閱讀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圖片與故事情節展開合理想象,推測后續故事情節走向與角色內心表現活動,有效強化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幼兒能夠對繪本內容逐步形成獨立理解,其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將得到全面提升。這種獨立的思考能力有助于他們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為小學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培養幼兒的語言傾聽能力
良好的繪本閱讀習慣能夠顯著強化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養成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這能夠促使幼兒在將來的小學生活中建立與他人積極溝通的想法,有效傾聽他人的言語。在幼小銜接階段的閱讀習慣培養過程中,幼兒不僅能系統感知語言應用的藝術性,還能從細節入手整理與分析語言信息。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幼兒后續閱讀學習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三)強化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大膽表述繪本內容,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梳理繪本故事情節,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部分表達意愿較為強烈的幼兒還能自主創編故事情節,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鞏固其閱讀習慣,還能有效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幼小銜接階段,通過系統的閱讀習慣培養,幼兒的語言輸出能力將獲得充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也將得以顯著提升。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的語言自信心,還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課堂互動和學習要求。
二、幼小銜接背景下繪本閱讀在幼兒閱讀習慣培養中的策略
(一)帶領幼兒厘清繪本閱讀脈絡,強化獨立思考能力
繪本閱讀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特征,其文章編排具有整體性和邏輯連貫性。通過生動情節與藝術畫面的有機結合,能夠為幼兒創造獨特的閱讀體驗。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應立足繪本閱讀的編排特點,鼓勵幼兒自主構建故事脈絡,并嘗試復述繪本內容。這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分析故事的基本能力,還能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為小學閱讀奠定基礎。在厘清閱讀基本邏輯后,幼兒能夠系統把握故事內容,并在自主思考中形成獨特理解。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誰說一定要用藍色畫天空》時,教師可以根據故事主人公瑪麗學習繪畫的故事,幫助幼兒認識到生活不必拘泥常規,通過觀察與創新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生活體驗。通過啟發性提問:“故事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主人公王小在學習繪畫時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引導幼兒自主總結繪本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分享閱讀感受,提問:“瑪麗的故事主要教會了我們怎樣的道理?你認為天空除了藍色還能有著怎樣的顏色?”幼兒在發言的過程中能夠實現閱讀行為的有效積累。此外,教師應帶領幼兒總結故事情節的關鍵節點,以此更好地掌握故事的具體走向。這一過程不僅能幫助幼兒建立閱讀習慣,強化閱讀能力,還能有效落實幼小銜接教學目標。
(二)引導幼兒看圖說話創編故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看圖說話能力貫穿幼兒整體閱讀學習全過程。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繪本看圖說話活動,有效考查幼兒的言語組織能力、故事創編能力及情節敘述能力。大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述能力發展已趨于完善,并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他們可以自主完成基礎性的閱讀任務,結合畫面仔細揣摩故事情節的發展走向。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展幼兒的看圖說話創編故事能力,全面培養其閱讀習慣。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可以選擇文字較少或沒有文字只有繪畫的繪本資源,讓幼兒基于繪畫認真閱讀畫面內容,發揮閱讀想象能力。同時,教師應鼓勵幼兒主動描述畫面內容,這有助于他們在后續閱讀中運用語言歸納視覺信息,促進其語言思維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繪本《紙舟》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全方位欣賞繪本插圖,根據插圖內容想象故事。該繪本以油彩畫風為主,展示了小女孩帶著她的小貓乘坐上紙舟,穿過山谷、越過溪流然后飛向云端,最后進入大海之中一系列奇幻的旅行過程。同時,其插圖對天空中的無足鳥、海里的美人魚及山谷中的巨大響鈴做出了詳細的刻畫,能夠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在全面欣賞畫面細節后,教師可引導幼兒看圖講話創編故事。當幼兒在欣賞“小女孩與小貓駕駛著紙舟飛向深邃的宇宙深處”這幅插圖時,教師可以提出啟發式問題:“為什么紙舟會離開地球飛向宇宙深處?”“你認為在宇宙中小女孩又會看到怎樣的美景?”這一系列問題不僅能讓幼兒認真欣賞畫面,還能讓他們圍繞繪本有效組織語言,確保閱讀思維得到培養。
(三)繪本閱讀融入讀寫訓練,豐富幼兒基礎語文知識能力
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幼兒已初步形成符號意識,并開始萌發書寫興趣。他們會主動向教師和家長詢問書寫與閱讀的方法,并嘗試用圖畫符號表達個人情感和想法。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教師應全面拓展對繪本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以此為幼兒的讀寫能力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書寫”與“詞匯理解”等要素延伸繪本閱讀資源的內涵,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教學《云上的孩子》為例,該繪本講述了一個想要飛翔的小孩的奇妙故事。其內容充滿幻想與童趣,且具有豐富多彩的插圖。首先,在“書寫”環節,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閱讀體驗積極記錄閱讀想法。例如,當幼兒讀到艾伯特不小心跌落懸崖,卻背后伸出雙翼成功飛起來這一情節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畫出“艾伯特”在失去平衡后長出翅膀的場景。這一過程有助于幼兒循序漸進地養成閱讀記錄習慣。其次,部分幼兒對繪本閱讀中的詞匯運用較為好奇,在“理解詞匯”環節中,教師可以使用一系列成語繪本故事幫助他們理解。通過思考成語故事中的趣味插圖,幼兒能夠深入理解詞匯背后的故事與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以繪畫的形式呈現詞匯的內部含義,強化詞匯理解能力與書寫能力。
(四)對幼兒繪本閱讀有效評價,全方位做好有效銜接教育
標,充分發揮繪本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幼兒閱讀完繪本后,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并根據他們的回答評估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情況。同時,教師應積極構建多維度的閱讀評價體系,包括繪本故事的理解能力、情節記憶能力及想象力的擴展等內容。例如,根據幼兒復述故事情節或繪畫故事場景,深度觀察其理解能力與內容創造能力。此外,教師需認真觀察幼兒的日常閱讀表現,重點關注其自主閱讀的主動性及讀后分享行為,通過持續性評估引導幼兒逐步建立的閱讀習慣。
(五)深化家園共育繪本閱讀,強化繪本閱讀延伸教學成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需要與家庭、社區進行密切的交流合作,有效落實幼小銜接的教育指導工作,并綜合利用各類教育指導資源,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幼小銜接工作并非僅由幼兒園教師承擔,還需與家長建立有效的協同機制,充分實現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幫助幼兒在此關鍵階段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家長需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繪本閱讀資源,每天設定固定時間與幼兒共讀繪本。在親子繪本閱讀環境下,幼兒不僅能持續提升繪本閱讀興趣,還能在家長的引導下發展想象力與求知欲。其次,家長與教師需要建立準確有效的互動與反饋機制。教師需要及時向家長詢問幼兒在家庭中的閱讀情況,并提供有效的互動指導方案。同時,家長也要通過微信群反饋幼兒在閱讀中的興趣與困惑點,促進幼兒在家庭環境中持續獲得科學的繪本閱讀指導。
在幼小銜接階段的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閱讀能力、習慣的培養,還要不斷提升幼兒的閱讀質量與效率。通過繪本故事,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幼兒的基礎閱讀能力,并針對性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高效完成幼小銜接教學工作。教師應全面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和閱讀需求,給予其正確的引導與幫助,落實幼小銜接的教育目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繪本閱讀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通過家園協同共育,能系統提升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并助力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通過多元教學策略的實施,滿足不同幼兒的閱讀發展需要,全面促進其閱讀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