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與目標。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表達力不僅是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還是培養數學思維、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數學表達力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表述數學思想、清晰地展示解題過程和有效地交流數學見解,這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展。因此,探討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表達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力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通過文字語言、圖表和符號的運用,學生能夠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為直觀的圖形或簡潔的符號形式,便于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激發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當學生嘗試用語言清晰地描述數學概念或解題思路時,實際上是在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使抽象的數學概念或解題思路變得更加具體化。這個對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從而培養更加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良好的數學表達力還能幫助學生識別并修正自己思考中的漏洞,增強批判性思維能力[1]。
(二)增強學生數學交流與合作技能
在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分享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能夠了解他人的觀點,獲得不同的啟示和借鑒,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不僅促進了信息的流通,還能夠在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進一步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數學溝通能夠讓學生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這對于培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至關重要。
(三)助力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終身學習已成為必然趨勢。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各個領域應用廣泛。良好的數學表達力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中更加自信地面對挑戰,這不僅有助于個人知識的積累和更新,還能為跨學科學習提供便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四)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自信心
當學生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成果時,他們往往會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與肯定,進而收獲極大的成就感。這種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心,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持續獲得正面反饋的學生將逐漸建立起穩固的自信心,不僅能直接改善數學成績,還能獲得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這對他們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力的教學設計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教師應創設豐富多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應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例如,在教學“加減法”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通過模擬購物過程中的付款、找零等環節,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加減法的運算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進行數學表達。
(二)層次性原則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和表達任務,從簡單的數學概念表述到復雜的數學問題解決過程闡述,逐步提高數學表達的難度和深度。例如,要求低年級學生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描述物體的數量、形狀等特征,要求高年級學生用完整的段落或數學小論文的形式分析數學現象、探究數學規律等。
(三)互動性原則
教師應強調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活動,在交流互動中鍛煉數學表達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表達中的錯誤,完善表達內容。
(四)多樣性原則
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性特點。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游戲法等,評價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生數學表達力的教學設計
(一)明確目標,規劃路徑
清晰的學習目標是提升數學表達力的基礎。在具體且可達成的目標的引領下,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數學表達方面的進步方向,這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讓他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2]
例如,針對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負數實例,如溫度計上的零下度數、銀行賬戶的透支等,從而建立起對負數的直觀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并思考如何將這些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語言。此外,教師設計問題:“如果你有一張銀行卡,初始余額為50元,你先花費了30元,接著又花費了40元,請問你的賬戶余額是多少?”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表達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數學符號和術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以及如何解釋得到的結果。通過上述教學,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負數的概念及應用場景,還能更加自信地使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傾聽交流,互學共進
良好的溝通技巧是提升數學表達力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討論,認真傾聽他人觀點,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思維碰撞,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其數學表達力。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活動或辯論賽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3]。
例如,針對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多邊形實例,如公園里的花壇形狀、家中的地板磚布局等,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接著,教師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小組負責研究一種特定類型的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需要共同合作,通過測量、繪圖、計算等方式探索如何準確計算多邊形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通過交流與比較各種解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每種方法的優點和適用范圍。如此,學生不僅能加深對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學會如何有效地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
(三)練習書寫,深化理解
書寫訓練是提升數學表達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需定期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寫作練習,如寫解題思路、總結學習心得等,以幫助學生整理思維,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具體而言,教師需指導學生組織語言,使得表達既簡潔又準確,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術語,并流暢地將想法轉化為文字、符號或圖表等[4]。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促進了他們符號意識的發展。
例如,對于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千米和噸”這一課的教學,在探討千米和噸的具體換算關系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解題思路或方法。又如,當解決關于不同交通工具行駛速度的問題時,學生需要將題目中給定的數據進行同單位轉換,并解釋其意義,以便后續的計算。通過多樣化的書面表達訓練,學生學會將思維可視化,同時培養更加嚴謹的思維表達習慣。
(四)游戲競賽,激發興趣
與數學相關的游戲或競賽活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競爭機制也能促使學生不斷挑戰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數學表達技能,形成良性循環。
例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課時,教師組織名為“圖形變換大師”的競賽,讓學生小組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他們對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理解。一組學生用肢體語言模擬幾何圖形的變換過程,而另一組學生則利用紙張折疊出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案。在游戲過程中,每個小組不僅需要展示他們的作品,還要用準確的語言描述每一步操作背后的數學原理。
(五)利用資源,拓寬視野
1.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師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呈現,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利用動畫演示平移、旋轉、對稱等圖形運動過程,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圖形在運動前后的位置改變、形狀不變等特征。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現象,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力。
2.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拓展學習資源
教師推薦適合學生學習的在線學習平臺或教育類APP,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在線練習、互動答疑等方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這些平臺上通常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學習。通過在線留言或論壇交流的方式,學生可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從而提高數學表達能力。
提高表達的準確性與流暢度,實現數學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5]。
例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這一課時,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作業、報告及課堂發言,并對其進行細致的點評。當學生完成一道關于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題目后,教師不僅要指出答案是否正確,還要關注學生解題思路和表達方式的準確性與邏輯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每次完成作業或解答問題后記錄下自己的思考過程及遇到的困難,形成學習日志。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日志給出個性化的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表達上的優點與不足,給予學生指導性的建議,如怎樣更精確地使用數學術語,怎樣簡潔明了地闡述復雜的計算過程等。
為了進一步強化反饋的效果,教師可以設立“進步展示板”,定期更新學生的優秀作品或改進后的解題過程。這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努力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還能為他們提供實際的例子作為參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通過持續不斷的反饋與修正,學生將逐漸克服自身弱點,實現數學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這個過程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教師需要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與路徑,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與知識共享。此外,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如書寫訓練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游戲和競賽能持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創造力,多樣化資源則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在這些方法的共同作用下,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其綜合素質發展,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組織多媒體作品創作活動
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多媒體作品創作活動,如制作數學手抄報、數學動畫短片、數學科普視頻等。在活動中,學生需要完成收集資料、整理內容、設計排版或編寫腳本等工作,這一系列過程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
(六)反饋修正,精益求精
教師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建議,是提升其表達力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作業、報告及課堂發言的細致點評,指出其優點與不足之處,并提供具體的改進方向。學生根據反饋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表達方式,能夠逐步
【參考文獻】
[1」黃慶祥.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表達能力培養探究[J].學苑教育,2024(24):43-45.
[2」蘇宜溥.淺議小學生數學表達力的培養策略[J].新教師,2024(6):77-78.
[3」李慧霞.小學生數學表達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17):62-64.
[4]徐子淳.從“會讀”到“會說”: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表達力探究[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15):50-51.
[5]柳洋.“四會課堂”視域下學生數學表達力提升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2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