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23校級青年教師專項(教管課題)重點課題“高校紅色文化資源共建模式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JGZD01)、2025年校級常規教改課題“文化育人視域下非遺文化‘立體閱讀’推廣模式與實踐”(項目編號:2025YB17)階段性成果之一。
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強力滲透使得社會各領域呈現數據規模不斷增長、算力持續增強和應用場景不斷擴展變化等重要特征1。數智時代是一個融合了數字技術與智能化發展的新時期,代表著數智技術、數智裝置、數智應用、數智理念、數智邏輯思維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數據、算力、算法是數智時代三大核心要素,“數智”強調數據的價值,數智時代更關鍵的作用機制是“數智賦能”,在數智時代,信息獲取、分析、應用更加高效?!丁笆奈濉惫参幕阵w系建設規劃》提出,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并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區域均衡發展”作為“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七項主要任務之一。公共圖書館一直承擔著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公共圖書館在館舍建設、圖書收藏、閱讀推廣、資源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現象。為有效解決這種不平衡現象,近年來,全國省市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之間對資源建設及數字服務等相關業務進行協商、交流、互鑒,通過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提高區域內圖書館綜合服務能力2。2017年12月,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沈陽醫學院、沈陽工程學院、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六所高校圖書館組建沈北高校圖書館聯盟,堅持“優勢互補、相互開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原則,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數智時代深化的分工愈加凸顯協作的重要性。
1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特征性
1.1 共享化
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是實現高校館藏圖書資源之間的信息共享。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驅動載體為高校館藏的圖書電子數據,并通過智能技術應用,實現圖書信息資源在區域協作間各高校之間開放共享。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檢索、數字化開發工具運用,使圖書數據在區域高校間高效流通,驅動高校圖書館間協作共享。同時,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革,數智時代圖書館內部結構呈現出扁平化、網絡化發展趨勢,促進區域間跨校間的部門、團隊協作。
1.2柔性化
柔性化是指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在組織結構、系統管理、數據資源方面能夠根據區域協作的環境變化或需求的改變,靈活調整區域協作組織結構及協作運行方式的。數智時代,區域間高校圖書館之間可通過模塊化設計、智能化圖書數據傳輸及人性化管理實現區域協作柔性化。例如,從設計環節,將電子圖書資料進行參數化建模,并將其分解為若干數據庫模塊,實現區域間高校圖書實時在線共享。從管理環節,利用智能算法和大數據分析,高校圖書館能夠通過網上圖書查閱數據分析,實時掌握讀者需求,更有效、更具針對性地協調區域館際間圖書資源,滿足讀者需求。
1.3虛擬化
數智時代是數字技術與智能技術的有效結合。虛擬現實技術、云計算與云服務、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應用,打造出三維全景虛擬圖書館,用戶可以 .720° 全景漫游圖書館5。高校將傳統圖書館搬上“云端”“網上”,將館藏的互聯互關電子圖書數據和信息在“云端”“網上”共享,并以實時交互的云端虛擬協作模式替代傳統特定地理空間集聚的區域協作模式,提高區域協作效率。
1.4融通化
融通化是指在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或資源相互融合,以達到互通有無、相互補充的目的。數智時代區域內及區域間的高校圖書館協作融通化更為明顯。萬物互聯、網絡智能及數據流動進一步打通館際間的物理藩籬,使信息流、知識流、要素流更加通常,利用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完成要素在不同館際間的流動,使區域協作高度融通。利用算力網絡的泛時空化、快衍生性、強滲透性,以及廣賦能等優勢,構建起區域間或跨區域高校圖書互聯算力網絡,打造虛實結合、超越物理邊界的社會性空間,搭建起網上虛擬圖書館平臺,實現區域協作自主交互。
1.5開放化
數智時代數據的開放利用是驅動社會及圖書館發展的核心資產。數字技術、智能設備的應用進一步拓寬了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利用VR/AR/MR、5G/6G、數字孿生等技術,為讀者提供沉浸式遠程體驗提供了全新互動形式。智慧服務為區域間圖書館共同實現開放、打破館際界限提供技術支持,使其成為可能,在服務好本館用戶的同時利用圖書館智慧服務促進區域間圖書館事業的協同發展。
2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必要性
2.1解決數字鴻溝,實現信息共享的需要
數智時代,區域高校信息網絡技術設備差距、館藏數字圖書資源差距、可獲得圖書信息內容及能力差距的存在,導致信息分化、知識差距、數位落差等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是解決數字鴻溝的重要手段,通過區域高校圖書館之間統籌規劃,建立館際間電子圖書數字資源建設領導小組,強化頂層規劃設計,探索數智時代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高校圖書館藏資源開放共享,搭建信息資源服務平臺,能夠有效彌合“數字鴻溝”,釋放數字紅利惠及廣大師生,滿足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圖書信息需求。
2.2順應智能革命,創新知識服務的需要
傳統走進圖書館或者跨區域長周期查閱圖書信息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圖書閱讀需求。數智時代,技術迭代升級周期越來越短,獲取圖書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人工智能、語義關聯挖掘技術、跨庫知識發現、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的應用,以及在校師生規模的增加,科研、深造等現實需要,為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現實需求驅動。區域間高校圖書館際間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師生提供跨庫知識服務,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打造智慧圖書館,滿足實時在線閱讀需求。
2.3發揮各自優勢,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源不同,管理理念不同,管理的方式以及技術應用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以人文社科文獻為主,有的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學科領域為主;有的將先進數智技術應用到圖書館圖書文獻排架、統計、分類、借閱等管理,有的將數智技術應用于圖書館閱讀推廣。各個高校的圖書館管理各有長短、各具特色,通過區域協作,可以共享技術、資源,共同探討智能推送、個性化定制等全新服務模式,在互學互鑒的基礎上形成放大效應,全面提高區域圖書館的整體實力。
3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面臨的困境
3.1算力供需不匹配
數智時代區域協作驅動力主要是數據、算法和算力。其中算力是核心。算力又叫計算力,是數據處理能力,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和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作為數智時代驅動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數據、算法、算力,由于算力供需不匹配導致數智協作驅動效能大幅減弱。此外,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高校師生規模不同、館藏圖書數量的差異,都會導致區域間高校數字圖書館算力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影響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品質和服務質量。
3.2要素流通不順暢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為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提供技術支撐,讓區域間的高校圖書館實現圖書資源共享、圖書管理共治,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高校圖書館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建立在智能化技術、數字化文獻資源、個性化服務、人性化空間再造及創新管理等要素之上,但目前數據所有權、流通權、使用權缺少清晰界定,形成數據壁壘,加之缺乏統一的數據文獻標準規范,以及數據架構差異等等,直接影響各要素流通,使得區域協作缺少要素支撐。
3.3政策包容性不足
政策包容性是指政策具有能夠包容的特性,通過政策約定消除排斥性,使社會某個方面達到多元化、和諧共處的狀態。我國目前關于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相關政策包容性不足,數智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面臨著諸多非傳統因素制約和挑戰,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問題和困難較多,政策包容性不足直接影響了區域協作紅利的釋放。
4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路徑
4.1目標協同
數智時代背景下,目標定位協同是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核心。為此,區域高校圖書館要全面、準確地評估館藏圖書資源現狀、服務情況,以及管理水平等,明確各自在區域協作中的功能定位、角色扮演。此外,高校圖書館還要結合其服務師生規模、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等,準確定位其在區域協作中的功能和作用。明確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功能定位基礎上,各高校圖書館要進一步細化各自的區域協作目標、目標實現的具體舉措,并建立具體的管理體制機制,做好區域協作頂層規劃設計,強化統一領導,分步實施。
4.2資源協同
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關鍵在于資源,包括文獻資源、技術資源、人才資源等的協同,打通各資源要素數字壁壘,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館藏圖書資源數字化,并做好數字文獻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建成高校特色專題數據庫,如學術數據庫、電子期刊數據庫等。要規范技術應用標準,便于技術應用在各高校圖書館中的實際應用,防止因技術不匹配無法實現共治共享,增加技術壁壘。如統一規范圖書信息數據庫格式,實現跨館間電子數據實時訪問。另一方面,還要注重人才資源協同。成立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領導小組,密切館際間的分工協作,推動人員要素流動,形成工作合力。
4.3技術協同
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要注重先進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應用,重視數智賦能,積極構建基于網絡型的、多層次、多鏈路的區域協作組織模式。要把技術協同作為實現區域協同的重要抓手,科學評估、選擇合適協作伙伴。高校圖書館要基于數智技術水平,重點評估潛在協作對象的技術實力、文獻資源狀況,優先將技術實力雄厚、學科相近且有著共同協作意愿的高校納入協作范圍。注重技術應用的適配度,增強后期協作配合效果。
4.4管理協同
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要樹立一盤棋思想,構建大管理體系,注重管理協同性,推動區域協作過程中館際間的溝通、聯系,將原本分散、各自為戰的管理模式變為協同管理,實現 1+1gt;2 的目標。在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做好各協作圖書館的分工,簽署協作協議,明確各自在區域協作中的職責、義務,以及享有的權利。進一步完善統一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涵蓋區域協作隊伍、業務、財務管理等。
4.5服務協同
數智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服務優先原則,圍繞高校教育教學、科研及教學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挖掘各個高校圖書館館藏特色和優勢資源,共同創新文獻資源服務形式和內容,保障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為廣大師生提供全方位知識服務。同時,利用在線留言等功能,注意收集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將其作為改進區域協作的重要參考,不斷完善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的體制機制,提升協作質量和水平。
結語
數智時代背景下,數智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數智化轉型。通過數智驅動、數智賦能使得高校圖書館區域協作形態更加共享化、柔性化、虛擬化、融通化和開放化,要注重從目標、資源、技術、管理和服務方面協同,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推動高校圖書館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虎,王景.數智時代數字資源評價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策略[J]圖書館界,2023(1):5-12
[2]李超.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區域協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5(1):23-26
[3宋艷欣.遼寧省內高校圖書館全域聯盟立交合作模式探究——基于“遼寧省高校信息共享平臺工程”的建設構想[J]圖書館學刊,2018(7):39-42,61
[4]蔣永穆,李璇.數智時代協作生產力的運行機理與優化路徑[J]社會科學研究,2025(1):14-24
[5]賈延延.虛擬圖書館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5(8):123-125
[6]鄧蓉敬.價值一制度-技術框架下圖書館用戶數據治理優化路徑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4(8):77-79
作者簡介:劉楊蒂(1988.3—),碩士研究生學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智慧圖書館、學科服務、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