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制造企業面臨產業升級與轉型的迫切需求。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業務需求,需要進行深度的財務管理轉型。業財融合作為一種新型財務管理理念,有利于制造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首先,闡述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價值,揭示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問題,如業財融合意識不足、業務和財務目標不一致、業財一體化平臺不完善等。其次,提出了改進策略,包括強化業財融合意識、統一業務和財務目標、改進業財一體化平臺等。
關鍵詞:制造企業;業財融合;財務管理轉型;應用策略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6.073
引言
業財融合強調財務與業務間的協同與溝通。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需要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加強財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加強跨部門協同工作,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導致業財融合實施效果不顯著,制約了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制造企業在業財融合推進過程中,應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保證業財融合落實到位,幫助財務管理轉型到位,推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
1 業財融合概述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將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緊密結合,實現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的無縫對接和高效利用。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制造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業財融合成為制造企業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2 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價值
隨著全球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制造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財務管理轉型成為制造企業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業財融合成為一種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升財務運營效率。業財融合通過打破財務與業務間的壁壘,實現財務與業務信息實時共享和交互,使財務部門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業務數據,進行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同時,業財融合還可以簡化財務管理流程,減少重復勞動,提高財務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從而提升財務運營效率。第二,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業財融合有利于制造企業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對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通過將財務風險納入業務管理范疇,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的風險點,并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的影響[1]。第三,促進決策科學化。業財融合為制造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使企業可以基于這些數據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無論是投資決策、生產決策還是市場決策,都需要財務信息的支持,業財融合使財務部門能夠更好地參與到企業決策過程中,為企業戰略發展提供有力的財務支持。
3 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問題
3.1 業財融合意識不足,組織架構不合理
盡管業財融合對于提高制造企業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至關重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著業財融合意識淡薄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缺少有效溝通,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脫節,導致企業無法準確掌握經營狀況和市場需求,決策不夠科學。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業財融合推進速度滯后、效果不佳,主要是業財融合意識不足,組織架構不合理,具體分析如下:一方面,業財融合意識淡薄。在當前的制造企業中,業財融合意識淡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少企業仍停留在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上,將財務視為一種獨立的職能,與業務運營相脫節。這種觀念導致企業缺乏對業財融合的深刻理解和重視,難以將財務管理與業務運營緊密結合,阻礙了企業整體效率的提升[2]。另一方面,組織架構失衡。在組織架構方面,制造企業往往存在著失衡的問題。一些企業過于強調業務部門的地位和作用,忽視了財務部門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導致財務部門在企業中地位較低,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使部門間的協作也受到影響,出現信息不對稱和溝通障礙。
3.2 業務、財務目標不一致,兼容性不足
在制造企業業財融合中,業務和財務目標不一致的問題,是許多企業在推進業財融合中面臨的挑戰之一。這種不一致可能源于雙方對企業整體目標理解偏差、信息不對稱、績效評估體系不完善以及溝通不順暢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重點和關注點往往存在差異。業務部門更側重于市場份額的擴大、銷售額的提升等業務指標,而財務部門更關注成本控制、利潤最大化等財務指標。這種差異導致雙方對企業整體目標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得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間存在一定的錯位。其次,信息不對稱也是業務和財務目標不一致。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方面存在差異,導致雙方對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認知不一致的原因之一。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雙方在決策和規劃中難以形成統一的目標和行動方案[3]。最后,績效評估體系的不完善也可能加劇業務和財務目標的不一致性。若企業的績效評估體系缺少統一的指標和標準,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績效評估上難以達成一致,這可能導致雙方在工作目標和方向上存在差異。
3.3 業財一體化平臺需要完善和優化,信息難以共享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制造企業業財一體化平臺的建設成為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通過搭建業財一體化平臺,實現了信息互聯和共享,將最新的信息傳遞到各部門,提升決策效率及質量。有些制造企業業財一體化平臺建設中,還可能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業務需求與系統功能不匹配。制造企業業財一體化平臺的建設,首要考慮的是業務需求與系統功能的匹配度。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存在業務需求復雜多變,而系統功能無法完全滿足的情況。這可能導致企業在使用平臺時,仍需要依賴傳統的手工操作或額外的數據處理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出錯的可能性。第二,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業財一體化平臺的核心在于數據的整合與共享。但是,由于數據來源多樣、格式不統一,以及數據處理過程中的誤差和遺漏,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這不僅影響了企業決策的準確性,也可能導致業務流程較為混亂。第三,數據治理和質量控制不力。有些企業缺少完善的數據治理機制,不能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不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4" 缺少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工作效率較低
為了提升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并且增強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求業務與財務的深入融合。制造企業為了實現業財融合目標,需要培育復合型、綜合型的業財融合人員,逐步提升人員專業素質和技能,支持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制造企業缺少既懂業務又懂財務的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這成為制約業財融合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可能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第一,未能明確人才需求和定位。部分制造企業沒有確定業財融合崗位的具體職責和人才要求,由于沒有清晰定位人才需求和職責,企業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招聘和培養工作。第二,招聘策略和流程不合理。不少制造企業招聘業財融合人員時僅僅依賴傳統招聘網站和人才市場,不能拓展招聘渠道尋找合適的人才;也無法精準篩選簡歷,僅僅關注候選人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忽視了其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4]。第三,內部人才培養和轉型不力?,F有財務和業務人員沒有開展跨領域的培訓和學習,包括業務流程講解、財務知識普及等;在內部也沒有實施崗位輪換,使得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流程,業務人員也難以理解財務數據,規范開展各項活動。
4 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應用策略
4.1 強化業財融合意識,優化組織結構
制造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強化全員業財融合意識、優化組織結構成為提升管理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制造企業務必要注重業財融合,樹立先進的工作理念,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樹立業財融合理念。制造企業應深刻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將業財融合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企業高層應率先垂范,積極推動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通過內部宣傳、培訓等方式,提高全體員工對業財融合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全員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現有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通過精簡管理層級、整合職能部門、設立跨部門協作小組等方式,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同時,應注重發揮各部門的協同效應,形成合力推動業財融合工作開展。
4.2 統一業務和財務目標,提高兼容性
制造企業業財融合推進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統一業務和財務目標,以便指導后續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在日常操作過程中,制造企業應注重業財融合目標的設置,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加強溝通與協作。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加強雙方的了解和協作,形成共同的工作方向和目標。其次,制定統一的戰略目標。企業應明確整體戰略目標,確保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追求各自目標的同時,也符合企業的整體戰略。通過制定綜合性的目標和指標,將業務和財務目標緊密結合,形成共同的工作方向。最后,完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統一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設定合理的績效指標和權重,將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納入統一的評價體系中,激勵雙方共同努力實現整體目標。
4.3 優化業財一體化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制造企業業財融合過程中,為了保證信息共享,應建立業財一體化平臺,實現信息互聯和共享,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平臺架構優化與功能升級。應對現有業財一體化平臺進行全面評估和診斷,識別出平臺架構和功能上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平臺架構的優化和功能升級,以滿足企業對信息共享的需求。優化平臺架構可以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而功能升級則可以增強平臺的數據處理、分析和可視化能力。其次,統一數據標準與接口。為了實現信息共享,必須確保各個部門的數據能夠完美對接,所以需要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明確數據的格式、命名規則、傳輸協議等。同時,應規定各個部門按照這些標準和規范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最后,加強數據治理與安全保障。數據治理是信息共享的基礎。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確定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制定數據質量管理規范,確保數據的真實、準確和完整[5]。此外,信息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企業應加強平臺的安全防護措施,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漏洞修復,防止數據泄露和非法訪問。例如,S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較為滯后的問題,為了實現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聯合開展工作,該企業將重點放在業財融合上,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業財一體化平臺,以實現信息互聯和共享。在日常操作過程中,業財一體化平臺采用了先進的云計算架構和微服務技術,實現了高度集成化和可擴展性,平臺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塊:第一,財務管理模塊。包含總賬、應收應付、固定資產管理等,實現財務數據的集中處理和分析。第二,業務管理模塊。涵蓋銷售、采購、庫存等核心業務環節,實現業務數據的實時采集和監控。第三,數據集成模塊。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無縫對接,打破“信息孤島”,提高數據利用率。S企業在業財一體化平臺建設中,還應注重數據集成和處理,實現財務與業務數據的標準化處理和集成,為管理層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S企業通過業財一體化平臺建設實踐,實現了財務與業務深度融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決策水平。
4.4 培養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提升工作效率
制造企業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和經營挑戰,越來越需要培育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這些人員應具備深厚的財務專業知識,還應了解企業業務運營流程,能夠跨越業務和財務兩個領域進行高效溝通和協作。以下是一些可操作措施:第一,加強內部培訓與發展。制造企業應制訂針對現有員工的培訓計劃,通過內部培訓、外部研討會、在線課程等方式,提升員工在財務和業務兩個領域的綜合素質。同時,鼓勵財務與業務部門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雙方員工對彼此領域的了解和認知,培養跨界思維和合作能力。通過輪崗制度,使員工在不同部門和崗位中積累經驗和知識,提高其跨領域的工作能力。第二,優化招聘策略與人才引進。制造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明確對復合型業財融合的需求和定位,注重考察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潛力,并非單一領域的專業能力。通過高校合作、行業協會等渠道,積極尋找具備復合型能力的人才,并主動與其建立聯系。同時,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職業發展路徑,吸引更多復合型人才加入企業[6]。第三,深化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制造企業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復合型業財融合人才的培養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實習實訓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職業發展平臺;并積極參與行業內研究和交流活動,了解行業動態和趨勢,為企業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提供指導。第四,建立激勵機制與營造文化氛圍。制造企業應設立專項獎勵和晉升機制,對業財融合中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表彰,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建設跨界合作和創新思維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勇于嘗試新方法和新思路,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制造企業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壓力加大的挑戰。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尋求更加高效、合理的資源配置方式。業財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模式,有利于打破財務與業務間的壁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制造企業應注重業財融合,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打破業務和財務部門間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和共享,支持制造企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嘉露,文玉蘭.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運用[J].經濟師,2024(03):90-91.
[2]沈曉燕.業財融合在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的實施探析[J].中外企業家,2022(35):81-83.
[3]朱愛珍.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制造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首席財務官,2023,19(14):19-21.
[4]唐夢奇.基于業財融合的制造技術公司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研究[J].品牌研究,2024(01):184-186.
[5]杜淑慧.制造業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策略探討[J].當代會計,2023(01):49-51.
[6]瞿艷.基于業財融合模式的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優化策略探析[J].當代會計,2024(01):46-48.
作者簡介:孫娟娟(1988-),女,漢族,山東濟寧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業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