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主題出版和大型出版工程已經成為出版業的重要板塊,以至有學者提出當代中國出版業應由過去傳統的大眾出版、教育出版和專業與學術出版三大板塊擴充為五大板塊,即主題出版、大型出版工程、教育出版、專業與學術出版、大眾出版。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也得到出版業界和學界的積極呼應。作為出版業重要抓手的主題出版,呈現出專門化、常規化的趨勢。
近些年來,主題出版成為“五大出版”中發展最為迅猛、成效最為顯著的板塊,且方興未艾,未來可期。但面對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大社名社在主題出版上的強力組織、有效舉措及高歌猛進,大多數中小出版社感到壓力極大,辦法不多,成效也有限。但我們也注意到,有的優秀中小出版社立足專業,打造品牌,獨辟蹊徑,在主題出版方面以特見長,以奇取勝,取得了驕人業績,隸屬于長江水利委員會的長江出版社就是一個典型。
2004年在武漢成立的長江出版社年輕而有活力,該社近十年來主題出版方面的作為和成效矚目。從2015年開始,中宣部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連續每年發出有關主題出版的《通知》,并評選出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該年度入圍的主題出版選題以圖書為主,兼及電子音像和網絡出版物,從最初的每年幾十種到近兩年的每年150種,總體看是嚴格篩選,做到了少而精。而長江出版社在2015—2024年10年間有10種選題名列其中,實屬難得。具體入選選題為:革命英雄不容玷污(2015);血染碧濤——中國長江抗戰全記錄(2015,此為抗戰主題專項);解讀長江經濟帶(2016);河長制 河長治(2017);重讀《矛盾論》《實踐論》(2018);長江巨變70年叢書(2019);長江文化史(2021);中國南水北調70年(2022);長江這10年(2023);文物長江(2024)。
仔細分析長江出版社近10年的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入選書目,發現該社一個重要做法或經驗就是:始終圍繞“長江”開發重點選題,把“長江”這個社名做成“長江”圖書品牌、出版企業品牌。該社秉持“凝聚長江智慧、傳承長江文明”的初心,心無旁騖地圍繞長江做文章。該社列入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的選題主要是做的“水文章”,打的“長江牌”。例如,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長江出版社未雨綢繆,提前策劃了“長江巨變70年叢書”(6冊),從長江流域規劃、長江生態保護、長江橋梁建設、長江防洪減災、長江水利建設、長江航運等不同側面,系統總結了長江治理開發保護7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科技創新。這套叢書同時還入選了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長江出版社新近準備申報的7種主題出版選題依舊緊扣長江做文章,其中一個重點選題就是“長江抗戰史”。
在主題出版中如何協調好政治性與學術性的關系,如何追求時效性與長遠性的統一,長江出版社的做法也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長江出版社夯實基礎,厚植根系,在長江人文、長江科技兩方面都策劃推出了大量優秀出版物。以三峽工程為核心的水利科技圖書,以《長江河湖大典》為代表的水利工具性圖書,以“長江文明叢書”“長江三峽文化叢書”為代表的長江人文圖書,還有以《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長江治理與保護報告》為代表的資政類智庫型圖書,雙效俱佳,影響很大,有的還版權輸出海外。該社正在運作的“中華長江文化大系”16編128卷,更是規模宏大、內容豐富、作者一流,有望成為長江出版社“跨世紀工程”的“鎮社之寶”。正是由于長江出版社堅持以學術為底蘊、以研究為支撐、以長期積累為保障,借助優勢,形成特色,才取得了主題出版的可喜成就。長江出版社的10年探索,啟示走“專、精、特、深”之路的中小出版社:主題出版人人可為,也大有可為!
(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文化傳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