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時代的快速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藥學專業人才的發展需求,“藥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是提升藥學教育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一環。為此,本文探索并提出“三級聯動”教學模式,即“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改革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與科研的融合、學校與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實現從課程建設、實地實踐、以賽促學等多個方面協同改革,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為藥學領域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素質藥學人才。
關鍵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三級聯動;教學改革
1 概述
“藥劑學”課程對藥學專業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起主導作用,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全面了解藥學學科,掌握藥物合理應用于臨床的方式和手段,為今后走向藥學相關工作崗位奠定基礎[1]。然而,傳統的“藥劑學”課程仍存在以下挑戰。
(1)基礎理論方面。常見的“一言堂”式授課方式限制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藥劑學教材內容繁雜且章節分散,內容枯燥往往使學生感到有負擔,難以激發其學習熱情[3]。
(2)實驗教學方面。傳統教學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少綜合設計性和創新性,且實驗操作內容與生產企業、醫院制劑中心等醫療用人單位的實際應用脫節嚴重,如混懸液和乳劑的制備,操作簡單且缺乏科研思維的鍛煉。學生往往只是機械地按照實驗指導按部就班地操作,缺少對實驗過程的深入思考和主動探索。
(3)實踐教學方面。實驗場地、儀器設備等實踐教學資源有限,且生產企業對藥品生產的環節管控極為嚴格,對于潔凈區級別要求較高的生產區域(如注射劑等),未經培訓的實習學生通常不允許進入,僅限于被動講解,很難全面細致地了解制劑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導致理論與實踐脫軌,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的[4]。
綜合以上,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對藥劑學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師引導與“以學生為中心—‘三全育人’”教學目標的有效統一,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和創新思維,使學生能“敢于提問、善于思考、勇于探究”以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臨床應用,成為“藥劑學”教學改革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2 課程教學的創新思路及舉措
為解決傳統教學方式的問題,教學團隊提出了“三級聯動”教學模式,該模式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詳細流程見圖1。
圖1 三級聯動教學模式流程
2.1 理論教學——“BOPPPS教學模式+網絡在線學習平臺”
BOPPPS教學模式[5]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課程引入(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課前摸底(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課后測驗(Postassessment)和課程總結(Summary)。這一模式覆蓋了理論教學的全過程,即課前—課中—課后。在教學實踐中,團隊以《藥劑學》第九版教材為基礎,細化了BOPPPS教學模式,通過網絡在線平臺、AI助教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1)課程引入。針對不同劑型的特點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介紹黏膜遞藥系統時,通過討論常見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及其治療藥物布地奈德氣霧劑的實際應用,運用基于案例學習的方法引入氣霧劑的相關知識。講授直腸黏膜遞藥時,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栓劑的特點及其給藥途徑等多種互動化和情景化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
(2)學習目標。知識目標,將其細分為知道(掌握)、理解(熟悉)與了解,幫助學生區分章節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技能目標,利用網絡在線平臺課前推送制劑生產工藝的相關微視頻,如栓劑的經典制備工藝冷壓法與熱熔法二者工藝流程的區別要點及各自適用劑型。網絡學習平臺根據學生的點擊瀏覽量與瀏覽時長會換算為分數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
素質目標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體現,課程思政的實施旨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團隊借助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將《藥劑學》(第9版)共計22個章節的知識點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匯總整理后形成了課程思政案例庫,該庫所涵蓋的思政元素大致分為:黨性修養、愛國情懷、文化傳承、社會關懷與責任、職業道德、法治教育與倫理道德、科學素養、生活案例與時政熱點等多部分內容。
(3)課前摸底和參與式學習。AI助教通過提問、小測試等多形式了解學生知識儲備。同時,通過2D形象的AI助教實現全天候在線解答課程疑問,與學生實現實時互動溝通,為學生提供及時、便捷的答疑渠道,或者以提問、討論、匯報、處方分析等多種形式在課堂與學生交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4)課后測驗。AI助教結合課堂內容會發送1~2道思考題,并會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且將答題情況反饋到教師移動端。老師按照學生比例篩選出疑難問題與學生在線溝通。
(5)總結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學生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在平臺上提交本章節的總結,不僅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也會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2.2 實驗教學——“基礎實驗+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綜合設計實驗”
基礎實驗不僅涵蓋了傳統藥物,如軟膏劑的制備,還包括了新型制劑,如微囊和脂質體的制備。針對一些有難度的實驗,如注射劑的制備,由于其復雜的工藝和對環境的嚴格要求,實地操作的機會相對有限。因此,團隊聯合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小容量注射劑虛擬實訓仿真平臺,通過3D動態模擬,生動展現了小容量注射劑制備的全過程,包括稱量、洗瓶干燥、配液、灌封等關鍵步驟[6]。自平臺啟用以來,已成功輔助多個年級的學生完成實訓和考核,極大地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
此外,藥學綜合設計實驗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深化了理論與實驗融合的內涵,包括處方前研究、處方與工藝研究、制劑的質量評價。(1)處方前研究,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老師給出的幾種藥品中篩選自己感興趣的一種藥物作為主藥,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確定藥物的劑型、給藥途徑并擬定處方組成。(2)處方與工藝研究,學生根據處方組成確定詳細的制備工藝和制備參數。(3)制劑的質量評價,一般檢查項目,如固體制劑需要檢查片重差異、崩解度、溶出度等,學生自己按照藥物性質及處方進行設計,且以PPT的形式展示,老師進行點評、指導,學生繼續優化完善最終按照處方設計完成此次實驗。
2.3 實踐教學——“創新創業大賽+實踐基地實訓”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體現,開展實踐性比賽是鍛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7]。學校通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在具有一定科研成果的校內專職老師或臨床經驗豐富的校外兼職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研究性課題進行課題設計—實施—評價—成果轉化。同時,積極鼓勵在校大學生參加多種類型的創新創業比賽,如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促進學生進行跨領域、跨學科、跨文化合作與交流。
藥劑學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必須在實際工作環境中進行學習,校企聯合專業基地實踐是藥劑學學生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8]。目前已涵蓋寧夏7家包含醫療衛生機構、生產企業等不同性質的實踐基地,為藥學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實踐環節采用“實踐學習與課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選取不少于3個相關研究室輪轉學習,實踐結束后學生們根據亟待解決的藥劑學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討并撰寫《實踐總結報告》,然后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評審,評審結果計入學生的學分考核中,最后作為學生畢業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3 改革效果評價
“三級聯動”教學模式涵蓋了理論—實驗—實踐等教學模塊,因此,考核形式也需多樣化。如理論學習的測評成績為:課前15%+課中15%+期中測試20%+期末測試50%,通過增大過程性考核的比例,使學生重視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受到相應的鼓勵。實驗測評通常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訓練與技能操作,即實驗測評包括:實驗過程性操作20%、實驗測試30%(虛擬仿真實訓化測試15%+綜合實驗處方設計匯報15%)、實驗報告20%、實驗技能考核30%。綜合測評成績為:理論測試60%+實驗成績40%。團隊對比了2019級藥學卓越班(還未開始實行“三級聯動”教學模式)與2020級藥學卓越班(實行“三級聯動”教學模式)的綜合測評成績,結果如圖2所示。
圖2顯示,2019級藥學卓越班綜測成績主要集中在70~79分(中等)階段,不及格率占9.76%;2020級藥學卓越班主要集中在80~89分(良好),優秀率占17.65%,不及格率占2.94%。由此可知,“三級聯動”教學模式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仍存在一定挑戰,還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背景進一步優化。
結語
近年來,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模式日新月異的發展都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三級聯動”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正是驗證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在后續教學過程中還要結合學生不同學習背景及不同區域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更新、不斷突破和不斷挑戰。
參考文獻:
[1]陳浪城,胡素香,林烈青,等.智慧教學環境賦能數字化轉型:現實訴求、實踐困境及路徑選擇[J].高教探索,2023(06):4147.
[2]韓京.工業藥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3):3740.
[3]王玲娟,張輝,姚飛虹,等.淺談多元教學模式融合下的藥劑學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1,48(13):291292.
[4]孫燕,盧熠,孫雅婷,等.基于OBE理念的藥學整合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19):8487.
[5]高祎婷,孫曉飛,劉曉航,等.“BOPPPS+E”教學模式在《藥劑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南藥學,2024,22(03):821826.
[6]廖啟元,劉娛姍,王帆,等.虛擬仿真技術在注射劑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1(09):1516.
[7]陳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評《大學生創新創業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應用化工,2024,53(07):1758.
[8]趙雪亮,劉彤,李曉航.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中藥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13):110112.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藥劑學高校一流本科課程(寧教高辦〔2021〕7號);寧夏醫科大學自治區級藥劑學一流基層教學組織(寧醫教發〔2023〕57號);寧夏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YJY2024092)
作者簡介:張茜(1992— ),女,漢族,寧夏固原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藥研究與開發。
*通信作者:楊建宏(1973— ),男,漢族,寧夏固原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疫苗及大分子給藥系統;左文寶(1993— ),男,漢族,甘肅平涼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藥物制劑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