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沉迷于電子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可長期保持同一姿勢,會加重局部肌肉勞損,甚至會牽拉脊柱,使其發生錯位,或使生理曲度發生變化,導致脊柱周圍神經和肌肉受到壓迫或牽拉。長此以往,容易發展成慢性疾病。
第三屆國醫大師韋貴康認為,人體從頭到腳的各個部位,都與脊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種不良姿勢對脊柱造成的傷害,會通過神經或經絡傳達到臟腑與四肢,一些看似與脊柱沒有直接關聯的癥狀,如頭暈、頭痛、耳鳴、血壓異常等,其實也與脊柱有關。因此,他將此類疾病統稱為“脊柱相關疾病”。
調理脊柱,先調整姿勢
“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是古人關于儀態儀表的至理名言。如果長時間躺在床上看平板電腦,或走路時低頭看手機,或倚靠在沙發、座椅上看電腦,一旦養成習慣,就會影響脊柱的健康。如果脊柱出了問題,需要尋因矯正。韋貴康認為,如果存在姿勢方面的原因,一定要先矯正不良姿勢,再進行治療。
如何調整姿勢呢?韋貴康總結了一套功法,取名“五葉功”。習練五葉功,最好選擇在清晨進行。起床后,先喝200毫升溫開水,讓整個身體和腸道保持在濡潤的狀態。
五葉功
露葉式:雙腳開立,閉目養神。想象著像清晨雨露滋潤著綠葉一樣,從上到下,從外入內,生生不息。
雨葉式:微微打開雙腳,與肩同寬;右手握拳,注意力量適中,拍打左側鎖骨下方;然后左手握拳,拍打右側鎖骨下方。兩側各拍打25次。拍打時,動作要像雨水打在芭蕉葉上一樣彈響而富有節奏感。
風葉式:這套動作總共分為兩步。第一步,做“米”字功,雙手叉腰,頭按筆畫順序書寫“米”字,做的時候動作要慢。這個動作可以充分活動頸部的關節、肌肉,有利于疏通經脈,柔軟頸項、后背部位的經筋。第二步,做“犀牛望月”。兩手叉腰,頭微轉向左肩約90度,如果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可以繼續向后轉,以身體能耐受為度,然后慢慢回正;緊接著,頭漸漸向右轉約90度,轉至身體能耐受的最大限度,然后慢慢回正。兩個動作分別緩慢做5次,切忌劇烈扭轉。扭轉時,要像風中之葉,隨著風向四處擺動,靈活而富有韌性。
長葉式:雙手握拳,雙腳微微打開,與肩同寬。有節律地吸氣、憋氣、呼氣各1秒,配合半蹲起立動作,最后收回、起立。練習時,要像葉子一樣突破阻礙,慢慢地長起來,強壯軀干,挺拔全身,吐故納新,舒筋健腰。本式既可以活動全身經絡,又能夠滑利局部關節,有效預防腰腿痛、呼吸不暢等。
根葉式:收勢,雙手叉腰,雙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在腳尖與腳跟之間來回交替運動,以30~50次為宜。植物生長靠根,根基穩定,才能茁壯成長。因此,習練時,要像植物扎根在土壤中一樣。本式能讓整個腰椎及腰腹部的核心肌群穩定,可以調理脫肛、子宮下垂等病癥,以及部分氣虛證。
除了通過練習功法來調整身體的整體姿態之外,韋貴康還強調,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站姿、坐姿和臥姿。“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姿勢、體態,從表面看都是小事兒,如果能一一做好,對于脊柱的保養,乃至全身經絡的通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正確的站姿,一般建議為兩腳平行,承受的壓力要均衡,不宜養成“稍息”的站立習慣。如果站立時間長,腿腳疲勞或酸累時,可以用雙腿輪流支撐,切不可單用一邊。另外,站立時應該抬頭挺胸,避免彎腰駝背。
如何注意保持坐姿正確呢?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情況下,不要久坐超過1小時,間隔一段時間(如45分鐘左右)就要站起來,走出室外或走到陽臺,伸腰、踢腿,活動四肢。男性不宜久坐軟沙發。經常坐軟沙發,會讓臀部的支撐點整體下降,沙發內的填充物就會包圍、壓迫陰囊,久而久之會導致睪丸靜脈回流不暢,甚至發生阻塞。所以,男性要坐硬板凳。
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腰部疾患的人群,要學會睡硬板床。韋貴康推薦了一套強腰手法,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做:按揉命門穴、腰陽關穴;同時按揉雙側腎腧穴,捶打腰陽關穴,推按腰背肌,橫摩腰骶部,反復叩打腰骶部。
養筋理筋,疏“脊督”之不通
脊柱的病變,在中醫看來,多是因為督脈氣血異常。韋貴康提出了“脊督一體論”,認為脊柱為人體“中流砥柱,內外之衡”。人體各個部位的運動協調和受力作用,都要依靠脊柱的平衡,而脊柱之平衡,又是依靠椎體結構內穩定和周圍肌肉外穩定的共同作用。脊柱內含脊髓,也是督脈的“通路”。故脊柱督脈是一體的,二者在功能上密切聯系、相互協調,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督脈順脊而行,脊柱兩側是交感神經干通路,也是膀胱經的通道。因此,當脊柱出現問題時,督脈、膀胱經也往往是堵塞不通的。
韋貴康認為,“不通”是脊柱問題的基礎,“不通”即不正不通、不順不通、不松不通、不動不通、不調不通、不榮不通,調治的要旨在于以“通”為用,即“正則通、順則通、松則通、動則通、調則通、榮則通”。
在具體調理方面,韋貴康在結合現代人體解剖結構的研究基礎上,繼承古人的經絡腧穴等經驗,發展出了韋氏理筋手法,其中包括推散法、活筋松解法、理順法等。在中醫里,肌肉、肌肉的附屬組織和韌帶屬于筋的范疇。養筋講究能屈能伸,也就是既能發力,也能放松。日常的很多運動,包括前面講的五葉功,其作用都是能讓筋發力。理筋的作用在于讓筋能夠松解,放松下來,張弛有度,達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的目的。
很多人都知道頸椎病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卻不知道脊柱問題還可能導致糖尿病。韋貴康就曾用手法為一位患“脊柱型糖尿病”的青年男性調控好了血糖,同時緩解了其脊柱小關節錯亂引起的后背不適。
為了讓大家能夠掌握防治糖尿病的脊椎理療方法,韋貴康將自己常在臨床上用到的系統歸納如下:以手握拳,從脖子一直推到骶骨,重點操作督脈和兩旁的膀胱經;按揉脊柱兩旁的夾脊穴;點按胰腧穴、肝腧穴、膽腧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消濼穴、陽池穴等穴位。
脊柱疾病患者平時還要注意飲食。韋貴康強調,吃飯宜七分飽,平時要適當運動。當一個人經常吃大魚大肉而導致大腹便便時,無疑是給脊柱增加了不小的“負擔”。但也不可過度減肥,尤其是以過度節食為主的減肥法,在減掉多余脂肪的同時,也可能導致氣血虛弱、營養失衡,引起骨質疏松,可能又給脊柱健康埋下新的隱患。