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994(2025)16-0079-
一、引言
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形態,正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數據資源的價值及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01年僅有 6.04% 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數據資源相關文本信息,2014年這一比例增至 28.54% 到2023年已超過 。數據資源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不斷豐富,使得數據資源信息披露受到各方關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發揮會計的基礎作用,財政部于2023年8月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這意味著符合規定的數據資源應作為一項資產參與會計核算,并在資產負債表內進行披露。《暫行規定》采取“強制 + 自愿\"披露相結合的方式,要求公司將符合存貨、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數據資源基礎信息予以披露,并公開對財務報表有重要影響的數據資源相關評估信息。同時,公司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愿選擇是否披露數據資源應用場景、加工維護情況等信息。
2024年半年報顯示,已有41家A股上市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了“數據資源\"項目的金額②,占比不足上市公司總數的 1% 。對這41家公司進行統計分析③發現,與上年同期相比,有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更多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總體來看,數據資源人表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廣度和內容質量均有所提升,表現出對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重視。對于尚未實施數據資源人表的公司,文本信息仍是其傳遞數據資源價值的主要方式。因此,無論公司是否實施數據資源入表,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視。
審計質量反映了審計師在開展審計工作時能否準確、客觀地揭示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受到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審計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數據資源文本信息作為重要的前瞻性以及增量信息,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什么影響,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選取 2014~2023 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析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從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年報文本可讀性兩方面展開異質性分析。與既有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貢獻在于:第一,拓展了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現有文獻中,關于年報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研究較少,實際上,年報文本信息的隱含價值對審計師進行決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究數據資源文本信息能否影響審計質量,拓展了審計質量的研究視角。第二,從信息效應、審計投入、創新能力三個方面深人剖析了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影響審計質量的作用機制。第三,為《暫行規定》實施后上市公司如何合理合規開展數據資源“表內 + 表外\"披露、審計師如何提高審計質量、政府部門如何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和路徑選擇,以助力數字經濟時代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一)文獻回顧
1.年報文本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研究。年報披露的文本信息可以作為定量數據的有效補充,現有文獻從年報可讀性、年報語調、年報文本相似度以及特定的文本信息等角度展開了研究,其經濟后果主要集中于投資者、管理層以及審計師等方面。年報可讀性低會增加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提高審計收費(劉會芹等,2023)。提高年報文本可讀性,可以顯著降低財務重述行為的發生概率(許汝俊,2024)。在低可讀性的文本中,管理層配合性地使用積極語調會進一步增加股價崩盤風險(王嘉鑫等,2022)。年報MDamp;A文本相似度越高,審計師展示的審計風格越激進(陽震青和占焱芳,2024)。年報特定文本信息,如前瞻性信息披露能夠降低審計定價(何璐伶和沈烈,2024)。
2.年報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后果研究。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對公司內部治理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都具有重要作用,危雁麟等(2022)和苑澤明等(2022)最早開展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經濟后果的研究。具體而言:對于公司內部,在年報中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能夠降低公司債務融資成本(王文彥等,2024),提升公司價值(苑澤明等,2022);對于公司外部,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會吸引分析師關注,并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危雁麟等,2022),還能夠降低股價同步性(Sun和Du,2024)。從現有研究來看,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審計收費上:一方面,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通過降低審計過程中的業務風險和審計風險,進而減少審計費用(牛彪等,2024);另一方面,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會增強管理層實施信息操縱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加之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會受到市場參與者更多的關注,導致審計定價有所提高(張俊瑞等,2023)。孔莉等(2024)從表內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視角研究發現,公司披露的數據資源金額越大,審計質量越差。
3.審計質量的測度與影響因素。目前,審計質量的定義及其測度的替代指標并不統一。DeAngelo(1981)將審計質量定義為審計師發現并報告財報重大錯弊的概率。DeFond和Zhang(2014)認為審計質量是審計師對財務報告質量的保證程度,并系統比較了每種審計質量替代變量的優劣。張宏亮和文挺(2016)發現,國內“十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基于瓊斯模型計算的可操控性應計利潤表現出最佳的替代性和有效性。
現有研究表明,審計質量受到審計主體、審計環境和審計客體等因素的影響。會計師事務所規模(DeAngelo,1981)、審計師分領域專長(付強等,2024)等審計主體特征均為影響審計質量的內部因素。同時,被審計單位的競爭力(徐經長和汪猛,2017)等審計客體特征也會對審計質量產生影響。此外,年報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可以顯著提高審計質量(Johl等,2021),但披露信息的類型不同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方面,當披露的信息(如或有事項等)導致審計師判斷的準確性降低時,審計質量也會下降(董小紅等,2016);另一方面,當公司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環境信息時,能夠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審計效率,從而提高審計質量(Wang和Wang,2023;Yao等,2020)。也有研究發現,信息披露與審計質量之間沒有顯著的關系,如前瞻性信息披露會降低審計費用,但對審計質量未產生顯著影響(溫磊,2024)。
現有文獻對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展開了豐富的研究,并多維度分析了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但尚未研究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因此,本文對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展開研究,并進一步對具體的作用機制與異質性特征進行分析,將有助于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理論分析
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是審計工作的直接對象和基礎,不僅反映了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財務信息,而且以文本形式向各利益相關方傳遞了公司治理情況、經營風險、戰略目標等非財務信息。審計師在工作中不僅需要關注財務信息,還需要對公司披露的非財務信息給予充分的關注,以更好地評估公司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從而進行專業判斷與決策。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對審計師的決策與判斷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可以發揮信息效應。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向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了公司研發創新、未來前景等前瞻性信息,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苑澤明等,2022)、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信息挖掘和解讀的成本,從而使審計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運營狀況和潛在風險,并充分利用相關信息做出判斷,提高審計質量。此外,分析師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中介,年報中包含的增量信息是其進行盈余預測的核心依據之一。分析師通過捕捉并深入挖掘年報中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為盈余預測提供支持,提高盈余預測的準確性(危雁麟等,2022)。審計師對分析師盈余預測保持高度警覺,通過參考分析師對公司財務報告盈余預測的準確度,可以有效提升風險評估水平,更有針對性地加大審計力度,降低重大錯報風險(Newton,2019),進而提高審計質量。
第二,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會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入,降低審計風險。首先,投資者、分析師等外部利益相關者對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公司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危雁麟等,2022;牛彪和于翔,2024)。這種關注度的提升增加了審計失敗被揭露的可能性,進而對審計師形成輿論壓力(呂敏康和冉明東,2012),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人,避免自身聲譽受損。其次,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可能是出于操縱財務信息的目的(張俊瑞等,2023),這種行為會增加財務報告的重大錯報風險,同時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會有所提高。在風險導向審計的指引下,審計師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以驗證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審計投入是影響審計質量的直接因素之一,通常能夠提高審計質量(Deis和Giroux,1996)。這是因為通過增加審計投人,審計師能夠更加全面地監督和發現公司財報中的錯報、漏報和舞弊等行為,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可靠性,最終提升審計質量。
第三,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能夠提升公司的創新能力,降低審計業務風險。首先,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說明公司擁有的數據要素越豐富、數字治理能力越強。管理層依托相關數據資源可以更加高效地挖掘創新資源、更好地實施數字化精細管理,實現跨部門、跨業務環節的資源配置優化,緩解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牛彪和于翔,2024;劉傳明等,2023)。其次,年報中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向外界傳遞了公司對數據資源信息的重視以及對高技能員工的需求信號,能夠吸引高質量的數字人才,為公司開展創新活動提供相關人力資本支持,通過數據要素與人力資本的互補協同進而提升公司的創新能力(陶長琪和丁煜,2022)。創新能力的增強有助于企業構建技術壁壘,強化核心競爭力,進而有效降低審計中的業務風險,最終提升審計質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總結出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與審計質量之間的作用機制(如圖1所示),并提出以下假設:
H1: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可以提升審計質量。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 2014~2023 年滬深A股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剔除研究期間的ST、 樣本和數據缺失的樣本。對連續變量進行上下 1% 的縮尾處理,最終得到32784個觀測值。本文計算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指標的原始數據來自“WinGo財經文本數據平臺”,其他原始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審計質量(abs-DAC),借鑒Gul等(2013)、董小紅等(2016)的研究,高質量的審計可以約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因此選取可操控性應計利潤作為替代變量,由式(1)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得出,并將計算結果取絕對值。
其中:i表示上市公司,t表示年度(下同);TA為總應計利潤,是營業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差值;A為總資產;△REV為營業收入變動額; Δ REC為應收賬款變動額;PPE為固定資產原值;ε為模型殘差,即可操控性應計利潤,其絕對值(absDAC)越大,表示審計質量越低。
2.核心解釋變量。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為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Dis_data)。借鑒胡楠等(2021)、危雁麟等(2022)、Sun和 Du(2024) 的做法,采用文本分析法來測度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首先,通過深度學習“種子詞+Word2Vec相似詞擴充\"方法,將“數據資源”和“數據資產”作為種子詞匯,構建數據資源相似詞詞典。然后,根據所構建的詞典,保留相似度高于0.5的詞匯,并計算各詞匯在公司年報中出現的頻率,進而計算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Fre_words; Ωt,n 為詞典中第 ρn 個詞匯的精確詞頻;Sum_Fre_wordsi,t為年報中排除英文和數字之后的總詞頻。
3.控制變量。為排除干擾因素的影響,減少未觀測變量所導致的結果偏差,提高研究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參考已有研究,本文引入了一系列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定
為了檢驗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參考已有研究構建了如下多元回歸模型:
ΣInd+εi,t (204號 (3
其中,Controls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本文還控制了年度(Year)與行業(Ind)固定效應,并在公司層面進行聚類處理。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審計質量(absDAC)的均值為0.0763,標準差為0.0766,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4498和0.0009,說明樣本的審計質量結果分布合理且不同公司審計質量的差異較為明顯。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Dis_data)的最小值為0,均值為0.0098,最大值為0.1492,表明樣本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整體水平較低,披露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與現有文獻基本相似。
表1 變量定義
表2 描述性統計與變量均值的組間差異檢驗
根據年報是否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對樣本進行分組(Dis_data 1=0 表示未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Dis_data 1gt;0 表示披露了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并對各變量的均值進行組間差異檢驗。由表2最后一列可知,absDAC的組間差異顯著,且披露了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樣本中absDAC的均值更低,即審計質量更高,初步驗證了本文的假設。
(二)基準回歸分析
本文根據模型(3)對假設進行驗證,基準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控制年度和行業固定效應,不加入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如列(1)所示,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列(2)中進一步加入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償債能力、是否虧損等公司財務層面的控制變量,列(3)在列(2)的基礎上加入了獨董比例、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產權性質等公司治理能力層面的控制變量,列(4又在列(3)的基礎上控制了審計意見、審計費用等審計特征層面的控制變量,結果均顯示Dis_data的系數在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綜上,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顯著提高了審計質量,本文提出的假設成立。
表3 基準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 10%.5%.1% 的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為公司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下同。
(三)內生性檢驗
1.工具變量法。為避免反向因果產生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引人工具變量進行檢驗。參考Lewbel(1997)、馬淑琴等(2024)的研究,選取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與剔除公司自身的同年度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均值之差的三次方作為工具變量。回歸結果顯示:在第一階段,Dis_data的系數在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工具變量的選取滿足與解釋變量相關的要求,且通過了不可識別檢驗和弱工具變量檢驗;在第二階段,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假設仍然成立。
2.傾向得分匹配法。為避免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不同的樣本之間存在系統性差異所導致的內生性問題,以及解決可能存在的樣本自選擇問題,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進行檢驗。首先,根據年報是否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將樣本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次,選取控制變量作為協變量,采用1:3無放回的卡尺最近鄰匹配,設定卡尺范圍為樣本傾向得分標準差的1/4;再次,對匹配后的樣本進行平衡性檢驗,匹配結果通過了平衡性檢驗;最后,剔除未匹配成功的樣本重新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假設仍然成立。
3.Heckman兩階段檢驗。公司管理層能夠自愿選擇是否在年報中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為了解決樣本選擇性偏誤問題,本文進行了Heckman兩階段檢驗。首先,將年報是否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作為被解釋變量、上文中的控制變量作為解釋變量,并將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行業年度均值作為排他性變量進行Probit回歸;其次,根據第一階段回歸結果計算得到逆米爾斯比率(IMR);最后,將IMR加入模型(3)進行回歸,得到第二階段的結果。結果表明,IMR的系數不顯著,說明模型(3)能夠克服樣本選擇性偏誤問題,并且加入IMR后,Dis_data的系數仍顯著為負,假設仍然成立。
限于篇幅,內生性檢驗結果均未列出,留存備索。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用了四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1)更換解釋變量的度量方法。一是,將詞典中各詞匯的詞頻與其相似度的乘積進行求和,再除以年報總詞數并乘以100(Dis_data_1)替換原解釋變量。二是,將年報中包含詞典詞匯的句頻之和與年報總句頻之比乘以100(Dis_data_2)替換原解釋變量。(2)進一步控制“年份 x 行業”的交互固定效應以及省份固定效應,以更好地解決其他遺漏變量的問題。(3)選擇2019年以后的子樣本、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不為0的子樣本、剔除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子樣本重新進行回歸。(4)將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程度在研究樣本中隨機匹配抽樣1000次,進行安慰劑檢驗,以排除偶然性對結論的影響。以上穩健性檢驗結果均與基準回歸結果相同,證明本文的結論穩健。限于篇幅,穩健性檢驗結果均未列出,留存備索。
五、進一步分析
(一)作用機制
前文的理論分析認為,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能夠發揮信息效應、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入、提高公司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審計質量。基于此,本文通過模型(3)、模型(4)、模型(5)來檢驗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作用機制,其中MV為對應的中介變量。
εi,t
1.信息效應機制檢驗。本文主要從信息披露質量和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兩個方面來檢驗信息效應機制。借鑒 Kim 和Verrecchia(2001)、徐壽福和徐龍炳(2015)的研究,采用式(6)計算 λ 值,用于衡量信息披露質量(KV),該值越小,說明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越高。
其中,P為股票收盤價, ΔP 為股票收盤價變動額,Vol為股票日交易量, ΔVol0 為所有交易日的股票平均日交易量。由于計算KV時刪除了△P為0的交易日以及入為負的樣本,出現了一定的缺失值,將剔除缺失值的樣本代入模型(3)~(5)中進行檢驗,結果如表4列(1)~(3)所示。列(1)中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列(2)中Dis_data的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顯著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列(3)中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其絕對值小于列(1)中系數的絕對值,KV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信息披露質量提升可以提高審計質量。上述結果說明信息披露質量發揮了中介效應,且該中介效應通過了Sobel檢驗和Bootstrap檢驗。
表4 機制檢驗:信息效應
參考徐經長等(2022)的做法,利用公式(7)來計算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Accuracy),Accuracy值越大,說明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越高。
其中,FEPS為分析師對上市公司每股盈余預測的均值,MEPS為上市公司每股盈余的實際值,Price為上市公司年初開盤價。考慮到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相對于分析師盈余預測存在滯后性,將Dis_data進行滯后一期處理(inv_Disc_da)。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受到分析師的關注,因此剔除了對應的缺失值。表4列(4)~(6)為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的機制檢驗結果。列(4)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列(5)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提高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列(6)中Accuracy的系數在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證明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的提高可以顯著提升審計質量,且inv_Disc_da的系數絕對值小于列(4)中系數的絕對值。上述結果表明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發揮了中介作用,且該中介效應通過了Sobel檢驗和Bootstrap檢驗。
2.審計投入機制檢驗。借鑒董小紅和孫文祥(2021)的研究,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到審計報告發布日之間的天數加1取自然對數來衡量審計投入(Auditput),表5列(1)~(3)為審計投入機制的檢驗結果。列(1)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顯著提高了審計質量,列(2)表明在年報中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入。列(3)中Dis_data、Auditput的系數均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Dis_data系數的絕對值較列(1)有所減小,說明審計投入的增加可以顯著提升審計質量。上述結果表明審計投入發揮了中介作用,且該中介效應通過了Sobel檢驗和Bootstrap檢驗。
表5 機制檢驗:審計投入與公司創新能力
3.創新能力機制檢驗。借鑒楊興全和丁琰(2024)的研究,采用公司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加1取自然對數來衡量公司創新能力(Patent),數據來源于CNRDS數據庫。表5列 (4)~(6) 報告了公司創新能力機制的檢驗結果。列(4)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能夠提高審計質量,列(5)證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創新能力。列(6)中Patent的系數為-0.002且在 1% 的水平上顯著,證明公司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審計質量,Dis_data的系數顯著為負且其絕對值小于列(4)中系數的絕對值。上述結果表明公司創新能力發揮了中介作用,且該中介效應通過了Sobel檢驗和Bootstrap檢驗。
(二)異質性分析
1.基于內部控制質量的異質性分析。內部控制質量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內部控制質量低的公司在年報中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有助于審計師更深入地了解公司內部情況,更好地識別和評估公司的潛在風險,發揮更大的邊際效應。其次,內部控制質量低的公司中,管理者更有可能為隱藏不良財務狀況而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為防止審計失敗的發生,審計師會采取更詳盡的審計程序,以識別審計業務風險。因此本文預測,內部控制質量低的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對審計質量的提升效果更顯著。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本文借鑒安世強和張金昌(2024)的研究,將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樣本定義為內控質量低組,反之為內控質量高組,進行分組回歸。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暫不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存在部分缺失值。表6列(1)、列(2)的檢驗結果顯示:在內控質量低組中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在內控質量高組中Dis_data的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后一系數的絕對值小于前一系數的絕對值。經過500次抽樣的費舍爾組合檢驗,結果通過了組間差異檢驗。以上結果表明,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公司中,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提升效果更顯著。
表6 異質性分析
2.基于年報文本可讀性的異質性分析。年報文本可讀性反映了信息使用者從年報獲取有用信息的難易程度。首先,年報中關于數據資源的文本信息可能涉及一些專業詞匯,可讀性較高的年報能夠減少審計師的理解誤差,更好地發揮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信息效應。其次,管理層可能出于信息操縱的目的降低年報文本可讀性,導致審計師無法有效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而年報文本可讀性高的公司披露的數據資源信息更有效,審計業務風險相對更低。因此本文預測,在年報文本可讀性高的公司中,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可以更好地促進審計質量的提升。
基于上述推斷,借鑒黃溶冰和許吉寧(2024)的做法,從WinGo財經文本數據平臺獲取年報文本可讀性指標,將其按“年度一行業\"中位數劃分為文本可讀性高、低兩組,進行分組回歸。表6列(3)、列(4)的檢驗結果顯示:在文本可讀性高組中Dis_data的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在文本可讀性低組中Dis_data的系數在 5%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后一系數的絕對值小于前一系數的絕對值。經過500次抽樣的費舍爾組合檢驗,結果通過了組間差異檢驗。以上結果表明,在文本可讀性高的企業中,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提升效果更顯著。
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 2014~2023 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上市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能夠通過發揮信息效應、促使審計師增加審計投入、提升公司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審計質量;在內部控制質量較低以及年報文本可讀性較高的公司中,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對審計質量的提升效果更顯著。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上市公司作為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實施者,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學合理地進行數據資源信息披露。實施數據資源人表的公司除了應按《暫行規定》的要求合理、審慎地確認數據資產、披露基本的財務信息,還應提高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增強相關信息的可讀性與可靠性,提高信息的決策有用性。暫不列示“數據資源”項目金額的公司,應充分重視和利用文本信息披露形式,展示數據資源價值,提升信息透明度與公司形象。二是,建立健全公司內部數據管理制度,對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實施有效治理,建立數據資源成本核算、攤銷體系,優化數據資源的披露流程,為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分析決策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的數據資源優勢,整合內部資源,加大對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及業務模式創新的投人力度,通過提升公司的創新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并有效降低潛在風險。
其次,審計機構作為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監督者,應承擔以下職責:一是,將年報中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作為相關財務信息的有效補充,全面把握被審計單位的數據資源情況,深入了解公司的數據資源信息,以確保審計工作的質量。二是,針對披露數據資源信息的公司,合理增加審計投入,以盡可能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對于內部控制質量較低的公司,審計師應給予充分關注,并充分利用其披露的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深人了解公司內部情況,獲取相關審計證據,以識別和評估公司的潛在風險,防止管理層利用《暫行規定》粉飾財務信息,實施財務舞弊。三是,鑒于數據資源的特殊性及數字經濟背景下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審計機構應加強對審計師的專業培訓,全面提升審計師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數據資源審計的新要求,降低工作風險。
最后,政府部門作為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推動者,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數據要素相關政策設計,明確數據權屬、收益分配機制等核心問題,以保障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為高效披露數據資源奠定基礎。二是,加強數據資源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設與監管,有關部門可以進一步細化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實施細則,規范上市公司披露行為,提高公司披露數據資源文本信息的有用性及可比性,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 原始數據來自WinGo財經文本數據平臺,按如下方法計算得出:首先,通過深度學習“種子詞+Word2Vec相似詞擴充\"的方法,將“數據資源\"和“數據資產\"作為種子詞匯,構建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的詞典。其次,統計詞典中關鍵詞在上市公司年報中出現的頻次。最后,統計2001~202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年報數據資源文本信息披露情況。
②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③ 采用文本分析方式手工收集數據。從巨潮資訊網獲取相關上市公司半年報,采用Python技術爬取“數據資源\"詞典中的詞頻。披露數量為“數據資源”詞典中關鍵詞在半年報中的詞頻乘以100除以半年報總詞頻(排除英文和數字)。
【主要參考文獻】
劉傳明,陳梁,魏曉敏.數據要素集聚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研究一一基于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3(5):107~121.劉會芹,陳維亮,楊翟婷.年報文本信息可讀性與審計師行為決策[J].財會月刊,2023(12):70~77.呂敏康,冉明東.媒體報道影響審計師專業判斷嗎?一一基于盈余管理風險判斷視角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12(6):82~89.牛彪,于翔,苑澤明等.數據資產信息披露與審計師定價策略[J」.當代財經,2024(2):154~164.牛彪,于翔.數據資產獲得投資者偏好了嗎?一一基于權益資本成本視角[J].證券市場導報,2024(7):68~79.陶長琪,丁煜.數據要素何以成為創新紅利?一一源于人力資本匹配的證據[J].中國軟科學,2022(5):45~56.危雁麟,張俊瑞,汪方軍等.數據資產信息披露與分析師盈余預測關系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經驗證據[J].管理工程學報,2022(5):130~141.
苑澤明,于翔,李萌.數據資產信息披露、機構投資者異質性與企業價值[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2(11):32~47.張俊瑞,危雁麟,尹興強等.企業數據資源信息披露影響審計收費嗎?-基于文本分析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23(3):60~71.DeAngelo L.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1981(3):183~199.DeisJr.D.R.,Giroux G..The effect of auditor changes on audit fees,audithours,and audit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Public Policy,1996(1):55~76.GulF.A.,Wu D.,YangZ..Do individual auditorsaffect audit quality?Evi-dence fromarchival data[J].The AccountingReview,2013(6):1993~2023.Newton N.J..When analystsspeak,do auditors listen?[J].Auditing:AJournal ofPracticeamp; Theory,2019(1):221~245.
(責任編輯·校對:喻晨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