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新時代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幼兒教育階段作為人生社會化的初始階段,教育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對幼兒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影響?;谟變赫J知特點和情感體驗的獨特方式,在構建課程過程中,我園強調以游戲為主要學習方式,重視課程資源的價值篩選,將抽象的紅色文化轉化為幼兒可直接感知的體驗方式,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游戲中感受、體驗并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融入幼兒游戲的價值
幼兒期是個體形成認同感的關鍵時期。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強化思想引領,做到潤物無聲?!蓖ㄟ^角色扮演游戲、情景模擬游戲等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幼兒不僅能在語言、認知、情感、社交等多個方面得到發展,還能培養良好的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基 紅色文化融入幼兒游戲的現狀
目前,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雖然呈現多樣化發展的態勢,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部分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不夠深刻,缺乏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難以有效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游戲。同時,游戲的設計也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另外,家長在紅色文化教育中的參與度不高,難以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探索紅色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的創新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紅色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
教師賦能:構建“紅色領航員”師資培養體系。幼兒園可組織開展一系列紅色文化專題培訓,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深度講解,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可自主設計適宜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如將《半條被子》紅色故事融人角色扮演游戲“溫暖傳遞站”。幼兒園還可構建紅色文化教育專業學習社群,鼓勵教師分享學習心得、教學經驗和創新實踐,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持續學習的良好氛圍。
認知適配:基于兒童發展圖譜的紅色資源開發。基于薛振影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縣直幼兒園教育共同體分園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構建學前兒童紅色文化認知發展階段教育目標和游戲內容。結合幼兒認知發展特點和興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合理把控紅色教育內容,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展游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設計多樣化、富有創意的紅色文化游戲。

例如,3一4歲的幼兒處于具象操作期,教師可選擇可觸摸的紅色符號(如軍用水壺、草鞋),設計“物資運輸隊”實體沙盤游戲,促進幼兒感覺運動經驗積累。
4—5歲的幼兒處于象征表征期,教師可開發AR互動繪本《紅星閃閃》。幼兒掃描圖片即可觸發三維戰斗場景,強化符號與意義的聯結。
5—6歲的幼兒處于邏輯萌芽期,教師可創設“戰地醫院”情境游戲,使幼兒在完成傷員分類、藥品分配等游戲任務的過程中,理解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教師設計不同層次的紅色文化游戲,有助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和發展。
環境重構:具身認知理論下的紅色游戲場景建構。教師可在班級區角、走廊拐角設計觸覺感知墻,讓幼兒通過觸摸粗布軍裝、木質步槍等復刻文物,建立身體記憶與歷史感知的神經聯結。
例如,利用可移動大紙箱構建“地道戰”迷宮系統,要求幼兒匍匐穿越“封鎖線”,合作破解“暗號鎖”,在肢體運動中內化斗爭智慧;將園內的體能長廊設計為“長征路線圖”;將種植園設計為“南泥灣種植區”;將戶外活動區設計為“小紅軍”軍事訓練場地,借助園內的小橋、水池、草坡、攀爬架、嬉趣小樹林等,打造戶外“野戰”游戲區,提升游戲環境沉浸感,以幫助幼兒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
技術賦能:技術支持的智慧化紅色游戲設計。運用技術手段,打造更具趣味的紅色游戲形式與玩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獲得豐富且深刻的活動體驗。利用AR場景復活系統,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將幼兒繪制的紅色故事畫作轉化為動態三維場景。例如,掃描《飛奪瀘定橋》畫作后,幼兒可指揮虛擬紅軍突破火力封鎖;創建VR全息訓練艙,在等比例還原的“井岡山會師”場景中,幼兒通過手勢識別,與虛擬人物協作搭建營地,系統實時評估團隊合作效能。運用AI情感交互助手,基于情感計算技術,虛擬角色“紅小星”根據幼兒表情,調整游戲引導策略。當檢測到幼兒產生挫折情緒時,自動觸發鼓勵機制。
具身感知:基于“五感體驗”的多維互動游戲模型。構建“感官協同一情感共鳴一價值內化”的感知深化路徑,視覺沉浸:在“火線傳書”游戲中,利用光影裝置模擬戰火硝煙,紅色光束象征機密文件傳遞路徑。
聽覺喚醒:通過定向聲場技術,在“夜襲陽明堡”游戲中,利用不同方位傳來的槍炮聲,訓練幼兒方位辨識與應急判斷能力。
觸覺強化:設計溫感反饋馬甲,當幼兒在“爬雪山”VR游戲中遭遇暴風雪時,馬甲溫度同步降低,增強情境的真實感。
嗅覺記憶:開發氣味盒子,將青草香、火藥味等氣味線索融入“草地野炊”角色扮演游戲,觸發海馬體記憶編碼。
動覺內化:通過慣性動作捕捉系統,記錄幼兒在“送軍糧\"體能游戲中的運動軌跡,生成個性化“紅色成長檔案”。
協同育人:“家園社”三位一體形成紅色文化傳承共同體。我園在紅色文化傳承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得益于家園社共育模式的成功實施,構建了“資源融通一活動聯動一評價一體”的協同機制。
利用資源云平臺,整合革命紀念館數字資源庫、家長紅色職業資源、社區老兵口述史,形成“可生長的”紅色游戲素材庫。積極與家庭、社區合作,共同開展系列紅色文化活動。例如,家長可開展“尋找家鄉紅”AR打卡活動,幼兒園可組織“紅色運動會”、紅色文化主題親子活動,社區開放“小紅軍”體驗崗,形成教育連續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全程記錄幼兒在家庭、幼兒園、社區的文化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生成多維評價,構建持續發展的協同教育生態。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紅色文化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文化為游戲主題,為幼兒營造別樣的游戲氛圍,持續探索將紅色文化融入幼兒游戲的有效途徑,使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進而促進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注:本文系阜陽市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立項課題《紅色文化融入學前教育園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為FJK241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