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莆田涵江濱海新城,海風裹挾著麥芽甜香漫過十里廠區。占地1200畝的百威雪津工廠在這里繁忙運轉,數十米高的發酵罐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車間內的機械臂如交響樂團般精準舞動,每秒45罐啤酒列隊滑下智能生產線。
自1985年立項,百威雪津到今年已經走過四十個年頭。對于一家企業、一座城市來說,四十年,足以書寫一部歷史。
在莆田當地,有人這樣形容雪津:“一部雪津史,半座莆田城。”確實,雪津的發展是莆田市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1983年莆田建市時,地區生產總值僅6.21億元,2024年增長至3442.74億元。三大產業結構中,工業增加值比重從建市時的26.4%增長到2024年的48.8%,莆田也由此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其中,百威雪津啤酒和諸多制造業龍頭、鏈主企業一起扮演著重要角色。
四十年浪奔潮涌。當年的縣辦小廠,如今已長成全球啤酒業的“東方燈塔”。
1983年,中國的大街小巷都在傳唱《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一年的9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莆田市,古老的“文獻名邦”開啟了嶄新的城市史。
彼時的莆田,國民生產總值僅為6.21億元,經濟結構依然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增加值比重不足三成。如何積極推進工業發展,轉變經濟發展結構,已經在當地市委、市政府的醞釀中。
1985年,在全國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的熱潮中,莆田決定投資5000萬元,建設一個年產能3萬噸的啤酒廠。這正是雪津啤酒廠的前身。
在當時,這個決定面臨的風險可不小。據莆田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長張麗冰回憶,1985年恰逢“撥改貸”政策全面推行。所謂“撥改貸”,即國家將地方興辦工業企業撥款改為貸款。對于地方政府和企業來說,撥款是政府無償提供的財政資金,不需要償還;而貸款是有償使用的資金,需要還本付息,二者有著天壤之別。再加上建市時莆田財政年收入僅3000多萬元,其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不夸張地說,舉全市之力都不夠。
1986年初,莆田啤酒廠基建項目開工,這是建市三年以來全市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最終僅用一年半時間,于1987年7月就建成莆田啤酒廠,并迅速投產,被評為“輕工部建設管理先進單位”。
不過能生產出來不等于能賣得出去。莆田啤酒廠初期產品為“海戀”牌啤酒,出于對產品高質量的追求,莆田啤酒廠一開始就與北京啤酒廠合作,聘請全國啤酒行業專家擔任高級技術顧問,調整配方,改善口感,并創立新品牌——“雪津啤酒”。到1989年,雪津啤酒銷量明顯提升,企業開始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面對省內惠泉等4家啤酒廠和青島等全國名牌啤酒入閩的競爭,雪津的壓力仍不小。
1989年的一天,彼時擔任原市經委外經科副科長的張麗冰得知,省里正在準備從雪津和惠泉兩家企業中,選一家企業進行技改擴產2萬噸,使之達到年產5萬噸啤酒的規模。
技改擴產能,有助于降低噸酒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得知這一消息的張麗冰,立刻坐上一輛三輪摩托營運車,一路土塵趕到了雪津廠里。然而,廠里卻認為技改擴產太冒險。
現在人們覺得增產2萬噸啤酒是小事,然而當時啤酒尚未進入尋常百姓家,同時由于包裝、運輸問題,僅限于本地及省內銷售,加上年底莆田又有一家啤酒廠要投產,市場競爭相當激烈。而且企業還有基建貸款未還,此時再投資擴產,這個決心確實不好下。
不過張麗冰并未灰心。她知道,若惠泉啤酒廠技改了,雪津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為此她先后找到省輕工廳和省經委的領導,給廠里做動員。最終省經委決定支持300萬元周轉金,同時若有引進設備,按技改政策可免海關關稅,并提供平價外匯。此外,市里又協調銀行為此技改項目貸款,還支持返稅還貸。

終于,廠領導動心了,同意技改。1991年,莆田啤酒廠新增年產2萬噸啤酒生產線項目實現當年投資、當年建成投產、當年見效益。短平快的技改項目使企業在增產的同時,降低了噸酒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年底歸還了第一期基建貸款的本金。
嘗到甜頭的雪津啤酒廠,在之后的幾年里又進行了多次技改,到1998年底時,年產能達30萬噸,在全國啤酒工業重點企業產量排行榜上居第8位,榮獲中國輕工200強、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以及全國工業綜合評價500家最優企業等稱號。
時間來到2005年8月31日,位于福州的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突然被國內外媒體聚焦。當天,雪津啤酒在此掛牌,要約競價轉讓39.48%的國有股權。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全球啤酒行業關注。
此次競購,雪津方面提出了很高的入場門檻——從事啤酒生產與銷售的企業,總資產規模應在人民幣70億元以上,并且在全球啤酒生產與銷售的總收入應在人民幣400億元以上,擁有充足可動用的流動資金、無資金鏈斷裂風險等。
這樣的門檻,基本上圈定了買家就在國際前四大啤酒巨頭和國內前三大啤酒公司之中。為“找個好伙伴,賣個好價錢”,莆田市政府改制小組和雪津啤酒廠一道,共同聘請了豪華陣容作為參謀,財務顧問為普華永道,法律顧問則為威佳國際律師事務所和通力律師事務所,前者曾為2004年聯想收購IBM擔任法律顧問。
2006年1月23日,在“二輪競價”的方式下,世界第一大啤酒企業,來自比利時的英博集團(百威集團前身)笑到最后。該案例引起世界知名媒體的高度關注與評論,英國路透社和《金融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先后從不同角度做了報道。
當時,雪津共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三明市和江西省南昌市,年產能已經達到90萬噸,2004年在福建的市場占有率為45%,在江西的市場占有率約為18%。威佳國際合伙人項紹琨表示,雪津雖然產銷總量僅排全國第八,它卻是“國內最有效率的啤酒企業之一”。
更重要的是,雪津占據第一的福建市場向來為各路諸侯所覬覦。
在中國啤酒市場版圖上,福建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任何啤酒品牌要做大全國市場,必須拿下福建市場。彼時雖然福建人口只有三千多萬,但其啤酒市場容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人均消費量更是高居全國第一。而且在福建安營扎寨,西可進江西、湖南等省,北可輻射浙江,南可拓廣東等東南市場,所以國內外啤酒業巨頭對福建市場都垂涎不已,為此展開激烈的龍爭虎斗。

難得的是,這次股權轉讓還實現了“多贏”。
一是實現了福建省引資、融資的新突破。雪津的總轉讓價,相當于2004年福建省實際引進外資額的約15%。
二是實現了國有資產和全體股東權益增值的最大化。要約捆綁式競價收購,不但給39.48%國有股權找了個好“婆家”,58.86億元的總收購價也讓非國有股東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三是實現了地方稅收收入不減。雪津是福建省莆田市最重要的支柱企業之一,雪津啤酒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沒有改變。
英博集團也是受益者。完成合并之后,雪津成為英博集團中位居前五位的銷售品牌,使其在中國年啤酒總銷量達350萬噸,進入中國市場前三。
當然,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雪津。合并后,英博集團為雪津部署了先進的ERP系統,覆蓋采購、財務、生產、銷售等環節,實現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大幅提升運營效率,生產標準與國際接軌;而集中了英博旗下所有工廠優勢形成的管理體系VPO,更是讓雪津的倉儲成本下降了70%以上,物流效率提升近10倍。
由于生產工藝和管理技能在英博集團各工廠間可以暢通傳播,雪津在并購后擁有更多的經營資源可以利用,從而得以持續改進生產工藝和技術。
有了品質做保障,雪津被授權生產國際品牌,如貝克、藍妹等。2011年,百威啤酒也在雪津順利落地。值得一提的是,百威雪津工廠還是科羅娜除墨西哥以外最大的產地。這標志著雪津已具備生產世界名牌啤酒的能力,并邁出了品質國際化發展的步伐。
2024年12月16日,在助力食品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現場觀摩會上,莆田市政協主席、市食品產業發展暨招商工作專項領導小組組長沈萌芽對當年的并購高度評價道:“2006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并實施雪津國有股權轉讓,實現了國有資產和全體股東權益增值、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民族品牌保護等‘四個最大化’的‘雪津神話’。”
2015年12月18日,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鎮,大型運輸車來回穿梭。百威雪津斥資20億元、占地1200畝的新工廠在這一天正式開工建設。
早在三年前,百威雪津就提出“搬遷并建設全球領先、亞洲最大啤酒工廠”的建議,并得到了當時市、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與肯定,之后被列為莆田市重點建設項目,隨后又入選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
雪津老廠位于涵江市區(原梧塘鎮東坡村),設計產能僅3萬噸,至2015年已運營近30年。雖經多次技改,但隨著市場擴張,其產能已無法滿足需求。
2017年12月6日,全球領先、亞洲最大啤酒生產基地正式建成投產。這在同等規模的啤酒建設項目中創造了令人驚嘆的“莆田速度”,贏得百威集團全球總部的高度贊譽。



建成后的百威雪津新廠,成為集環保、節能、觀光、智慧、智能、低碳于一體的國際化基地,實現了脫胎換骨式轉型升級。
在這里,每瓶來到消費者手中的啤酒需要經歷200多道工序,從挑選麥芽、啤酒花、大米、酵母和水等原料到釀造加工、口味測試都有講究。為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工廠采用了原料不落地技術、電子驗瓶機、國際領先無菌壓蓋技術、可溯源管控體系等多種科技。
走進生產車間,智能化、自動化的流水線上,只需數名工人便可維持生產線的正常運作。工廠內部配備的1050臺視頻監控覆蓋原料、研發、生產、倉儲全流程,食品安全以及產品完整性管理得到保障。
在百威雪津工廠,一只銀白色的智能機器狗成了這里最忙碌的身影。過去,公司為了掌握設備運行情況,需要工人在車間里逐項核對儀表數據,費時費力。如今,公司實現了中央控制室和智能機器狗的實時互動,一小時就能完成釀造區域巡檢,效率大幅提升,而且使生產鏈安全風險系數降低23%。
作為福建省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近年來,百威雪津累計投入6.83億元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據百威中國東南事業部總裁陳寧介紹,百威莆田工廠主要生產、銷售全球旗艦品牌百威、科羅娜、藍妹、貝克等啤酒,并生產雪津啤酒、雪山啤酒等區域暢銷明星品牌。單條易拉罐生產線最高生產速度可達每秒45罐次,效率比升級前提升一倍以上。
高產能的背后,雪津工廠的節能水平也是“世界級”的。從高處俯瞰廠區能看到面積巨大的光伏發電板。廠區使用的分布式光伏年發電可達1700萬度,企業在設計階段,就從高新技術和可再生資源利用等方面打造綠色工廠。
截至2023年,啤酒行業用水量先進值為每產1噸啤酒耗水2.4噸。而在百威雪津,通過優化工藝和節水措施,可以將每噸生產耗水降至1.92噸。
釀酒過程中使用的蒸汽,會凝結成蒸汽冷凝水,任其排放會造成巨量浪費。于是工廠引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統,將蒸汽冷凝水全部回收至鍋爐循環利用,該系統每年可回收的蒸汽冷凝水達17萬噸。
來到包裝洗瓶生產線,這里也設立了一個包裝洗瓶機水回收中心。據介紹,在洗瓶時,分別有預沖洗、清洗、新鮮水沖洗三個階段,對末道沖洗的新鮮水進行回收,用于包裝洗瓶生產線開線時堿槽補水,及預噴淋使用。

而包裝沖瓶、沖聽末道清洗水水質極為干凈,百威雪津則將其回收并制作軟化水,用作設備冷卻等不與產品直接接觸的生產過程用水。
另外,百威雪津還投資700多萬元,建立中水回用中心,用于處理工業廢水。通過一套RO反滲透系統,將污水站處理合格的中水經過RO處理,供給制冷站蒸發冷卻塔、氣體站冷卻塔以及包裝水冷系統冷卻塔使用。
目前,百威雪津年產啤酒近106萬噸,通過相關節水措施,每年可節水約30萬噸,水重復利用率高達94.03%,間接冷卻循環率達到99.96%。
今年3月底,百威雪津從百威集團174家生產基地中脫穎而出,第四度榮膺“全球最佳酒廠”,體現其作為龍頭的強勁實力。
在新工廠的助力下,百威雪津躍升為福建省百強企業。2018年起,百威雪津連續6年納稅超10億元,持續位居全市納稅榜單第一名,累計納稅超百億,先后獲得國家級水效領跑者、國家級碳達峰領跑者、國家級綠色工廠、全國“無廢企業”典型案例、全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等一系列國家級榮譽。
這個世界級工廠,對莆田來說也有著不凡的意義。
當前,莆田提出打造三個千億支柱產業:食品加工、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工藝美術。其中,新建成的百威雪津工廠即莆田食品加工千億支柱產業的龍頭項目,催化了整個涵江濱海新城的產業革命。
在它的周邊,莆田規劃建設國家級特色啤酒小鎮和以百威雪津為龍頭的食品產業園,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著力引進國內一流的食品飲料企業,建設產業鏈配套項目,打造一個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食品加工產業園區。
在距離百威雪津廠區不足3公里處,是占地500畝的長城華興玻璃有限公司。作為百威雪津玻璃啤酒瓶的主要供應商,該公司4條馬蹄焰窯爐玻璃瓶生產線常年滿負荷生產,每月生產約1.4億只啤酒瓶,其中60%以上送往百威雪津。“跟著百威雪津一起遷建后,受益于啤酒產量不斷增長,我們的業務量提升到原來的5倍以上。”長城華興玻璃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百威雪津供應罐裝啤酒包裝的一家企業,其精湛的易拉罐制造工藝穩居全球前列;當地規劃建設的麥芽加工項目,引來國內領先的農墾企業積極洽談,準備落戶涵江;食品產業園即將落地的熱電聯供項目,可解決園區的清潔能源需求。啤酒龍頭做“鏈主”,帶動食品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釀啤酒成為當前消費市場的風口。2022年,百威莆田精釀啤酒工廠正式投產,新品牌“059海岸線精釀公社”也同步發布。這家百威亞太最大精釀工廠的問世,標志著百威邁出了打造本土精釀品牌的關鍵一步。
“059海岸線”中的“059”代表福建區號,“海岸線”既代表了福建消費者內心對故鄉的歸屬感,也是他們向外探索的動力源泉。“用最地道的本土原材料釀造出最具福建特色的口感、同時提升福建的社會影響力”,這是059品牌創立的初衷。
在百威雪津059海岸線精釀公社,使用武夷山巖茶重火烘焙的大紅袍風味啤酒,加入龍巖橙汁的橙香小麥風味啤酒,混合廈門金煌芒果、漳州番石榴和三明金橘的熱帶水果風味啤酒……一款款用本土原材料釀造出的福建特色精釀啤酒,香味沁人,受到歡迎。
目前,百威雪津工廠每年能產出1萬噸的世界級高質量精釀啤酒,其附加值是普通啤酒的3—5倍。
法國的葡萄酒、美國的可口可樂,既是暢銷全球的食品,也是工業旅游的先行者。百威雪津在遷建到涵江區食品產業園時,就同步規劃配套了超6000平方米的啤酒工業旅游觀光項目,包括一個啤酒博物館、啤酒文化長廊和一個啤酒花園,通過多媒體、高科技等互動手段對啤酒釀造工藝、過程、四大原料、品牌歷史進行全方位闡釋,向消費者展示、傳播啤酒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悠久歷史。

進入博物館,在“啤酒生產工藝流程展示區”,墻上圖文并茂介紹了古代及現代的啤酒生產過程,現場還擺放了麥穗、啤酒花等原料;接著進入糖化車間,可了解麥芽變麥汁的奧秘;再往前走,還有“啤酒智能化生產包裝車間”,現場感受每秒45罐次的生產線,觀看碼垛機轉動“手臂”高效作業的場景。
目前,百威雪津博物館已經成為福建省首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每年接待省內外游客超過7萬人次,助推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百威雪津的示范下,涵江區多家食品企業積極布局工業旅游,將生產線變成風景線。
“食品企業發展工業旅游,可以零距離向游客宣傳品牌文化,還能帶來旅游經濟效益,所以積極性高、創造力強。”涵江區領導表示,以百威雪津為龍頭引領的工業旅游新業態,將廠區變景區,用“工業硬實力”鍛造“文旅軟實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四十年間,木蘭溪畔的灘涂化作全球啤酒行業的“創新燈塔”。這里輸出的不僅是每秒45罐的流水線效率,更是一種中國式現代化范本:以開放擁抱變革,以智造重塑傳統,以綠色定義未來。當百威雪津的機器狗在車間穿梭巡檢,當福建風味的精釀端上紐約餐桌,這座工廠已超越商業本身——它是一座城與一個時代共同書寫的工業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