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掛牌成立。
“長安汽車過去所擁有的資源太少、太小,(現在)突然有了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在7月30日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首屆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這樣感慨。
早在2025年2月9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兵器裝備集團正與其他國資央企籌劃重組事項。6月5日,重組進程迎來實質性突破,兵器裝備集團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被剝離。7月29日,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盡管行業常將一汽、東風、長安并稱為“三大央企”,但實際上長安汽車一直屬于央企旗下的二級部門,與前兩者有本質差距。而在此次升級后,長安汽車真正從兵裝集團下屬車企升格為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獨立央企,在級別大類上不再有區別。新公司注冊資本為200億元,低于一汽集團(354億元),但高于東風集團(156億元)。
朱華榮表示,新央企未來將著力打造智能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具身智能等新質生產力,探索海陸空立體出行新生態,并加速全球化發展,加快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歐亞、歐洲五大區域市場。
資料顯示,長安汽車規劃在巴西、印尼等國建立20個海外工廠,目前已建成并投產9個。首個海外新能源整車基地——位于泰國的長安羅勇工廠在5月投產。
在技術研發與產業投入方面,集團制定了未來十年的激進規劃:將在新汽車領域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打造具有百萬級銷量能力的新能源汽車專屬平臺,集中突破三電、芯片、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建立從底層研發、平臺架構、核心零部件到終端產品、商業模式的完整創新體系,實現從技術探索到產品變現。
在前沿技術布局上,長安將SDA(智能駕駛輔助)技術延伸至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領域,計劃2025年底完成飛行汽車試飛,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下線,逐步構建 “陸??铡绷Ⅲw出行解決方案。
對于這一變革,中金公司在研報中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成立后我國正式形成三大央企汽車集團,順應了國家推動央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趨勢,有助于集中資源、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展望下半年,集團多款車型密集上市,有望帶動新能源車銷量繼續爬坡,因此維持對長安汽車“跑贏行業”評級,維持A股的目標價15.5元。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一里程碑事件,讓長安汽車身份進階,戰略地位躍升。與傳統央企的資源整合邏輯不同,新央企更多地承擔著引領產業轉型、構建未來競爭優勢的重任。
這一戰略價值已在長安近期的市場表現中得到了初步驗證。今年上半年,長安累計銷量達135.5萬輛,創下近8年來的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強勢增長,半年內銷量達45萬輛,同比增長48.8%,表明其新能源轉型已進入加速階段。與此同時,上半年海外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49%,在東南亞、歐洲等市場的布局成效顯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長安汽車營收為1600億元,盡管創下歷史新高,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35.37%至73.21億元,扣非凈利潤縮水至25.87億元。究其原因,占比超過70%的燃油車作為利潤奶牛,銷量出現明顯下滑;新能源車銷量雖然增勢喜人,但仍未擺脫“增收不增利”的虧損魔咒。
朱華榮表示,原來靠整車單一的盈利模式,如今汽車產業生態盈利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和構建。對于長安汽車集團來說,如何在保持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同時提高盈利能力,是未來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這,也是我國汽車產業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